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学院学报
允燥怎则灶葬造燥枣孕怎贼蚤葬灶哉灶蚤增藻则泽蚤贼赠
中图分类号:B989.2
Vol.25No.4Aug.201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143(2018)04-0015-08
妈祖文化研究学术群体、热点演进及主题脉络———《莆田学院学报》(2001—2017)数据分析
罗
丹1,林明太2
(1.莆田学院商学院,福建莆田351100;2.莆田学院妈祖文化研究院,福建莆田351100)对《莆田学院学报》摘要:为了进一步厘清妈祖文化研究的学术群体、热点以及发展脉络,2001—2017年刊载的妈祖文化研究文献进行科学计量分析,并以知识图谱的形式呈现可视化结果。分析发现,该刊妈祖文化文献产“妈祖文化”和“妈祖信仰”,向外延伸并形成了5大出量持续增加,影响力增强;研究力量壮大;研究热点聚焦于具有承袭性和关联性的研究聚类主题,研究主题显现愈加宽泛的趋势。
关键词:妈祖文化;知识图谱;文献计量;莆田学院学报
AcademicCommunity,HotspotEvolutionand
TopicDevelopmentofMazuCultureResearch
—AnalysisontheJournalofPutianUniversity(2001—2017)——
LUODan1,LINMingtai2
(1.SchoolofBusiness,PutianUniversity,PutianFujian351100,China;
2.ResearchInstituteofMazuCulture,PutianUniversity,PutianFujian351100,China)
Abstract:Thepaperadoptsscientometricanalysisonthe176academicpapersaboutMazuculturepublishedinthe
JournalofPutianUniversityfrom2001to2017inordertomakeafurtherexplorationontheacademiccommunity,hotspotandtopicdevelopment.Visualizationresultsarepresentedintheformofknowledgemapping.TheanalysisshowsthattheamountofMazupapersisincreasingcontinuously,andtheinfluenceisenhanced;theresearchforcehasstrengthenedtoanacademicresearchcommunitywithcertainscale;theresearchhotspotfocuseson\"Mazuculture\"and\"Mazubelief\extendingtofiveinheritedandcorrelatedclusters,andresearchthemesappearinganincreasinglybroadtrend.
Mazuculture;knowledgemapping;bibliometricanalysis;JournalofPutianUniversityKeywords:
遍布世妈祖信仰始于宋,历经千百年的发展,拥有3亿多信众[1]。界43个国家和地区,妈祖不仅受到信众的崇拜,也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由于历史原因,妈祖崇拜一度被认为是迷信行为,直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大陆妈祖文化研究得以重启,且发展迅速,研究成果丰硕。
收稿日期:2018-04-08
作为国内唯一一家以妈祖文化为特色栏目的(原《莆田高等专科学高校学报,《莆田学院学报》,校学报》2002年更名)已成为妈祖文化学术研究与交流的重要阵地。“妈祖文化”栏目对培养妈祖文化后备科研力量,引导青年教师拓展妈祖文化研究领域以及培育凝炼学校办学特色、打造学校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17BH155);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JAS170436);莆田学院校级教育
(JG201736)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
(1981-)林明太(1971-)教授,主作者简介:罗丹,女,湖北荆州人,副教授,主要从事妈祖文化研究;,男,福建莆田人,
要从事妈祖文化研究。
16
莆田学办学品牌等都具有积极意义[2]。本文以《莆田学院学报》刊载的妈祖文化研究文献为研究对象,利用文献计量工具绘制知识图谱,分析妈祖文化研究发文特征,展现学术群体状况、热点演进以及主题脉络,并揭示妈祖文化研究的趋势,为学者们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一、妈祖文化研究发文特征统计分析
1.发文量分析
选取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作为主要数据库来源,检索条件设定为高级检索。具体检索规则是:主题词为“妈祖”或“天妃”或“天后”,文献来源类别不限,年限为2001—2017年,检索条件为精确,初步检索到1601篇妈祖文化研究文献,经过数据清洗,除去通讯报道、简介、总目录介绍等非学术性文献,
获得962篇有效文献。按照上述检索规则,同时将文献来源类别设为《莆田学院学报》(《莆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共检索到208篇文献,其中176篇有效文献,操作时间为2018年3月5日。
图1反映了2001—2017年间妈祖文化研究发文量总体情况以及《莆田学院学报》发文量个体情况。2001—2017年间刊载在《莆田学院学报》上的妈祖文化研究文献共176篇,占该类文献总发文量的18%。特别是2004—2009年,占比均在20%以上,到2010年,占比有所下降,但始终维持在16%左右。由此可见,《莆田学院学报》为妈祖文化研究者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学术交流平台。以莆田学院学报》
刊载的妈祖文化研究文献为研究对象,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图1
妈祖文化研究发文量年度分布年份
(2001—2017)
由图1可见,2001—2017年间妈祖文化研究发文量呈总体平稳上升趋势。2004年《莆田学院学
院学报
2018年8月
报》开设“妈祖文化”栏目,专门刊载妈祖文化研究学术论文,发文量一度上升,有较大突破。2007年、2009年、2013年、2014年发文量较前一年均有较明显的增长,
随后进入持续平稳发展阶段。2.基金资助情况分析
论文获得基金资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术研究的背景和质量。176篇文献中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的论文有14篇,占8.0%;获得国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的论文有10篇,占5.7%;获得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资助的论文有1篇,占0.6%;获得省部级资助的论文有13篇,占7.4%。尽管总体比例仍较小,但说明国家和社会逐渐重视妈祖文化学术研究,加强了对妈祖文化学术研究的扶持力度。
二、妈祖文化研究学术群体统计分析
学科中具有天分的研究者是学科发展演进过程中十分重要的因素[3]。来自不同国家或地区、不同学科领域的学者是推动妈祖文化研究的内在力量,因此有必要关注研究者本身以及学术群体。
1.作者发文分析
对作者(含合作者)信息数据进行统计,176篇文献共包含161位作者记录。平均每篇文章由1.09位作者共同完成,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多为独立完成,合作较少;在学报上发表1篇论文的作者有118人,占全部作者人数的73.3%,发表2篇论文的有23人,占14.3%,发表3篇论文的有10人,占6.2%,发表4篇论文的有6人,占3.7%,发表5篇论文仅1人,占0.6%,发表6篇论文的有3人,占1.9%。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批持续性进行妈祖文化研究的学者,对学科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但作者间的论文产出能力差异较大。
作者在某一阶段持续性发文数量反映其研究实力和水平。对论文第一作者进行统计(见表1),发文数量贡献最大的作者为莆田学院程元郎,发文6篇,其文章发表时间集中于2009—2013年,研究主题为妈祖文化与集邮。莆田学院黄秀琳和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蒋维锬均发表了5篇论文。其中,黄秀琳从旅游管理视角探讨妈祖文化资源在旅游中的开发和利用,发表时间集中于
《第4期罗丹,等:妈祖文化研究学术群体、热点演进及主题脉络
妈祖文化研究发文量前10位作者和研究机构表1《莆田学院学报》(2001—2017)
17
序号
12345678910作者程元郎黄秀琳蒋维锬李丽娟李天锡刘福铸许元振詹金添徐颖石奕龙发文量6554444433作者单位莆田学院莆田学院
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
莆田学院华侨大学莆田学院莆田学院莆田学院莆田学院厦门大学序号12345678910研究机构莆田学院华侨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厦门大学
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
福建社会科学院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
山东大学
台湾高雄海洋科技大学中国闽台缘博物馆研究部发文量8112109533333
2005—2013年。蒋维锬发表时间集中于2004—2009年,研究聚焦于从史料文献中挖掘历代妈祖信息。莆田学院李丽娟基于语言学和社会符号学的视角对妈祖封号、雕像以及妈祖信俗仪式进行从2009年开始持续至今,解读研究,共发文4篇。华侨大学李天锡在2008—2011年间发表了4篇莆田学院文章,聚焦于海外华人华侨的妈祖信仰。刘福铸在2004—2013年间发表了4篇文章,侧重于妈祖文献史料的整理与搜集。这些高产作者不仅支撑着妈祖文化研究的发展,他们的研究主题也代表着不同阶段妈祖文化研究的热点,引领该领域学术前沿。
2.研究机构分析
从表1可知,发表文章最多的机构是莆田学院(12篇)(81篇),华侨大学次之,随后是福建师范大(9篇)学(10篇)、厦门大学、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妈祖文化研究会(5篇)等。妈祖发祥于福建莆田,其主要研究力量集中于福建具有较强的区域特点,
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省。此外,北京、天津、广西、山东以及台湾和香港地区等地高校和研究机构也是研究主力军。随着莆田学院妈祖文化研究影响力的扩大,也吸引了来自韩国和马来西亚等国家的作者发文交流,妈祖文化研究学术群体逐渐壮大。
次,仅出现1次的关键词有377个,占84.2%,这说明从2001至2017年学者们的研究关注点较为分散,涌现出不同的研究方向。表2列举出了频次超“妈祖信仰”出现过2的关键词,其中“妈祖文化”的频次最高,均为51次,中心度分别为0.80和0.58,远远高于其他关键词。结合关键词共现整体两个关键网络(图2)来看,“妈祖文化”“妈祖信仰”词,不仅节点圆圈最大,而且位于整体网络的中心位置,其他节点紧密地围绕这两个节点向四周延伸,形成了一张关联度强的共词网络。
表22001—2017年《莆田学院学报》妈祖文化
研究热点关键词中心度排序列表
关键词中心度频次集中年份妈祖信仰0.58512004妈祖文化0.80512005妈祖信俗0.13102010天后宫0.0592005湄洲岛0.2182004妈祖宫庙0.1662008文化传播0.0452009马来西亚0.0242013莆田市0.0542002莆田学院0.0332008妈祖像形珍珠0.0632007
妈祖庙0.0632006海上丝绸之路0.0232016
新媒体0.0132013集邮文化0.0132007神的标准化0.0222011民俗舞蹈0.0222010在地化0.0222015民俗体育0.0122011文化认同0.0322010
三、妈祖文化热点演进分析
词频分析方法就是在文献信息中提取能够表达文献核心内容的关键词或主题词频次的高低分布,来研究该领域的发展动向和研究热点的方法[4]。对关键词进行统计,176篇文献共有448个关键词,总计出现723次,平均每个关键词出现1.67
关键词出现的时间可反映出研究热点演进情况。高频关键词的集中出现意味着研究热点的动由表2可知,态演进。高频关键词相对集中于2004
18
莆田学院学报
2018年8月
图2《莆田学院学报》妈祖文化研究关键词共现网络知识图谱(2001—2017)
年、2005年、2007年、2008年、2010年、2013年等年份,可将妈祖文化研究分为三个阶段,并结合各个阶段的具体社会背景来追踪研究热点的演进。
2001—2005年,大陆妈祖文化研究处于起步成长期。从1980年开始大陆妈祖文化研究得以重新起步,早期妈祖文化研究工作围绕妈祖文献资料但这些的搜集整理展开,期刊论文数量总体偏少,研究成果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厚实的基础。2000年以后,受到政府推动及澳门回归的影响,海内外掀起了一股妈祖研究热潮。不仅发文数量有新突破,如“妈祖信仰”而且涌现了大量的高频关键词,“妈等热点关键词。祖文化”“天后宫”“湄洲岛”“妈祖信仰”和“妈祖文化”一经出现,就成为核心研究热点,后续研究从这两个中心节点延伸出更多前沿分支。
2006—2012年,大陆妈祖文化研究处于活跃期。2006年“湄洲妈祖祭典”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及2009年妈祖信俗列入世界人类非如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出现了更多新研究热点,“集邮文“妈祖信俗”“妈祖宫庙”“妈祖像形珍珠”化”“文化认同”等。从这些热点关键词可发现妈祖文化研究逐步拓展自身的研究网络,延伸出不同研究分支,呈现多样化态势。研究视野不再局限于开始探宗教学、历史学、文化学等人文社科领域,索与环境生物工程、建筑等跨行业的融合发展。
2013—2017年,大陆妈祖文化研究进入繁荣期。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在海上丝绸之路上具有重要作用的妈祖再次受到众人关注。
2016年“发挥妈祖文化等民间文化的积极作用”被正式写入“十三五”规划纲要。2017年**总书记嘱托“切实把湄洲岛保护好”,加大对湄洲岛的保护和开发力度,推动妈祖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妈祖文化研究进入前所未有的繁荣期。这一时期,“新媒体”“在地化”等“马来西亚”“海上丝绸之路”高频关键词的出现也印证了研究热点转向妈祖文化的海外传播路径以及新型的传播媒介。
四、妈祖文化研究主题脉络分析
为进一步展现妈祖文化研究主题脉络,利用文献计量工具对关键词共现网络进行聚类分析。从整体聚类网络来看,研究网络集中强,网络重叠度较高,研究围绕“妈祖文化”和“妈祖信仰”这两个关键节点形成了52个聚类。根据聚类大小和研究相关度,基于对数似然率算法的高频关键词可以凝练为5大聚类,参照TF*IDF和LLR算法抽取的得到5个聚类标识词,分别为#0、标识词,“天妃”、、#1“旅游”#2“湄洲岛”#3“妈祖信俗”和#4“海上丝绸之路”。从聚类群组大小来看,聚类越大说明这一群组内的共现关键词越多,是学者们关注的热点主题。结合对关键文献摘要以及正文内容的研读,分别从这5大聚类来梳理2001—2017年中妈祖文化研究主题脉络,并试图探索未来发展趋势。
1.#0“天妃”聚类
这是图谱中最大的聚类群组,由44个关键词组成,包括妈祖信仰、明清时期、碧霞元君、文化遗
第4期罗丹,等:妈祖文化研究学术群体、热点演进及主题脉络19
产、神的标准化、文献史料、传播策略等关键词,形成了以“妈祖信仰”为中心的聚类网络。通过研读文献,发现以蒋维锬、刘福铸为代表的学者们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从档案、碑文、诗词、地方志、画册等文献资料中搜集和整理妈祖文献资料。这些文献资料不仅是大陆妈祖文化研究萌芽与成型时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各个时期妈祖的职能、封号以及宗教属性,是早期学者们关注的重点领域。蒋维锬通过引证相关档案和文献史料对妈祖的“天后”以及“天上圣母”等称号进行溯源,他发现这两种称号实均源自民间,前者最终获得清朝廷认可,而后者始终停留在民间的自发传播[5]。而后郑丽航考证了混淆天妃与碧霞元君称号的原因[6]。徐晓望分析蒲师文与天妃封号的降赐关系,考证元代妈祖“泉州神女”称号的由来,指出湄洲祖庙自元代始成为妈祖信仰的中心[7]。张富春从明人管绍宁文集中新发现南明朝天妃加封安定慈惠之号[8],2012年他又撰文指出妈祖“天上圣母”之称仅是民间流传,始终未能被朝廷认可[9],与蒋维锬先生之前的观点一致。
妈祖信仰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传播各具特点。徐心希指出明清时期福建地区自然灾害频发加快了妈祖信仰的传播,自然灾害的突发性、严重性影响着妈祖信仰的传播速度和属性[10]。王海冬提出元朝能推进妈祖信仰的原因在于蒙古族萨满教也信奉女神以及元朝统治者对多元宗教采取兼容并蓄政策的观点[11]。早期妈祖信仰传播受到自然环境、国家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学者们通过研究国内各地妈祖宫庙来分析妈祖信仰传播的区域性特点,如闽北地区、粤琼地区、香港和澳门、河北省等。由于地理临近,
泰国、越南、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都是妈祖信仰海外传播的重要阵地。妈祖信仰的早期海外传播依靠福建、
广东、海南等沿海地区移民的力量。当移民抵达海外移居地时,把妈祖信仰带到了新的地方[12]。巫秋玉指出闽潮琼等地的海外移民将妈祖信仰带入泰国,在华人社区修建妈祖宫庙[13]。李天锡进一步论证妈祖信仰开始在泰国传播的时间至迟在清乾隆年间,以及根据潮汕华侨称所崇拜的妈祖为“七圣妈”,指出妈祖信仰体现出既保留中国宗教传统又部分与当地宗
教文化融合的特色[14]。他还通过对越南二方碑记的解读,分析越南华侨华人妈祖信仰的传播情况,通过对穗城会馆天后庙的研究,揭示了越南华侨华人妈祖信仰已经融入当地民族文化当中[15]。这正说明妈祖神像、
称呼、仪式、信仰功能等在海外传播过程中受到自然环境影响、社会环境推动和风俗文化助力等因素的影响出现在地化现象[16]。很明显,妈祖信仰传播具有较强的地理特征,在地化现象凸显。妈祖信仰的传统与不同地域文化的融合渗透,呈现出丰富而独特的宗教文化形式,这也将是未来学者们深入研究的方向。
闽台妈祖信仰的渊源。大陆学者多从台湾妈祖信仰与大陆妈祖信仰对比探寻两地妈祖信仰之间的关系。蒋维锬借助史料论证了台湾妈祖信仰起源于大陆移民[17]。陈启庆指出福建妈祖信仰新特点对台湾民众和社会带来影响[18]。随着两岸学术交流日趋频繁,一批台湾学者通过《莆田学院学报》“妈祖文化”专栏介绍台湾妈祖文化研究现状。王见川以北港朝天宫的转型和妈祖电影、戏剧的出现为考察中心,探讨现代台湾妈祖信仰的多元发展情况[19]。张珣从人类学的视角以台湾嘉义县新港乡奉天宫妈祖庙作为个案,分析妈祖信仰与文化产业创新和结合的经验[20]。杨淑雅以台湾屏东县万丹乡万惠宫为例,论述妈祖在当地乡村神职也产生一定的转变,以此可窥见妈祖信仰对当代台湾乡村的文化影响[21]。
妈祖信仰这一研究主题最早引起学者们的关注,而且研究热度持续时间较长。从2004年“妈祖信仰”这一核心关键词出现,随后每一年均有新的关键词出现,围绕妈祖信仰展开的新主题频出,研究从宗教学、历史学领域逐步向社会学、文化学、传播学等领域延伸。但就研究方法而言,学者们多采用了基于史料和文献资料的文本分析法。
2.#1“旅游”聚类
这一聚类由41个关键词组成,包括妈祖文化、旅游产品、创意文化产业、新媒体、旅游目的地形象等关键词,形成了以妈祖文化为核心的聚类网络。“妈祖文化”这一关键词具有最高中心度,处于整个共现网络的枢纽位置,
连接着各个聚类群。从民间信仰演化成区域文化,妈祖文化研究范围
20
莆田学院学报
聚类4.#3“妈祖信俗”
如何合理利用和开发妈祖文化资源引起学者
2018年8月
进一步拓展,延伸出更多研究主题分支。们的关注,特别是产业融合发展。通过对聚类高被体育、引文献分析,学者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主要包括妈祖这一聚类由17个关键词组成,
信俗、湄洲妈祖祭典等关键词。2009年妈祖信俗成功申遗之后,学者们致力于妈祖信俗活动的内容服饰、养殖等领域。其中,妈祖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研究较为成熟,
以莆田学院林明太、黄秀琳等为代表。林明太较早提出利用妈祖文化开发莆田市宗教旅游[22]。黄秀琳等指出妈祖文化在旅游业的价值,并在后续研究中聚焦于妈祖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以及妈祖文化景观的解读[23]。妈祖文化旅游研究热度持续,不断有新的研究力量加入,如程元郎等提出开发妈祖邮戳资源,丰富妈祖文化旅游产品[24]。王梦茵等则采取内容分析法分析网络文本,进而对湄洲岛游客TDI感知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分析[25]。妈祖体育文化也是妈祖文化重要组成部分。詹金添等提出通过民俗体育和民族传统体育能更生动地表达出妈祖的文化内涵[26]。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不能单靠政府的文化保护措施,更要注重资源的开发利用。沿着这一思路,学者们积极探寻妈祖文化资源与产业融合发展。现有研究讨论了妈祖文化资源如何应用于服饰设计、珍珠养殖等行业,未来研究可以考虑拓展至更多行业。现有研究多聚焦于产业融合发展,但缺少从产业经济学视角对妈祖文化创意产业进行研究,妈祖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品牌塑造及推广,打造妈祖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等可作为未来研究方向。另外,“海上丝绸之路”利用妈祖文化促进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和经贸合作,妈祖文化产品贸易与文化服务贸易也可以作为未来研究方向。
3.#2“湄洲岛”聚类
这一聚类由18个关键词组成,主要包括湄洲岛、妈祖宫庙、马来西亚等关键词。妈祖宫庙是妈祖信俗的基本载体,也是妈祖信众最重要的活动场所[27]。蒋维锬通过元、明、清三个朝代敕建妈祖庙的史实考证,探析妈祖信仰在不同历史时期所承担的重任及其所具有的一些共性[28]。学者们分析不同时期妈祖宫庙的空间分布特点、建筑雕刻特色以及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同时研究范围也扩展至境外,如毛里求斯、马来西亚等沿海国家的妈祖宫庙,基于此进一步了解妈祖信仰的传播和发展。
形式和特点的研究,如“闹妈祖”习俗活动中舞蹈活动形式[29]、妈祖信俗花式凉伞的创编原则[30]。其次,黄秀琳等从建筑、哲学、宗教、艺术和礼仪等五大文化元素方面挖掘湄洲妈祖祭典的文化元素并培植创新性现代文化元素[31],积极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途径。台湾学者古明君根据2012年莆田港里村的妈祖回娘家祭仪形式与内容的描述,分析仪式经济及妈祖信仰遗产化中祭典仪式的道德意涵以及相应的品牌效应[32]。
5.#4“海上丝绸之路”
聚类这一聚类由11个关键词组成,
包括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等关键词。“海上丝绸之路”再次引发妈祖研究热潮。学者们通过文献史料论述古代丝绸之路与妈祖信仰的重要关系[33],指出妈祖精神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发展提供精神支柱,应打造妈祖文化品牌,加强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34]。此外,妈祖文化传播这一议题也是近年来学者们研究的聚焦点。许元振等提出针对新媒体传播的形态特点推动妈祖文化表现形态和内容本体的转型[35]。年轻人是妈祖文化传播的生力军,如何利用新型社交网络准确达到年轻受众,提高妈祖文化的认同,
值得学者们深入探索。纵观这17年间《莆田学院学报》妈祖文化研究主题,形成了#0“天妃”、#1“旅游”、#2“湄洲岛”、#3“妈祖信俗”、#4“海上丝绸之路”等5大聚类主题。群组中共现关键词的出现时间可以反映出研究主题热度的持续性。从聚类群组中关键词共现时间发现:#0“天妃”、#1“旅游”的关键词共现平均年份分别为2010年和2012年,这两大研究主题自始至终是学者们关注的重点,研究持续性高,成果丰富,研究相对成熟;#2“湄洲岛”的平均年份为2009年,学者们对这一主题的关注较早,但研究热度逐渐减退;#3“妈祖信俗”、#4“海上丝绸之路”的平均年份分别为2012年和2013年,属于新兴出现的研究主题,受到来自外部的政治因素与经济环境影响,研究热度有一定持续。从各个聚类主题
第4期罗丹,等:妈祖文化研究学术群体、热点演进及主题脉络
21
的关联性来看,整个共现网络密度高,聚类效果好,各个聚类主题具有一定承袭性和关联度,#2“湄洲岛”聚类中湄洲岛及妈祖宫庙的研究为妈祖信仰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而#0“天妃”聚类中妈祖信仰研究成果为其他聚类主题研究奠定了基础。
五、结论与展望
对2001—2017年《莆田学院学报》发表的176篇妈祖文化研究方面文献进行了可视化分析。主要结论为:1)妈祖文化研究文献产出量持续增长,获得国家、省部级基金项目支持。2)学术研究力量不断壮大。妈祖文化研究受到来自海内外学者的密切关注,研究力量不断壮大,特别是莆田学院已经形成了具有较高粘合度、规模庞大的妈祖学术研究共同体,有力地推动妈祖学术研究的发展。3)“妈祖信仰”和“妈祖文化”是这17年间出现频次和中心度最高的热点关键词。研究关注点以妈祖信仰和妈祖文化为中心,向外延伸扩散,涌现出不同的研究方向,形成了5大研究聚类主题,分别为#0“天妃”、#1“旅游”、#2“湄洲岛”、#3“妈祖信俗”、#4“海上丝绸之路”等。各聚类主题之间有较强的承袭性和关联度。
妈祖文化研究取得一定成果,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海内外学者及研究机构间的合作较少,研究方法单一等。后续研究可从以下方面着手:1)研究力量上,要突破“小世界”研究,鼓励跨学科领域的学者和研究机构间加强交流与合作。2)研究方法上,早期研究基于文献史料分析居多,缺少实证调查研究。随着妈祖文化研究逐步渗透到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传播学等领域,如何突破宗教学、历史学等研究范式,结合交叉学科理论与研究方法,通过定量研究达到研究的规范性和实证性是下一步继续深入研究的课题。3)研究内容上,各大主题已有一定积累,但仍有一些与之相关的重要议题需要深入研究。不同区域间的妈祖信仰传播特征及在地化现象、妈祖宫庙的管理模式值得学者们进一步关注。妈祖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打造以及妈祖文化产品贸易与文化服务贸易也可以作为未来研究方向。此外,如何利用新型社交网络准确达到年轻受众,提高年轻群体对妈祖文化的认同,
进而推动妈祖文化的传播,
也值得学者们关注。参考文献:
[1]吴炳端.莆田:纪念妈祖诞辰1058周年祭典在湄洲岛天后广场举行[EB/OL].(2018-05-08).http://pt.fjsen.com/xw/2018-05/08/content_21019050.htm.
[2]林锋.高校学报综合学科特色栏目的多学科优势分析———以“妈祖文化”栏目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12):1463-1465.
[3]谭力文,丁靖坤.21世纪以来战略管理理论的前沿与演进———基于SMJ(2001—2012)文献的科学计量分析[J].南开管理评论,2014,17(2):84-94.
[4]李杰,陈超美.CiteSpace:科技文本挖掘及可视化[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6.
[5]蒋维锬.“天后”、“天上圣母”称号溯源[J].莆田学院学报,2004,11(1):74-78.
[6]郑丽航.天妃附会碧霞元君封号考[J].莆田学院学报,2005,12(6):78-82.
[7]徐晓望.论元代的湄洲庙与妈祖信仰[J].莆田学院学报,2007,14(3):79-84.
[8]张富春.新发现的南明天妃封号[J].莆田学院学报,2009,16(6):76-78.
[9]张富春.论妈祖“天上圣母”之名号[J].莆田学院学报,2012,19(3):8-12.
[10]徐心希.明清时期闽台自然灾害对妈祖信仰的影响[J].
莆田学院学报,2004,11(2):68-71.
[11]王海冬.元代海上漕运与妈祖信仰的发展[J].莆田学院
学报,2016,23(4):1-5.
[12]李金明.早期福建的海外移民与妈祖信仰[J].莆田学院
学报,2008,15(4):78-83.
[13]巫秋玉.论泰国华人社会中的妈祖信仰[J].莆田学院学
报,2008,15(4):84-90.
[14]李天锡.潮汕籍华侨与泰国华侨华人的妈祖信仰[J].莆
田学院学报,2008,15(1):78-82.
[15]李天锡.越南华侨华人妈祖信仰初探———
以胡志明市穗城会馆天后庙为重点[J].莆田学院学报,2011,18(1):1-7.
[16]周丽妃.从沃森“神的标准化”看妈祖信仰的在地化[J].
莆田学院学报,2017,14(1):14-19.
[17]蒋维锬.台湾妈祖信仰起源新探[J].莆田学院学报,
2005,12(1):74-78.
[18]陈启庆.福建妈祖信仰的新特点及对台湾的影响[J].莆
田学院学报,2005,12(3):85-88.
[19]王见川.1946—1987年的台湾妈祖信仰初探———
以北22
莆田学院学报
港朝天宫转型和妈祖电影、戏剧为考察中心[J].莆田学院学报,2006,13(1):76-79.
2006,13(6):84-88.
2018年8月
[29]陈育燕.湄洲岛“闹妈祖”民俗舞蹈的社会功能探析[J].
莆田学院学报,2010,17(4):10-13.
[30]陈静青,周金琰,陈空清.妈祖信俗花式凉伞的特点与
竞赛活动创编原则[J].莆田学院学报,2013,20(2):90-93.
黄新丰.妈祖祭典文化元素的构成与再造———[31]黄秀琳,
以湄洲妈祖祭典为例[J].莆田学院学报,2010,17(4):5-9.
[32]古明君.妈祖信仰遗产化的仪式经济与在地重建———以港里村妈祖祭仪为例[J].宋振宇,曾伟,陈颖,译.莆田学院学报,2015,22(6):13-17.
[33]牟艳旗,牟艳涛.清代的东北妈祖信仰与东北亚海上丝
绸之路[J].莆田学院学报,2016,23(1):13-17.[34]王成良.妈祖文化在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和现实作用
[J].莆田学院学报,2016,23(6):11-14.
[35]许元振,帅志强.妈祖文化在新媒体传播中的内容形态
转型策略[J].莆田学院学报,2013,20(1):7-12.
[20]张珣.妈祖信仰与文化产业:人类学的个案研究———以
台湾嘉义新港奉天宫为例[J].莆田学院学报,2012,19(3):1-7.
[21]杨淑雅.台湾屏东乡村的妈祖信仰———以万丹乡万惠
宫为例[J].莆田学院学报,2015,22(1):1-5.
[22]林明太.莆田市宗教旅游开发研究[J].莆田学院学报,
2002,9(4):68-72.
[23]黄秀琳,林剑华.妈祖文化在福建旅游业中的价值[J].
莆田学院学报,2005,12(4):87-90.
邱盛.论妈祖邮戳及对传播妈祖文化的[24]程元郎,李斌,
作用[J].莆田学院学报,2011,18(1):8-12.
[25]王梦茵,陈金华.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妈祖旅游地
TDI感知探析———以湄洲岛为例[J].莆田学院学报,2017,24(3):24-30.
[26]詹金添,黄瑞国.论闽台妈祖体育文化[J].莆田学院学
报,2010,17(1):11-15.
[27]周金琰.妈祖宫庙管理模式探论[J].莆田学院学报,
2012,19(4):6-11.
[28]蒋维锬.历代敕建妈祖庙考略[J].莆田学院学报,
[责任编辑林锋]
(上接第8页)优化“福林贷”等金融产品,加
[7]清流县政府办.城市建设[EB/OL].(2018-07-04).http://www.fjql.gov.cn/zjql/csjs/201807/t20180704_1163959.htm.
[8]林默彪.美丽中国的县域样本———福建长汀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与经验[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2.[9]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福建省综合性生态保护补偿试行方案的通知[EB/OL].(2018-03-27).http://www.fujian.gov.cn/zc/zfxxgkl/gkml/jgzz/hjnyzcwj/201803/t20180327_2254392.htm.
[10]李远明.我市列入全国第二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
修复试点[EB/OL].(2018-04-18).http://fj.sina.com.cn/news/city/sanming/information/z/2018-04-18/095224132.html.
[11]严顺龙.中央第五环境保护督察组向福建省反馈督察
情况[N].福建日报,2017-08-01(1).
[12]**.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
求是,2018(10):3-10.
大对生态型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充分发挥金融资本的“加速器”和“放大器”作用。
参考文献:
[1]严姗姗,庄赟.基于耦合模型的经济、社会和生态协调发展研究[J].莆田学院学报,2016,23(3):36-41.
[2]三明市统计局.三明统计年鉴2017[EB/OL].(2017-09-30).http://tjj.sm.gov.cn/xxgk/tjnj/2017tjnj/index-cn.htm.[3]高敬.中央环保督察实现全覆盖问责人数超1.8万[EB/OL].(2017-12-28).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7-12/28/c_129777978.htm.
[4]三明市人民政府.三明概况[EB/OL].(2018-02-22).http://www.sm.gov.cn/sq/.
[5]**.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50.[6]建宁县人民政府.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EB/OL].(2018-04-17).
http://www.fjjn.gov.cn/zwgk/gzbg/
201804/t20180414_1123217.htm.
[责任编辑林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