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101 22810142 潘燕
暑假来临,哈!美好的日子,美好的日子总能带给我美好的回
忆。
我在大学学习声乐有一年了,在这期间我遇到过好多挫折,好几次我哭闹着要退学,在老师和爸爸妈妈的鼓励下,我还是坚持学了下来。开始,我总是记不住歌词,老师总是耐心的一句一句讲给我听,让我理解歌词,现在我对唱歌特有兴趣!
因为在大学能经常参加一些演出活动、汇报表演、声乐比赛,把我的胆子练的越来越大了,现在我不但不怕上台了,还想多多的上台表演呢!在老师的辛勤教育下,我的歌唱的可好啦,还得了好几次金奖! 这就是我学习声乐的感想! 加强基本功的训练
声乐的基本功,除了声音技巧、歌唱语言、表现能力的严格训练等,还需要学习视唱练耳、民族音乐、音乐史、音乐理论、钢琴等必修基础课程。对青年歌唱演员来说,决不要满足于个人初步的点滴成就,更不应把歌唱视为轻而易举的事,而应使自己具有较扎实较广泛的基础,这才有利于将来的发展。
声乐的发声体是长在人体内的生理器官,它不是乐器厂出产的成品,不经过训练,就不可能成为一件优良乐器。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循序渐
进的严格训练,我们的发声器官才能具有适应演唱各种风格、内容、形式的曲目的能力。好的演唱,除了声音优美悦耳、感情真挚动人、语言形象准确之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声音技巧运用自如。一首音域宽、句式长、力度大、感情炽热、强弱和音色变化大的歌曲,如果演唱者缺乏自如地运用声音的能力,必然会破坏原作的完整性。即使演唱一首音域不大、句式不长、内容优美、曲式活泼的小曲,如果声音缺乏训练,也同样不能很好地表达原作的内容。诚然,发声技巧只是艺术表现的手段之一,但它在歌唱艺术中,却具有独特的作用。
西洋唱法可以吸取的一点就是它的发声方法。经过一定时期的正确训练,它可使人的声音变得圆润、洪亮、统一,有共鸣,能有“两个八度”以上的音域。而且歌唱时高音不是刺耳的尖叫,低音也不是强压硬“挤”,而是靠训练有素的良好的技术方法自如地“唱”出来的,这种声音是富有表现力的。
因此,对专业歌唱演员来说,基本功的训练是极端重要的,而且一定要精益求精。
大量学习中外声乐文献
在声乐训练中,有了扎实的基本功,就应该不断扩大自己的演唱曲目,学习一定数量的音乐文献。经典的中外音乐文献都有一定的规格(内
容、风格、速度、句法、段落、高潮等艺术处理),学习、掌握、分析研究并演唱这些经典文献中的规格,是学生在具备一定声音技巧后必须十分重视和努力的。在接触不同中外文献的过程中,学生不但学习到不同时期不同声乐品种、流派的艺术风格,掌握不同声乐作品的艺术处理,更重要的,是在涉猎和演唱大量文献中增长自己的音乐艺术修养。
对于在校学生学习期间基本功训练与声乐文献学习的关系,我认为,教师和学生重视基本功训练是应该的,但决不能忽视对声乐文献的学习,这两者皆不可偏废。过于强调基本功,易养成重技术轻艺术的观念,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让学生认识到练好发声技术,是为艺术地表现歌曲内容服务的,并且通过演唱一些声乐作品还可以促进基本功的提高。因此,基础训练与文献学习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文献的选择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声音条件和接受能力因人而异。教师在每个学期或学年的开始,都应在为每位学生制订教学计划时,选定适合该学员发展的各类曲目和曲目的数量(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作适当的调整)。如果每个学期或学年曲目学得太少,教师一味强调少而精,实际上就会妨碍学生的学习进度。所以,一定要重视曲目的数量。也就是说要让学生每学期或每学年学习的曲目多一些。只有这样才能获得量中求质的教学效果,反过来,有了质,量才会有意义。人们常说要提高质量这句话,可见质与量本来就是不可完全分离的,而是紧密相依的关系。
在实践中摸索正确的学习方法
声乐是一门艺术,艺术有其自身的规律、原则和科学性。但人在歌唱时有关器官的活动,不能进行明确无误的人体解剖,把发声器官的活动规律弄得一清二楚。因此,声乐学习也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尤其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不同的学生会出现各种不同的现象,不断发生新情况,如心理的、生理的、性格的、领悟能力的、文化素质的、学习态度以及师生关系等方面层出不穷的新问题,影响学习进度。教师只能在“教中学”,不断探索、钻研出新的办法,去适应新的情况,去解决新的问题。往往很多声乐教学论著中写在纸上的东西不能代替教学实践,真理只能在实践中经受考验。因此,教师与学生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个例,共同摸索适合不同学生的学习和教学方法,从而使每个学生在学习期间都取得进步,获得很大收获。
而学生除在课上直接接受教师指导并能较好完成课上作业外,教师也应该根据其能力,鼓励学生在课下独立自主地选择一些自己喜爱且程度适宜的作品自学,或作为浏览曲目试唱。这样做,既可扩大学生的视野,又可以加强其独立处理作品的能力,从而使学生演唱作品及理解作品的水平得到较快提高。
逐渐培养和形成独特的演唱风格
艺术贵在独创。一个优秀的歌唱演员,必须逐步形成自己的演唱个性,具备区别于他人的独特的演唱风格。因此,我们主张在理解和掌握中外声乐文献曲目规格的前提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声音特点及对作品的理解发挥个人的创造性,使演唱具有自己的风格。但这种创造性一定要在尊重作品原有规格的基础上发挥。
同时,我们也鼓励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互相学习,但不能提倡对别人的简单模仿。应该在学习、借鉴前辈及他人艺术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艺术实践和自身的条件、特点,培养和创造出自己的演唱风格来。
总之,“艺无止境”,声乐学习也是学习一种艺术,同样是没有止境的。不管是学哪种唱法的,应该经常交流经验,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