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的保险业历史追溯
在1949年建国前,中国经历了八年的抗日战争,随后重庆谈判合作破裂,国共爆发全面内战,正常业务举步维艰,伴随着货币贬值、通货膨胀及反动势力封锁等原因,国内保险业务举步维艰逐渐凋敝。
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保险业蓄势待发迎接新纪元。全国解放后,中国模仿苏联模式,在解放后的十年里,保险业伴随着政治经济同轨发展,为新中国保驾护航。
一、建立与初步发展
新中国初期的保险业自全国第二次保险工作会议召开后进入新阶段,开始了大规模的整治和建设工作:这一阶段各地的军事管制委员会接受官僚资本的保险公司21家;同时大力整顿改造私营保险业并进行公私合营改造——在各地军事管制委员会颁布保险管理办法和措施稳定保险市场,解决解放前的市场违规、通货膨胀、业务散乱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整治后,中国的保险业逐步复业,市场秩序得到恢复,创办国营保险公司,将外国保险公司逐步从国内撤出。民族保险业慢慢进入发展正轨,中国保险业逐步恢复活力,为国家发展保驾护航。
二、保险业务曲折发展
50年代,有人认为,人民公社化运动后,保险已经失去了它的作用,应当立即停办。1958年12月,在武汉召开的全国财政会议正式作出“立即停办国内保险业务”的决定。第二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召开第七次全国保险工作会议,贯彻落实国内保险业务停办的精神,并部署善后清理工作,全国保险业务除上海、哈尔滨等地勉强维持一段时间外,其
余各地全部停办。国外业务由人民银行总行国外局负责办理,这一系列措施进一步拉大了与国外保险的差距。
三、1979,扬帆起航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连创佳绩。1978年我国经济总量仅占世界经济总量2.3%,如今我国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人均GDP位居前列。40年间,中国保险业也同步发展。
1979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作出恢复保险业务的决定,次年,除了西藏外全国 28 个省份都恢复了保险公司分支机构;我国保险业从80年代开始在全国范围内逐渐展开,作为行业的一个全新探索,深圳在1988 年成立了我国第一家股份制保险公司平安保险公司;1995 年 10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正式落地,具有划时代意义,中国保险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根据北京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保险业发展报告(2018)》显示,近年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保险市场,保险行业整体规模保持快速增长。市面上的保险产品及各类保险服务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还出现了类似“小贝保险APP”这样的人工智能保险服务平台,相信未来中国保险产业的发展会更加精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