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2.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考生号分别填涂在答题卡及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第I卷(选择题,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我的脑海里,油纸伞是江南最美丽也是最遍远的一个梦了。记得儿时,在滴滴答答的雨帘下,我们撑开油纸伞,一爿爿烟雨葱茏的天地近在眼前,一幅幅充满诗意的田园风..光纷至沓来,让人( ) 进入梦境。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油纸伞,它于何时何地发明,又是哪一个独具慧心的匠人所造,现已无从考征。但我想,油纸伞的出现,一定是在江南,被潇潇暮雨氤氲着的江南,很容易使人产生创造的灵..感。于是,一把把油纸伞,从江南仄仄的小巷里走出,伞下的人成是明眸皓齿的女子,或....是一袭青衫的书生,静静地在雨中沉思、遐想或踟蹰彷徨,那么宁静,那么( )。或..是两把油纸伞交错磕碰而过,蓦一回首,便擦出了爱的火花,产生了如水的柔情。正像在....《雨巷》里徘徊的诗人,苦苦等待着眼睛里结着怨怼的丁香姑娘。也正像民间侍说中的《白..蛇传》里,是油纸伞( )了许仙、白娘子的一段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 1.文中加点的词或短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葱茏 纷至沓来 C.一袭青衫 踟蹰
B.氤氳 明眸浩齿 D.蓦一回首 徘徊
2.依次填入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忽然 典雅 演示 B.忽然 文雅 演绎 C.恍然 典雅 演绎 D.恍然 文雅 演示
3.依次填入第一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只有在那些发黄的典籍里②能模糊地见到它们的赝品 ③这个梦离我们越来越远了④也只有在以假作真的影视画面里 ⑤还能依稀看到它们的影子
A.①③②④⑤ B.③④①②⑤ C.③①⑤④② D.①②④⑤②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3月1日,法国枫丹白露博物馆中国馆被盗, 20 件珍贵藏品不胫而走。
该馆中保存着1860年英法联军从圆明园抢掠的大量珍贵文物,每年吸引着大量游客。 B.本赛季的全国女排联赛在对抗性和现赏性上有了明显的提高,尤其是八强战之后,比赛打得更加难舍难分,这与四位名帅的排兵布阵和临场指挥不无关系。
C.在2015年央视网络晚会上王挣亮演唱了《最远的距离》,他那温暖 醇厚又不失清亮的嗓音,让现场每位观众耳濡目染,沉浸其中,让每一个归心似箭的人热泪盈眶。
D.年初,一幢3D打印的建筑在苏州正式亮相。建筑墙体上的波浪形纹理层次分明,层与层之间密不透风,看上去浑然一体。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随着打车软件“嘀嘀打车”通过微信支付车费优惠额度的增如,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的“撒钱”大战再次升级,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导致微信支付系统暂时瘫痪。
B.举办微山湖放鱼节,有助于进一步加大微山湖渔业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提高群众关心水域生态环境、呵护水生生物资源的意识。
C.新月派代表诗人闻一多的《死水》以想象的奇诡、色彩的浓郁、节律的和谐以及格式的整饬著称,因而具有积极的思想意义。
D.好多部门都希望借助学校这个阵地来实现“小手拉大手”的教育效果,殊不知,对孩子的教育不能仅靠征文、演讲、手抄报等比赛来完成。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对于和合文化,可以从多角度来解读。有人从中读出一种文化战略。有人从中读出一种社会理想,都讲出了一番道理。我别出心裁,想把和合文化解读为一种健全的心态。在我看来,“和合” 一词中的“合”,应该是指人的多种精神诉求的集合。道理很简单,只有在具备两个以上要素的情况下,才能谈得上“舍”;倘若只是单一要素,根本就谈不上“合” 了, 多种要素凑在一起,有可能发生冲突,也未必就一定发生冲突。即便发生冲突,也未尝不可以化解。成功地化解冲突,便进入了“和”的状态。所谓“和”,应该是指多样性的统一, 是指冲突的化解。显而易见,这种意义上的“和”,有别于“同”,故而孔子力主“和而不同” 要想把人的多方面的精神需求统一起来、协调起来,进入“和”的心态,绝非易事,仅靠一种学说,显然也是不可能做到的,必须综合运用多种学说,在传统文化资源中,对于和合心态的养成,儒释道三家却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三教分别满足中国人精神生活中牟方面的需要,帮助人们养成和合的心态。
儒家的精神趣旨,可以概括成三个字,那就是“拿得起”; 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 “有为”;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张”。儒家主张立德、立功、立言,主张干事,主张积极有为。道家的精神趣旨是“想得开”。用两个字来说,叫做“无为”;用一个字来说,叫做“驰”。 道家的趣旨与儒家似乎相反,实际上互为补充。学会紧张,是一门学问;学会放松, 用样也是一门学问:对于人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佛教精神趣旨是“放得下”。用两个字来说,等就是“舍得”!用一个字来说,那就是“空”。 用佛教的术语说,“放得下”就是看破红尘,把精神追求的目标定位在彼岸的极乐世界。.
儒道两家是中国固有的学问,主要是讲人生哲学。儒家告诉人如何堂堂正正地度过一
生。道家则是告诉人如何轻轻松松地度过一生,至于人死后怎样,两家都不怎么在意。佛教是从印度引入的学问,主要是讲人死哲学。佛教为人设计了 “终极关怀”之所,标示出超越的精神取向,告诉人如何干干净净地辞别尘世。人死哲学与人生哲学似乎相反,惟其如此,才构成互补关系:倘若悟不透死,焉能悟透生?综合运用儒释道三家学问,连生死大关都能勘破,还不算是心态和合吗?儒道互补,讲出“张弛和合学”;儒释道互补,进一步讲出“生死和合学”:三教共同培育和合心态的形成。 6.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和合文化是一种健全的心态。
B.和合是指人的多种精神诉求的集合。
C.儒释道三教能帮助人们养成“和合”的健康心态。 D.儒释道三家精神旨趣不同,可以形成互补。 7.关于“和合”文化,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对于“和合”文化,可以从多角度来解读,作者认为,“和合”文化是一种健全的心态,它涉及到人的多种精神诉求。
B.只是单一要素,根本就谈不上“合”,多种要素凑在一起才是“合”,只有“合” 而不发生冲突才能进人“和”的状态。 C.孔子力主“和而不同”,强调的是把人的多方面的精神需求统一起来、协调起来, 进“和”的状态,而不是简单的同化。
D.中国哲学可以解决人的方方面面的精神需求,儒讲“拿得起” 道讲“想得开”, 佛言“放得下”,三者互补,成就“和合”心态。
8.传统文化对于和合心态的养成,儒释道三家都是不可成缺的元素.下列说法不能作为其依据的一项是
A.人的精神需求是多方面的,要把它们统一起来、协调起来,进人“和”的状态, 仅靠一种学说是不可能做到的。
B.儒释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能分别满足中国人精神生活中某方面的需求。
C.只是单一要素,根本就谈不上“合”,所以中国人同时信奉儒释道三教,借以养成和合的心态。
D.儒释道三家可以说是各有各的精神趣旨,看上去有很多对立之处,但在精神实质上互为互补。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虞集,字伯生。父汲,娶杨氏。集三岁即知读书,是岁乙亥,汲挈家趋岭外,干戈中无书册可携,杨氏口授文,闻辄成诵。比还长沙,就外傅,始得刻本,则已尽读诸经,通其大义矣。 大德初,授大都路儒学教授,虽以训迪为职,而益自充广,不少暇佚。除国子助.教,即以师道自任,诸生伺其退,每挟策趋门下卒业,他馆生多相率诣集请益。除博士,监祭殿上,有刘生者,被酒失礼俎豆间,集言诸监,请削其籍。大臣有为刘生谢者,集持.不可,曰:“国学,礼义之所出也,此而不治,何以为教!”竟黜刘生。 .
泰定初,考试礼部,言于同列曰:“国家科目之法,诸经传注各有所主者,将以一道德、同风俗,非欲使学者专门擅业,如近代五经学究之固陋也。圣经深远非一人之见可尽试艺之.文推其高者取之不必先有主意若先定主意则求贤之心狭而差自此始矣。”后再为考官,率持是说,故所取每称得人。
有旨采辑本朝典故修《经世大典》,命集与赵世延同任总裁。俄世延归,集专领其事,再阅
岁,书乃成,凡八百帙。帝以集弘才博识,无施不宜,一时大典册咸出其手。集每承诏有所述作必以帝王之道治忽之故从容讽切冀有感悟承顾问及古今政治得失尤委曲尽言时世家子孙以才名进用者众,患其知遇日隆,每思有以间之。既不效,则相与摘集文辞,指为讥.讪,赖天子察知有自,故不能中伤。
论荐人材,必先器识;评议文章,不折之于至当不止,其诡于经者,文虽善,不与也。虽以此二者忤物速谤,终不为动。光人龚伯璲,以才俊为马祖常所喜,祖常为御史中丞,伯.璲游其门,祖常亟称之,欲集为荐引,集不可,曰:“是子虽小有才,然非远器。”祖常犹未以为然。邀集过其家,设宴,酒半,出荐牍求集署,集固拒之。 .至正八年,以病卒,年七十有七。
(选自《元史列传▪第六十八》,有删减)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少暇佚 佚:放荡 .B.大臣有为刘生谢者 谢:道歉 .C.虽以此二者忤物速谤 .
速:招致
D.集固拒之 固:坚决 .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此而不治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B.如近代五经学究之固陋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已 ..C.则相与摘集文辞 .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D. 以才俊为马祖常所喜 挟飞仙以遨游 ..
11.对文中两处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圣经深/远非一人之见可尽/试艺之文推其高者取之/不必先有主意/若先定主意/则求贤之心狭而差/自此始矣/
B.圣经深远/非一人之见/可尽试艺之文/推其高者/取之不必先有主意/若先定主意/则求贤之心狭/而差自此始矣/
C.集每承诏有所述作/必以帝王之道/治忽之故/从容讽切/冀有感悟/承顾问及古今政治得失/尤委曲尽言/
D.集每承诏/有所述作/必以帝王之道治忽之/故从容讽切/冀有感悟承顾/问及古今政治得失/尤委曲尽言/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虞集天资聪颖,记忆超群,三岁时他随家人避短岭外,母亲杨氏口授文章给他,他很快就能记诵,返回长沙后得到刻本,终于得以遍读经书,通晓大义。
B.虞集重视师道,捍卫礼义,他在任儒学教授时,自觉充实知识;任国子助教时,诲人不倦;刘生在祭祀上有失礼行为,他坚持主张将其开除。
C.虞集鸿才博识,深受重用。因赵世延归家,虞集专领修撰《经世大典》之事,完成该书;皇上认为虞集经手之事无所不宜,当时的大典册立之文都出自其手。
D.虞集评人论文,坚持原则。他评论人才注重器量识见,评议文章重视经义,即使因此触怒他人也不改变;马祖常力荐龚伯璲,虞集却认为他不能担当大事,拒绝署名。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患其知遇日隆,每思有以间之。(3分) (2)其诡于经者,文虽善,不与也。(3分) (3)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4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8分)
清 明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娇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宣州期间。②士:指介之推,春秋时晋人。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身拒绝做官,隐居棉山被烧死。
(1)请简要分析“佳节淸明桃李笑”一句中“笑”的表达效果。(4分) (2)第三联表达了什么情感?请作简要分析。(4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杜牧在《阿房宫》中对秦国贪婪掠夺而又挥霍财富的行为提出批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念奴娇•赤壁怀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中,诗人洒酒祭月,寄托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慨。
(3)韩愈在《师说》中揭示择师标准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12分)
16.以题目中要求的文字为开头,把下面的一段话改写成一个单句。(4分)
在中国传统中,用以提高人的精神素养、改变经济对人的支配影响的“读书”是一种具有特定涵义的学习行为,是除直观意义上的阅读书籍或学习技能之外,更在淡化功利性和超越技能学习的一种学习行为。
在中国传统中,“读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生活处处有哲理,请在下面句子中的横线处补充恰当的语,使语意完整连贯,逻辑辑严密,体现你的哲思。每处不超过20字(4分)
②
①
远与近:看油画,近看糢糊一片,远看层次分明,所以,有的事场离得太近便无法认清。 抓与放:抓住一件东西不放,就只能拥有这件东西,所以, ① 。
前进与后退:方向错了,前进一步等于后退一步,而后退一步,亦等于前进一步。 幸福与不幸:一个人最大的幸福,是他不认为自己不幸,而 ② 。
18.右图是丰子恺先生的图画《好鸟枝头亦朋友》。请简要描述画面内容,并掲示其寓意。(4分)
描述画面内容(2分): 掲示画面寓意(2分): 六、(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倒插门 赵新
老汉的名字很特别,叫凑合。
女人去世后,凑合老汉就跟着大儿子立春一起生活。凑合老汉原本打算单打独斗,自炊自食,这样可以自己做主,不用看别人的脸色。可是他不会做饭,他一做饭就心里发慌,手忙脚乱,那饭一顿生,一顿熟,一顿硬,一顿软;有时候忘了添水,把锅烧得通红;有时候吃不出味道,原来忘了搁油搁盐。所以万般无奈,还是跟了立春过。
这天早晨,立春把一碗饺子递到凑合手里。那饺子一闻就香,凑合也饿了,吃得津津有味,吃得兴致勃勃。
立春问道:爹,好吃?
凑合说:傻小子,饺子还不好吃?常言说饺子香糖瓜甜,江米粽子粘又粘„„ 立春笑了:好吃就好。好吃我们还给你包。爹,我问你一句话,咱们村选举村长的事情你听说了没有?
凑合点了点头。凑合觉得村长的事情离自己很远,大家选上谁算谁,选上谁都好,自己保证听从使唤。
立春却很认真:爹,咱说好了,选举那天你投我一票!
凑合的手猛地一抖,两只筷子“啪啦”一声落到了地上。凑合心里想,我的儿啊,就是讨吃的二狗能当村长,你立春也不能当村长,你做人太自私,有什么好处光往自己怀里搂,名声也不好„„凑合捡起地上的筷子说:小子,这当村长有什么好处呀,光开会,光动嘴皮子,光费脑筋,我看还是不当好!
立春往他跟前凑了凑:爹,你知道什么,当村长当然有好处,有了权什么都有,这么大的村子这么多的人,咱说了算数!
凑合说:可是村长得担责任呀,你有那个本事么?
立春说:什么责任不责任,当上我就有本事了。爹,你必须投我一票,谁叫你是我爹哩!凑合再也吃不下去了。
村野里桃红柳绿鸟语花香阳光灿烂。凑合拿了锄头走到麦田里时,二小子立秋忽然从一棵大树后面闪了出来,把老汉拉到田埂上坐下,挨着他的肩膀说:爹,我有几句心里话,想和爹说一说。
凑合点了一袋烟,让立秋把话说下去。
立秋开门见山:我看爹过得凄惶孤单,想给爹找个白天做饭、夜里做伴儿的人。
凑合的心猛地动了一下。
立秋说:爹跟着我哥吃饭,寄人篱下,可不是长法。我嫂子那人阴阳怪气,指桑骂槐,指鸡说狗,爹还得看她的脸色,心里憋屈不憋屈?
凑合悄悄地叹息一声,低了头去看地上的蚂蚁。
立秋说:爹,我老丈母娘今年才五十六岁,听说她愿意再往前走一步,找个老实厚道通情达理的庄稼人,我看你就很合适。
凑合激动了,那老太太他见过多次,长得白白胖胖清清爽爽,心眼儿好得光想别人不想自己。有她做伴儿当然好,可是人家愿意不愿意?
立秋说:爹要同意我就去她家里一趟,听听她的口气。估计希望很大,她在我们跟前老是夸奖你,说你人性好身体好,是个吃苦耐劳靠得住的人儿。 凑合激动得坐不住了,立起身来红着脸问:小子,你哪一天去?
立秋很沉着:不着急,我准备咱们村选举以后再去。爹,这次选村长,你可要投我一票。凑合的心一下子凉了半截。
立秋:爹,听说我哥也想当村长,你千万不能选他,他在村里名声很臭! 立秋走了。看着那个背影,凑合心里很不是滋味。
凑合想,亏你说得出口,我给你投票,你给我说媒,拿着选举做交易,这是什么手段?这是什么品质?
凑合又想,要不我就投他一票,助他一臂之力?这样两全其美,花好月圆,他也高兴,我也欢喜。
凑合又想,不行不行,立秋当村长绝对不行,立秋特别好喝酒,而且一喝就醉,喝
醉了张牙舞爪很张狂,舞棍弄棒很吓人,只怕闹出大乱子!
晌午回家吃饭时立春问他:爹,好话不背人,背人没好话,立秋都和你说了一些什么呀,你们两个嘀嘀咕咕好半天?
立春很不满意地说:爹,你在我们家吃饭呢,你不能胳膊肘子往外扭,你不能选他而不选我,记住啦?
凑合说:记住啦,记好啦,记牢靠啦!
选举那天会场里没有凑合。有人给凑合请假说,别等他啦,他看望立秋的丈母娘去啦,可能要在那里住几天。有人马上笑了,插嘴说:哟,孤男寡女,他这不是倒插门吗? (有删改)
19.作品中老汉名为“凑合”,有何含义?(4分) 20.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1)悄悄地叹息一声,低了头去看地上的蚂蚁。 (2)记住啦,记好啦,记牢靠啦!
21.小说中凑合老汉的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 22.小说结尾耐人寻味,请简述其作用。(6分) 七、(60分)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犹太民族有这样一句谚语:你需要在口袋里经常放两张字条,一张写的是“我只是一颗尘埃”,另一张写的是“世界为我而造”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高三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B (明眸浩齿——明眸皓齿)
2.C(恍然:仿佛。忽然:表示情况发生得迅速而又出乎意料。文雅:形容言谈举止温和有礼貌。典雅:优美不粗俗。演示:利用实验或实物、图表把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显示
出来。演绎:铺陈,发挥) 3.C
4.D (A项用错对象。“不胫而走”比喻消息等传布迅速。此处应用“不翼而飞”。 B项 不合语境。“难舍难分”形容彼此感情很好,难以抛舍分离。此处应用“难解难分”。C项不合语境。“耳濡目染”形容见得多听得多了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此句中没有“经常” 的意思。D.浑然一体:融合成一个整体,不可分割.)
5.B (A.句式杂揉,应该为“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微信支付系统暂时瘫痪”或“导致微信支付系统暂时瘫痪 C.不合逻辑。D.“实现” “效果”搭配不当) 二、(9分,毎小題3分) 6.C
7.B(B项原文相关信息是“即便发生冲突,也未尝不可以化解.成功地化解冲突,便进人了 ‘和’的状态。”)
8.C (选项中“所以中国人同时信奉儒释道三教”,这属于无中生有。) 三、(12分,每小题3分) 9.A (佚:安逸)
10.B (A.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并列,可不译。B.均为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C.连词,表顺承,就/连词,表假设,那么.D.介词,凭借/连词,表顺承) 11.C
12.D (虞集之所以拒绝署名,是因为他认为龚伯“非远器”) 四、(24分)
13.(1)(他们)担心虞集获得的恩宠一天比一天多(深、厚、重),常常想着用什么办法离间他与皇上。(3分。“患”、“有以” 、“间”各1分)
(2)对于那些违背经义的文章,即使文辞优美,也不赞许.(3分.“诡\"、“虽”、“与” 各1分)
(3)任免小船去往哪里(或:到处飘荡),越过浩荡渺远的万顷江面。(4分.“纵” “如”、“凌”各1分。“万倾之茫然”句式各1分)
14.(1) “笑”运用了拟人的手法,(1分)描绘出清明时节,桃花李花争相绽放的情态,(1分〉与后文野田荒冢生愁形成鲜明对比(与下句中的“愁”形成鲜明对比),流露出对世事无情的叹息。(2分)
(2)借助典故(2分)表达了对奸佞小人卑劣无耻行径的鄙夷(1分),对高洁品行的坚
守(肯定、赞许)(1分)。
15.(1)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 人间(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五、(12分)
16.在中国传统中,“读书”是指除直观意义上的阅读书籍或学习技能之外,更在于淡化功利性和超越技能学习、用以提高人的梢神素养、改变经济对人的支配性影响的一种具有 特定涵义的学习行为。(4分)
17.①如果肯放手还能选择别的东西。(2分) ②一个人最大的不幸,是他不知道自己幸福。(2分)
所给示例仅供参考,答案只要切合语境,言之成理,体现一定逻辑关系即可酌情给分。 18.①画面内容:芳草碧绿,拥条轻抚,一只小鸟在枝头轻快地鸣叫。树下石桌上放着一只茶壶,两个茶杯。一男子闲坐在树旁石凳之上,仰望小鸟,仿佛与之对语。(2分.景物描写1分,人物神情描写1分)
②B面寓意:表现了人物从容安祥、悠然自得的心境和人与自然的和请之美。(2分. 人物心境1分,人与自然的关系1分) 六(18分)
19.表层含义是说明老汉不善料理自己生活的特点,(2分)深层含义是指他在是非问题上决不凑合的性格.(2分)
20.(1)运用细节(或:神情、动作)描写,(1分)表明立秋说中了老汉的心事,暗示了凑合老汉跟着儿子立春过生活的不如意。(1分)
(2)运用语言描写,(1分)连用三个“记”,表现了老汉对儿子劝说的强烈厌烦情绪。 (1分)
21.①正直(或“爱持原则”或“不徇私情”)。②不善打理生活。③隐忍(或“委曲求全)④机智(或“讲究策略”)。(4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22.①从情节上看,点出了两个儿子向凑合老汉游说的结果:凑合老汉不同意他们当村长,不肯为他们投票。(1分)同时暗示了凑合老汉得罪儿子后的最终归宿,为老汉的人生添加一抹亮色。(1分)
②从人物形象上看,本结尾显示出凑合老汉有点儿狡黠,(1分)使老汉的性格更丰富, 形象更鲜明。(1分)
③从结构上看,最后一句扣住题目,(1分)使文章更为严谨。(1分)
④从表达效果上看,这个结尾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1分)幽默风趣,富有生活气息,加深了读者的印象。(1分)
(6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3点且意思对即可) 七、(60分)
参照2015年山东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建议以43分为基准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虞集,字伯生。虞集的父亲虞汲,娶妻杨氏。虞集三岁时就已知读书,这一年是乙亥年,虞汲携全家去岭外,战乱之中没有书籍可带,杨氏口授文章,虞集听一遍就能诵记。等到回到长沙,拜师学习,才得到各经的刻本,(那时)虞集已是读遍了诸经,通晓其大义了。
大德初年,被授任大都路儒学教授,虽然是以教导学生为职责,但他在学术上却更加自我充实拓展,没有片刻悠闲逸乐。任国子助教后,就以师道为己任,诸生等候他离开(官署)后,常常带着书本到他家完成课业,其他馆的学生也多相继到虞集处请教。任博士时,虞集曾在殿上监督祭祀,有一个叫刘生的人,因喝醉了酒而在祭祀时失礼,虞集将此事告诉学监,要求削除他的学籍。大臣中有人为刘生讲情,虞集坚持认为不可宽恕,他说:“国子监,是讲礼义的地方,出现这样的事而不予惩治,用什么教育人!”最终开除了刘生。
泰定初年,在礼部举行考试,虞集对同僚们说:“国家分科考试之法,各经典的传和注各有所规定,将要以此统一道德标准、风俗习惯,不是想让学者各自独占其业,如同近代研究五经的学究那样固执浅陋。经典著作意旨深远,不是一人之见所能详尽,考试之文,推选其高深者录取,不必先有成见,假若先有成见,就会使求贤之心变得狭隘,而差错即从此而生。”其后他两次任考官,都坚持此说,因此每次录取的人都是人才。
有旨令采辑本朝典章故事纂修《经世大典》,命虞集与赵世延同任总裁。不久赵世延挂职归家,便由虞集单独负责此事,过了两年之后,书才完成,共有八百卷。皇帝因为虞集宏才博识,所经手的事都做得十分妥当,一时大典册立之文都出自虞集之手。虞集每次奉旨拟写文章,一定要用帝王之道、治乱之因,从容地讽喻切责,寄希望于皇帝看后有所感悟,他在接受皇帝咨询以及论述古今政治得失时,尤其能够委婉地将道理讲明。当时世家子孙因才能名声被提拔的人很多,担心虞集获得的恩宠一天比一天多,常
常想着用什么办法离间他与皇上。没有奏效后,他们就一起摘录虞集的文辞,指责其中有讥讪之意,仰赖天子明察其中原委,所以没有能够中伤他。
虞集评论人才,一定以其人的识见器量为先;他评议文章,不以最恰当的言辞使对方折服就不停止,对于那些违背经义的文章,即使文辞优美,也不赞许。虽然因为这两点触怒他人而招致别人诽谤,但虞集始终不因此而改变原则。光人龚伯璲,凭借才俊而被马祖常喜爱,马祖常任御史中丞时,龚伯璲成为他的门上客。马祖常屡次称赞他的才学,想要虞集出面把他推荐给朝廷,虞集认为不可,他说:“此人虽然略有才华,但不能担当大事。”马祖常听后仍然不以为然。马祖常邀请虞集到他家中做客,设置了酒宴,酒过一半时,他拿出推荐书请求虞集署名,虞集坚决拒绝。
至正八年虞集因病去世,享年七十七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