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逸出的生命——论沈从文创作的生命美学

2022-08-05 来源:好走旅游网
第24卷第3期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V01.24 No.3 2010年6月 JOURNAL OF BE/JING IN rITI 7 IE 0F EDUCATION Jun.2010 逸出的生命 论沈从文创作的生命美学 李智伟 (河南科技学院人文学院,河南新乡453003) 摘要:沈从文所走的文学道路是一条有悖于现代文学常规的道路。他对民族现代化的主流 话语采取了一种保留的态度,是五四以来的新文学精神的“不合作者”。他的湘西作品系列 以一个逸出主流社会的生命群落展现了人之生命存在的本然样态,在这里,人作为原初生 命的自然原则和淳朴人性与人作为社会动物的理性原则和“道德”人性判然有别。沈从文取 前舍后,于二者的张力中寻找到了提升人之生命境界的动力。 关键词:沈从文;现代理性;生命美学 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28X(2010)03—0O60—04 现代文学史上.沈从文是一个逸出的生命奇 粹地为艺术而艺术.他只不过是用文学的方式把 才。说他“逸出”,是由于他的作品不符合文学现 本然的人生状态揭示出来而已.只有此本然的人 象的常规:说他是“生命的奇才”。是由于他以超 生才是真正的人生.文学正是以此方式实现其自 凡的才华把生命提升到了超凡的境界。 身的美学意义。 五四精神高扬启蒙理性。与传统断然决裂. 为中国的现代化提供了新的思想文化支点.中国 一、沈从文的人生观——生命作为本 现代文学正是在此基础上才逐渐开出新局面的 然状态的存在 尽管现代文学是建立在与传统决然“断裂”的基 础之上.但是在文学功用上它仍延续了古典文学 沈从文自称是乡下人.自觉地与理性社会拉 “载道”“缘情”的传统.独依无傍地开出文学真境 开距离.他的作品对理性来说只是一个外在的领 界的工夫并没有多深。现代文学的救世情怀使它 域。“我是从另外一个地方来的人,一切陌生,一 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处于一种执着的粘连状态.与 切不能习惯”.“坐在房间里.我的耳朵里永远响 宏大叙事保持一种紧密的联系.但是文学的特性 的是拉船人的声音。狗叫声。牛角声音。”“都市住 与社会之间的张力又使得这种现世关怀精神步 上十年.我还是乡下人。第一件事.我就永远不习 履唯艰.而文学本应彰显出来的世界的样态却隐 惯城里人所习惯的道德的愉快,伦理的愉快。我 而不显了。沈从文却恰恰相反.他全然摈弃一切 崇拜朝气。喜欢自由。赞美胆量大的。精力强的”。【t 拿文学当工具的可能.以特有的湘西少数民族生 都市是归于理性秩序之管辖的。道德、伦理全都 活世界为原型.把人之存在的生命样态原原本本 离不开这个理性.“不习惯”则体现了一种对理性 地展现出来.人生之价值和美学意义也随之浮 社会的旁观态度.他的文学世界就是一个超越理 现 也正是在此意义上说他是个逸出的生命奇 性和道德之上的世界 在他看来.现实社会中的 才。 是非曲直和斟酌损益的伎俩全都是枷锁.真正的 沈从文的姿态就在于文学自身.但又不是纯 人生是一种天然状态的人生。“天热时。到下午四 收稿日期:2010—05—06 作者简介:李智伟(1980一),男,河南省新乡市人,河南科技学院人文学院中文系讲师。 60 李智伟:逸出的生命——论沈从文创作的生命美学 点以后.满河中都是赤光光的身体。有些军人好 事爱玩.还把小孩子,战马,看家的狗,同一群鸭 雏.全部都带到河中来……”『2]天然状态的人才 是最完满的人。一次冬日下雪天,这个人从船上 落水.他一面大声嚷嚷“牯子老弟,这下我可完 了”.“一面还是笑着挣扎。待到努力从水中挣扎 上船时.全身早已为冰冷的水弄湿了。但他换了 一件新棉军服外套后,却依然很高兴的从木筏上 爬拢岸边.到他心中惦念的那个女人身边去了。” [21沈从文笔下的这个人简直就是卢梭所推崇的 “自然人”,充满朝气,豪爽乐观,弥漫着原始的生 命力 人作为一个生命存在.他本来的样子就是 如此.不受外在的束缚,即使受到死亡威胁,他还 “笑着挣扎”.而这个生命在“挣扎”过后的当儿, 又依然“到他心中惦念的那个女人身边去了。”这 就是生命的伦理。由此可见,本然的生命所奉行 的伦理是和现代理性迥然不同的。 关于此二者的关系,沈从文说:“请你试从我 的作品里找出两个短篇对照看看,从《柏子》同 《八骏图》看看,就可明白对于道德的态度,城市 与乡村的好恶,知识分子与抹布阶级的爱憎,一 个乡下人之所以为乡下人.如何显明具体反应在 作品里。”[11以《八骏图》为代表的都市作品系列 把现代理性秩序下的社会及其伦理道德的弊端 全都揭示出来了。现代社会崇尚合理性、同一性. 以分析的眼光和利益的尺度勘察一切.人必须服 从理性的道德才能在社会中自处 然而人的生命 在理性社会中是一种怎样的状态呢?《如蕤》中的 女主人公感到都市里“真没有一个稍稍可爱男 子” “都市中人是全为一个都市教育与都市趣味 所同化.一切女子的灵魂.皆从一个模子里印就, ~切男子的灵魂.又皆从另~模子中印出.个性 与特性是不易存在.领袖标准是在共通所理解的 榜样中产生的。一切皆显得又庸俗又平凡”.“她 厌倦那些成为公式的男子。与成为公式的爱情. 她向往激情,甚至幻想受到乡下人的强暴 ”[31总 而言之.她还是湘西世界里的一个精魂 拿这城 市里的模样和湘西板船上的水手与河岸上的妓 女一比较,生命的优劣就不言而谕了 生命样态的迥异就自然呈现出两个截然对立 的道德价值体系。湘西小世界里的生命是水灵灵、 活脱脱的,他们的生活代表了人之最原始、本真的 存在状态,他们所奉行的道德原则是生命的自然 法则。然而.这天然的生命价值原则却被文明社会 视为野蛮人的标志所在。在沈从文的小说里,有关 死亡和性爱的描写最能体现出他的道德价值取 向 无论是草莽、屠夫,还是无辜的将死者与旁观 者.都在死亡这一事件面前显出了惊人的坦然,死 对于他们来说只不过是平平常常的一件事,生命 本来就是自然的.它的消失正如它的降临一样,用 不着赚取任何人的惊讶,人只要在两者之间尽情 地享受生命的馈赠、尽力地承担生命的责任就够 了 在此.死亡不承担任何道德的责任,这与五四 以来所弥漫的道德评判标准、尤其与鲁迅的关于 死亡的描写迥然有别。同样,对性爱的处理也浸透 着沈从文特有的生命审美意识。湘西的船夫与岸 上的妓女都是他创作取材的重要对象.因此他的 作品经常受到“色情”的指责。施蛰存认为,这些作 品“既不是《金瓶梅》型的国货,也不是《查太莱夫 人的情人》型的舶来品,而是他的湘西土货”。问“湘 西土货”正是湘西人之生命存在原生态的写照,性 欲是人类与生俱来而又攸关生死的本能需求.所 以“戴水獭皮帽子的朋友”就由着性子.“当他二十 五岁左右时.大约就有过四十左右女人净白的胸 膛被他亲近过 ”回也正是他在落水生还后做了走 向他最喜爱的女人这第一件事 他的行径真实地 体现了生命的自然原则.但是在现代社会里却被 界定为“色情”.即所谓反道德。生本自然,无畏地 舍弃死亡.无畏地攫取性欲.生命就是这样.其中 鲜明地透露出了老庄哲学的旨趣 敬畏生命,所以 才对生命坦诚.这是湘西人的道德;出于生命背后 的利益.丧失了对生命的敬畏,所以才有扭曲生命 的条条框框.这是理性社会的道德。由此可见.本 然生命的准则是怎样和理性社会的道德界域相磨 相荡的 二、沈从文的审美观——原始状态的 生命本性 对本然生命存在的反理性、反社会界定,决 定了沈从文独特的人性观 他说他是在建“希腊 小庙”,“这神庙里供奉的是‘人性’。”[ 】但是这里 的人性却不是现代文学主流所倡导的那个现代 理性所再造的人性.而是人之生命存在原始状态 的本性。《一个戴水獭皮帽子的朋友》里的就是这 样的人物.“从五岁起就喜欢同人打架.为一点小 事.不管对面的一个大过他多少.也一面辱骂一 面挥拳打去,不是打得人鼻青脸肿.就是被人打 61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得满脸血污。但人长到二十岁后。虽在男子面前 人感到四时交替的严肃。历史对于他们俨然毫无 意义,然而提到他们这点千年不变无可记载的历 史,却使人引起无言的哀戚。”[t哒是栖居在历史长 河岸边的羲皇上人,是孔孟布教所遗漏的子民.是 还常常挥拳比武,在女人面前.却变得异常温柔 起来”。“生平书读得虽不多。却善于用书.在一种 近于奇迹的情形中,这人无师自通.写信办公事 时,笔下都很可观。为人性情又随和又不马虎.一 切看人来,在他认为是好朋友的.掏出心子不算 回事;可是遇着另外一种老想占他一点便宜的人 逸出大汉民族和现代文明之外的生命 他们对死 亡的坦然,对性的追求,完全是出于生命的法则. 在他们看来,尽情地欣赏生命的赐予是对生命最 大的成全,也是对上天最大的敬畏 呢,就完全不同了。——也就因此在一般人中 他的毁誉是平分的;有人称他为豪杰.也有人叫 他做坏蛋。但不妨事,把两种性格两个人格拼合 三、沈从文的创作理念——自觉提升 拢来。这人才是个活鲜鲜的人!”回只有这鲜活的 人的本性才是真挚的,他们绝对对生命负责.绝 对不把生命套上桎梏。一切社会的、道德的、理性 的枷锁对他们来说全都是枉然 《边城》中的翠翠和她的爷爷及傩送兄弟都 是湘西人物系列的典型.浑朴的人格简直就是一 块未剖的玉。当然,他们也有自己的现实社会.但 是对他们来说,现实生活与其生命的本性融合得 那样地天衣无缝。亘古长存的习俗依然传承着初 民时代的蒙昧与天真。“至于我那地方的大人.用 单刀、扁担在大街上决斗本不算回事。事情发生 时,那些有小孩子在街上玩的母亲,只不过说: ‘小杂种.站远一点.不要太近!’嘱咐小孩稍稍站 开点儿罢了 ”【l】由此可以看出沈从文的自然人 性观。它全然基于生命的底色.是对传统和现代 的双重逸出.传统孔盂儒家的纲常伦理不是从生 命的底处来的.同样现代的道德和理性价值也不 是来于生命的源泉,它们都缺乏生命的底色。 遵从生命的原则行事就是人类生来所应有的 道德。然而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这种本然的东西 却渐渐丧失掉了.代之而起的是一些有悖于人性 的异化道德 沈从文的文学世界给我们展示了这 样道理。也正是在此意义上.其作品的文学价值才 得以不断地被人们发掘出来 沈从文通过湘西世 界所展现出的文学境界就是这么一个淳朴天然的 境界.其中的生命全然遵从着自然的法则,从主流 社会中逸出来.从主流价值形态中逸出来.也从历 史中逸出来.用一种近乎宗教般的情怀走向对自 身的膜拜.走向“神巫之爱” “他们那么忠实庄严 的生活,担负了自己那份命运,为自己,为儿女,继 续在这世界中活下去。不问所过的是如何贫贱艰 难的日子.却从不逃避为了求生而应有的一切努 力。在他们生活爱憎得失里.也依然摊派了哭,笑。 吃,喝。对于寒暑的来I临,他们便更比其他世界上 62 生命的存在 沈从文对其文学境界的提纯是建立在对所 谓现代文明和主流话语的批判之上的.现世的伦 理道德、秩序法则在他看来全都是异化人性的桎 梏。这个基本倾向是和以五四精神为代表的现代 主流文化思潮相背离的。但是在经过五四精神洗 礼后的中国全然撇开现代性的主题不谈.那将对 任何一个作家都是危险的。鲁迅深深地攫住这个 扭结大做文章,其他现代作家也都分别从爱情、 救亡等诸多方面开展文学活动.所以他们为中国 的新文学寻到了现实的根基 然而.他们一方面 由于与现实的黏着关系而使文学轻灵的翅膀飞 不起来;另一方面由于只顾批判传统的弊端.而 忽略了现代化的弊端.现代化固然造就发达的现 代文明.使人类从蒙昧无知状态走向理性的自 觉.但是它也同样带来了异化的道德和异化的人 群,雄性的“雌性化”、生命力的萎缩、惟利是图价 值观的流行成为人类社会新一轮的流行病。 沈从文不会对这个时代的大背景置若罔闻. 毋宁说他的湘西文学世界是对社会现代化之讨 论的另一种介人 以此种方式介入就显出了沈先 生的高明之处,即把文学的自觉性高高扬起,在 人性的深处寻求生命存在的自然之根和自由之 基 他不浓墨重彩地直接对现代社会的弊端口诛 笔伐.而是把视线转向了原生态的湘西世界,以 一种消极的方式来处理.从而也使文学从社会滞 重的包袱中脱离出来.保持自身固有的轻灵。在 此过程中.沈从文以“边城”式的生命样态来展现 其对现代的意义和复原圆满之生命的可能性.从 而完成对生命存在的提升和对生命审美的体验 然而这种自然状态的生命却不是万能的.在现代 化日趋紧迫的情势下.“民族衰老了.为本能推动 而做成的野蛮事。也不会再发生了。”“提到他们 李智伟:逸出的生命——论沈从文创作的生命美学 这点千年不变无可记载的历史,却使人引起无言 的哀戚 ”【1J他们的生命集群是一个被历史遗忘 更根本的人之生命存在的本然样态作为钟情的 对象.对社会现代化的重大课题存而不论,采取 一的角落.在这个遗忘的角落里.生命固然天然淳 朴.但它从来也没有摆脱掉与生俱来的蒙昧和无 知.而且在强势文化的浸染下它一步步地失去了 种保留的态度.在逸出社会的原始生命群落里 敞亮了本然的自由人性.开启了人类理想存在状 态的大门 充盈的生命从滞重的社会流溢出来, 至高的生命境界和至高的文学境界合而为一 参考文献: 【l】沈从文.湘行散记【M】.北京:京华出版社,2006. [2]沈从文.沈从文散文精编【M】.桂林:漓江出版社, 自身的活力、衰老下去。它如何能尽现出生命存 在本然而又自足的至高境界呢?在此,沈从文也 犯难了.他的文学境界在至高至灵处浮现出了一 丝阴影。 现代文学基本上遵从着五四以来的现代性 精神,着眼于民族救亡的宏大叙事,力图以现代 2006. 理性成全人性.但难免出现矫枉过正.致使本真 [3】沈从文,如蕤.沈从文小说【M】.长春:文史出版社, 2006. 的人性被遮蔽:再加上数千年传统道德的挤压, [4】施蛰存.滇云浦雨话从文『A】.孙冰.沈从文印象[C】. 使得本然的人性更加隐蔽了 沈从文却别开生 上海:上海学林出版社。1997. 面,从文学的至高处着眼,以生命为审美对象.把 (责任编辑张玉平) (I-接第35页)校热情,增强校园凝聚力 扩大了学院影响.坚定了教职工对教师培训工作 结合重大活动、重要事件编撰并不断完善校 的高度认同意识。组织参观院史馆也成为新教职 史.是开发校园文化及发挥教育作用的一种重要 工人院教育的必备活动。这一系列工作在校园文 形式。 化建设中发挥了一定作用。 以我院为例.建院55周年院庆活动结束后. 校史研究工作没有停止。在建院56周年之际.编 参考文献: 辑了《院史回眸——献给建院56周年大事记精 『1】王晓峰,丁立新.关于加强校史研究工作的几点思 编》,凝炼了院史上重要节点的大事,帮助师生共 考[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6). 同回忆艰难坚实的奋斗历程。2009年.学院与北 [2]付春梅,等.浅谈我国高校校史研究发展趋势[J]. 京市教委共同举办“教师教育创新论坛暨纪念 中国高教研究.2009(3). 『3】王建华,杨政瑞.以开发校史资源为契机夯实科学 《北京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暂行规定》颁布20 发展基础[J].中国电力教育,2009(3). 周年”活动,配合此次活动,组织编辑了《北京市 [4】孙伟.非正式出版电子文献的管理与利用[J].冶金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20年文献汇编》。并为专题 信息导刊.2000(4). 宣传片的拍摄提供史料搜集工作 通过这些资料 (特邀编辑刘月艳) 6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