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我国节庆盛事活动发展回顾与未来展望

2022-09-02 来源:好走旅游网
旅 游 学 刊 TOURISMTRIBUNE

第24卷 2009年第1期 月刊 

中国旅游发展笔谈

大型节事与旅游(一)

    

□ 周 勇:我国节庆盛事活动发展回顾与未来展望□ 许春晓:大型节事研究:向广度和深度拓展□ 戴光全,张骁鸣:关注大型节事活动对于节事学科与节事教育的影响□ 王晨光:节事旅游发展亟待理念创新□ 胡 平:大型节事活动凸显安全管理———兼论上海世博会安全管理□ 李晓莉:大型体育赛事中旅游杠杆效益的发挥

水、古迹等传统吸引物。这种缺乏新类型旅游吸引物的状况开始影响我国的旅游发展。在此大的发展背景下,节庆盛事旅游连同其他一些对当时的中国而言属“新类型的”旅游吸引物,包括主题公园、会展旅游等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开始了在中国的发展。

我国一些著名节庆盛事活动都是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这包括1983年开始的洛阳牡丹花会,1984年开始的潍坊风筝节,1985年开始重新举行的哈尔滨冰雪节,1987年开始的吴桥杂技节等。值得注意的是,这一阶段我国的节庆盛事活动大多着眼于其作为当地群众庆祝和娱乐的功能。例如哈尔滨冰雪节曾强调其作为“鼓舞群众精神,提供文化

娱乐机会”的功能(Dewar,Meyer,&Li,2001)。洛阳市市长在1983年首届牡丹花会的致辞中也明确提出了举办花会的目的“:活跃人民生活,促进‘两个文明’建设”。事实上,这一时期的这些节庆盛事活动大都具有类似的主旨。我们可以从一个更广阔的背景来理解其深层的原因:在国家率先在农村地区和农业领域进行以联产承包为主要特色的改革政策后,以及1982-1984年间连年的大范围的农业丰收,广大农民和当地政府都需要以一种节庆盛事的形式来庆祝分享丰收的喜悦。再考虑到这些节庆活动的地理分布特征,这些节庆都发生于内陆的中小型城市,这些城市与其所在的周边富有文化历史传统的农村地域有着紧密的联系。正因为如此,这些节庆的主题都是与农业活动或者当地传统有着直接的关系,例如牡丹花、风筝、杂技等。

在这些先行的节庆盛事逐渐发展并取得一定成功后,其他地方,特别是一些沿海地区的大城市开始

我国节庆盛事活动发展回顾与未来展望

周 勇

(澳门科技大学国际旅游学院,澳门)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财富的增加,人们对消费、娱乐及旅游的需求也会不断提高,这一提高不仅限于数量上的简单增加,更会反映在需求种类多样化方面的增加(Getz,1997)。我国改革开放30年后,今天的旅游市场可以很好地反映这一论述的合理性。单就节庆及盛事旅游在我国从无到有到不断繁荣发展的历程来看,其发展过程经历了明显的不同阶段的发展特征。北京2008年奥运会成功举办作为一标志性的里程碑事件,很可能是我国在一段时间内(保守估计在5-10年内)节庆盛世活动的巅峰。在此时机,回顾归纳我国30年来节庆盛事旅游发展的历程,并以此为基础展望未来发展具有特别的意义。

在我国,节庆盛事活动古已有之,但真正使之与旅游行为相结合并逐渐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旅游活动类型也只有30年左右的历史。改革开放初期,旅游作为一种出口创汇的补充形式得以发展,从供给方面讲,最初的旅游投入重点在基础设施和基本旅游设施方面(如最初在旅游行业引进的外资大都集中于酒店、民航后勤等方面)。1986-1991年间,来华国际旅游经历了一段发展的低潮。但国内旅游在这一时期开始萌芽并逐渐成长起来。在这一过程中,旅游行业发展面对的一个显著矛盾就是,虽然酒店等基础旅游设施逐渐增多,但旅游吸引物的单调、严重不足等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国际国内旅游需求。这一阶段的旅游活动大多集中于相对雷同的山

 5

 第24卷 2009年第1期 月刊 

旅 游 学 刊 TOURISMTRIBUNE

盛事商业贸易目的太强,而忽略节庆本身的休闲、娱

乐功能。进一步开发原真性强、参与性高、既受本地居民喜爱又能吸引外来旅游者的节庆盛事将是今后发展的大方向,这也符合当今创建和谐社会的大的要求。另外,现有节庆盛事政府涉入过多、过深、过细的状况也是需要改进的。政府机构直接作为主办方进行资金投入、行政干预的做法既不符合节庆盛事旅游发展的运作规律,也会影响到相关商业经营单位和居民参与节庆盛事活动的积极性。

(作者为该院助理教授,博士;收稿日期:2008-11-19)

意识到节庆盛事在目的地城市形象建立,聚集商业机会方面的作用。节庆盛事活动开始在这些地区发展开来。这一时期的节庆都以工业化产品为主题,例如大连的时装节(始于1988年)、青岛的啤酒节(始于1991年)和上海的啤酒节(始于1993年)。这些节庆的所在地大都位于经济实力逐渐增强的沿海地区。当地对经济贸易的发展比较主动,以至大多同期的节庆盛事都伴随着工业展览会或者商务会议一同举办(人民日报,2002)。由于沿海地区不断增强的经济影响力,其他节庆盛事(包括第一批举办的先驱节庆)也逐渐开始采取这种节庆+会展的做法。随着1992年全国开始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节庆盛事的商业功能逐渐开始成为活动的主要内容,随

(2002)所总结的:一个典之的结果正如《人民日报》

型的节庆就是“没有自己的地方特色,千篇一律的开幕式,然后就是招商引资”。这一论述在现今仍可适用于对很多地方的节庆盛事进行概括,并需要在今后的发展中加以注意。

我国节庆盛事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始于世纪之交,特别是北京在2001年获得第29届奥运会主办权之后。在此阶段,不断涌现的大型盛事(mega2event)使中国的节庆盛事旅游开始受到更多的关注。这些大型盛事包括1999年的昆明园艺博览会,2001年在北京举办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在上海举办的APEC年会,以及2004年始于北京的中国网球公开赛、始于上海的F1赛车等。这些大型盛事都发生在我国主要的国际性大都市,也都产生了巨大的盛事规模和影响力。随着2008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以及已经确定的一些大型盛事(如2010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将相继在我国举办,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的节庆盛事活动将一直处于世界关注的焦点。在此阶段,更多的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的盛事(特别是很多单项体育世界锦标赛等活动)开始选择在中国的二线(如一些省会城市)甚至三线城市举办。普通民众接触国际级盛事的机会大大增加。

基于对既往节庆盛事旅游在我国发展历程的回顾,以及对现实发展状态和趋势的考量,我们可以对我国未来的节庆盛事发展保持信心。全社会对节庆盛事的休闲、娱乐以及商业功能的认可和需求为其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条件。节庆盛事活动将进一步繁荣并扩展到更大的范围,并将产生更为广泛的经济收益和社会文化影响。当然,在今后我国的节庆盛事发展过程中也有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其中一点就是需要改变现有节庆

 6

大型节事研究:向广度和深度拓展

许春晓

(湖南师范大学会展与休闲文化研究中心,湖南长沙410081)

一个年轻的研究领域节事能够为当地居民和游客提供娱乐活动和消费途径,提升地区形象,节事所带来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对举办地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产生显著的影响。小型节事的举办可以利用当地现有的基础设施,多数由志愿者自发组织,极小的投资却有着潜在、持久的回报。尽管大型节事活动(mega-event)耗资巨大,但从规模和重要性来看,它能为东道主创造极高层次的旅游、媒体报道、声望和经济影响。很多城市试图通过事件的举办赢得独特的竞争优势。

国外对事件的研究较早,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专门研究事件的论文和专著,20世纪90年代研究更加活跃和深入。西方对事件的研究的学术视野比较宽广,研究内容涉及许多的领域,主要集中在5个学科领域:传播媒介、大众文化、公共关系、休闲旅游和市场营销。在大型节事运作的过程中,现代旅游活动总是贯穿其中,世界各国纷纷将节事活动与旅游业相结合,产生了一种新的旅游产品———节事旅游。其中,会议会展与会议旅游、体育赛事与体育旅游、节庆节事与节事旅游是目前西方节事旅游发展最快的3个领域。相对成熟的研究内容是节事吸引物、节事影响、节事生产运作、节事研究方法和节事体验等一些方面。

伴随节事旅游实践的蓬勃发展,西方已形成了一个节事和节事旅游研究热,已经有了大量的研究成果,研究特点总体上表现为初步研究多于深入研究,个案研究多于系统研究;涉及面较广,但深度不够;实证研究是主流研究方法,抽样调查、计量分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