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合并其他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情况分析
2022-11-29
来源:好走旅游网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3年第13卷第2期 道;终末段血尿提示病变在膀胱颈部、三角区或后尿道;三段尿均 呈红色即全程血尿,提示血尿来于肾脏、输尿管或膀胱。 规则形。亦有大量出血由后尿道流人膀胱而形成血块。 6.3伴随症状 血尿患者伴有腰疼、。肾脏肿大或腰部外伤史均应考虑出血部 3镜下血尿 尿颜色正常,但显微镜检查可确定血尿,并可判断是肾性或肾 后性血尿。镜下红细胞大小不一形态多样为肾小球性血尿,见于 肾小球肾炎。如镜下红细胞形态单一,与外周血近似,为均一型血 尿,提示血尿来源肾后,见于肾盂肾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病变。 位来自肾脏,如果伴有尿频、尿痛或排尿困难等则考虑出血来自膀 胱。 6.4辅助检查 膀胱冲洗法,放入导尿管,并反复灌注生理盐水,如冲洗后尿 不易转清,多为膀胱出血。如转清后又出血,则可能为膀胱以上部 位出血。膀胱镜检查,可以观察膀胱出血部位或输尿管口排血尿 情况。特别是一些较严重的出血,经各种检查未发现明显原因,可 4症状性血尿 血尿的同时患者伴有全身或局部症状,而以泌尿系统症状为 主。如伴有肾区钝痛或绞痛提示病变在肾脏,膀胱和尿道病变则 常有尿频、尿急和排尿困难。 .在血尿发作时做膀胱镜检查。如出血来自肾脏,可根据排血尿的 输尿管来判断血尿来自哪侧肾脏。静脉肾盂造影,根据肾盂造影 可显示出病变的部位。 5无症状性血尿 部分患者血尿既无泌尿道症状也无全身症状,见于某些疾病 的早期,如肾结核,肾盂癌、输尿管癌或膀胱癌早期。 7鉴别诊断 7.1药物性尿 在服用某些药物如安替匹林、匹拉米酮(氨基比林)、虎杖和大 黄等,尿常呈红色。患者常误认为出血,但在显微镜下检查尿中无 红细胞。 7.2血红蛋白尿 一6出血部位的诊断 正常人每日自尿中排出的红细胞数目在150万个以下。直接 涂片法检查,每3个高倍镜(×250)视野不超过1个。如果10ml 新鲜尿离心沉渣每高倍镜视野红细胞超过3个,每毫升血尿中红 细胞数超过8000个或lh尿红细胞计数超过l0万个,或12h尿沉 渣红细胞计数(Addis计数)超过50万个,即可诊断为镜下血尿。 6.1尿的三杯试验 些溶血的患者,血中红细胞被破坏,血红蛋白被游离后由肾 脏排出,其尿呈不透明红色。显微镜下无红细胞,可与血尿鉴别。 7.3月经污染 成年妇女如尿呈红色,应导尿检查,除外因阴道出血污染所致 血尿。 般所说的三杯试验,即让患者将一次尿排在三个玻璃杯中 观察,首先排出的尿为第一杯,中间部分尿为第二杯,最后一部分 一8检验要点 (1)尿的颜色:如为红色应进一步了解是否进食引起红色尿 的药品或食物,是否为月经期间,以排除假性血尿。(2)血尿出现 在尿程的哪一段,是否全程血尿,有无血块。(3)是否伴有全身或 泌尿系统症状。(4洧无腰腹部新近外伤和泌尿道器械检查史。(5) 过去是否有高血压和肾炎史。(6)家族中有无耳聋和肾炎史。 尿为第三杯。血尿患者可有下y ̄_--种情况:全程血尿(完全性血 尿),即三杯尿的出血程度比较均匀。说明血来自膀胱颈以上的病 变(肾脏、输尿管)。该部位出血很早即与排泄出来的尿混合在一 起,故呈完全性血尿。终末性血尿,即排尿的最后一部分(第三杯) 出血明显,病变多在膀胱三角区、颈部或后尿道。由于出血发生在 排尿快结束、膀胱收缩时,故呈终末性血尿。但膀胱肿瘤大量出血 时,亦可呈完全性血尿。初期血尿,即排尿开始时,尿中就有血,以 后逐渐变清,病变多在尿道或膀胱颈。由于尿道中有血、排尿初期 尿将尿道中血冲出来,故呈初期血尿口 】。 6.2尿的性状 参考文献 [1]罗正凯(导师:姜德友).基于古今医案数据分析的血证证治规律研究 [D].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9. [2]杨肇立.李俊如.李健.检验项目选择及I临床应用要点[M】.北京:人 民军医出版社,2008. 尿中血块呈细条状,应考虑来自肾脏,即血液流经输尿管时凝 固成条状。血液呈不规则块状,应考虑出血部位在膀胱,凝结成不 [3]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3版,东南大学 出版社,2006.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合并其他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情况分析 赵晓红 (江苏省沭阳县人民医院检验科,江苏宿迁223600) 摘要:目的: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合并其他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情况分析。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45例 HIV感染者血清中的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梅毒以及结核抗体,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45例HIV感 染者血清标本中HBsAg阳性12例(26.7%),抗.HCV阳性32例(71.1%),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阳性13例(28.9%),结核抗 体阳性4例(8.9%);HBsAg及抗.HCV同时阳性3例(6.7%);HBsAg及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同时阳性2例(4.4%);抗.HCV 及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同时阳性5例(11.1%);HBsAg、抗.HCV及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三者皆阳性3例(6.7%)。结论: HIV感染者由于机体免疫力下降,往往同时合并一种或多种其它病原微生物感染,对于HIV感染者应该早期联合检查其它病 224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3年第13卷第2期 毒学指标。在进行抗病毒治疗时,应考虑到药物对于其它病毒的影响。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合并感染;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梅毒螺旋体;结核抗体 中图分类号:R37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4.issn.1671.3141.2013.02.166 0引言 艾滋病病毒,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v virus,HIV),自1981年首次确认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 以来,AIDS在全世界迅速蔓延,HIV逐渐成为全球关注的最严重 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人体感染HIV后,机体免疫系统受到破坏, 细胞免疫功能因受损而急剧降低直至缺失,容易合并各种机会性 感染。由合并感染引起的死亡是HIV感染者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 不容忽视。只有清楚HIV感染者合并感染的情况,才能更好地对 其治疗、及时救治。流行病学资料表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梅毒具有共同的传 播途径:血液传播、性传播及母婴垂直传播,所以易造成HIV和 HBV、HCV、梅毒合并感染。由于HIV感染者免疫功能低下,结核 分枝杆菌的感染也很常见。本文对HIV感染合并其他病原微生物 感染的情况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l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5年3月至2012年3月在本院HIV初筛实验室初筛试验 阳性,并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做过确证试验的HIV感染者共45 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16例,年龄l7~59岁,平均32.5岁。所 有调查对象签署知情同意书后,采其静脉血3m1分离血浆,一20% 储存备检。 1.2仪器与试剂 采用MK3型酶标仪,RT一3000洗板机,试剂盒由上海科华生 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检测和结果判定按试剂盒说明进行。 1.3检测方法 对45例HIV感染者做了4项血清检测,包括乙型肝炎病毒表 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一HCV)、梅毒螺旋体特异 性抗体(TP)以及结核抗体。以上四种血清学免疫指标均采用酶 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检测。 2结果 (1)45例HIV感染者血清标本中HBsAg阳性12例,阳性率 为26.7%;抗一HCV阳性32例,阳性率为71.1%;梅毒螺旋体特异 性抗体阳性13例,阳性率为28.9%;结核抗体阳性4例,阳性率 为8.9%。(2)45例HIV感染者血清标本中HBsAg及抗一HCV同 时阳性3例(6.7%);HBsAg及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同时阳性 2例(4.4%);抗一HCV及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同时阳性5例 (11.1%);HBsAg、抗一HCV及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三者皆阳性 3例(6.7%o 3讨论 HIV感染和致病的主要特点是该病毒侵入人体后,能选择性 侵犯表达CD4分子的细胞,主要是辅助性T细胞(CD4),从而引 起以CD4细胞缺损和功能障碍为中心的严重免疫缺陷。病人主 要表现为细胞免疫功能明显低下,淋巴细胞减少,因CD4 T细胞减 少而CD8 ̄T细胞相对增多而CD4/CD8比例倒置。迟发型变态反 应减弱或消失 ]。HIV本身并不会引发任何疾病,而是当免疫系 统被HIV破坏后,人体由于免疫功能缺陷,从而感染其他的疾病, 导致各种复合感染而死亡。HBV、梅毒、HCV与HIV具有相似的 传播途径。在艾滋病的流行中,吸毒人群是感染HIV的高危人群。 吸毒人群中共用注射器具吸毒现象十分严重,因而可造成HBV、 梅毒、HCV的交叉感染。特别是吸毒者多存在高危行为,很多女 性吸毒者为了筹措毒资,存在商业性行为、性乱以及高危性行为, 并缺少性行为的安全措施,更易造成HIV、HBV、HCV和梅毒的重 叠感染 。 本文调查显示HBV、HCV、梅毒、结核在45例HIV感染者中 的检出率分别是26.7%、71.1%、28.9%、8.9%。结果表明感染率最 高的是HCV,由于共用注射器是吸毒人群中HIV与HCV共同的 有效传播途径,因此它们的流行存在相关性。乙肝的感染率不高, 是因为乙肝疫苗的普遍性应用,人群普遍存在保护性抗体或免疫 耐受,虽然有高危的被感染行为,也没有出现太高的感染率嘲。 梅毒和AIDS均为性传播疾病,两者传播途径基本相似,在潜 伏期已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在目前卖淫嫖娼人员中梅毒和HIV感 染率比较高。梅毒感染所造成的皮肤、黏膜损害,可以破坏皮肤黏 膜屏障,并使带有CD4受体信息的目标细胞明显增加,使HIV感 染的危险度增加[310 由于HIV感染具有破坏免疫系统的能力,使循环中CD4 细 胞数量进行性降低,而抗结核免疫力主要由T淋巴细胞及巨噬细 胞介导,尤其是CD4 细胞具有主导作用。CD4 细胞数量减少,会 使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杀伤力显著下降,导致结核分枝杆菌大 量繁殖而发病_4’ 。 HIV本身并不会引发任何疾病,而是当免疫系统被HIV破坏 后,感染者由于机体免疫力下降易引起机会菌的感染或播散而致 病,最终导致各种复合感染而死亡。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HIV感 染者往往同时合并一种或多种其它病原微生物感染,这种混合感 染常直接影响HIV的防治。因此,对于HIV感染者应该早期联合 检查其它病毒学指标。在进行抗病毒治疗时,应考虑到药物对于 其它病毒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李凡.医学微生物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 【2】黄启强,王国强,谢金玲,等.206例HIV感染者中乙肝病毒、丙肝病 毒、梅毒检测结果分析[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7(4). [3]周萌,毕研奎.HIV/AIDS合并梅毒感染情况分析与对策【J1.河南中 医学院学报,2009,24(143):7,8. [41黄启强,王国强,谢金玲,等.206例HIV感染者中乙肝病毒、丙肝病毒、 梅毒检测结果分析f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7(4):501,502. [5】李曦,李熙,雷蓉,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合并结核病41 例临床分析[J]_四川医学,2008,29(10):1335,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