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医治疗咳嗽之桑菊饮

2020-01-12 来源:好走旅游网
中医治疗咳嗽之桑菊饮

作者|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 马晓北

桑菊饮出自清·吴鞠通所著之《温病条辨·卷一·上焦篇》,是中医用来治疗外感风温咳嗽的有效方剂之一。

桑菊饮的辨证要点

太阴风温,但咳,身不甚热,微渴者,辛凉轻剂桑菊饮主之。桑菊饮用来治疗风温之邪侵犯上焦肺卫,以咳嗽为主症,无痰,不发热,或伴有轻度发热,口微渴等临床表现的患者。

另外,外感温燥邪气而见咳嗽者,亦可用桑菊饮来治疗。 风温外感咳嗽,渴与不渴是鉴别里热轻重的主要临床症状之一。“不渴”说明无里热;“微渴”说明有里热,但热不甚;“大渴”说明其里热炽盛。

桑菊饮的组方思路

吴鞠通开创了外感病三焦辨证之思想,提出了治疗外感病“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的治疗原则,创制了辛凉系列方药,如“辛凉轻剂”桑菊饮、“辛凉平剂”银翘散、“辛凉重剂”白虎汤,其中桑菊饮则属“轻中之轻”。

桑菊饮组成:杏仁(2钱),连翘(1钱5分),薄荷(8分),桑叶(2钱5分),菊花(1钱),苦桔梗(2钱),甘草(8分),苇根(2钱)。以水2杯,煮取1杯,2次/日服用。

全方用量仅12钱6分,可见其用量之轻。此方辛甘以疏风、辛凉与微苦之药相配以清透肺卫风热,盖肺为清虚之脏,微苦则降,辛凉则平。方中桑叶清透肺络之热,菊花、薄荷清散上焦风热,连翘清透膈上之热。桔梗宣肺,杏仁降气,一升一降以调肺气之失常,使其宣发肃降功能恢复而咳止。生甘草泄热,且调和诸药。芦根清热生津止渴。

若气粗似喘,为热邪渐入气分,加生石膏、黄芩、浙贝母以清气化痰定喘;如舌绛夜热甚,为邪渐入营,加犀角、玄参清营凉血;如邪有入血之势,恐耗血动血,则去薄荷之辛散,改芦根为白茅根,加

麦冬、生地、玉竹、丹皮凉血养阴散血;肺热甚加黄芩以清肺热;渴甚者加天花粉以生津止渴。

桑菊饮与银翘散的鉴别应用

桑菊饮与银翘散同属风温初起的常用方,同为辛凉之剂,但二者功用略有差别。

两方共有连翘、薄荷、桔梗、甘草、芦根,桑菊饮有桑叶、菊花、杏仁,重在宣肺清肺,适用于热轻而咳者。

银翘散有银花、牛蒡子、荆芥穗、豆豉,重在清热解表,适用于热象偏重者。

可见,银翘散证病变重点在卫,桑菊饮证病变重点在肺。风温桑菊饮虽属辛凉轻剂用于风温早期尚有预防传变的作用。

外感风热咳嗽,虽属轻证,但亦有因误服辛温宣散剂而致咳嗽迁延不愈,并在此基础上继发肺痨者。

吴氏在原著中强调:“风温咳嗽,虽系小病,常见误用辛温重剂销烁肺液,致久嗽成痨者不一而足,圣人不忽于细,必谨于微,医者于此等处,尤当加意也。”这是中医学中“上工治未病”指导思想在本条中的具体体现。

桑菊饮治疗咳嗽验案举隅

患儿,男,2岁,就诊日期:1959年3月10日。患者因发热3天住院治疗。住院检查摘要:血常规显示白细胞总数27.4×10^9/L,中性粒细胞76%,淋巴细胞24%。体温39.9℃,听诊两肺有湿啰音。西医诊断:腺病毒肺炎。

治疗过程:住院后曾用青霉素、链霉素等抗生素治疗。会诊时,仍高热无汗,神昏嗜睡,咳嗽,微喘,口渴,舌质红,苔微黄,脉浮数,乃风温上受,肺气郁闭,宜用辛凉轻剂,宣肺透卫,方用桑菊饮加味。

处方: 桑叶3g,菊花6g,连翘4.5g,杏仁4.5g,桔梗1.5g,甘草1.5g,牛蒡子4.5g,薄荷2g,苇根15g,竹叶6g,葱白3寸。共进2剂,药后得微汗,身热略降,咳嗽有痰,舌质红,苔薄黄,脉滑数,表闭已开,余热未彻,宜予清疏利痰之剂。

处方:苏叶3g,前胡3g,桔梗2g,桑皮3g,黄芩2g,天花粉6g,竹叶4.5g,橘红3g,枇杷叶6g。再服1剂,微汗续出而身热已退,亦不神昏嗜睡,咳嗽不显,大便2日未行,舌红减退,苔黄微腻,脉沉数,乃表解里未和之候,宜原方去苏叶加枳实3g,莱菔子3g,麦芽6g。服后体温正常,咳嗽不止,仍未大便,舌中心有腻苔未退,脉滑数,乃肺胃未和,拟调和肺胃,利湿消滞。

处方:冬瓜仁12g,杏仁6g,薏苡仁12g,苇根15g,炒枳实4.5g,莱菔子4.5g,麦芽6g,焦山楂6g,神曲6g。服2剂而诸证悉平,食、眠、二便俱正常,停药食养痊愈出院。

按:叶天士谓,“风温上受,首先犯肺”,故以桑菊饮清轻辛凉之剂宣肺以散上受之风,透卫以清在表之热。2剂即得微汗,再剂即身热已退,慎勿见其为腺病毒肺炎,初起即投以苦寒重剂,药过病所,失去清轻透达之机,则反伤正阳,易使轻者重,重者危,因思吴鞠通所谓:“治上焦如羽”,实为临床经验之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