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金山区廊下镇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的调查报告

2022-01-01 来源:好走旅游网
金山区廊下镇发展现代农业 建设新农村的调查报告 ■市委农办、市农委调研组 金山区廊下镇地处 海西南部纯农地区。面对 发展“三位一体”统筹发展,努力打造成为“全国有影 响、上海为示范”的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2013年, 廊下镇耕地亩均产值已达7675元(剔除涵养林和苗 木面积,亩均产值超过1万元),连栋大棚亩均产值 超过1.5万元,种源农业亩均产值超过3O万元,位 居全市市级农业园区前列。 二、三产业发展受限和土地级差收益较低的挑战,廊 下镇在金山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 ,围绕纯农地 区要不要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坚持生产、生活、生 态融合发展,打好“农”字牌,举好“农”字旗,积极探 索和实践农业现代化、农村生态化、农民职业化,走 出了一一条大都市远郊地区农业农村发展新路子,成 为纯农地区协调发展的新典型。 一(一)做好农业大文章 1.明确产业化发展布局。廊下立足金山现代农 、基本情况 业园区的农业资源优势,重点发展种源农业、农业旅 游、农产品精深加工和蘑菇产业等四大主导产业。形 廊下镇地处金山区西南部,紧邻着浙江平湖。镇 域面积46.8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7697亩,F辖 成了“三区、二带、一基地”的产业发展布局。三区:即 产业核心区——打造区域面积5000亩的具有国际 性的种源农业示范区;打造以“中央厨房”为核心的 农产品精深加工集聚区,打造全国最强的中央厨房 集聚地;以中华村、山塘村为重点的乡村休闲旅游 12个村民委员会、2个居委会,户籍人口30946人, 其中农业人口17094人。 2013年,廊卜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l4.62亿 元,比 年增长8.1%:2000万元 上规模企业产值 23.83亿元,增长0.8%:各类税收5.06亿元,增长 区。二带:即安全、优质蔬菜产业带和经济果林产业 带。一基地:即将南陆村、友好村定位为现代农业示 范基地,扎实推进现代化稻米生产。 2.提高农业组织化水平。廊下镇属全市范围内 较早推进承包地流转的地区之一。多年来,一直积极 8%:财政总收入2.31亿元,增长9.5%:农业总产值 3.6亿元,增长8%。 二、基本做法和主要成效 2003年,金山区委、区政府将廊下镇与金山现 代农业园区管委会实行“镇区合一”的行政管理体 制,由廊下镇党委政府和园区管委会集体决策、统筹 规划廊下镇和农业园区建设发展。廊F作为金山区 农业发展的主战场,坚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 引导和鼓励j}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并发展适度规模 经营。目前,全镇98%以上的承包地实现了委托流 转,97%的耕地实现了规模经营。全镇151 15亩水稻, 主要由专业化经营主体进行规模种植。其中,30亩 以上规模种植面积达14030亩。经济果林种植面积 为3471亩,其中,农民合作社种植面积超过60%以 14 海农村经济2015年第1期 上。廊下镇已有7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市级龙头 企业3家、区级龙头企业4家),均为农产品生产加 工型企业,大多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市场”的运 作模式,通过订单等形式,形成与农户之间较稳定购 销关系。 3.推进农业设施化建设。廊下镇牢牢抓住农田 水利设施和农业基础设施这两个关键,扎实推进农 业设施建设。以乡村河道整治为抓手,兴修水利支撑 现代农业发展。经过多年的努力,共整治镇级河道 19条段36公里,村级河道181条段155公里:配套 建设4米以上水闸4l座,排涝泵站22座,有效提升 了排涝能力和对客水的阻挡能力。同时,采取“政府 主导、社会参与、项目化运作”的模式,重点聚焦“三 区二带一基地”,提高各类农业设施建设水平。 2007--2013年,廊下镇累计投入约8.7亿元,开发 园区面积l0平方公里,建成农业生产示范基地37 个。完成土壤改良和土地平整7250亩,建设9.4万 平方米玻璃温室,18.5万平方米连栋大棚和105.3 万平方米单体大棚。通过高水平农业设施的建设,有 效提高了农业抗风险能力,促进了农业功能开发和 能级提升。廊下镇积极提高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打 造万亩全程机械化优质粮食生产示范基地,实现从 “一粒谷”到“一粒米’,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 4.全力发展种源农业。廊下镇围绕“做大种源 示范区”的要求,以植物组织培养种苗、特色水产种 苗、花卉瓜果种苗、食用菌种源等为重点,以高新技 术投入为核心,实行企业化经营和集约化生产。种源 农业示范区已先后引进了l0多家种源农业企业。同 时,种源农业企业还加强了与上海农科院、海洋大 学、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等高校、科研单位的合 作,共同发展具有一定示范辐射效应的种源农业。目 前,种源农业示范区已建成了以EP凤梨组培项目、 枫彩木本植物组培项目、优镨蝴蝶兰组培项目为重 点的植物组织培养项目,建成了蔬菜工厂化育苗基 地、申漕虾苗繁育基地、光明乳业种奶牛基地、农科 院节水早稻育种基地等10多个种源项目。如爱索特 植物园艺上海有限公司其风梨组培项目占据国内凤 梨花种苗60%以上市场份额,亩均农业产值约30万 上海农村经济2015年第1期 元,远远高于传统农业和一般的设施农业。 5.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廊下镇重点抓住蘑菇生 产这一主导产业,并聚焦蟠桃、草莓、葡萄等特色农 业,不断强化政策扶持,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实现传 统农业提质增效。2002年,廊下镇景阳村建立了第 一个蘑菇生产示范基地,并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此后蘑菇生产被确定为主导产业之一。2008--2010 年,廊下镇连续三年对新发展的蘑菇种植面积实行 镇级补贴1.5元/平方尺的扶持政策。2010年起, 市区政府有关部门出台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扶持 政策,对收购并综合利用秸秆的蘑菇种植单位给予 每吨秸秆200元的财政补贴。两项政策的出台,极大 地调动了廊下镇菇农的种植积极性。目前,廊下镇蘑 菇种植面积达390万平方尺,年产量达5330吨。全 镇约有39户农户成立了19个农民合作社,并制定 了“双孢菇生产技术标准”,实行标准化生产、规模化 经营,成为全市乃至华东地区的蘑菇种植基地。此 外,廊下还围绕经济果林产业带建设,积极发展蟠 桃、葡萄等特色农产品,销量已占据长三角市场较大 份额。 6.积极探索循环农业。廊下镇是全市第一家建 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的镇,为保障农产品质 量奠定了基础。近年来,全镇依托双孢菇产业发展, 因地制宜探索了农业循环发展的有效途径。蘑菇种 植过程中,秸秆能作为养料进行综合利用,河流中的 淤泥也能铺在菇床上加以利用,而蘑菇菌渣则能还 田,成为果树和蔬菜的有机肥。目前,廊下通过蘑菇 种植的循环发展方式,能有效利用约5万多亩农作 物秸秆,既促进了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又有效解决 了秸秆焚烧、河道淤泥堆积等问题,走出了经济和生 态环境统筹发展的新路子。近年来,廊下镇还积极探 索了万亩粮田“鸭稻共作模式”,“稻鸭米”每公斤售 价l6元还供不应求,“稻田鸭”每只售价100元,比 普通鸭子售价高出一倍还多。 7.做强农产品精加工。廊下镇积极探索农副产 品从田头到餐桌产业链发展,通过建设集净菜加工、 色拉蔬菜和保鲜蔬菜加工、冷冻干燥农产品及有机 健康食品加工于一体的“中央厨房”加工产业体系, l5 成为了本市郊区最强的高端高附加值中央厨房聚居 区。目前,廊下镇工业园区中有农产品加工企业16 家,其中6家规模以上加工企业,产值8.69亿元,占 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41.9%。廊下镇力争通过5年 的努力,将农产品和食品加工企业产值提高到全镇 总产值的75%。如:金山鑫博海公司全力打造的“中 央厨房”经选拔成为…k海世博会农产品供应商,并在 直供期问经受住了严格的质量安全考验。其后,不断 做大做强,每天净菜、副食品等配送量达到约30吨, 可满足l2万人食材需求。2014年产值约为3.5亿 元。再如:新引进的海亮健康食品集团,是加工园区 中最大的绿色、有机、进口农产品加工企业,主要发 展农业全产业链和全程质量可追溯的发展模式。 8.做优农业休闲旅游。廊下镇坚持旅游兴镇战 略,抓住上海打造世界著名旅游城市的机遇,将中华 村、山塘村定位为乡村休闲旅游核心区,并大力整合 周边旅游景点资源,打好农旅结合、文旅结合、科旅 结合、体旅结合的组合拳,打响了廊下乡村休闲旅游 品牌。农旅结合:廊下从创建中华村农家乐入手,不 断加大投入力度,先后建起新天地、生态园等旅游设 施,并成立了旅游管理公司,开发农家生活体验游等 特色旅游项目和旅游路线,成为金山旅游一大特色。 文旅结合:传承并挖掘廊下民间传统艺术“三枝花” (莲湘、剪纸、农民画),推进莲湘申报国家级非物质 文化遗产,举办莲湘文化节、纺织达人赛等旅游活 动,开发土布、剪纸、莲湘、农民画等旅游衍生产品开 发,打响文化游品牌。科旅结合:完成规划展示馆改 造和金山农业科普馆提升工程,吸引学生及亲子科 普游。体旅结合:举办乡村体育节,将农业生产与体 育竞赛有机结合,激发游客体验热情。近年来,廊下 镇全年接待游客约50多万人,带动消费2800万元, 中华村15家农家乐饭店实现各类收入850万元。 (二)着力建设新农村 廊下镇按照双轮驱动的要求,着力推进新农村 建设,实现发展方式由传统、粗放式向集约、协调式 和可持续发展转变。 1.积极开展土地整治。近年来,廊下镇以开展 市级土地整治项目为契机,通过节约集约利用土地 I6 推进新农村建设。廊下镇土地整治项目共涉及勇敢、 南塘、南陆等8个行政村,区域面积约2.66万亩,整 治项目打破了原有地域界限,重点突出建设用地复 垦、农用地整治、农村居民点建设等内容。项目重点 整治区域为万亩粮田示范区、种源示范区和乡村旅 游区,共涉及1.32万亩。农户搬迁范围主要集中于 重点整治区域,主要涉及南陆村等5个村623户农 户,搬迁农户安置方式统一为异地建房,安置区选址 位于勇敢村中心村规划点。目前,安置区一期建设已 基本完成,共建农民住房141套。今年8月份,首批 共128户搬迁农户已入住。安置区二期建设也已全 面启动,共建房屋586套,预计今年12月结构封顶, 明年上半年农户可入住。廊下镇通过市级土地综合 整治项目,可望新增耕地面积838.5亩,实现新增耕 地率3.31%。廊下镇明确未来不再新批农民宅基地, 探索“1+1”异地安置模式(廊下镇集中居住区1套房 和石化地区1套房),进一步丰富农民集中居住形 式,促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 2.全面推进村庄改造。廊下镇自2006年起,在 全市率先开展村庄改造,按照市统一标准,重点围绕 路面硬化、农宅外墙整修、村沟宅河整洁、环境卫生 整治、生活污水集中处理、重点村庄特色改造、公建 配套建设等七个方面,全面改善农村村容村貌。目 前,廊下镇己完成了60%的村庄改造。同时,廊下镇 抓住中华村被列为上海市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单位的 机会,将全镇规划保留的自然村落均纳入美丽乡村 建设范围,整合现有资源,挖掘乡村环境特色,改善 农村环境和农民的公共生活条件,打造具有廊下特 色的“村美人和”的新型农村社区。目前,廊下镇正在 推进中华村的美丽乡村建设,重点聚焦已完成改造 的农家乐和扶桑以外区域271户农户的改造,以及 对中华村农家乐区域进行深化改造。 3.加快建设郊野公园。廊下镇积极响应市委、 市政府关于建设郊野公园的决策部署,规划建设21 平方公里郊野公园。在规划建设郊野公园过程中,廊 下依托土地综合整治平台,聚焦相关政策资源,推进 农村地区现状低效建设用地减量化,通过郊野公园 内“三高一低”工矿企业搬迁和关停等途径,促进建 上海农村经济2015年第1期 设用地布局优化和利用效率提高,促进生态环境改 善和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廊下镇郊野公园重点突出 了“农”字特色,以“生态、生产、生活”为主题,倡导 “廊下生活”新理念,建设集现代农业科技、科普教 育、文化体验、旅游休闲于一体的“多功能农场”。郊 野公园一期规划建设9.75平方公里,核心区为5.8 平方公里,以生态园和农村新天地为中心,计划 2015年底前开园。 (三)促进农民长效增收 促进农民增收是“三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 点。廊下镇以农业为基础,通过‘接二连三”进一步拓 宽农民增收渠道,农民收入由单一的土地耕作收入 转变为继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工 资性收入为一体的多元化收入模式,进一步促进了 长效增收。 1.提高农民经营性收入。廊下镇大力发展农村 休闲旅游关联产业,鼓励农民参与乡村旅游,增加农 民的经营性收入。如:中华村富阿姨饭店是最早开办 ‘农家乐”饭店之一,年利润可达5 万元。在富 阿姨的影响带动下,同村的蒋红珍也开起了“农家 乐”饭店,儿子媳妇辞去了工厂打工的工作,一起帮 忙经营饭店,年收入达17万元,经营性收入大幅提 升。目前,中华村已有l5家农家乐经营饭店,2家农 家经营旅馆。同时,廊下镇积极引导农民聚焦特色产 业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大力发展蘑菇等特色产业来 提高经营性收入。如:勇敢村种菇大户夏洁明种植蘑 菇面积近15万平方尺,年产值8O多万元,净收入超 过30万元。此外,廊下镇还积极发展家庭农场,在万 亩粮田周边区域发展粮食生产家庭农场示范农场和 经济果林家庭农场,促进农民增收。 2.促进农民非农就业。廊下镇在不断挖掘农业 增收潜力,提高农民经营性收入的基础上,通过健全 就业服务机制,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推进就业困 难人员就业、帮助扶持创业等途径,促进农民实现非 农就业。目前,廊下全镇15000名农村劳动力基本实 现了非农就业,其中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业种植基地 和农业旅游项目成为解决农民就业的主渠道,发展 蘑菇生产也同样解决了2000多名农村剩余劳动力。 上海农村经济2015年第1期 2006年以来,全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7年保 持近10%的递增速度,2013年达到16270元,其中工 资性收入占比达80%。 3.推进农村综合帮扶。廊下镇所属12个村中, 有10个是经济相对薄弱村。为促进经济相对薄弱村 可持续发展,加快构建能带来长期收益的“造血”机 制,廊下镇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农村综合帮扶的 总体部署,积极推进经济相对薄弱村的帮扶工作。 廊下镇提出在20l3—2Ol7年期间,10个经济相对 薄弱村要实现每村新增经营性固定资产1000万 元。廊下镇抓住与锦江集团等国有大集团开展城乡 结对的有利机遇,大力发展物业经济,力争实现6% 的年收益率,切实增强经济相对薄弱村“造血”功 能。廊下镇还探索将已建成的约l0万平方米玻璃 温室租金收益归集体经济组织,由此增DH'fi ̄收入农 户的收入。 十年来,在廊下镇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这个 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农业大镇正发生着深刻的变 化:一是镇村经济实力正在壮大。农业品牌化,旅游 经济化,经济相对薄弱村综合帮扶,多举措提升了农 村集体经济实力,农村集体总资产达到9.46亿元。 二是农村文化建设得到加强。挖掘推广了富有地方 特色的民间艺术,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营造 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软环境。三是农村面貌明显改善。 乌黑的柏油马路,绿色的镇村公交,改变了昔日素有 “上海的西伯利亚”之称的廊下,再衬上“白墙黑瓦观 音兜”,仿佛置身一幅最美农村的水彩画卷中。四是 干部队伍素质不断提高。由党小组长、村民小组长、 妇女小组长形成的农村“三支队伍”有效成为了富民 政策的“宣传员”、民情民意的“信息员”、群众矛盾的 “调解员”、农村发展的“引导员”、弘扬新风的“示范 员”和民主管理的“监督员”,获得村民良好反响,廊 下镇政府也成了名副其实的“没有围墙的政府”。五 是廊下的知名度日益扩大。融现代农业观光、新农村 参观、农耕文化体验、学农教育实践和乡村度假休闲 为一体的多功能的旅游业态,廊下正以其独特的影 响力吸引各方游客的眼球,成功地打造上海乡村旅 游的旗舰品牌,农业农村发展别具一格。 l7 三、发展启示 总结廊F镇近年来在发展都市现代农业过程中 的做法和经验,我们认为有以下几点启示,值得与廊 F镇相似的纯农地区乡镇学习借鉴。 (一)找准定位.促进区域统筹协调发展 廊下镇地处上海远郊,属典型的纯农地区。纯农 地区乡镇往往存在拼工业拼不过工业集聚区所在的 乡镇,拼服务业拼不过近郊城市化地区的乡镇的想 法。在推进镇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廊下镇并没有妄自 菲薄,认为发展农业没有出路,“等、靠、要”过日子, 而是主动使廊 镇成为与中心城区联系紧密、唇齿 相依的区域发展共生体,找准都市农业的功能定位, 以“主动融入、共生共荣”的发展理念,把廊下作为上 海的“厨房”、“菜园”和“后花园”,融入上海市整体发 展的人格局中。廊下镇充分利用农业资源丰富、农村 文化深厚等优势,坚持“举农业旗、走旅游路、唱文化 戏、打廊F牌”的发展思路,探索和实践‘‘农业现代化、 农村生态化、农民职业化”的方向,在完成粮和菜最低 保有量的基础上,抓住产业链发展两端(“微笑曲线” 两头),在种源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等方面 功夫, 发展高端农业,提高农业附加值,并不断延长产业链, 实现了农业农村跨越式发展,既促进了 、二、三产业 的协调发展,又实现了生产、生活、生态的融合发展。 (二)规划先行,走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道路 早在廊下镇与金山现代农业园区“镇区合一 ’之 初,廊_卜镇就将镇域规划和市级规划、区级规划和区 域产业发展定位紧密衔接,高起点一次性编制完成 《卜海金山现代农业园区(廊卜镇)总体规划》,形成 “一核… 区一环”的总体规划布局和园区空间布局。 此后,义以总体规划为纲领,花几年时间分别编制了 农业加T区控制性详规、现代农业产业规划、中心村 建设规划等各专项规划。今年,还率先在全市编制完 成郊野单元规划。廊 镇基本形成了总规、控规、专 业规划和村域规划层层配套的规划体系,并坚持将 一张蓝图画到底,按照规划布局,坚持政策聚焦,以 “差异化、等值化”发展理念,做强自己的主导产业和 特色产业,既避免了因规划不完善而造成的重复建 l8 设和资源浪费,也避免了产业无序发展的困境,逐步 形成了区域特色鲜明的都市现代农业新格局。正是 由于找到了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道路,廊下镇的经 济社会各项事业才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三)制度创新,让农民共享现代化发展成果 廊下镇既没有中心城区和近郊乡镇优越的区位 优势,也没有全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 规划布局空间。但只要勇于创新、敢于实践,发展农 业同样能带动地区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廊~F镇 围绕上海大都市市民对健康食品和生态休闲的需求 这一核心,以“市场驱动、内源增长”为发展理念,发 展特色农业、品牌农业、标准农业、旅游农业,并不断 延伸产业链,积极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业休闲旅 游等,实现了农业“接二连三”,大幅度提高农业附加 值,走出了高端农业发展的新路子。廊下镇积极争取 并推进土地整治项目,通过对项目区内土地的合理 规划和利用,不仅使农田分布更为集中连片,实现了 规模化、机械化耕作,促进了特色农业发展,还切实 改善了项目区农民生活条件和农业生态环境,实现 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 (四)培养人才.打造过硬的基层干部队伍 能不能实现地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关键 是有没有一支素质优良作风过硬的干部队伍,以增 强基层政权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廊下镇与金山现代 农业园区实行“镇区合一”的管理体制,在干部资源 上实现了整合与互补。一方面,完善制度建设,从严 管理干部队伍。几年来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建立 了干部日常监督机制,对全镇22个单位及部门、l4 个村居开展班子整体运行情况巡查,并结合工作实 际,对班子和干部岗位进行优化调整。另一方面,完 善激励机制,激发基层干部活力。廊下镇对基层队伍 建设作出制度化安排。通过委托培训、自主办班、专 题培训等多种方式,加强各类干部人才的教育培训。 尤其是2007年以来,连续举办了6期青年人才培训 班,切实提高了干部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有 效克服了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地区干部中存在的“等、 靠、要”消极思想,凝心聚力、先行先试、干事创业的 氛围已在廊下蔚然成风。口 上海农村经济2Ol5年第1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