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45+0”向“10+35”转变的几点疑问——基于“杜郎口教学模式”的思考

2020-07-02 来源:好走旅游网
第23卷第lO期 2009年lO月 教育与教学研究 Education and Teaching Research Vb1.23No.10 Oct.2009 “45+0’’向“1O+35’’ 转变的几点疑问 基于“杜郎口教学模式”的思考 李 卯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李 林 湖南长沙410081) 【摘要】杜郎口中学完成了教学模式由过去的“45+O”向现在的“lO+35”的转变,“1O+35”的实施给乡村中学教育 带来了新的思维,赢得了无数的赞誉,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教学目标是否真能让学生持久地动起来;教学过程是否让学 生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都得到必要的训练,是否针对各科都是把“万能钥匙”;教师教的主体性与学生学的主体性是否得 到合理体现;教学评价体系是否能与之适应。这些问题有待更多的人理性看待“1O+35”,给“1O+35”降降温。 【关键词】 乡村中学;教学模式;疑问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120(2009)10—0109—03 张扬个性,杜郎口也有句名言:“课堂因互动而精彩,学生 因自主而发展。”35分钟留给学生本意也是为了充分体现 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由原来课堂的“绿叶”成为课堂的 “红花”。为了保证“10+35”的有效实施,杜郎口中学实行 了一谈二警三停的严厉措施:一谈指与第一次教师讲授时 间超过1O分钟者谈话,谈课程要求,谈教师角色,谈学生表 “杜郎口教学模式”已经在我国的教育领域影响好些 年,去杜郎口中学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人们纷纷觉得 杜郎口中学的成功为乡村中学的发展指明了道路,空前的 赞誉把“杜郎口教学模式”拔到了一个不可触摸的高度,作 为核心措施之一的“1O+35”教学设计模式也被许多人拿来 直接模仿。诚然,“lO+35”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值得其他中 学学习,但作为一种新的教学设计模式可能也不是那么十 全十美。 一现,谈课堂意图,谈教改意图等;二警指第二次教师讲授时 间超过10分钟者,要在学科组会上予以警告;三停指第三 次教师讲授时间超过1O分钟者,该教师停课一周,专门进 修课堂技能,听课,学教改理论,业务主任做专题辅导 等。[1】 、杜郎口中学“45+o.,向“10+35”的转变 杜郎口中学地处经济欠发达的鲁西地区,学校教学质 量、升学率等各个方面在传统教育思维的挤压下都处于十 分落后的状况,学校的生存举步维艰。学生耻笑教师的教 学“连自己都不如”,教师则继续着自己对课堂的“统治”,45 改革的目的与新课程改革“解放学生”的思想不谋而 合,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人翁地位,提倡课堂的自由和交流。 杜郎口中学的学生在更为主动的学习中也取得了意想不 分钟的教学完全成为个人表演的舞台,学生可发挥的余地 微乎其微,我们把这样的教学安排称为“45+0”。在教师能 力相对欠缺的情况下,学生从心里排斥这种“统治”,学习 到的效果:学生的成绩进步明显,在全县挤进了前三名。 但笔者认为,在对杜郎口中学“1O+35”的认识和具体操作 (一谈二警三停)方面还有可以商榷的地方,下文将着重从 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主体性、教学评价等各方面提出 自己的一些思考。 二、“45+0”到“10+35”的疑问 积极性不高,学习成绩在全县中学里处于倒数位置。 在这种非改革无法生存的情况下,锐意革新的崔其升 校长首先提出“0+45”教学模式,即把课堂的45分钟时间 全部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由中愉快地学习,教师完全成 为了课堂的配角。重重的阻力使得“0+45”转化为“10+ 35”,也就是说一堂45分钟的课堂教学,1O分钟属于教师, (一)教学目标方面 疑问:“1O+35”能让学生持久地动起来吗? 杜郎口中学渴望实现的目标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 地位,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 “杜郎口中学的学生学习负担是很重的。上课期间,他们 每天有12节正课,且每节课的内容容量都很大,学生的学 35分钟属于学生(教师的讲解不超过l0分钟,学生的活动 大于35分钟)、学生在交流互动中形成了自己个性化的学 习方式,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点拨”。课堂上的学生 在35分钟的时间内可以尽情展示自己,表达自己的想法, 【收稿日期12009—06—19 【作者简介】李 卯(1987一),男,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08级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 论,中国传统教育。 ・ l09・ 第lO期 2009年l0月 教育与教学研究 No.10 Oct.2009 习节奏自然也就十分紧张,在课堂上极少有轻松的时 刻。’’[2】 也不可能宽” 。所以教师不仅要在教学中承担培养学生 发散性思维的任务,还要培养学生收敛性的思维,而这样 我们的教师以前也是各科轮流上课,但学生却是固定 的,每节35分钟,一天12节课就是420分钟,所有的课时 都采用“10+35”意味着学生自己就要上420分钟,你可以 的双重任务对只有l0分钟教学时间的教师来说是“蜀道 难,难于上青天”,教师对学生收敛性思维训练的系统性能 得到保证吗?收敛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相结合的训练依 旧是我们教学的难题,与以往相比,只是侧重点发生了变 化,在“10+35”中,学生收敛性思维的训练对教师来说可能 更难。 讲又不是一个学生在讲,但学生要想有东西讨论,学生肯 定要认真预习每一节课,课后还要反馈给教师学习成果, 自己再练习巩固,理论上讲学生参与的时间远远大于420 分钟,这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多还是少?杜郎口保持学 (三)教学主体性方面 生学习积极性的心理学依据是初中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 有与同学群体攀比、竞争、展示的心理诉求,“1O+35”可以 很好利用这点进行实施教学,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想 想一个人在每节课都重复着同样的事情,每节课都要不停 地讨论、展示,当学生对这样的环境习以为常时,学习积极 性的保持还那么持久有效吗?学生还愿意在负重的情况 下积极准备讨论的内容吗?或者说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 准备420分钟的课堂内容吗?一旦没有了课下的准备,课 堂上的“动”是不是就要打上个问号? (二)教学过程方面 疑问1:不变的“10+35”能是教学过程中的“万能钥 匙”吗?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必须结合具体的客观条件和自己 的主观情况、周密计划,选用并组织好具体教学方法的实 施程序,方可取得优良的教学效果。”l3 针对语文、英语、物 理、化学等不同的学科体系和内容以及复杂多变的教学状 况,杜郎口中学一味强制教师使用“l0+35”,能取得一样的 教学效果吗?这难道不是对教学过程的变相控制?以一 堂《虎门销烟》的语文教学课为例,有学生在讨论中提出林 则徐的做法是污染环境,许多学生觉得很有道理,尽情地 议论起来,“1O+35”怎样去解决这个教学难题?是仍然把 35分钟给学生让他们尽情发挥下去,仅用1O分钟的时间 回归课文主旨的指引?还是打破“10+35”的束缚,在鼓励 学生创造性想象的同时因势利导地为学生提供正确的理 解方向?我想这个过程,10分钟恐怕是不够的,因为教学 过程中这样那样的难题是很多的。 疑问2:“10+35”能让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都 得到必要的训练吗? “教学过程既是学生知识量的变化过程,也是学生思 维结构、认知结构发生变化的过程。”L4 从某种意义上讲, 讨论教学过程就必须考虑到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学者 就指出:“学生必须接受系统的收敛思维训练,一方面积累 知识,同时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评价水平,养成严谨的 学风,使思维健康。”L5】.‘10+35”让学生自由发挥35分钟的 时间,互动多了,课堂活了,许多“奇思妙想”、“异想天开” 在课堂上出现了,这对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创新思维 能力有很大帮助,但“由于他们的‘观念原子’贫乏,因而他 们的发散思维必然是处在低水平的,发散力不强,发散面 ・l10・ “教学乃是教师的传递教授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耦 合而成的系统整体。”L7 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共同统一于教 学活动之中,是两个并行的活动方式,现代教学论提出的 “教师主体主导学生主体,学生主体接受并超越教师主体 的主导”L8 已经被人们广泛接受,其中教师的主体性体现 在教的方面,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在学的方面,两者是无法 分出高低的,“1O+35”体现出了一边倒的主体意识,让笔者 产生了以下的思考: 疑问1: 10分钟的时间对教师来说够吗? “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充分发挥其主体性逐步培养并增 强学生主体性的过程。”【9 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离不开教 师的指导,作为教的主体——教师对各方面都还不成熟的 学生的指导是至关重要的,教师的积极引导为学生的自由 发展起到必要的护航作用。由“10+35”,简单从数字就可 以看出,教师的时间远远少于学生,可怜的、硬性的1O分钟 让教师“导”显得仓促无力,引导效果在1O分钟的时间是否 能得到保障是个疑问。“一谈二警三停”的高压棒也必定 会使教师束手束脚,在生生讨论中有时因为怕有限制学生 自由讨论的嫌疑,也不敢参与其中。lO分钟够吗?教师的 参与主体性在“10+35”模式中得到应有的重视吗?“忽视 教师的主体性,教师就有可能变成教学机器的一个部件, 失去教学智慧。”【1们失去教学智慧的教师对教学有利吗? 疑问2:学生的主体性在“】O+35”中有被夸大吗? 学生的主体作用本身是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所谓 有限性是指学生主体对特定客体的认识和掌握是有一定 限度的,并且只能对特定的对象进行认识和改造。 把课 堂还给学生作为杜郎口中学的IZl号无可厚非,学生本身就 是学习的主人,但在45分钟的时间里硬性让学生自由发挥 35分钟,让学生对以前没有接触的知识一概进行模式化的 处理,主要让他们自己课后学习,让主动性主导学生,这考 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知识水平了吗?初中生的年龄一般 处在12~15岁这个阶段,特定的知识背景与完成课下繁重 而崭新的学习任务与我们希望看到的学生学习主动性存 在矛盾吗?难道我们还相信“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学生虽然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主体,但其主体性是在教育 过程中在教师的规范和引导下逐步形成的,经历了由弱到 强。由小到大的发展过程,因此其主动作用也经历了由弱 到强、由小到大的变化过程,见图1。 2。蔷 嚣月李卯 李林:“45+0,,向"10+35"转变的几点疑问——基于“杜郎口教学模式”的思考。N0 它的思维理念是与新时期“解放学生”的思想潮流相符合 的,是对我们过去“教师主宰课堂”做法的一次彻底颠覆, 有着积极的意义。“l0+35”体现出尊重学生的主流思想是 我们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的一点,杜郎口的成功 能否在其他地方复制有待实践检验,但“1O+35”中的“合理 中学 丈学 究生 原子”也必将引导我们的教学实践继续向前积极探索。 团圈固团 只是在对“1O+35”的态度上我们有点“大跃进”,我们 有点“拿来主义”,为了真正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水平,真 正实现教学的不断进步,我们还是要更加理性地对待杜郎 口中学的“10+35”,本文的一些疑问“仁者见仁,智者见 智”,目的不是去批判“1O+35”,而是想留给大家无限思考 的空间。 图1师生作用强弱大小变化 由图1可知,l2~15年龄的学生其主动性处于一个相 对弱的地位,“l0+35”一味地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这是不是 有点扩大化呢?我们可能在追求自由的时候忽视了学生 自身的能力,从而让学生的主体性变得无限了。 (四)教学评价方面 疑问:能找到适应“lO+35”的教学评价体系吗? 【参考文献】 [1]张兆华.杜郎口经验的核心措施[J].当代教育科 学,2O06,(3). “在杜郎口中学,每位老师形成了一个很好的反思习 惯,每上完一节课,教师都要写出课后反思。” 1 这样的自 我反思对教师适应“10+35”固然重要,但是这显然是不够 的。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转变需要一种新的合理的评价体 系来促进教学的进步,但在杜郎口我们并没有找到一种完 整的评价体系与“1O+35”相适应,而仅仅是以学生是不是 在课堂动起来、教师是不是教课超过lO分钟了等等作为评 [2]王 勇.对杜郎口中学的自由课堂透视[J].中小学 教学研究,2007,(6). [3]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4]张楚廷.教学论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oo8. 价的参考依据,这样的评价缺乏完整性,对教师改进教学、 学生改进学习都没有明确的参考方向。“10+35”给教学评 价出了一道难题,怎样量化评价、怎样质性评价,怎样把发 [5]和学新.教学主客体关系的层次分析[J].上海教育 科研,2008,(1). [6]李社。2005. 森.现代教学论纲要[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 展性评价融到评价指标中来?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无法 找到相似的蓝本,“1O+35”的评价问题能够很好解决吗? 三、“1O+35”:引领新思维下教学的积极探索 [7]张传燧,纪国和.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 育出版社,20O8. 尽管“l0+35”教学模式在一些具体层面不是十全十美 的,许多人可能还会提出其他的疑问,但世界上完美的教 学模式只可能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式,现实中很难找到。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0+35”在杜郎口中学的 成功证明其强大的生命力,证明其具有非常合理的成分, [8]田汉族.交往教学论[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 社,2002. [9]魏长江.我对杜郎口中学的几点思考[J].内蒙古教 育,20O7,(12). Some Qu ̄fiom about the Changes from“45+0”to“10+35” —— Inflections Based on Du Iang Kou’s Teaching Model LI Mao,LI Lin (College ofEducation,Hunan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410081,China) Abstract:Du Lang Kou Middle School has finished the close from the pattem of past“45+0”to he present“10+35”Aftter car. .lfd iet out,it not only brings in new thinking to he rUltM middle school,but also it wins countle¥s praiseAt the same time,there exist some .questions about it:whehert the instructional objectives caI1 keep students lively;whether teaching process Call get students’divergent drink— ing and convergent thinking trained;whether it is a master key for all subjctes;whether hte subjcteivity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call embody reasonably is a uestqion;whether teaching evaluation Can adopt to it is also a question.Facing with SO many above questions,we should view it rationally. Key words:rural middle school;teaclifng model;questions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