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本土化视野下的南非高等教育国际化

2020-12-12 来源:好走旅游网
本土化视野下的南非高等教育国际化

作者:张冰

来源:《世界教育信息》 2018年第7期

摘 要:1994年,新南非民主政府的成立取消了南非的种族隔离制度,打破了该国以往与世隔绝的状态。在此背景下,南非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和本土化也开始发展:一方面,南非需要通过借鉴国际经验追赶世界潮流;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国情,通过本土化来培养适合本国的优质人力资源。因此,从本土化的视角来看,南非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呈现以下特征:国际学生的区域化、课程改革的非洲化、积极参与非洲大学联盟、立足国情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等。在此过程中,南非高等教育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缺乏政策指导、缺乏财政支持、国际化成效不明显、人才流动不均衡等。为应对这些问题,制定长期发展规划、设立专项财政资助、引导人才流动、促进南非高等教育国际化和本土化二者之间的兼容发展是可行之道。

关键词:南非;高等教育;教育国际化;本土化

当前,国际化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即使是教育发展较为落后的非洲,其高等院校的国际化趋势也愈加明显,尤其是经济和教育相对非洲其他地区较为发达的南非。自1994年曼德拉民主政权成立以来,南非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不断增加,外界开始与南非在各领域建立交流合作关系。为更好地塑造国家形象,融入全球化体系,高等教育国际化将是南非的一大突破口;同时,就新政权而言,恢复国民自信、立足本国国情、培养优质人才也需重点考量。因此,南非的高等教育领域同时面临国际化与本土化两方面的问题。如何平衡这两者的关系成为南非高等教育的一个难题。

一、南非高等教育国际化和本土化的背景

(一)南非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背景

1.南非高等教育机构的萌生带有国际性特征

南非高等教育机构的成立和初期发展最早可追溯至被荷兰和英国殖民时期,其高等教育在教学模式、教学课程、学生构成等方面具有浓厚的殖民色彩和国际性特征。1658年,荷兰殖民者按照本国教育体系在南非建立了第一所正规的西式学校,以荷兰语为教学语言,以基督教教义为主要课程内容,目的是教化来自西非的奴隶[1]。19世纪上半叶,高等教育机构开始出现于开普殖民地,如1829年建于开普敦的南非学院,主要为参加伦敦大学入学考试的学生提供预备课程;随后成立的教区学院、圣安德鲁斯学院、维多利亚学院、斯坦陵布什学院等为学生进入欧洲的大学做准备。1873年,殖民政府仿照伦敦大学的模式成立了好望角大学。这所大学不组织教学,而是负责为南非国内各所学院教授的课程制定教学大纲、安排考试、颁发学位等[2]。因此,在少数白人政权执政时期,南非的高等教育机构已经与国外高校建立了一定联系。虽然这种联系来自政治层面的推动,而非高等院校之间的自发联系,但还是为南非在新时期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打下了一定基础。

2.新南非融入经济全球化追赶世界发展趋势

20世纪90年代,全球化和知识经济逐渐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在这种条件下,以人力资源促进经济的发展成为创造财富的有利方式;21世纪的大学应当成为培养世界公民的学校,培养学生全球观念和批判性思维,这样才能使其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3]。然而,种族隔离时期的南非因为受到国际社会的制裁,被隔绝于全球体系之外,难与世界各国有效合作、共创科技成果。因此,南非重返国际社会后,在新政府制定的《重建与发展规划》中提出对高等教育进行重新设计。同时,高等教育委员会在其报告和1997年的白皮书中提出了南非高校要

接受国际化挑战,积极向国际标准和国际规则靠拢,借鉴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经验,建设具有世界水准的全球大学。

3.新政府改善国际形象,打造区域影响力

在白人政府执政时期,由于实行种族隔离制度,南非的国家形象一落千丈,且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陆续遭到国际社会的孤立和制裁。民主政府成立后,为了尽快使国家摆脱种族隔离的不良影响,南非重返联合国、非洲统一组织(Organization of African Unity,即后来的非盟)、英联邦,凭借自身实力在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New Partnership for Africa’s

Development,NEPAD)、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Southern African Development Community,SADC)、环印度洋地区合作联盟(Indian Ocean Rim Association for Regional Cooperation,IORARC)等区域性组织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南非高等教育机构纷纷开始与发达国家的院校开展交流与合作,积极吸引大批非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师生向南非流动。1999年,南非推出了一项旨在扩大非洲大陆其他国家学生赴南非留学的计划,以求扩大南非在非洲的影响力。

(二)南非高等教育本土化的背景

1.非洲大学本土化运动的影响

20世纪60年代,取得政治独立的非洲国家开始自主建设高等教育机构,以培养更多满足本土需求的人力资源。因此,他们要求对殖民时期由西方主导的大学进行本土化改造,包括基础设施、教师构成、课程改革等[4]。20世纪70年代,以“建在非洲并属于非洲,而且要具有非洲特性,从非洲吸取灵感,为实现非洲的理想和渴望贡献才智”为宗旨的非洲本土化运动开始在非洲诸多大学兴起,力图根除从宗主国照抄照搬来的与非洲环境毫不相干的教育体制和课程管理体制[5]。这一运动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东非和西非的许多国家尤为盛行,如肯尼亚、坦桑尼亚、乌干达、加纳等。对于刚刚成立新民主政府的南非来说,高等教育亟待转型与发展,非洲其他地区的大学本土化运动可以为其提供一定的经验。

2.新政权回应民众的期望

新时期,南非既要适应外部的全球化环境,又要进行内部的政治文化等方面的重建,以满足国内民众对新政权的期望。少数白人政权统治下的南非,80%以上的黑人的政治权利、经济利益、社会地位、受教育机会被严重剥削或压制。因此,当非洲历史上首个多数黑人政权建立后,民众必然对新政权抱有极大期待,他们认为自身的社会、经济、政治地位和权利等应得到提升,也希望社会资源的分配更加向黑人民众倾斜。新上台的政府积极重建政治和文化,应对社会公平问题,把本土化作为发展口号,顺应民意。与此同时,高等教育机构也成为开展本土化实践的重要领域之一。

3.非洲复兴思想的推动

非洲复兴思想最早出现于学者谢赫·安达·迪奥普(Cheikh Anta Diop)在20世纪50年代的著作。他认为,非洲复兴是指非洲人民和国家能够克服整个大陆目前所面临的挑战,最终取得文化、科学、经济的复兴。1997年4月,南非时任总统姆贝基(Thabo Mvuyelwa Mbeki)明确提出非洲复兴思想并使其广泛传播,该思想呼吁南非人民树立“建立以非洲为中心的民族国家”的共同理想[6]。姆贝基认为,非洲复兴应包含增强社会凝聚力、促进政治民主化进程、重建和发展经济、大力发展教育等多方面的目标和任务,最终使新世纪成为非洲的新世纪[7]。文化层面上的非洲复兴与本土知识体系的复兴息息相关[8],因此,高等教育本土化离不开非洲复兴思想的影响和推动。

总体来看,南非高等教育国际化和本土化的背景离不开其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外在国际环境的推动、内在国家建设的需求。加之南非自身文化历史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南非新政府在指导本国高等教育发展时面临平衡国际化和本土化发展的问题。二十多年来,南非政府在此背景下积极对本土化和国际化作出多种尝试和努力,以促进两者兼容发展。

二、本土化视野下

南非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特点

(一)国际学生的区域化

国际学生规模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的重要指标[9]。南非的国际学生数量众多,且在学生来源上呈现区域化分布的特征。

1997年,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国家签订了《教育与培训议定书》,承诺为域内其他国家保留5%的入学名额[10]。1999年,南非教育部推出了一项旨在扩大非洲各国留学生规模的计划,以吸引非洲其他国家的青年赴南非深造,扩大南非高校在非洲大陆的影响。2001年,南非《国家高等教育规划》进一步明确提出要扩大外国留学生数量。作为非洲大陆工业化水平最高且高等教育体系最发达的国家,南非的部分高校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就达到了国际水准,且健康科学、信息技术、工程、会计、林木、生物技术等专业学科具有一定优势[11];且相比于欧洲和北美高校高昂的教育成本,南非高校受到了许多非洲国家学生的青睐,尤其是来自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成员国的学生——他们凭借议定书中的相关政策,在南非的国际学生人数中占较大比重。以2014年为例,南非公立高校的国际学生人数在该年达到72999人,公立高校中的在读学生总数为969154人,南非公立高校中的国际学生比重已经超过13.3%。此外,来自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成员国的学生在近年来一直是南非国际学生的主力军,连年保持70%以上的比重(见表1)。因此,就南非本国的高等教育机构而言,国际学生来源的区域化是其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特征。

(二)课程改革的非洲化

课程内容的国际化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方面,在国际化改革中融入非洲元素是南非高等教育国际化实践的另一努力和尝试。南非学者保罗·普林斯卢(Paul Prinsloo)认为,高等教育课程是解决发展中国家技能短缺问题的工具,也能够通过宣扬非洲本土知识体系、价值观和文化以实现对殖民和欧洲中心经典知识体系的反叙事[13]。南非教育部也认识到高等教育机构及其课程在现代社会、文化、经济发展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1997年,《南非高等教育法》(South African Higher Education Act)明确提出,所有高等教育课程必须服务于国家的发展和培养参与经济全球化所需的技能人才。因此,改革高校的课程是实现南非高等教育国际化及本土化的必要手段。

根据SADC签订的《教育与培训议定书》相关条款,一方面,为了避免国际学生新到一所学校时发生重复修读课程的情况,SADC成员国间建立起高校建设学分转换和资格互认机制。另一方面,南非高校传统的教学内容注重传授教学知识,缺乏实际应用能力,毕业生在毕业后难以满足全球化市场对人力资源的需求[14]。由此,南非的高等教育机构逐步改变传统的单一课程,增设跨学科课程,开设以种族、性别、民俗和其他身份认同为主题的课程。如在开普敦大学和自由州大学成立仅培养研究生的非洲研究中心,与国内外机构合作开展有关整个非洲大陆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问题的科研工作。

(三)积极参与非洲大学联盟

非洲大学联盟(Association of African Universities,AAU)是应196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建议,于1967年在摩洛哥成立的区域性大学协作组织,总部设在加纳。AAU的目标包括:促进非洲大学内部及与国际学术界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非洲高等教育机构在课程开发、研究生培养、科研活动、质量保障、资格互认、学位认证等方面的合作等。成立之初,AAU仅拥有34个大学成员。截至2017年4月,已有来自非洲多国的367所高等教育机构加入,其中包括21所南非的大学以及南非高等教育委员会。[15]

AAU倡导各国教育机构重视非洲本土语言的应用,并就针对大学和学生间的紧张关系,提出要促进大学的民主化进程,加强与学生团体的联系与沟通。这些内容与南非提出的高等教育语言政策及学生抗议运动有着密切的相关性。因此,南非的高校不仅在非洲大学联盟的数量上占据优势,在发展规划上也具有充分的话语权。

(四)立足南非实际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与其他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相比,南非在与其他国家的交流和合作中拥有更为平等的地位和更多的自主权。新民主政府鼓励高校积极与国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合作,高等教育机构自身也希望促进交流以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和国际声誉。如欧洲发展基金会(European

Development Fund)为非洲搭建了一个促进高校合作和研究生流动的资助平台。其中,斯坦陵布什大学是合作院校之一,它所提供的学位专业是工程、农业、能源和治理、社会科学等优势学科。2012年,欧盟与南非签署了《关于加强双方教育和培训领域合作的欧盟与南非联合声明》,重点关注职业技术教育学院的教师培训,这正是目前南非极其缺乏的资源。除与发达国家开展南北合作之外,南南合作也成为当前南非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潮流和趋势。如2016年7月,南非与印度签署备忘录,正式建立了两国间以本土知识体系为重点的基层创新合作伙伴关系,促进两国在科技领域的合作;2016年,南非与津巴布韦的高等教育部计划深化高等教育机构合作,其中一个启动项目就是由金山大学或斯坦陵布什大学与津巴布韦大学开展有关经济制裁影响的合作研究。

三、本土化视野下

南非高等教育国际化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完整的指导性政策框架

近年来,南非出台了很多推动高等教育发展的制度和措施,如1997年的白皮书中提出,南非高校既要服务于本国发展需求,又要接受国际化挑战;2001年发布的《国家高等教育规划》中提出了多项推动本国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的举措。然而,这些政策文本均未提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具体愿景、原则、目标、战略等;且南非依然把处理历史遗留的教育不公问题放在优先位置,可见高等教育国际化尚未引起南非政府的足够重视,一个完整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框架也尚未形成。

(二)缺乏充足的财政支持

对多数发展中国家而言,国家财政分配给教育领域的资金往往与其快速扩张的教育规模不相匹配。不同教育阶段的财政拨款之间也存在激烈竞争。近年来,南非政府对公立高等教育机构的拨款情况并没有持续、可观的增长。加上兰特贬值、入学人数增长等因素,南非高等教育公立机构的财政状况不容乐观。虽然没有准确的数字,但不难看出最终真正分配给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资金十分有限(见表2)。

(三)当前国际化的实践经济收益不明显

南非政府积极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希望为本国带来利益,然而是否真的收到理想的成效有待确认。不同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和成熟的高等教育体系的发达国家,南非自身的高等教育还存在一些有待改善之处,不协调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反而会带来更多的问题。首先,南非本国离实现25%的高等教育入学率还有一定差距,入学机会不公平的问题没有完全解决,而来自其他国家的留学生也会占用本国学生的入学机会。其次,根据《教育与培训议定书》的规定,南非要给予成员国留学生与南非本国学生一样的待遇,如统一的学费。因此,国际学生并未给南非的高校贡献多少经济收益。最后,自南非扩大国际学生的招生规模以后,大量来自SADC的学生使得国际学生人数迅速增加,校园过度拥挤,教师工作负担加重,教育质量受到影响。

(四)人才流动失衡

如前文所述,非洲其他国家尤其是SADC的国际学生激增给南非带来了充足的人力资源,但也无形中加剧了非洲其他国家或地区人才流失的风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研究所的最新数据表明,南非籍学生前往世界其他地区求学的数目较少,只有7395人[17]。这些学生的留学目的国是以美国、英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且这部分学生最终大多会选择移民,而不是回到南非;拥有最多南非留学生的非洲国家是毛里求斯(236人),其次是纳米比亚(59人)。由此可见,南非的学生很少愿意到非洲其他国家进行深造。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尽管种族隔离制度废除后才真正开始的南非高等教育国际化起步较晚,但良好的国际化基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进、新民主政权的尝试使得南非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具有一定优势。同时,非洲大学本土化运动的影响、新民主政权对民众期望的回应、非洲复兴思想的提出等社会环境因素对南非的高等教育提出了本土化的要求。新南非政府领导下的高等教育机构在本土化视野下不断做出努力和实践,以推进富有南非特色的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

然而,在此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阻碍南非高等教育国际化和本土化兼容发展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首先,南非要制定一项涵盖立法、政府协调、高等教育机构协调、质量保障、资金协调和安排等多方面的高等教育国际化长期发展规划。其次,在确认高等教育国际化能够带来比较收益的情况下,给予充足的专项资金拨款予以保障。最后,针对人才流动不均衡的问题,国际学生接收国和派遣国政府间要做好协调,通过制定人才派遣和引进规范来引导人才的均衡有序流动。同时,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中,高等教育机构有义务避免本土知识及本土学者的边缘化。

注释:

①以2004-2005年度为基准计算的实际值。

参考文献:

[1][2]Sehoole C. Internationalis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South Africa: A historical review[J]. Perspectives in Education, 2006(1): 1-13.

[3]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tate University and Land-Grant Colleges. A Call to Leadership: The Presidential Role in Internationalizing the

University[EB/OL].http://www.aplu.org/library/a-call-to-leadership-the-presidential-role-in-internationalizing-the-university/file,2017-04-29.

[4]Mngomezulu B R. What Does the Africanization of a University Entail? Lessons from East Africa[J]. AFFRIKA Journal of Politics, Economics and Society, 2013(3): 97-113.

[5]李建忠.战后非洲教育研究[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156-159.

[6]刘海方.南非学者马洛卡与中国学者畅谈“非洲复兴”思想[J].西亚非洲, 2000(4):58-61.

[7]张瑾.姆贝基“非洲复兴”思想剖析[J].改革与开放, 2009(8):50-52.

[8]Letsekha T. Revisiting the Debate on the Africanis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An Appeal for a Conceptual Shift[J]. The Independent Journal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2013(1): 5-18.

[9][14]顾建新, 牛长松, 王琳璞. 南非高等教育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0:268.

[10]Southern African Development Community. Protocol on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n SADC[EB/OL]. http://www.sadc.int/files/3813/5292/8362/Protocol_ on_Education__Training1997.pdf, 2017-04-28.

[11]Rouhani S, Kishun R. Introduction: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South) Africa[J]. Journal of Studies i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2004(3):235-243.

[12][16]Council on Higher Education. Vital Stats: Public Higher

Education2014[EB/OL].http://www.che.ac.za/sites/default/files/publications/VitalStats2014%20-%20webversion.pdf,2017-04-30.

[13]Prinsloo P. Some Reflections on the Africanis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Curricula:A South African Case Study[J]. Africanus, 2010(1): 19-31.

[15]Association of African Universities. Our

Objectives[EB/OL].http://www.aau.org/about/,2017-04-29.

[17][18]UNESCO Institute for Statistics.Global Flow of Tertiary-level Students[EB/OL].http://uis.unesco.org/en/uis-student-flow,2017-04-27.

编辑 徐玲玲 校对 吕伊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