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学语文教育生活化

2022-08-04 来源:好走旅游网
浅析小学语文教育生活化

[摘要]语文教育因其工具性和深厚浓郁的人文性成为学生实现社会化和精神成长进程中的重要课程。而现今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症结就在于语文教育与生活的疏离。小学语文教育应当具有生活化的品格与价值。要想实现小学语文教育的生活化,需要把生活作为语文教育与教学的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欲望;需要在小学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感知生活、理解生活、探究生活,方能彰显语文教育的本真价值。[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生活化;生活世界【中图分类号】g623.2语文教育因其工具性和深厚浓郁的人文性成为学生实现自身社会化和精神成长进程中的重要课程。然而,我国目前的语文教育特别是小学语文教育虽经改革但却依然存在很多问题。而其中的一个重要症结就在于语文教育与生活的疏离。本文试对小学语文教育的生活化进行一些思考和探索。一、小学语文教育应当具有生活化的品格与价值语文是一门应用最广泛、最接近生活、内容最丰富、最有情趣的学科,语文课程也应该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课程。然而,深受应试教育影响的小学语文教学方式有意无意地忽视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把应付考试作为教学选择的唯一尺度,将充满生活情趣和人文意蕴的语文变成枯燥乏味的语文技艺和语文知识,甚至畸变为一种抽象枯燥的应试能力训练,从而使语文教育失却了本真的生活化的品格与价值。现在,随着语文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进行,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认识到语文学习从根本上是与生活相联系的,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把语文学习仅封闭

在课堂讲解训练中,切断它与广阔的社会生活的内在联结是不可取的,也是不可能的。以此为基点,一些语文教育改革的探索者开始语文教学与生活相联系的尝试。在根本的意义上,生活的确是教育的起点和终点,教育就是要为学生当下社会生活服务,为学生未来的社会生活做准备。生活不仅构成着语文教育的内容,更是语文教育的基础和源泉。社会生活是语文学习的大课堂和资源库,语文学习的动机、动力来自社会生活的需要,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指向于社会生活实践。因此,语文学习的内容不能脱离社会生活,语文学习活动应该和生活紧密相连,语文学习的过程本身就应当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机环节。这表明,语文教育在应然的意义上具有生活化的品格和价值。小学语文教育的生活化就是要突破语文教育脱离生活的抽象性,使语文教育还原到其生活母体中去,恢复其生活化的品格和价值,使学生在当下的生活中,能自如地表达生活的意愿和洞悉生活的信息,使听、说、读、写成为满足生活需要与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方式。语文教育的生活化就是要使人在生活中感受语文和学习语文,并将生活的兴趣和内容灌注到语文教育和教学中,使学生在语文教育中不断获得精神的滋养和生活感悟,引导学生过一种精神富有和有意义的生活。二、让学生参与生活,感知生活,理解生活,探究生活1、小学语文教育的生活化首先必须解决的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问题要解决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问题,就必须从生活入手。生活是语文的根。语文学习的兴趣归根到底来源于生活的兴趣。因此,必须立足于生活,去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它是在一定的情感体验影响下产生的一种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是推动人去主动自觉地从事某种活动的一种内驱力。要想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就必须使语文学习走出知识化的牢笼,把生活本身作为语文教育与教学的素材,从而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自主性。2、小学语文教育的生活化要求语文教育内容必须向生活扩散语文是一门极其生活化的学科,课文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小学生正处于开始关注和思考生活的心理年龄阶段,对一切充满好奇和热情。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向生活,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生活的良好习惯。小学语文教育的生活化还要求教师注意培养学生表达生活的欲望和兴趣。学生的语文能力及其背后所蕴涵的现代公民意识和人文素养也会得到提升。因此,小学语文教育的生活化要求学校和教师要创造条件,丰富学生的生活,使学生有景可看,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事可叙,在生活中能够充分感受语文的乐趣,体悟语文的魅力,使语文真正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内在环节。只有如此,才能真正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真正在自主的学习中感悟生活,在生活中感受语文的魅力,在生活化的语文实践中发展和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三、实现从”书本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要想实现小学语文教育的生活化。语文教学面向书本世界的阅读、欣赏过程,实际就是引导学生感知生活的渗透过程。学生在理解书本世界的过程中,对内容有新鲜的感受、独特的见解,就是学生的创新萌芽。尽

管有时这种见解是幼稚的,甚至是错误的、不成熟的,我们还是要给予珍惜和爱护,而不能一棒子打死,否则,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独立精神就会遭到窒息。只有在尊重学生精神的独立性的前提下,让学生心态从容地进行字词句段篇的品味、赏析与理解,才能唤醒学生沉睡的自主意识,激活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真正得到落实,使学生在面向书本世界时依然能够成为感知生活、理解生活和探究生活的主体,语文教育才能真正地具有主体性和开放性。

总之,小学语文教育需要回归到生活中去。只有生活,才是小学语文教育的源头活水。我们需要在自己的小学语文教育实践中,真正实现小学语文教育的生活化。只有如此,才能使学生在感知生活、体验生活、探究的生活的基础上,才能引导学生真切理解语文和生活之间的内在关联,教师才能真正地实现寓语文教育与教学于生活之中,在生活中提升语文教育与教学的质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