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球、敷料等要装入密闭黄色垃圾袋内。针头、安瓿等,放于专门的锐器盒,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必须按要求包装,并按当时卫生部门的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3.7遵循普遍性防护原则:我国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中对
“标准预防”措施,主张医护人员经血液传播疾病的职业防护推行
患者的血液、体液无论是否具有传染性,都应充分利用各种屏障防护用具和设备,以减少职业暴露感染的危害性,最大限度地双向保护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安全。参考文献
[1]周晓荣.临床护士自身防护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2,16(8):445.
[2]王红红,杨敏,何国平,等.护士工作中针刺伤现状及预防对策[J].实用预防医学,2002,9(6):666.
[3]杨玉莲,陈玉萍.护士面临的职业危害[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0,19(9):434-435.
[4]Anderson-M,Engheolm-G,Ennow-K,etal.CancerriskamongstaffattworadiotherapydepartmentinDenmark[J].Br-j-Radiol,1991,64:455-460.
[5]洪海兰.ICU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对策[J].护理研究,
67
2004,18(2):292-293.
[6]申翠香.使用戊二醛应采取保护措施[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2,21(5):230.
[7]Smitt-H-A,Coenraada-P-J.Prevalenceofhanddermatitisinoc-cupationsdifferent[J].Int-J-Epidemiol,1993,22:288-293.
[8]高中度.浅谈介入放射医护人员的防护[J].华夏医学,2003,16(2):215.
[9]Sarto-F,Trevisan-A,Tomanin-R,etal.Chromoeomalaberrations,sisterchromatidexchanges,andurinarythioethersinnurseshandlingantineoplasticdrugs[J].Am-J-Ind-Med,1990,18:689-695.
[10]Kevekordes-S,Gebel-T-W,Hellwig-M,etal.Humaneffectmon-itoringincasesofoccupationalexposuretoantineoplasticdrugs:amethodcomparison[J].Occup-Environ-Med,1998,55:145-149.[11]Preboth.Preventionofneedlestickinjuries[J].American,2000,61(5):1588.
[12]徐辉,毛秀英,盖小荣,等.针刺伤防护教育的效果评价[J].护理研究,2003,17(9):1039-1040.
[13]陶新学,章晓云.临床护士HIV职业暴露防护知识调查[J].护理研究,2005,19(5):857-858.
医院感染科护理人员职业危险因素及自我防护
滕蜀镒*
摘要:感染科由于工作环境的特殊性,护理人员更易接触到各类传染病病人,因此在护理工作中遭职业暴露的机会更多。现对感染
分析,目的在于增强感染科护士自我防护意识,了解自我防护状况,保证护士的身体科护理人员职业危险因素及自我防护进行探讨、
健康,提高护士思想意识,正确认识职业危害。关键词:感染科;护理人员;职业危害因素;自我防护
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0979(2012)02-0067-02
一定程度的影响。消毒剂挥发在空气中被人体吸入后可导致支气
职业性哮喘、肺水肿、致癌、致畸等危害。管黏膜水肿、
1.2.2物理性消毒的危害:臭氧消毒器是一种有效的空气消毒方法,但当人吸入臭氧时,臭氧会伤害肺部,同时还会恶化慢性呼吸道疾病,如哮喘,而且损害人体抵抗呼吸道感染的能力。
1.2.3生理心理危害因素:职业性危害严重威胁着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如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尤其是暴露于HBV、HCV和HIV感染病人的血液、体液时,暴露者多数会产生悲伤、害怕、恐惧、消极无奈等极度悲观情绪,给受伤者造成严重的心理
生活与家庭。伤害,甚至会影响受伤者的工作、
2防护措施
2.1职业安全教育与管理: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医院感染部门应履行职责,面向全体护理人员开展多种形式的感染知识培训,了解
治疗、护理、传播途径、消毒隔离措施、自感染科各种疾病的特征、
身防护。进行职业安全教育。强化对实习生等人员的岗前培训,抓好日常工作中监督环节,做到防患于未然。2.2护理人员的自身防护
2.2.1洗手是预防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重要的一项技术,要求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无菌操作前后,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脱去防护物品及手套后,离开隔离病房前
常使用卫生洗手均应彻底清洗双手。一般采用肥皂流动水洗手,
法、六步洗手法、刷手法,必要时用消毒液浸泡双手,还可使用快速手消毒剂如0.3~0.5%碘伏、75%酒精、洗必泰醇等棉球揉搓双
每次洗完手后用消毒毛巾擦干。手1~3min,
2.2.2戴手套可以防止感染污物接触皮肤,也是防止血液意外接触的防护措施之一,戴手套还能减少暴露时进入伤口的血液量。我们要求护理人员在进行接触病人血液、体液或破损的皮肤黏膜等操作时一定要戴手套。研究表明:如果一个被血液污染的钢针刺破一层乳胶手套或聚乙烯手套,医务人员接触的血量要比未戴手套减少50%以上。因此戴手套能有效防止病原体进入伤口。
感染科护理人员由于职业的特殊性,每天直接接触各类感染性疾病病人,常常暴露在多种职业危险因素之中。如果缺乏正确的个人防护,可造成各种不同的职业性损伤,其自身安全直接影响到护理工作的质量。为了最大限度的提高其自身的防护意识,现分析护理人员医院感染的风险因素,提出相应的防护对策。1职业危险因素
1.1病源微生物的感染
1.1.1病原体经血液传播。具有传染性的血源性病原体已被证实
而通过职业暴露最易感染的主要有3种病原体:乙型多达50种,
)、丙型肝炎病毒(HCV)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肝炎病毒(HBV
)。医务人员被针头刺伤是职业暴露感染血液性疾病的主要(HIV
通过一次性针刺伤或其他经皮方式暴露传播途径。有报道证实,
于HBV、HCV、HIV的平均感染率分别是:6~30%、3~10%、0.2~0.5%,由此可见经血液传播疾病经皮肤损伤可能给医务人员带来的严重危害性。
1.1.2病原体经空气传播。经空气传播的病原菌,如SARS、人间禽
肺结核等,通过讲话、咳嗽、清扫、人员走动、空气流动等扬流感、
起而污染空气,护理人员长期处于医院空气污染的环境中,容易引发医院感染的危险1.1.3病原体经手传播。医院感染80%是由手引起的。曾有检测护理人员接触患者或污染物后未洗手带菌率为100%。医院内耐药菌,特别是多重耐药菌在病人之间的传递,主要是通过护理人员的手进行的。
1.1.4其他途径的传播。如经肠道传播的霍乱、甲肝、戊肝,经接触传播的狂犬病、破伤风等对医务人员也具有一定威胁性。1.2消毒因素对机体的危害1.2.1化学性消毒剂的危害:护士在工作中接触的各种消毒剂,尤其是挥发性消毒剂,对人体的皮肤、黏膜、呼吸道、神经系统均有
*四川省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641000)
2011年11月12日收稿
68
2.2.3戴口罩: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是通过空气飞沫经呼吸道感染的,除应保持病室空气流通、定期对空气进行消毒外,更重要的一点是护士一定要戴好口罩。2.3严格操作规程,预防锐器伤:在进行治疗和护理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掌握锐利器械操作技术。在进行侵袭性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注意防止被针头、刀片等锐器刺伤或划伤。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帽;禁止用
刀片等锐器;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
接放入到器盒内。
2.4严格执行隔离管理制度:感染科病房设计要有利于空气循环,布局合理,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三区,要求执行相关规章制度,按病种分室收治病人,各病室门边隔离标志醒目,以提醒医务人员、病人、来访者必须遵守隔离的规章制度。2.5加强用物及环境消毒管理:尽可能使用一次性用品,以保证病人安全,医疗废物应毁形、分类收集,及时处理。诊疗器具尽量固定专用,用后物品原则上进行消毒→清洁→再消毒流程处理。病房经常通风,保持室温18~20℃,相对湿度50~60%为宜。每天用
床单位、门把手、墙、地面每天用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1次,
过氧乙酸或含氯消毒剂消毒1次。病人出院进行终末消毒。2.6意外暴露后的处理:医护人员在治疗和护理操作过程中不慎被针头刺伤或被病人抓伤、咬伤时,应立即在伤口旁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然后用肥皂和流动水进行冲洗,再用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尽早进行抗体检测,如果接触的是乙肝患者,应接种高效价免疫球蛋白0.06mg/kg(24h),同时进行血液乙肝标志物检查,阴性者注射全套乙肝疫苗。丙肝患者应
内蒙古中医药
注射干扰素300u/d,共3d,观察6~9个月。若可疑暴露于HIV感染的血液、体液时,尽快于暴露后检测HIV抗体,然后进行周期性
12周、6个月等)。对发生意外暴露的医务人员科室复查(如6周、
要积极采取措施进行适当的处理和预防用药,进行详细登记,并及时上报医院院感办,进行医学追踪观察,同时对受伤者给予关心爱护,提供积极的心理支持。2.7自我增强体质,保持身心健康:感染科护士要合理饮食,营养均衡,进行适当的体力运动,以增强体质,提高自身免疫力。学会自我调节生理心理疲惫,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乐观的心境,丰富业余生活,以最佳的状态应对工作。
以上通过对感染科职业性危害因素的认识,提出安全防范措施,以尽量避免职业危害,保障感染科护士的身心健康。参考文献
[1]王海平.血液透析护士的职业性危害原因及防护体会[J].海南医学,2002,13(7):85.
[2]吴立军,何仲.护士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风险与预防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5):386-388.
[3]李秀云,徐敏,赵体玉.双层手套在外科手术中保护作用的调查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5):504-506.
[4]吴丽军,何仲.护士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风险与预防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5):386-388
[5]张玉芝,周俊卿,梁霞,等.锐器伤致血源性传播疾病的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05,20(1):11-13.
[6]李映兰.美国护士预防经血液传播疾病的意识和措施[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8):633-634.
浅谈急诊科医疗纠纷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陈兰*
摘要:笔者根据近几年在急诊科工作的经历,总结、归纳出急诊科医疗纠纷产生的原因及对策。关键词:医疗纠纷;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0979(2012)02-0068-02
盾便油然而生。
1.4病人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因素。病人、家属和医护人员对疾病的严重性、处理的迫切性、治疗效果及预后估计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急诊病人及家属每每对病情的认识不足,认为自己的病是最重要的,都急切希望得到迅速救治,且有成效。在治疗中,如果
家属的意愿时,便对抢患者病情恶化或抢救结果末能满足患者、
救治疗工作产生怀疑,或无端猜测,或指责医护人员不负责任……把责任全部推给医护人员,由此引发纠纷。1.5医护人员自身因素。
1.5.1急诊科的医护人员对急危重症患者司空见惯,特别对一些抢救效果欠佳的病人容易产生倦怠情绪,服务态度冷淡,动作反应慢,不重视医患沟通,导致患者对医护人员不信任、不满意,医患交流受阻而引发摩擦。
1.5.2有些医务人员自律性较差,不注意自己的仪容仪表、言谈举止,说话随意,解释病情时技巧、用语欠斟酌、口径不一致,导致患者和家属产生质疑,造成不良影响,使病人增添了许多不满和担心。
1.5.3医护人员末能向病人及家属认真履行医疗告知义务,或告知不及时、不到位,使病人及家属对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了解不全面,未能取得家属的理解和支持。
1.6规章制度和设备因素。医院或科室规章制度不健全、尚欠完善,或现有的服务设施和条件不能满足病人就诊需要,病人不了解这些问题和困难而产生误解,引发纠纷。2对策
2.1开展医德医风教育,转变服务观念,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树立和强化“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理念。教育医务人员爱
急诊科医治的患者多为起病突然的重症病人,病种复杂,变
在工作中稍有不慎或疏漏就会产生不良后果,化迅速,死亡率高。
给医院、科室和个人带来极大的影响,给家属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极易发生医疗纠纷。由此,急诊科工作人员要有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诊断要及时,反应要迅速,用药要准确,以提高抢救
谈谈产生医疗纠成功率。笔者根据近几年在急诊科工作的经历,
纷的原因,并对其进行分析,提出对策。1产生纠纷的原因1.1科室、医护人员之间协作配合因素。急诊科不是一个孤立的科
基于这室,急救工作需要各科室的密切配合,才能圆满完成任务。
种认识,在急救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对病人来说都至关重要,诸如接诊医生对病情判断的准确性,辅助科室检查的及时性、准确性,护理治疗的安全性,工作人员的态度及责任心事业心等一系列就诊流程中的多种因素,均会诱发纠纷的发生。1.2病人的心理因素。急诊病人起病急、病情重,病人普遍存在恐急躁和焦虑心理。情绪不能保持乐观,易生气、激动、恼怒,缺惧、
不能很好地配合乏自信心,医患之间不能很快建立良好的关系、
治疗,影响疗效,以致造成医疗事故,继而导致纠纷的产生。1.3家属的心理因素。急诊病人家属面对亲人因突发危重疾病,甚
绝望和不至面临死亡威胁时,心理受到强烈的刺激,表现出惊恐、
知所措。其间对外界事物及语言刺激的承受能力非常脆弱,容易失去理智,极易和医护人员发生激烈的冲突。在实际工作中,医护人员全身心地投入了抢救治疗,却常常忽视家属的心理反应,对家属时而呼来唤去,时而频繁质询,引起家属不满,医患双方的矛
*甘肃省平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744000)
2011年11月25日收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