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经纬・美术 学生是开心的,你是幸福的 江苏海安县西场镇中心小学(226621)杨冬梅 这是四(1)班的第一堂美术课,可能孩子们对我这 个新老师的到来既新鲜又陌生,课堂纪律特别好,大家 都很认真地画,我在行间轻轻地踱着。这时,第二组第 四桌的一个小男孩儿引起了我的注意。他的桌面上光 光的。什么也没有,自个儿闷着头坐在位置上不停地摆 弄手指。我皱皱眉,轻轻地敲了一下他的桌子问:“怎么 不画?”他一下子慌了,抬起头两眼茫然地望着我。我又 问了一声,半晌都没反应,我怒了,刚要发作,他却傻傻 地笑了。教室里有一阵唏嘘声,我突然间明白了些什 么,示意大家继续画,然后帮他把书、作业纸、笔拿出 来。在他美术课本的封面上歪歪斜斜的写有几个字,一 问同桌,才知道他叫陈杉杉。我弯下腰轻轻地说:“你的 名字真好听,你能把书上这幅画画下来吗?老师知道你 能行的!”他居然很愉快地拿起了笔。 或许是新学期的第一堂课有了一个特殊的开端, 以后每次上这个班的课,我总是有意无意地去关注这 个小男孩儿。尽管他的画还不如幼儿园小朋友的画,或 者说那根本就不能成为一幅画,几乎每张作业都是一 些大大小小的圈圈,但我都以一种欣赏的眼光来看待 它。“哟,这些雨点在开会呢,它们坐得真齐啊!”“这是 你设计的鹅卵石小道吧,真漂亮!”“小石子在赛跑呢, 跑得最快的是谁啊?”……偶尔他也会亲手把作业本交 到我的手里,对于他的这种积极的态度,我也做出相应 的反应,在他的作业本上总是写上几句鼓励性的话,再 读给他听,也许他不能完全听懂,但是从他那努力的眼 神中,我看到了希望。每次,我把他的画在全班展示,表 扬他有进步时,尽管他似懂非懂,但我明显地感觉到他 很开心。渐渐地,我发现他的眼神变了,不再完全麻木、 空洞,多了一份光彩,多了一份喜悦,多了一份期待。 也许是言传身教的作用,同学们也都积极为陈杉 杉提供帮助。他的绘画工具忘带了,同桌会主动借给 他。不再是一脸的漠不关心;小组合作时,大家会分配 给他最简单的任务,并悉心指导他,不再让他是一个局 外人;当他的脸上、手上被颜料弄脏时。同学们下课后 会帮他清理干净,不再是冷嘲热讽。渐渐地陈杉杉融入 了同龄人的生活圈,同学们也都与他建立了特殊的、深 厚的友谊。 孩子的心灵是不堪一击的,更何况是一个有着先 天缺陷的智残儿童呢!儿童的心灵是什么 儿童的心灵 是荷叶上的露珠。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有个十分精彩的 比喻: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 生幼小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 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 当孩子感到被尊重、被关注时,他就会积极向上。当孩 子感觉被冷落时,他往往通过相反的行为来引起老师 的注意或表示自己的不满。正常的儿童是这样,而有着 先天缺陷的儿童更是如此,他们和正常儿童一样渴望 得到关心、希望、得到重视、期待和得到理解。同时,孩 子的心灵又是容易满足的,老师不经意的一句勉励的 话,一个亲昵的动作,一个善意的微笑,都会让他们心 里美滋滋的,有成就感,无行中形成一种积极的热情与 动力,学生会以刻苦的学习态度、优良的学习成绩来报 答你。即便是特殊儿童,你也会从他的眼神、举止中读 到那份安慰!智残儿童的行为是不规范的,甚至是荒唐 的,但却需要我们的包容。教师的包容是对智残学生的 不足、缺点甚至错误的理解和原谅,是对他们发展缓慢 的一种等待、期待;是智残学生自信心的保护伞,是他 们发展的一种动力。 人在生活中不能每时每刻都把持好自己的心态, 尤其是我们教师每天面对的都是相似而繁杂的劳动, 无法不使人感到单调乏味,因此很容易产生无形的心 理疲劳,特别是教师职称、末位淘汰制、下岗制、聘任 制、工资级别以及按绩取酬等竞争性的评价制度给教 师带来了持续不断的紧张感,这就容易使教师对班上 的智残儿童产生冷漠感,对他们不闻不问,这种消极的 师生交往对班上其他学生有很大影响。儿童的模仿能 力强,总渴望得到效法的榜样,教师最易成为学生模仿 的对象而成为模范,老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学生 思想品德形成有较强的榜样作用。英国教育家斯宾塞 曾经说过:“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这就是真 理。对待儿童没有同情,他们便变得没有同情;而以应 有的友情对待他们就是一个培养他们友情的手段。”教 师正确的言行导向可以摒弃学生的鄙视言行,形成同 学间的互相尊重,互相关爱。教师的榜样作用更能使智 残儿童融入集体,融入社会,健康发展。 当有一天看见他对你报以开心的一笑时,那一刻, 你一定会觉得是幸福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