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31
建设⽣态⽂明,这是我们党在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类⽂明发展趋势深刻认识的基础上作出的重⼤决策。林业是⽣态建设的主体,必须肩负起建设⽣态⽂明的历史使命。深刻认识建设⽣态⽂明的重⼤意义
建设⽣态⽂明,不仅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建设⼩康社会具有重⼤的现实意义,⽽且对维护全球⽣态安全、推动⼈类⽂明进步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提出建设⽣态⽂明是对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对⼈与⾃然的关系进⾏了不断探索,党的⼏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加强⽣态建设都作出过许多深刻的阐述。党的⼗七⼤提出建设⽣态⽂明和到2020年将我国建设成为⽣态环境良好的国家,表明我们党对⼈与⾃然、经济与⽣态关系的认识得到了进⼀步深化,对⽣态建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重要作⽤的认识达到了新⾼度,对⼈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进⼊了新境界。中国特⾊社会主义是经济、政治、⽂化、社会全⾯发展的社会主义,也是⽣态良好、⽣态⽂明的社会主义。
建设⽣态⽂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和重要内容。以⼈为本、全⾯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的重⼤战略思想。坚持以⼈为本,就是要从⼈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建设⽣态⽂明,实现⽣态良好,维护和改善⼈的⽣存发展条件,这是最根本意义上的以⼈为本。坚持全⾯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统筹各⽅⾯发展,推动整个社会⾛上⽣产发展、⽣活富裕、⽣态良好的⽂明发展道路。
建设⽣态⽂明是维护全球⽣态安全、延续⼈类⽂明的必然选择。历史上,由于⼈类对⽣态破坏⽽导致国家衰亡、⽂明衰落的例证屡见不鲜。当前,⽓候变暖、⼟地沙化、⽔⼟流失、⼲旱缺⽔、物种灭绝等⽣态危机已严重影响⼈类的⽣存发展,对⼈类⽂明的延续构成了严重威胁。建设⽣态⽂明,是消除传统发展模式弊端、实现⼈类⽂明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发挥林业在⽣态⽂明建设中的主体作⽤建设⽣态⽂明,迫切要求林业发挥更⼤的作⽤。
林业在实现⽣态环境良好中发挥着主体作⽤。森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荒漠化被称为“地球之癌症”。在维护⽣态安全中,林业承担着建设森林⽣态系统、保护湿地⽣态系统、改善荒漠⽣态系统的重⼤使命。⽬前,在全球已出现的⼗⼤⽣态危机中,有⼋⼤危机主要靠林业来治理。基于这些认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明确指
出,“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要赋予林业以重要地位;在⽣态建设中,要赋予林业以⾸要地位;在西部⼤开发中,要赋予林业以基础地位。”并提出要“确⽴以⽣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建⽴以森林植被为主体、林草结合的国⼟⽣态安全体系,建设⼭川秀美的⽣态⽂明社会”。⽬前,我国⽣态建设已经取得重⼤进展,森林覆盖率由新中国成⽴初期的8.6%提⾼到18.21%;⼈⼯林保存⾯积达8亿多亩,居世界第⼀;沙化⼟地⾯积逐年减少;林业系统建设和管理的⾃然保护区达到1740处,约占国⼟⾯积的12.6%,有效保护了45%的⾃然湿地、85%以上的珍稀野⽣动植物物种,为维护国家和全球⽣态安全作出了重⼤贡献,也为建设⽣态⽂明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总体上看,我国⽣态状况仍⼗分严峻,建设⽣态⽂明依然任重⽽道远。我国是世界上森林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均森林⾯积和蓄积分别为世界的1/5和1/8,森林覆盖率居世界第130位。⽣态恶化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制约因素之⼀。我们必须下⼤⼒⽓加强林业建设,充分发挥林业在⽣态建设中的主体作⽤,为建设⽣态⽂明、实现⽣态良好作出贡献。
林业在发展循环经济和可再⽣能源⽅⾯具有重要作⽤。⽊材和钢材、⽔泥并称为⽀撑经济发展的三⼤重要原材料之⼀,并且是其中唯⼀的绿⾊、可再⽣的原材料。我国是⽊材消耗⼤国,⽊材及林产品需求⼀直呈刚性增长,缺⼝越来越⼤。⽴⾜国内解决我国⽊材需求问题是根本出路。从林地潜⼒看,我国有林业⽤地43亿亩、可利⽤沙地8亿多亩,但利⽤率和⽣产⼒都还很低,开发潜⼒巨⼤。如果把林业的这些潜⼒充分挖掘出来,不仅能够改善⽣态,⽽且可以满⾜社会对⽊材等林产品的需求,对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推动⽣态⽂明建设将发挥重要作⽤。同时,森林是⼀种⼗分重要的⽣物质能源,就其能源当量⽽⾔,是仅次于煤、⽯油、天然⽓的第四⼤能源。森林以其占陆地⽣物物种50%以上和⽣物质总量70%以上的优势⽽成为各国新能源开发的重点。我国现有林⽊⽣物质中,每年可⽤于发展⽣物质能源的⽣物量为3亿吨左右,折合标准煤约2亿吨。我国现有⽊本油料树种总⾯积超过400万公顷,种⼦含油量在40%以上的植物有154种。利⽤现有林地,还可培育能源林1333.3万公顷,每年可提供⽣物柴油500多万吨,⽊质燃料近4亿吨,折合标准煤约2.7亿吨。国家林业局已编制了《全国能源林建设规划》、《林业⽣物柴油原料林基地“⼗⼀五”建设⽅案》,并先后与中⽯油、中粮集团等企业在云南、四川、湖南、安徽、河北、内蒙古、陕西等省区合作建设油料能源林基地,推⼴“林油⼀体化”、“林电⼀体化”的发展模式。
林业在推动全社会牢固树⽴⽣态⽂明观⽅⾯起着促进作⽤。在全社会牢固树⽴⽣态⽂明观,是建设⽣态⽂明的基本要求。森林是⼈类⽂明的发源地,孕育了丰富多样的⽣态⽂化。⽣态⽂化是弘扬⽣态⽂明的先进⽂化,是建设⽣态⽂明的⽂化基础。林业不仅要担当起⽣态建设的重任,⽽且要做发展⽣态⽂化的先锋;不仅要创造⼤量的⽣态物质成果,⽽且要尽可能地创造丰富的⽣态⽂化成果,努⼒构建健全的⽣态⽂化体系,⼤⼒传播⼈与⾃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为全社会牢固树⽴⽣态⽂明观、推动⽣态⽂明建设发挥重要作⽤。努⼒为建设⽣态⽂明作出新贡献
建设⽣态⽂明为林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我们要深⼊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推进现代林业建设,加快构建林业“三⼤体系”,努⼒为建设⽣态⽂明作出新贡献。
加快构建完善的⽣态体系。通过培育和发展森林资源,着⼒建设和保护好森林⽣态系统、荒漠⽣态系统、湿地⽣态系统,努⼒构建以森林植被为主体、林草结合的国⼟⽣态安全体系。到****年,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0%以上,完成治理沙化⼟地1300万公顷,封育保护372万公顷,重点治理地区⽣态状况明显改善,初步形成全国湿地保护区⽹络体系;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3%以上,全国⼀半以上可治理沙化⼟地得到治理,沙区⽣态状况明显改善,60%以上天然湿地得到良好保护,湿地⽣态环境明显好转,努⼒为实现⽣态环境明显改善作出新贡献。
加快构建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不断培育林业产业新的增长点,积极转变增长⽅式,努⼒构建门类齐全、优质⾼效、竞争有序、充满活⼒的林业产业体系,充分发挥林业产业的潜⼒和优势,最⼤限度地满⾜经济社会发展对可再⽣、可降解、绿⾊⽆污染的林产品的需求,努⼒为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式、消费模式以及发展循环经济和⽣物质能源作出新贡献。
加快构建健全的⽣态⽂化体系。在全社会⼤⼒倡导⽣态价值观,反对“主宰⾃然”的错误思想和⾏为;倡导⽣态道德观,反对吃祖宗饭断⼦孙路;倡导⽣态责任观,反对破坏⽣态;倡导⽣态消费观,反对浪费和过度消费⾃然资源;倡导⽣态政绩观,反对违背⽣态规律的形象⼯程。完善⽣态⽂化基础设施,建设⼀批⽣态⽂化博物馆、⽂化馆、科技馆、标本馆,命名⼀批⽣态⽂明教育⽰范基地。充分发掘森林⽂化、花⽂化、⽵⽂化、茶⽂化、湿地⽂化、野⽣动物⽂化、⽣态旅游⽂化等潜⼒,增强⽣态⽂化的活⼒与影响⼒。通过构建主题突出、内容丰富、贴近⽣活、富有感染⼒的⽣态⽂化体系,为全社会牢固树⽴⽣态⽂明观作出新贡献。
注:本⽂为⽹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场⽆关。0
好⽂章需要你的⿎励
你需要服务吗?
提供⼀对⼀服务,获得独家原创范⽂了解详情
期刊发表服务,轻松见刊
提供论⽂发表指导服务,1~3⽉即可见刊了解详情
被举报⽂档标题:⽣态⽂明建设交流被举报⽂档地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