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OO7年第34卷第23期 两种术式治疗腮腺良性肿瘤的初步评价 ・l335・ 对称、左右对比患侧有明显凹陷畸形;重度(m):正 面观面部明显不对称、患侧严重凹陷畸形。 1.4.2面瘫轻度(I):能闭眼,鼻唇沟轻微变浅、 安静时无口角偏斜。中度(ii):鼻唇沟变浅较明显,闭 眼不全;额纹减轻,安静时有轻微口角偏斜。重度(m): 鼻唇沟消失,口角严重偏斜,额纹消失,不能闭眼。 1_4.3 Frey’S综合征(Minor试验)按文献 0j嘱患 者咀嚼维生素C片后观察面颞部出汗情况。 2 结果 采用改良手术切口的5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未 附加切口。两组100例患者术后创口均I期愈合,无 感染发生。A组术后1周出现涎瘘7例,术后lOd出 现涎瘘2例,经加压包扎1~2周后均痊愈。B组术后 5d拔负压管时发现涎瘘1例,后证实为硅胶负压引 流管被血凝块堵塞.经更换负压管后再次负压吸引 4d愈合。二组病例术后涎瘘发生差异有显著性(P< 0.05)。术后两组各有1例复发,均为混合瘤行浅叶 切除者,A组复发时间为术后19个月,B组复发时 间为术后13个月。术后2周及3月时,两组面瘫发 生例数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O.05),A组面瘫发生 率明显高于B组,但术后1年以后两组面瘫差异无 显著性(19>0.05)(表1)。 表1 A和B两组术后发生面瘫随访结果例 哆 与同时期B组比较P<O.05 改良手术组将耳前切口改为耳屏内切口,并将 传统向颌下延长的“S”形切口改为向耳后延长,如此 使得整个切口更为隐蔽,术后面部基本见不到瘢痕, 对患者术后面容影响较小。术后面部畸形3个月及12 个月两组间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O.O1)(表2)。 表2 A和B两组术后面部畸形随访结果 例 轻度 l5 7 l3 ’ 中度 ll 3 14 重度 9 l 8 合计 35 ll 35 }}与同时期B组比较P<O Ol 术后Frey’S综合征两组均3个月开始出现,术 后3个月时A组发生率为10%,B组发生率为2%, 差异无显著性(19>0.05)。术后12个月其出现例数两 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O.05)(表3)。 表3 A和B两组术后Frey’S综合征随访结果 例 }与同时期B组比较P<O.05 3讨论 传统的腮腺切除术后采用橡皮片引流和加压包 扎.若加压时压力不够,易遗留皮瓣下死腔,残留腺 体也因受压不够而继续分泌涎液,导致皮瓣下积液, 增加感染及涎瘘的风险.而如加压过紧时,阻碍面部 的血液循环及淋巴引流,导致皮瓣缺血坏死。加压后 由于面部肿胀及绷带的限制,患者具有不同程度的 头痛、张口受限,影响进食。改良手术组由于保留了 腮腺主导管,残留腺体分泌的涎液能经主导管排入 口腔,持续负压吸引能使皮瓣与组织密切相贴,无皮 瓣下死腔遗留 ’,同时无加压对皮瓣血供的影响,我 们的结果表明,改良组涎瘘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手 术组(P<O.05)。改良手术组将耳前切口改为耳屏内 切口,并将传统向颌下延长的“S”形切口改为向耳后 延长.使切口更为隐蔽,对患者术后面容影响较小, 患者更易接受。改良切口位于腮腺后方,直接暴露面 神经末梢支有一定难度,只能采用面神经总干到分 支的手术方式。由于面神经的末梢支细小且解剖变 异大,交通支多,而总干粗大,解剖位置恒定 j,改良 手术组术后2周面瘫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手术 组,可能与改良手术组从总干解剖到分支,更好地保 护了面神经的交通支有关。改良手术组术后面部畸 形发生率及程度明显低于传统组究其原因可能与以 下因素有关:①行腮腺全切的病例改良组均用胸锁 乳突肌瓣填补凹陷,而传统手术组未行凹陷修复。上 份胸锁突肌血供主要来自枕动脉,制作蒂在上的肌 瓣具有良好的血供.术后存活率高6j。我们的经验是 取胸锁乳突肌的前1/2宽度和浅面1/2深度使肌瓣 组织量稍多于缺损量即可满足修复的需要。获得理 想的外形。②行腮腺部分切除的病例改良手术组均 保留了腮腺主导管。有人通过体视学17 3研究及ECT 测定分析58 J等证实保留导管的腮腺部分切除术后, 残余腺体组织有再生和功能恢复的能力,而结扎了 主导管的腮腺组织无一例外地发生了萎缩 。因此 保留腮腺主导管对恢复腮腺分泌功能和防止出现腮 腺区凹陷畸形有一定意义。传统手术组均结扎了腮 腺主导管.因而加重了面部的凹陷畸形。 (下转第1339页)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7年第34卷第23期 乳管镜定位下乳腺导管内肿瘤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1339. (一k接第1335页) Frey’S综合征发生机制已公认为错误神经支配 学说Il。。。表现于进食时出现患侧耳周及面部腮腺区 皮肤发热、潮红、流汗等症状,一般术后3-6个月出 现。虽然肉毒素A等对其有效[11,12],但目前该病仍无 特效治疗措施,应以预防为主。腮腺嚼肌筋膜具有致 医学杂志,2001,15(6):455~456 5 Tsai SC,Hsu Hr.P ̄ofid neoplasms:diagnosis,treatment,and intraparodd facial ncrvc anatomyⅡ】.J (5):359 ̄362 g0l Otol,2002,1 16 6卢 敏,高克明.胸锁乳突肌的血管构筑Ⅱ】.解剖学杂志,2000,23(5): 465 ̄468 密、坚韧而厚的特点,用它隔离残余腮腺与皮下组织 之间创面,能阻断分布于腮腺的副交感神经纤维与 汗腺及皮肤血管的交感神经纤维错位生长吻合。改 良手术组由于保留了该筋膜.起到了很好预防味觉 7郑光勇,李扬,卢 勇.腮腺部分切除保留导管的术后剩余腺体 变化的体视学研究Ⅱ】.华西口腔医学杂志,1998,16(1):17~19 8许复贞,诸 玉,徐 明.保留主导管腮腺浅叶切除后腺体EC『r测 定分析Ⅱ】.口腔材料器械杂志,2002,I1(3):141 ̄145 9 Scott J,Liu P,Smith PM.Mowhdo ̄cal and functional charac— terisdcs of adnai"atrophy and recovery in the duct-ligated 出汗综合征发生的作用,其术后出现的Frey’S综合 征可能与腮腺嚼肌筋膜瓣关闭创面不够严密或有小 的破损等有关_l 。 虽然腮腺改良切口手术有上述优点,但我们在 p ̄odd glnd af ohte ratⅡ】 J Dent Res,1999,78(11):1711~1719 10 Drummond PD.Me ̄anism of gustatory flushing in Frey s syn— dromeU].Clin Aumn Res,2002,12(3):144~146 1 1 Tugnoli V,Marchese Ragona R,Eleopra R,et a1.The role of gus— tatory flshiung in Frey s syndrome and its treatment wih bo-t 临床工作中体会到:面神经主干部位巨大包块、有颈 部淋巴结转移的腮腺恶性肿瘤不适宜用该方法。 参考文献 1 季 平,陈睿,扬凯.隐蔽切口、胸锁乳突肌肌瓣改良术式在腮腺区 tulinuln toxin type AⅡ】.Clin Aumn Res,2002,12(3):174~178 12 Ferraro G,Aldefi A,Grella E,et al Botulinum toxin:28 patients affec ̄d by Frey s sndyrome rtateed itwh intradermal ecifons[J] Hast Reconsrt Surg[]].2005,I15(1):34H4~345 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Ⅱ】 重庆医学,2005,34(3):336 ̄338 2 Linder TE.Huber A.Schmid S.Frey s syndrome after paroddeo 13 Angspatt A Yangyuen Jindarak S,et a1.功e role ofSMAS lfap n preveinting Frey s syndrome following standard superficial tomy:a retrospecitve and prospecitve analysis[]].1997,107(11 Pt 11:1496~1501 parofidectomy[J].J Med Assoc 111ai,2004,87(6):624~627 (2007—o3—21收稿) (2OO7—O6—14修回) (孙慧校对) 3 杨茂进,柴鉴深,陈渝斌.重建腮腺嚼肌筋膜对预防Frey综合征的 疗效观察Ⅱ】.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5,27(5):440~442 4彭 歆,俞光岩,黄敏娴,等.负压引流与腮腺术后涎瘘Ⅱ】.现代口腔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