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林下经济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_以山西省文水县为例

2024-01-21 来源:好走旅游网
经济观察

文水县位于山西省中部,太原盆地西缘,

林吕梁山东麓。地理坐标介于北纬37°15″至37°35′9″,东经111°29′47″至112°19′15″下之间。东隔汾河与祁县、平遥县相望,南与汾阳市接壤,西与吕梁市离石区交界,经北与交城县、清徐县相邻。全县东西长

72公里,南北宽30公里,总面积1064.5

济平方公里,具有较强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一、文水县的基本情况和林下经济的的—发展现状

全县树种以油松、云杉、落叶松、桦、发——以杨树为主,经济林以梨、枣、葡萄等果树为主。野生植物有乔木、灌木、藤木植物、草展山■本植物、菌类5类。境内药材资源比较丰西富,野生药材品种有甘菜、党参、黄芪、猪现省谭苓、枸杞、柴胡、大麻子等50余种。现有林文燕下经济发展面积达10万亩,全县从事林状水南下经济的农业人口5万人,2012年实现产值5亿元,发展林下经济促进农民人均增收与县1000元。基本模式如下。

为1.林下种植。现有林下种植面积2万亩,主要发展模式有:林药、林菌、林粮、林趋例果和林茶模式等。

2.林下养殖。现有林下养殖数量3万势只(头、箱),2012年实现产值1亿元。

主要模式有:林禽、林畜、林蜂和林蛙研模式等。

3.林产品采集加工。现有发展模式主

究要:一是甘菜加工,全县已形成三个甘菜加工集群;二是中草药加工,全县部分乡镇已形成规模化发展。

4.森林景观利用。目前,我县主要利

用现有森林资源开展森林旅游,主要形式

摘要:本文深入研究了发展林下经济有:森林人家、农家乐经营等。

的背景和意义,并以文水县为例,全面展尽管文水县林下经济发展前景良现了林下经济的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好,但总体上仍处于探索起步阶段,还存指出了林下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并就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一是缺乏促进林下经济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战略性整体规划。对发展林下经济的重要意义建议。

和作用认识不足,没有作为一项重要产关键词:林下经济;生态;民生业通盘考虑、统筹推进,没有制定切合实林下经济是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际的发展规划。二是产业规模偏小。参与环境为依托,以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相关林下经济开发的农户总数不多,管理水产品采集加工、森林景观利用为主要内容平偏低,产值总量偏少,没有形成规模效的立体复合经营活动。发展林下经济是应。三是政策扶持力度不够。林下经济发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是促进绿色展涉及多个部门,由于缺少联动机制,得增长的迫切需要,是强化农业基础促进不到必要的项目和资金扶持,技术指导、生态文明的重要途径。山西省发展林下种苗保障、加工销售、金融信贷等相关服经济具有丰富的资源基础、优越的气候务比较薄弱。四是科技含量不高。主要表条件、良好的生态环境、明显的区位和市现现有培育模式较落后,良种壮苗培育场优势。全省林下经济从改革开放前的能力不强,林产品开发利用科技水平较萌芽状态发展至今已初具规模,并迎来低。五是基础设施条件滞后。普遍存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的大好发展机遇。

路、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不配套的问

18

2013年13期(5月)

题,制约了林下经济发展。

二、文水县林下经济发展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文水县林下经济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应该兼顾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的发展,做到规划合理、措施科学、布局优化、主业突出、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和谐发展。

1.专项调研,摸清底数。在市场经济

条件下,林产品市场需求千变万化,林业部门要深入林区、基层,摸清林情,了解民意,开展林下经济专项调研,摸清底数,为全县林下经济发展科学规划提供政策决策依据。

2.因地制宜,统筹规划。根据本县自

然条件、林地资源状况、经济发展水平、市场需求情况等,科学制定林下经济发展规划,并争取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要突出特色,科学确定发展林下经济的种类与规模,允许发展模式多样化,防止搞“一刀切”,避免盲目跟进。要坚持生态优先,确保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良性互动,绝不能因发展经济而牺牲生态。

3.完善政策,重点扶持。各地要积极

争取财政部门支持,设立林下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帮助农民解决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的跟进问题。要努力争取金融机构支持,充分发挥财政贴息政策的带动和引导作用,积极开办林权抵押贷款、农民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民联保贷款等业务。要积极争取税务部门的支持,比照农业生产者销售自产农产品,对林下经济产品免征增值税。有关林业发展资金和建设项目,要加大对林下经济的支持力度。

4.示范带动,科学引导。一要充分发

挥种植养殖大户、林下经济专业合作组织及龙头企业的资金、技术和管理优势,建立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旅游等示范基地。通过典型示范,激发、带动广大林农发展林下经济。二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新闻媒体、宣传手册、技术培训及定期举办各种展销会、推介会、经验交流会、现场会等,大力宣传发展林下经济的重大意义、政策措施和实用技术,引导全社会关注林下经济,积极参与林下经济产业开发。

5.强化服务,夯实基础。一要做好信

息服务。要建立信息发布平台,完善各种咨询渠道,提供政策法律、市场信息等咨询服务。二要做好技术服务。整合技术服务资源,提高林下经济科技含量。大力引

CHINACOLLECTIVEECONOMY全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结构分析■

华钦

饶海琴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居民生活消费结构发生巨大变化。1989年以前属于由供给式消费向温饱型消费发展的模式,1989年以后则是由温饱型消费向小康型消费的发展过程。本文将从城镇居民的各类消费支出入手,运用计量经济学中的Eviews软件对城镇居民在食品、衣着、居住、医疗保健等方面进行

实证分析。

关键词:城镇居民;消费支出;消费结构

一、建立模型

中共十六大以来,城镇居民发展性和享受性消费比重不断提高,食品支出比重持续下降,具有以下特点:(1)恩格尔系数下降;(2)发展性和享受性消费比重提高;

(3)服务性支出比重提高;(4)城镇居民居住支出增加较多。

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主要分为食品支出、衣着支出、居住支出和医疗保健支出,因此本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来对全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结构进行分析。

设定模型:Y=c+β1x1+β2x2+β3x3+

󰀁󰀁󰀁󰀁󰀁󰀁󰀁󰀁󰀁󰀁󰀁󰀁󰀁󰀁󰀁󰀁󰀁󰀁󰀁󰀁󰀁󰀁󰀁󰀁󰀁󰀁󰀁󰀁󰀁󰀁󰀁󰀁󰀁󰀁󰀁󰀁󰀁󰀁󰀁󰀁󰀁󰀁󰀁󰀁󰀁󰀁󰀁󰀁进推广林下经济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组织专家和技术骨干深入林区现场指导,传授技术;多种形式开展技术培训,传播林下经济先进技术和经验,三要做好创新服务,培育市场主体。发展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培育龙头企业、大户等市场主体,扩大营销队伍,推广“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培育生产、经营和营销典型。四要搞好财政金融服务。与金融、保险部门合作,加强小额信贷投入和增加林下经济险种,降低农民经营风险;建立林下经济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林下种植、林间采集加工、森林生态休闲游憩和林下养殖等生产经营加工业,在种养小区的水、电、路建设方面给予补助,解决好制约林下经济发展的资金瓶颈。

三、促进全省林下经济发展的保障措施

林下经济发展关乎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的落实,意义重大,是绿色增长和兴林富民的重要抓手,影响深远。促进林下经济的发展,需要政府、市场、林农形成合力。

下经济作为促进农民增收、林业增效、扶贫开发、美好乡村建设的重大举措,坚持不懈地抓下去。省政府成立由分管负责同志任组长、省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省林下经济发展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林业厅。各市、县(市、区)要成立相应协调机构,加强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督促指导、检查考核,协调解决林下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在发展林下经济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和实践,培育和壮大典型,引进技术和人才,实行全方位的政策支持。

氛围。

3.创新体制机制。深化集体林权制度

改革,创新林业发展方式。创新服务体系,大力推进林权管理服务机构建设,为发展林下经济提供有效服务,引导和服务林下经济产品生产、加工和营销。建立健全林业科技支撑体系,加强林下经济的应用技术和机制创新研究,大力推广林下经济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提高林下经济科技含量。充分利用农村科技推广服务网络,组织专家和技术骨干深入林区加强培训指导,开展送政策、送科技、送服务下乡活动。

参考文献:

2.强化部门协作。林业部门要负责组

织协调和指导林下经济发展工作,强化示范推广和科技合作;发展改革部门要配合林业部门编制林下经济发展规划,支持符合投资政策的林下经济发展项目建设;财政部门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充分发挥政府资金导向作用;科技、农业、商务、工商、质监、税务、旅游、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要加强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的推广应用及政策、信息、市场建设等方面的服务,扶持林下种植、养殖重点项目;水利、交通运输、电力等部门要支持林下经济示范基地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扶贫部门要将林下经济发展与产业扶贫开发有机结合起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新闻宣传部门要积极营造发展林下经济的良好舆论

1.加强组织引导。各级政府要把引导

和支持林下经济发展作为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之一,牢牢抓住不放,要像抓粮食生产一样抓好林下经济发展。要把发展林

[1]国务院.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发〔2010〕46号[R].2011.

[2]卫夏青,秦国伟.发展林下经济是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的生动实践[J].林业经济,2013(03).

[3]柯水发,温亚利.中国林业产权制度变迁进程、动因及利益关系分析[J].绿色中国,2005(10).

[4]谢屹,温亚利.消除认识误区,推动林下经济全面发展[J].林业经济,2013(03).

[5]唐丽影.安徽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研究[J].安徽林业科技,2011(01).

(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中国集体经济

1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