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探究高中历史教学人文精神培养

2021-02-19 来源:好走旅游网
探究高中历史教学人文精神培养

在这个追求金钱与权力的社会中,是否我们还能在历史教育中寻找一片净土;在这个喧嚣与浮躁弥漫的社会中,是否我们还能在历史的天空中找到一份慰藉;在这个私欲与忙碌充斥的社会中,是否我们还能在历史的课堂中获得一丝人文关怀。可见,无论是多年的历史学习还是历史教学,我们都深深的体会到历史课程的开设不仅是对历史知识的传播与对过去经验的总结,更多的是透过历史的长河来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历史教育的本质正是人文教育,我们不仅要教学生“是什么”、“为什么”同样也应当帮助学生对事物进行价值上的判断,分清是非善恶。只有这样,我们的历史教学才不是空洞的谈天说地。下面笔者结合着自身多年的高中历史教学经验,秉着经验相长的理念提出自己对如何在历史课中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几点建议。

历史教育价值,人文精神的回归。

1 高中历史教学瓶颈与人文精神之缺失现状分析

若要构建一个具有人文情怀的历史教学模式,首当其冲我们就应该明晰是什么阻碍与困扰着历史人文精神的教育。从事物的问题出发则能更有针对性的解决矛盾。笔者认为造成现阶段历史教学枯燥、呆板、机械化之问题的最根本原因在于社会观念。据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对北京市 2000多名学生的课程学习状况进行的调查可知,在“最不愿学的课”的排序中,历史课排第3位,学生们这么不愿意学习历史,一是因为人类社会发展到了一个以科学和技术为主的知识密集型社会,功利性与工具性的色彩逐渐掩盖住了历史教学人文性的特点,历史无实用主义的观点逐渐张扬。其二就是长期以来的教育偏颇造成历史作为一门“副课”,在巨大升学压力下,人文精神与素质的培养更加难以发挥。从以上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知道忽略历史教育特别是历史的人文教育功能是极其错误的教学理念,现代社会应该是一个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不断融合、以科学主义作为基础,人文主义作为未来教育发展目标的符合人性发展的和谐社会。因此,我们的高中历史应始终围绕着人文教育功能进行教学,而笔者也将以上述问题为切入点进行问题解决。

2 高中历史教学融入人文精神之途径解析

2.1 树立现代化历史教学理念是提高中学生历史人文素质的前提

既然社会理念以及对历史教学的误区是造成历史人文精神缺失的最重要原因,那么首先我们就应该转变传统的认识与历史教学观念。我们所提出的人文主义和人文精神主要是要关注人的需求,在强调完整人性的基础上实现对学生文化修养与道德情操的培养。我们的高中历史教材往往会带有一定的功利性与政治性,这就要求任课教师一定要树立一个个体人文教育的历史教学观,切忌将历史课讲成“第二政治课”,抹杀学生积极性。

2.2 历史知识与人文精神教学有机结合增强历史课堂有效性

人文精神的培养重在后天的教育,历史学科独特的文化现象与榜样教育功能是其他学科所不可代替的。我们传统的历史教授方式多在于对历史事件、线索和基本要素的讲解,这些无疑不是应试教育带来的弊端。学生对该历史事件的讨论仅仅停留在表面,更提不上进行道德与思想上的感悟。因此,我们要深入的挖掘课本内容,做到历史知识教学与人文精神教育相结合。比如说我们在介绍商代的司母戊鼎、西汉薄如蝉翼的绢衣、造纸印刷术的发明和指南针的出现以及赵州桥、大运河的设计开通时,虽然这些内容分散在不同的章节,但是教师在讲授的时候除介绍基本的史实外,都可以向学生灌输这些是劳动人民智慧和辛勤劳动的结晶,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也要对学生进行要善于创新与珍惜劳动成果的教育。

2.3 以学生为本、创新历史教学方式是落实人文素质教育的基石

笔者认为,历史教育的最终目的并不是掌握一种新的技能或者是一种谋生手段而是要学会如何做人。高中历史的教学在借鉴先人生存和生活的胜败得失来启迪学生如何进行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因此,在教学方式上我们应一改传统课本教授,提倡对学生进行创新性的启迪。比如说我在教授了荀子“天人合一”的高远境界和墨子“兼爱”、“非攻”的和谐思想后,让学生结合现在社会出现的各种问题,诸如环境破坏、道德划破等分小组进行课上的自由发言,来分析仁爱、博大的现代适用。这种将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的教学方式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人文精神的灌输淋漓尽致的体现。

2.4 加强社会实践、优化历史课堂教学是提升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 承如上述论述所说,人文科学的学习一定要融入到实践中才能有更深层次的体会。历史科目的过去性与不可再现性的特征造成了历史教学常常带有纸上谈兵的味道而人文精神与素质的培养则更主要的要学生结合实践来体会。比如说我在讲授台湾时,除了介绍从三国时期,孙传就派过大将军卫温渡船去“流求”交好到中法战争英勇击败法国侵略者以及甲午战争清政府腐败无能割让台湾这些基本的

历史线索外,我还结合着现阶段台湾局势与大陆对台政策引导学生进行社会现象的分析。将学生的爱国情怀与历史事件以及实践相结合,人文精神的普及更加具有实用性。

3 反思与总结

笔者自认在个人素质方面还未达到先秦诸子的高尚情操,在教学上也未有较高成就,但是却是一名注重学生道德素质教育,人文精神普及的历史老师。而上述这些提高学生人文素质与情怀的教学方式及理念也是新教育措施的一小步探索,如有不完善之处,望请指正。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人们陶醉在巨大科学成就的今天,一些隐藏已久的社会问题也此起彼伏的不断出现。提倡在历史教学中引入对学生人文精神与人文素质的培养,虽不能立竿见影的解决这些问题但仍然能逐渐规范人的行为,净化人的心灵,对社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学的进步如同历史的进程一样,反复而曲折,但是作为历史教育工作者的我们依旧信心满满,成竹在胸。

参考文献

[1] 李民杰.民主与教育[M].2010.

[2] 任海原.教育与人生[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200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