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精品红二十五军四坡村战斗简介

2021-10-17 来源:好走旅游网
红二十五军四坡村战斗简介

1934年11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根据党中央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周恩来的指示,高举“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旗帜,撤离鄂豫皖苏区开始长征,迅速挺进到陕南,创建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

1935年7月,红二十五军北出秦岭,威逼西安,在获知红四方面军和中央红军北上动向后,毅然作出西进甘肃,迎接党中央,北上会合陕甘红军的决定。红二十五军挥师猛进,占两当,攻天水,连下秦安、隆德县城,翻越六盘山,直逼平凉城,截断西兰公路。

1935年8月21日,红二十五军进入泾川王村镇,在离县城约三十华里的向家沟上中原。先头部队经四坡、羊圈洼、掌曲,在东王家徒涉汭河。在渡河中间,山洪暴发,汭河猛张,河面卷起浑浊的巨浪,有几名战士不幸被急流卷走。军政委吴焕先立即组织部队,用布拧索拴在河两岸的树上,牵引继续渡河。

当军直属队和担任后卫掩护任务的二二三团在准备下坡渡河时,国民党三十五师二零八团一千余人,在泾川城西纸房湾上塬,向红二十五军突然袭来,与后卫二二三团接触,在掌曲羊圈洼展开了激战。正在指挥部队渡河的吴

焕先听到枪声,立即率领交通队和学兵连一百余人,从沈家坪上塬,从右翼直插二零八团腰部,迅速占领了羊圈洼的几个制高点,从侧面发起进攻,敌二零八团顿时乱了营。然而不幸的是正当吴焕先指挥部队反击时,一颗子弹穿入他的胸部,只见他打了一个趔趄倒在地上。

指战员们听到军政委负伤的消息后,更加激起了对敌人的无比仇恨,怒吼着:为吴政委报仇!冲啊!一个个奋不顾身地冲上前去,拼刺刀搏斗。与此同时,徐海东指挥的二二三团,从正面发起了冲锋,把敌二零八团向赶羊似的压到掌曲沟圈,二零八团人马相互践踏,官兵各不相顾,团长马开基骑马企图夺路逃走,被红军战士举枪射中,连人带马倒在断崖边上。这场战斗胜利结束了,二零八团全部被歼,团长马开基被击毙。

这次战斗红军胜利了,但红军指战员们却没有感到胜利的喜悦,无不捶胸顿足,挥泪叹息,就在战斗即将结束的时刻,军政委吴焕先停止了呼吸。傍晚,徐海东等军部领导人和战士们抬着政委的遗体,渡过汭河,停放在汭河川郑家沟农民郑克昌家的上厅房,徐海东亲手为吴政委擦洗血迹,将一件军大衣盖在身上,用白布裹了身子,买了一口柏木棺材,安葬在郑家沟村东宝盒子山脚下。

吴焕先烈士传略

吴焕先同志是湖北省黄安县紫云区四角曹门(今河南省新县)人,生于1907年6月22日,1924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和红四方面军创始人之一。历任黄安县农民自卫队党代表、鄂皖边革命委员会委员、土地委员会主席、中共黄安县委书记、鄂豫皖特委委员、红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红二十五军军长、军政委,鄂豫陕省委代理书记等重要职务。他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了巨大贡献。

1926年,吴焕先从麻城蚕业学校毕业后,在党的领导下,建立起一支农民武装,杀富济贫,袭击民团,攻打乡公所,向封建势力发动猛烈的进攻。1927年11月,吴焕先参加并领导了著名的黄麻起义。一连串的胜利震撼了鄂豫皖边区的反动武装统治,中国共产党的威望大大提高,鄂豫皖边区的革命政权和红军迅速发展起来,吴焕先的名

字在广大群众中间更加响亮地流传开了。1932年11月省委在黄安县檀树岗召开最高军事干部会议,根据吴焕先迅速把分散的红军和游击队员集中起来,即重建红二十五军的建议,又一次组建了红二十五军,由吴焕先任军长,王平章任政委,徐海东任副军长兼七十四师师长。1933年3月,也就是红二十五军成立不久,吴焕先指挥这支年轻的部队在郭家河将敌人三十五师一零四旅两个团全部歼灭,俘敌2000多名,在潘家河歼灭敌人一个团。接着,又在杨泗寨歼敌300多名。三战三捷,红二十五军声威大震,革命的力量如燎原的烈火迅猛发展。

1934年11月,红二十五军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旗帜,踏上了长征之路。他们的长征,虽然没有爬雪山、过草地,但同样也充满了艰难困苦。当时他们只有2980多人,作为一支单独行动的孤军,他们的历程显得悲壮而惊心动魄。蒋介石没有轻视这支看起来并不强大的红军队伍,他在全力围剿中央红军的同时,派出了近十万人的部队进行围追堵截。

吴焕先在前有堵敌、后有追兵的极端困难情况下,率领红二十五军攻克镇安县城,占领宁陕、佛坪、洛南等县城,建立了华阳革命根据地、豫陕边革命根据地,为粉碎敌人两次“围剿”,创建鄂豫陕革命根据地,扩大红二十五军做出了重大贡献。

1935年7月,红二十五军北出秦岭,威逼西安。吴焕先在获知红四方面军和中央红军北上动向的消息后,毅然作出了西进甘肃迎接党中央,北上会合陕甘红军的决定。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战略行动,有力地配合了党中央、中央红军北上。

1935年8月21日,吴焕先同志在甘肃泾川四坡村羊圈洼战斗中英勇牺牲,年仅28岁。随后,红二十五军在军长徐海东、政治委员程子华率领下与陕北红军会师。10月,毛泽东表彰红二十五军远征为中国革命立下了大功。

红二十五军简介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是以黄(安)麻(城)起义、商南(商城南部)起义和六(安)霍(山)起义的一部分武装为基础,于1931年10月建立于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一支主力红军,是中国工农红军的重要组成部分。

1931年10月25日,根据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和军委会的决定,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在皖西六安麻埠正式成立。军长旷继勋、政治委员王平章,辖第七十三、第七十四、第七十五师。第七十三师师长刘英、政治委员吴焕先,第七十四、七十五师当时正在筹建中。1932年3月和5月,红二十五军第七十五师、七十四师相继正式组成,

全军共一万二千余人。红二十五军建立后,在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总部的领导和指挥下,先后参加了商(城)潢(川)、苏家埠和潢(川)光(山)等著名战役。第四次反“围剿”斗争初期,一部随同方面军浴血奋战,一部在皖西北英勇阻击敌人,充分发挥了主力红军的作用。

1932年10月,红二十五军七十三师随红四方面军总部撤离鄂豫皖苏区,第七十四师被散编,留下的第七十五师与红九军二十七师及部分地方武装重新组成红二十五军,吴焕先任军长,王平章任政治委员。1934年4月,红二十八军编入红二十五军,徐海东任军长、吴焕先任政治委员。重建后的红二十五军在独立坚持鄂豫皖苏区的武装斗争中,经受了第四、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严峻考验。

1934年11月,红二十五军根据党中央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周恩来的指示,高举“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旗帜,撤离鄂豫皖苏区,开始长征,迅速挺进到陕南,创建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1935年7月,为配合中央红军的北上行动,西进甘肃,北上陕北,成为第一支长征到达陕北的先导部队。同年9月与陕甘苏区创建的红二十六军和红二十八军编为红十五军团,徐海东任军团长,刘志丹任副军团长兼总参谋长,指挥部队取得了劳山战役和

榆林桥战斗的胜利,为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到达陕北,进一步奠定了坚实的落脚点。与中央红军会师后,同年11月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在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直接指挥下,参加了直罗镇战役,粉碎了敌人对陕甘革命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为把全国革命大本营建在西北举行了奠基礼。

1937年8月,红十五军团奉命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徐海东任旅长,出师抗战,开赴华北抗日前线,投入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