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如何理解口头传唤的适用

2022-08-12 来源:好走旅游网
如何理解口头传唤的适用

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由于某些违法行为和违法嫌疑人是办案民警现场发现的,需要及时带至公安机关或者指定地点进行询问,而回公安机关办理传唤手续又不能有效防止违法嫌疑人逃跑的,为保障能够及时抓获嫌疑人,防止因办理传唤手续而导致违法嫌疑人逃跑等情况的发生,法律赋予公安机关口头传唤的权力。这给我们日常办案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我们要充分理解和掌握口头传唤的适用范围。一方面要用足,用好口头传唤,以节省办案的时间和精力,一方面要注意不能滥用口头传唤,造成办案程序违法。

在此通过几个常见的口头传唤情况来简单分析: 案例一:民警在巡逻到一路口时,发现李某正在对吴某实施殴打,民警马上进行控制,了解情况后将涉嫌殴打他人的李某口头传唤至派出所。

案例二:吴某被李某殴打,吴某报警,民警受理该案后,确定李某为嫌疑人,但一直无法找到李某,数日后民警在对出租房屋检查时发现了李某,并当场对其进行口头传唤。

案例三:吴某被李某殴打,后吴某到派出所报警称自

己被李某打伤并向民警提供了嫌疑人去向和具体情况,民警迅速出警,并在吴某的带领下抓获嫌疑人,民警随即对嫌疑进行口头传唤。

案例四:吴某被李某在一饭店殴打,后吴某电话报警称正在被李某殴打,并在电话中说清打架地点和嫌疑人身份情况(因吴某与李某是同事),民警到案发的饭店时,吴某和李某已经被饭店工作人员拉开并等候民警处理,民警了解情况后,对嫌疑人李某进行口头传唤。

案例五:吴某被李某在一饭店殴打,后吴某电话报警称被李某打伤,并在电话中说清打架地点和嫌疑人身份情况(因吴某与李某是同事),民警到案发的饭店时,嫌疑人李某已经离开饭店,吴某称:“李某回单位职工宿舍了,我带你们去抓他”,民警在吴某带领下开车赶到3公里外李某所住的职工宿舍,并将李某口头传唤到派出所。

案例六:吴某被李某在一饭店殴打,后吴某电话报警称被李某打伤,并在电话中说清打架地点和嫌疑人身份情况(因吴某与李某是同事),民警到案发现场时,嫌疑人李某已经离开饭店,吴某向民警提供了李某的手机号码,民警与李某进行通话,李某承认欧打了吴某,并称自己已经回宿舍了,民警要求李某返回现场了解情况,配合调查。20分钟后,李某返回,民警遂将其口头传唤到派出所。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八十二条第一款规定:“对现

场发现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人民警察经出示工作证件,可以口头传唤,但应当在询问笔录中注明”。

如何理解“现场发现的违法嫌疑人”呢?这里的现场,应当是指发现违法嫌疑人的地点或场所。法条中所称的现场既可以是案发现场,也可以是在案发现场之外其他发现违法嫌疑人的地点,但无论是哪个地点或者场所,也无论办案人民警察是在案发现场还是在案发现场以外,进行案件调查或日常工作中发现或抓获的违法嫌疑人,都可以口头传唤。比如,对已经确定为违法嫌疑人,虽然在其实施违法行为时没有被查获,但办案人民警察在事后工作中发现了该违法嫌疑人,也可以口头传唤。

案例一中民警巡逻发现正在实施违法行为的嫌疑人,为典型的现场发现的违法行为人,适用口头传唤适当。

案例二中民警在日常检查工作时无意中发现了违法嫌疑人,属于“发现嫌疑人的现场”,适用口头传化适当。

案例三中民警在了解案情并获知嫌疑人情况后出警,目的就是将李某抓获并传唤到案,显然不属于“现场发现”的范畴,适用口头传唤不适当。

案例四中民警接报警后,仅仅通过一个短暂的电话并不能认定现场的实际情况,我们都知道,在实际处理警情时,报案人由于各种原因,其所叙述案件或事件往往与事实存在较大出入,民警需要迅速赶到现场,制止违法、犯

罪行为,对现场情况直观了解后,再作出对案情的判断,“在现场进行案件调查”后发现、确认违法嫌疑人,并口头传唤,适用口头传唤适当。

案例五中民警到现场调查了解后,确认李某为违法嫌疑人后,到李某住处进行传唤,目的也很明确,不属于突然发现嫌疑人为防止其脱逃,而使用口头传唤的情况。不能适用口头传唤,此时传唤李某应当使用正常传唤手续。

案例六,在通话中李某已经向民警承认有殴打他人行为,民警电话要求已经离开现场的嫌疑人返回现场接受调查。“返回现场接受调查”的言语反应在卷宗中不妥,在已经发现李某为违法嫌疑人后,民警应当依法对其进行传唤,因为不是现场发现的违法嫌疑人,应该适用一般传唤手续,打电话可以作为通知嫌疑人被传唤的方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