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三庚篆书的写意风格
2021-07-25
来源:好走旅游网
膏 h 一lI 徐j庚 ‘ד I『】 / 徐三庚(1826—1890),晚清著名书法篆刻家。字辛毂, 又字褒海、袖海,号金孽、井厘,别署金 山民、金巷道士、 金晕野逸等,又别号诜郭、似鱼、菁啭、蓠嗽散人、大横、余 粮生等。斋名有似鱼室、沤寄室等。浙江上虞人.幼家贫.曾 徐三庚篆书的写意风格 出为吴山文昌阁道士,后客于上海,与张熊、任薰、任颐、虚谷、 蒲华等书画名家过从甚密 曾游艺南北 有声于时 且流风远播。 擅书法、篆刻,叉擅竹刻、制壶,富收藏、精鉴别。生前辑有《金 壁山民印存》《似鱼室印谱》.卒后有《金爨山民手刻印存》《西 泠印社藏徐三庚印集》行世 容提要:在金石学、啤学思想的倡导下,清代中期的篆书彤成风格多变的流派,成为清代篆书 々特色现象平民出身的职业艺术家徐三庹得益于晚清”篆、隶复兴”的文化背景与篆书创作兴 蠢的书写环境,成为晚清到近代书法史上开宗立派的篆书大家他一生勤耕铁笔,纳百家之长 也的创作结体内紧外松,上密下疏,左右垂曳,用笔圆转{阿I耶,气质灵秀清健,终以其道逸俊 争、流动妍黄、充满写意性的风格在盹清篆书家群体中辟地自立 长文将注重分{斤徐三虔蒙书艺 R写意风格的采源、表现以及影响 毛键词:徐三庚;晚清;篆书;写意风格;新意 文 霈。常 一、徐三庚的职业艺术生涯 薹萋 徐三庚是晚清到近代书画领域的一个 重要书法家、篆刻家。现存的徐三庚史料极 饺 少 关于家世生平目前仅见两则:一为《光 7F, 绪上虞县志校续55卷十五《方伎》记载: “徐三庚,字辛毂,世居南乡象山。尝绘 图1徐 2 3cm 《象田贻毂图》见志。工篆隶,尤精摹刻金 石文字。凡书画家图章,多出其手,名动公 卿.先后为徐学使树铭、杨抚军昌溶、连将 军成幕宾 别号金鸯道人。有《似鱼室印 谱》行世。”【 二为《上虞县志·人物卷》 记载。 根据徐三庚自己所刻的“徐三庚于道光 丙戌岁后浴佛十日生”f图1卜一印中所知, 他生于清道光六年(1826)农历四月十八 日。根据其所刻“上虞徐三庚字褒海父” 图2徐三庚上虞徐三庚字囊海父 (图2),可知他是浙江上虞章镇大勤人。 3 3cm×3 4cm .一 一 一■一一0~一 。脯_■ .一1 一 ■ 图4宋拓三国吴刻《天发神谶碑》拓本(局部) 图3徐三庚任颐长寿(附边款“金晷道士”) 1 6cm×1 6cm 徐三庚家境贫寒,少时便离家谋生,在道观 当差打杂 徐三庚书法篆刻启蒙来源于道观 中的一位道人,在三四十岁的篆刻作品中, 边款尝署“荐未道士” “金星道士” “金晕 道人”(图3).可能是对少年时期经历的 种怀念 1 852年起,26岁的徐三庾以上海为 中心而不断地云游四方,先后抵达杭州、 嘉兴、苏州、宁波、慈溪等地,远至广 州、安徽、北京、香港等。在这期间,一 方面鬻艺自给 另一方面结识同好,开阔 眼界。他一生中在上海居住时间最久, 晚年客居上海浦离斋,以卖书、印为生 计 清光绪十六年(1 890)年卒,终年 65岁,归葬老家西山村。作品集有《金譬 山民印存》《似鱼室印谱》《金鸯印掠》 《海上墨林》等。 徐三庚主要生活的上海、浙东一带. 是当时中国经济、文化相当发达的地方, 汇集着大批的文人雅士。20世纪的上海 艺术市场,收藏家、富商云集,经济文化 氛围活跃。江苏、浙江、安徽等周边地区 的书法家、画家离开家乡到海上鬻艺、求 学、交流。1870年前后,徐三庚也是当 时有名的职业印人,他为海上书画名家、 收藏家提供用印。徐三庾同其他印人一样 以书、印取润,《申报》曾刊登过徐三 庾的润格:“名人书扇,徐三庾行书,六 元;书画团扇,徐三庚行书,八元。”他 与当时活跃于海上的书画名家一同开拓了 故宫博物院藕 早期的海上书画、篆刻市场。 二、邓石如的启发 就清代的篆书整体发展来说,清前期 篆书风格较为统一,并且小篆占据绝对主流 地位,大篆不兴。此时篆书名气最著者当属 王澍。他的篆书圆转细劲、平正规整为主要 特点,与晚明草意篆书迥异。在风格的调整 中,清代中期篆书也迎来逐步复苏。 其中邓石如对篆书在乾嘉时期的复 兴,起到了重要作用。邓石如(1 743— 1805),清代碑学书家巨擘。他以隶法作 篆,纵横捭阖.字体微方,突破了千年来玉 箸篆的藩篱,为清代篆书开辟了~个新天 地。他在李阳 水的基础上,触合秦汉乃至 夏、商、周三代金石,形成朴茂婀娜的书 风。嘉道之后,他的篆书成为主流风格。 嘉道以降,书法家学习篆书多取法于 邓石如,如何绍基(1 799—1 873)、吴 熙载(1799 1870)、莫友芝(181 1— 1 871)、杨沂孙(1 81 2—1 881)、徐 三庚(1826—1890)、赵之谦(1829— 1884)等。他们的风格各有不同,共同促 成嘉道以后篆书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他们在 邓石如的基础上,从奏汉魏晋金石中找寻到 变化之法,自出机巧,形成朴茂的金石气风 格.、1 9世纪下半叶,在残碑断额中产生的 碑学书法逐渐替代了以“二王”帖学书法为 创作风格的统治地位。可以说,金石考据学 的兴起、碑学的振兴、文人的参与提升了篆 书艺术品格,加速了清代篆书的变革。之 后,篆书的风格日趋多样化,风尚转变速度 也呈加快趋势,后期趋向多样化,笔法、结 构更有生机、表现力。 当时的徐三庚受浙派和邓石如的影响 很大,亲自实践邓石如“书以印入,印出书 来”的理论主张,强调笔意在书法、象刻中 的重要性,成为清代篆书在传承与流变的重 要阶段的一个代表书家. 三、徐三庚与《天发神谶碑》 对于篆书的革新,徐三庾有自己的见 解。他认为自秦代确立了小篆的规范之后. 篆书的线条一直是粗细一律的,尽管继邓石 如之后的书家们对传统小篆进行了糅合改 造.但对线条的粗细交替、运笔的轻重缓急 的程度仍然不够。徐三庾在自己的创作中融 入《天发神谶碑》《华山碑额》《韩仁馅碑 额》等特点,在创作技法上取得了突破 生成 功和具体完整的经验。 《天发神谶碑》(图4),又称《天玺 纪功颂》,三国吴天玺元年(267 1所刻、 传为三国时期吴国皇象所写。碑文的书写很 奇异,它虽是篆书,但不同于任何篆书面 目,康有为曾晾叹为“奇书惊世” 张叔未 则云: “吴《天玺纪功碑》雄奇变化,沉着 痛快,如折古刀.如断古钗.为两汉来不 可无一不能有二之第一佳迹。” 徐三庚的篆隶直接得力于《天发神谶 碑》笔法的隶意与爽利,突出笔法的一波三 ,W h望 茸 天虿 除 学肇瘸签‘拜吾寸挛■办 .度蜀 擞 目当务审 苍 海 稿可 薜 琅捩 着糕箐 芥梦糌甯 踅獭 五十 .穸 入月 髑, 侵 ,日嚣、旗 毒 .,^i:I 十置寅 草 合 巾昌 宵 昌 . ,结体之中突出疏密对E :=公山惮 、两J 釜又 量、汉篆碑额、魏晋碑 合并加入己意以侧锋取 方切笔与圆笔的搭配,强化横粗竖细,字形较原碑略被拉长,形成了活 涩与流畅相袖的独特风格 l缶写的《天发神谶碑 }意追求—种错落有致的变化效导 长画处多见飞白或有意断开,女 条屏) 临《天发神谶碑》四条屏)天 谶 巧用使笔画有意断开,形成了笔断意连自用使毛 訇葸 卅,彤厩 |亳 蒽压日 带来一种豁然开朗、心旷神怡的意味。另 外,纵观本作品,侧锋用笔较为明显,尤其 是“解”(图7)的左半部“角”字,侧锋 的引入使整幅作品富于变化,获得了特殊的 艺术效果。可以看出徐三庚在篆书创作中增 添了许多跳动的韵律,具有强烈的抒情性。 用笔方尖结合,起笔、折角用方笔,有刀切 \ 一 匝 一 不 之感。线条屈曲,横粗竖细,垂竖、撇捺临 末拖尾,有称之为韭叶,又称之为雁尾,下 垂处中锋收笔且呈垂露状。在字形上,中宫 收紧,笔道向四周舒展,像仙女的裙带随风 摇曳;章法上强调疏密的对比,故跌宕起 伏,奇险之中流露出动态。 徐三庚将隶书的方劲沉着、起伏顿挫融 入自己E ̄O@J,fF当中,使篆书姿态活泼、气势 飞动,既流美又生动。 四、徐三庚蕞书的写意性 书法家和篆刻家的双重身份,使得徐三 庚的书法和篆刻相互影响。清代篆书的昌盛 有力地促进了篆刻艺术的繁荣。邓石如“书 从印入,印从书出”思想的影响,以及乾嘉 以来的金石盛风,为印人提供了丰富的资 源,加上晚清的印人都有自觉创变的意识, 推动了徐三庚在书法、刀法、气息、格调等 各方面的积极探索。徐三庚是最早将金文、 封泥等形式入印的先驱,他分别融合了浙派 与皖派的技艺特点,以秦篆为宗,深研金石 文字、汉篆碑额,形成了篆法婀娜多姿、刀 法婉转流畅的艺术风格。对笔意的强调,不 仅出现在徐三庚的篆刻中,同时也是他篆书 风格特点形成的—个显要因素。 徐三庚作篆的求变之心强烈,他对线 条轻重变化的关注有别于前辈书家。线型的 粗细变化在全文中屡见不鲜,而小篆的书写 就是追求线条均匀,两者从性质上来说是矛 盾的,故秦代以来很少有人触碰这个不变的 规矩。明代的草篆作为一种探索,它意在寻 找篆书书写的写意之途,赵宦光就曾近尝试 过,他的作品就包合某些线条对比的因素, 但并不成功,徐三庚的尝试达到了前人未有 的高度。 徐三庚是清代小篆中写意性非常充足 去恚懈 图8徐三庚小篆《出师表》册页(局部) 日本藏。 。摄 毒 替米 赞耕 足 芝 电欲 图9徐三庚小篆《汉书》册(局部) 尺寸不详 1883朵云轩藏 的一家。所谓的“意”,至少包含两层意 “意”外化了。徐三庚所书《出师表》册页 思:一是指笔意,徐三庚的小篆线条活泼, (图8),其起笔以圆、钝为主,较少用艿 笔意充足;二是指意态,小篆这类正体文字 笔,收笔则提笔即收,并未有很大的新意 都是在静穆中求内涵,徐三庚则力求将每一 徐三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线条变化和结手 字都写得生气勃勃、意趣横生,把内涵之 上。他会给一个本来平直的笔画加上一些吐 二一 选其孰 .笔 一r、品I乍删、 纵观氏 徐篆虱12徐三庚跛道 )’…01 ~ 图13 2 9cm 2 8 图14徐三庚莲花池畔人家 3 3cm×3&cm 图15 4 2cm 线的变化,; ’部的起笔都多作一 笔多抖出一折,“, 匀长撇亦是如此。这 勾将线条的弯[ 勤口了字态中的曲折。 人赞誉徐三庚: “吴带当风”.正是 了他“风吹仙} 般的飘动感。结体 訇互用互补、 目:神韵上动静纶 萏 点,一醢 ,仍然是最常使用 种线条语 邓石如的努力,曲结 被还原到奏f 方酉 传统上去,邓石如_之 后,方直的f 笔桩 一步发展。徐三庚催 用金文中相! 对 艺两端做文章, 册(图9)书于1883年,内容为节录《汲 , 汤审 等 专 , 錾 蓖轻或重,至 三庚用笔轻; 凋.刀 青 I生很 有 配 搭余 , 莛没有 主重实际童 合抒 马作淳 等理 雍容,多了 相品 加 一一一一 一毛毛 眦恽 义佑 化,使整幅作品 最动遄飞、铿锵有声。; “走”“虚”等: 此字的重心且乍j 哈恰是这“喧宾 给我们带来了四 拨干斤的灵动,1 合恰是这“喧宾夺主” 上读者感受 垂中的铿锵气势。在霞 的基础上.徐氏在筹 基上放大了传统小篆上紧下松的特』占 起 与 卜1 用收 笔笔 自 朵 云 转 飘 逸 .. 强 虽/£B沂n/口 ,圆并用,转折处或婉转或方锐,横画中 刻过一方自文名章。 锋用笔饱满均匀,竖与撇捺掺以侧锋纤 细飘逸,收笔处多呈垂尖,笔力道劲。 徐三庚是一位地地道道平民出身 的职业艺术家。他生前在海内外就已经 兰 畲 正因为这种“破”与“立”的艺术变革 声名鹊起、颇有影响,尤其在日本印 观点,徐氏篆书在锋芒毕露中才不失含 坛备受青睐。圆山大迂和秋山碧城两 蓄蕴藉,在古拙厚重中不失灵动瓢l逡。 徐三庚为了使单一的书法创作形 位日本印学宗师曾先后于明治十二年 (1879)、明治十九年(1886)来中 国拜在徐三庚门下学艺。徐三庾曾为秋 山碧城书肄业文凭。回国之后,由于他 莒 毒 式活跃起来,在强调字形变化的同时, 力求结字有张有弛、有密有疏,使通篇 正而T-hl ̄、庄而不死,真正打破了书体 们的引专, “徐氏印风”得以在日本广 下笔定式的桎梏,同时也守住了传统书 为传播、发扬光大。据称,像中村兰台 窖 法的笔墨意趣,实现了其篆书媚而不 妖、动而不飘的特点。徐三庚在前人的 基础上尚古求变、继古出新、广收博 取,并将其他书体笔意有意识地 入了 篆书创作,在线条中注入了动感与变 化,开创了小篆的独特面目。他的篆书 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 用笔,起收笔藏露锋相结合,行笔中 注重提按起伏变化,比“玉箸”“铁 线”来得更加生动多姿;二是结体,由 传统“斯篆”的纵长形变为方形甚至 偏方形。正如吾丘衍所言: “篆书扁 者最好,谓之蜾扁,徐铉谓非老手莫能 到。”结体的变化代表着徐三庚的篆书 风格已自成—代大家。 五、徐三庚书法艺术的深远影响 徐三庚性格随和,叉喜到往各地 结识同好,每遇知音,往往不负嘱托欣 然刊石相赠,并在印石边款上详细记录 印主斋名、创作AgB, ̄I司地点以及缘由等 重要的信患。其中较有名的同好有张鸣 珂、郭承勋、徐荣宙等,另外一大批书 双 统爹J画家如蒲华、虚谷、黄山寿、张熊、任 董、任颐,金石学家沈树镛,印章收藏 家岑仲陶、孙熹等均与徐三庚有过频繁 的交往。这些人作品上的用印均有出自 徐三庚之手的数方印章,gI ̄H,-JA,9徐三庾 在上海、浙东一带的知名度相当高。此 外,就所存印谱可见,他还为淮军创始 人、洋务运动主要倡导者之一、声名赫 赫的晚清重臣李鸿章(1 823—1 901) (1892 196g)等一些日本新派篆刻 宗师都曾深受徐三庚印风影响,从中获 益匪浅。清代晚期徐三庚、赵之谦、吴 昌硕三人的书法篆刻在日本具有绝对影 响力,徐三庚无疑是三人当中印风最早 传播到日本、最先在日本产生巨大影响 的艺术家。日本《徐三庚艺日中 害法 交流展囡绿》—书中收录了徐三庚送给 日本学生的多件书法作品:楷书《兰亭 序》《1l缶(享阱木宗碑)》《l临(天发神 谶碑)》,篆书《出师表》《冬心体字 册》等。 对于徐三庚艺术的评价,较为中 肯者皆为近世书法家,有王光烈、沙孟 海、方去疾,其中王光烈评价徐三庚: “辛毂贯通百家,上窥秦汉,能以《王 象碑》作印,更旁通浙、皖。所作小 篆,规模邓石如,而笔致安插,疏密流 动,颇能独树一帜。”徐三庾因其书 法、篆刻的独特风格,在中国书法史上 争得了一席地位。 参考文献 1l蒋启勋,汪士铎中国方志丛书-华中地 }}恩绘物 方:第二0一号·浙江省上虞县志校续IM1台 北:成文出版社.197(} 21徐三庚清徐三庚出师表墨迹【MI上海:上 每人民美术出版社,l9t)1 蕾文为江苏省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 目成果 约稿、责编:金前文、史春霖 霉几, 萎臭 日 夕 · .; ,_一, 哼 餐I 弓 隽. 毒)霪 奥 图16徐三庚汲水扫窗十言联 145cm×21 5cm×2 扫码阅读栏目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