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课题开题模板

2020-05-09 来源:好走旅游网
课题开题模板

《促进小学生有效学习的策略研究》

开 题 报 告

一、课题的提出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正面临着一场“学习的革命”。 早在八十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提出 “现代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学会学习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核心。学会学习就是要学会“高效率地处理信息以创造新的文化资源”的方法。这就要求受教育者除了要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技能之外,还要在学习过程中更有效率,在学习结果上更有成效,因为“未来唯一持久的优势,是有能力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更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社会的发展需要的是“会有效学习”的人才。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要求彻底改变以往课堂教学中学生被动、机械的学习状况,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呼唤能够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持续发展的课堂。这对于每一位教育者来说,既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课堂教学实践的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学习,让学生学得更加主动有效,这是新课改对我们的殷切期盼。

目前,课改正在进一步深入,人们对课改的热情开始转化为更加理性的认识,对一片“繁荣”的课堂开始进行深刻的反思。在反思中我们发现:当前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对新课程理念理解浅表化、操作形式化的现象,课堂教学看似气氛热烈、学生似乎积极主动,但实质上学生的学习成绩并未明显提高。我们看到,在课堂中学生“兴高采烈”、“跃跃欲试”,而在课后面对“你今

天学会了什么”这样的问题却“一脸茫然”。这种现象让许多老师困惑不解:为什么在课堂上如此地关注学习,也不遗余力地进行学法指导,还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我们所做的努力并没有引起学生的有效学习。学习缺乏效率,学习没有成效,这是目前课改面临的严峻现实。

农村小学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课改实施工作远未达到城市学校那样的水平。许多教师虽然由过去只关注“教”开始转变为关注学生的“学”,由过去只注重传授书本知识开始转变为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但是这些变化只是停留在课堂教学的表面,“教会学生学习”远未得到落实。在这种情形下,我们除了看到“热热闹闹”的课堂,还能看到什么呢?于是许多农村的一线老师开始对课改的前景产生了怀疑和动摇,许多学校又重新擎出了“应试教育”的法宝。因此,真正贯彻落实课改理念,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成为当前农村小学亟待解决的问题。我校地处农村,经济文化欠发达。在课改实施过程中,我们也同样出现了象上面所说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全面落实新课程理念,让老师在积极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加强学法指导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特提出“促进农村小学生有效学习的策略研究”课题。

二、概念的界定

有效学习:有效学习是针对无效学习和低效学习而言的,它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应用恰当的策略对学习内容进行主动的加工,在一定时间内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自身获得发展的过程。本研究中是把有效学习置于达成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的背景中考虑的。

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是指教师要转变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通过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积极影响学生的学习思想、学习方法和学

习心理,使之不仅会学习,而且学得有效率、有成效。

本课题力图在新课程理念下,以农村小学实际为出发点,以课堂教学为核心,以学法指导为手段,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对教师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与设计,探讨有效学习的理念和实施指导策略,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从实践上看,本课题与教师课堂教学紧密结合,真正能解决我校实际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通过课题研究,拉动校本教研,推动课程实施,开发教师潜能,从根本上转变教师教学观念,促使教师目中有“人”,关注课堂教学效益,以学法定教法,使学生在获得“鱼”的同时也获得“渔”,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和谐的发展,努力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学模式。

从理论上看,该研究在小学不同学科探讨“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问题,要回答“什么是有效学习”、“怎样才能促进有效学习”等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的价值,可以为有效教学的研究提供实践基础和可资借鉴的经验,丰富和发展有效教学理论。

四、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1、探索新课程理念下有效学习的基本表现及其发生的条件,包括各种非智力因素、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和学习心理等。

2、研究分析能够促进小学生有效学习的教师教学行为特点、规律。 3、总结归纳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具体教学策略。

4、探索在新的课改精神下以学法指导为特点的课堂教学的结构、特点、操作程序、注意问题、适应范围及评估体系

五、开展课题研究的措施

1、 注重理论学习。每周自学不低于3小时;每月进行一次集中学习,并确定主讲人及学习内容;每学期都要适时外出学习先进经验,并请有关专家作专题报告,给予理论指导,以保证实验的方向性。

2、 加强课堂研究。各实验班每一个月举行一次实验研究课,并及时研讨,总结经验和教训,形成书面材料。

3、 及时反思总结。每轮实验结束都要及时反思回顾,以札记、论文的形式形成阶段性实验研究成果。在第三轮后全面总结研究,形成科学完善的“新理念下的学法指导,优化学生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模式,并撰写实验报告。及时、妥善地收集保存好各种资料。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以教育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之以问卷测验法、个案分析法、比较法和文献法等。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个案调查与问卷调查相结合,重点测试和个别访谈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并举,综合分析研究。

前期研究内容主要采用观察法、调查法、文献研究法等,从多学科、多角度收集情报资料,分析教师行为特征,找准突破口。具体研究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在行动中反思,在反思中行动,逐步完善有效教学方案和实施策略;采用个案法,通过不同学科的教学案例,总结验证课题假设。总结阶段,采用抽样调查法,评价学生素质和教合采用“质”和“量”的办法,形成研究报告。

七、研究的过程

(一)实验准备阶段(2007.9――2008.1) 1、组建课题组,学习相关理论。

2、制定研究方案细则,并加以论证。通过观察、座谈、问卷等方式,了解、研究学生目前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方式和学习能力等学情,以及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教情。

3、培训实验教师,为课题研究做好实验准备工作。

4、聘请专家进行讲座,让实验组人员了解有效学习策略的发展动态,为本试验的研究把好方向。

(二)实验实施阶段(2008.3——2009.7) 1、尝试实验阶段(2008、3——2008、7)

确定具体研究范围。初步拟定的年级范围是3到6年级的学生,学科范围是语文、数学和英语三门学科。根据研究方案结合具体内容,着力研究、解决以下三个问题:对学生进行语文、数学和外语的元认知能力进行开发;对有效学习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抓好个案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促进有效学习的评价方案和教师培训方案;让学生初步体会到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对学习的态度实现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

2、反思调整阶段(2008、8——2009、5)

在回顾反思第一价段的基础上,适当调整教学策略,继续进行课堂教学实验。这阶段的实验科目由语数外三科推广到其他各学科的教学。着力研究解决以下两个问题:教师促进有效学习的行为特点;学生能掌握一定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能在平时的学习中自觉地应用这些学习方法。

3、验证完善阶段(2009、6――2009、8)

在进一步的总结反思的基础上,着力研究以下两个问题:教师能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时刻以教学有效性为出发点,实现由单纯注重教法设计向教法与学法并重的转变;学生不仅会学习,而且能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实现由“我会

学”向“我能学好”的转变。

(三) 实验总结阶段(2009.9——2009.12)

(一)、2009年9月,统计研究数据、资料,分析、归纳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二)、2009年10月,撰写课题结题报告和管理工作报告; (三)、2009年11月撰写实验课题总结报告,向有关部门申请结题; (四)、2009年12月。课题研究结题鉴定。 八、成果形式

(一)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具体教学策略(论文);

(二)如何形成有效学习策略,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论文); (三)促进小学生有效学习的策略研究论文(论文); (四)促进小学生有效学习的策略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五)促进小学生有效学习策略的研究的结题报告(结题报告); 九、实施组织

(一)技术指导:邀请我校高级教师3名做课题顾问;

(二)课题组成员在主持人组织领导下,明确分工,密切合作,圆满完成课题。

十、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 1、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

我校有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这会给本次课题研究提供方向。 2、有先进的实践经验供借鉴。

在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动运就提出了“有效教学”这一理论,并随之进行了探索与实践;目前,我国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教育者

已认识到学法指导与训练的重要性,有相当一部分教育工作者在研究这个问题,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虽然大多数学校只是把学习指导简单理解为一般学习方法(即如何预习、听课、复习等)的指导,缺乏心理指导及整体考虑和周密设计,但是他们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都将会提供一定的经验供我们参考和借鉴,使我们的研究少走弯路、早出成果。

3、有高素质的教师群体作后盾。

我校近年来参加县级课题研究的教师有5人,即将组建的课题组成员将是一个富有敬业精神和科研能力的群体,他们在长期教学实践和科研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备该课题的研究能力。

十一、主要参考文献

《国家课程标准》及《解读》、《有效学习和有效教学》、《学习策略》《学习方法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