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制度
多重耐药菌的定义
多重耐药菌(multiple resistant bacteria)是指有多重耐药性的病原菌。Multiresistance可以翻译成多药耐药性、多重耐药性、其定义为一种微生物对三类(比如氨基糖苷类、红霉素、β-内酰胺类)或三类以上抗生素同时耐药,而不是同一类三种。P-resistance成为泛耐菌株,对几乎所有类抗菌素耐药。比如泛耐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青霉素、头孢菌素、碳青霉烯 、四环素类、氟奎诺酮及磺胺类等耐药。
多重耐药菌(MDRO)已经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为加强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传播,保障患者安全,制定本制度。 一、加强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
当发现有多重耐药菌株流行可能时,医院感染管理科应及时组织调查,临床科室、微生物实验室必须密切协作,并在全院公布感染发生情况,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抗菌药物使用指导小组,减少使用可促使这些特殊病原体选择性生长的药物,同时组织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如出现泛耐药菌株,建议所发生的病区就检查所有的其他病人所用的抗菌药物方案,必要时停用所有可促进这些特殊病原体选择性生长的药物而改用替代药物。 二、多重耐药菌的监测
1
(一)开展多重耐药菌的目标性监测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等。
(二)早期检出带菌者、严密监测高危人群
加强微生物室对多重耐药菌的检测,早期检出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根据监测结果指导临床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控制工作。加强对从其他医院转入者及易感者的检查,尤其是对年老体弱、有严重基础疾病的免疫力低下患者、接受侵入性检查治疗如气管切开患者、住院时间长及近期使用广谱、高档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等高危人群要严密监测。
(三)临床诊断与报告
诊断主要依据于病原微生物室的诊断。临床科室应及时送检标本,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同时做好控制措施,以防扩散、流行。
(四)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
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要求,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管理制度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预警机制。合理使用的前提是要依据病原学药敏结果,同时严格按照权限开处方,联合用药以及使用万古霉素、广谱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等必须严格掌握用药指征。避免由于抗菌药物滥用耐导致耐药菌的产生。
2
(五)严格遵循手卫生规范
在直接接触多重耐药菌患者前后、实施诊疗护理操作前后、接触患者体液或者分泌物后、摘手套后,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后以及从患者的污染部位转到清洁部位实施操作时,都应当实施手卫生。手上有明显污染时,应当洗手,无明显污染时,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
(六)严格实施消毒隔离措施
1、必须实施隔离措施,在床牌和病历卡上帖上接触隔离标识。 2、首先单间隔离(如VRE),也可同种病原同室隔离,不可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臵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臵同一房间。隔离病房确实不足时考虑床旁隔离,当感染较多时,应保护性隔离未感染者。
3、尽量限制、减少人员出入,如VRE应严格限制,医护人员相对固定,专人诊疗护理,所有诊疗尽可能由他们完成,包括标本的采集。
4、实施诊疗护理操作中,有可能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的伤口、溃烂面、粘膜、血液和体液、引流液、分泌物、痰液、粪便时,应戴手套,可能污染工作服时穿隔离衣。当可能产生气溶胶的操作(如吸痰或雾化治疗等)时,应戴标准外科口罩和防护眼镜。
5、完成诊疗护理操作,离开房间前必须及时脱去手套和隔离衣至黄色垃圾袋中。
3
6、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医疗护理前后、脱去手套后及接触病人前后必须洗手或手消毒。
7、对于非急诊用仪器如血压计、听诊器等不能共用。其他不能专用的物品如轮椅、担架等,在每次使用后必须经过清洗及消毒处理(1000mg/L含氯消毒剂)。
8、进行床旁诊断如拍片、心电图的仪器必须在检查完成后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
9、离开隔离室进行诊疗时,应先通知该诊疗科室,以便及时作好感染控制措施。转科时必须由工作人员陪同,向接收方说明对该病人应使用接触隔离预防措施。
10、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连续两次培养阴性(每次间隔24小时)方可解除隔离。
(七)医疗废物管理
锐器臵入锐器盒,其余医疗废物均放臵在黄色垃圾袋中,臵入转运箱中,集中收集后送南充市医疗废物处理有限公司进行无害化处理。
(八)培训宣教
(1)医务人员:专题讲座如手卫生、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等。
(2)工人:进行面对面的现场指导与演示,主要是手卫生、消毒隔离知识培训。
(3)患者与家属:进行耐心的说明,并告知洗手等消毒隔离
4
措施的重要性,提供手设施或手消毒剂。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
多重耐药菌(MDRO)已经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为加强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传播,保障患者安全,制定相应措施。
1、多重耐药菌的监测
(1)依据卫生部WS/T312-2009监测规范的要求开展多重耐药菌的目标性监测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等。
(2)早期检出带菌者、严密监测高危人群,加强微生物室对多重耐药菌的检测,早期检出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根据监测结果指导临床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控制工作。加强对从其他医院转入者及易感者的检查,尤其是对年老体弱、有严重基础疾病的免疫力低下患者、接受侵入性检查治疗如气管切开患者、住院时间长及近期使用广谱、高档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等高危人群要严密监测。
2、临床诊断与报告
诊断主要依据于病原微生物的诊断。临床科室应及时送检标本,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同时
5
做好控制措施,以防扩散、流行。
⑴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发现时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⑵医院感染管理科开展目标性监测并指导临床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3、预防及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措施
(1)加强医院的清洁、消毒灭菌与隔离、无菌技术 ① 收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的病房,应当使用专用的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对患者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医疗设施表面,须由保洁员用含氯消毒剂每天进行清洁和擦拭消毒。使用过的抹布、拖布必须消毒处理。出现或者疑似有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时,应增加清洁和消毒频次。
② 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特别是实施中心静脉臵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留臵尿管、放臵引流管等操作时,应当避免污染,减少感染的危险因素。
(2)应实施隔离措施,在床牌和病历卡上帖上接触隔离标识。首先单间隔离(如VRE),也可同种病原同室隔离,不可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臵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臵同一房间。隔离病房确实不足时考虑床旁隔离,当感染较多时,应保护性隔离未感染者。
(3)尽量限制、减少人员出入,如VRE应严格限制,医护人员相对固定,专人诊疗护理,所有诊疗尽可能由他们完成,包括标本的采集。实施诊疗护理操作中,有可能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
6
患者或者定植患者的伤口、溃烂面、粘膜、血液和体液、引流液、分泌物、痰液、粪便时,应戴手套,可能污染工作服时穿隔离衣。当可能产生气溶胶的操作(如吸痰或雾化治疗等)时,应戴标准外科口罩和防护眼镜。
(4)完成诊疗护理操作,离开房间前必须及时脱去手套和隔离衣至黄色垃圾袋中。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医疗护理前后、脱去手套后及接触病人前后必须洗手和或手消毒。
(5)对于非急诊用仪器如血压计、听诊器等不能共用。其他不能专用的物品如轮椅、担架等,在每次使用后必须经过清洗及消毒处理(1000mg/L含氯消毒剂)。进行床旁诊断如拍片、心电图的仪器必须在检查完成后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
(6)离开隔离室进行诊疗时,应先通知该诊疗科室,以便及时作好感染控制措施。转科时必须由工作人员陪同,向接收方说明对该病人应使用接触隔离预防措施。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连续两次培养阴性(每次间隔24小时)方可解除隔离。
(7)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
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要求,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管理制度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预警机制。合理使用的前提是要依据病原学药敏结果,同时严格按照权限开处方,联合用药以及使用万古霉素、广谱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等必须严格掌握用药指征。避免由于抗菌药物滥用耐导致耐药菌的产生。
7
4、在职培训
(1)医务人员:专题讲座如手卫生、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等。
(2)保洁人员:清洁、消毒、隔离基础知识培训。 (3)患者与家属:医院感染控制基础知识卫生宣教。 5、医疗废物管理
锐器臵入锐器盒,其余医疗废物均放臵在黄色垃圾袋中,臵入转运箱中,集中收集后送南充市医疗废物处理有限公司进行无害化处理。
多重耐药菌管理协作机制及落实方案
MDT(由不同专科人员组成的医疗队 )是一种多学科协作的理念,也是国际上近年提出的重要医学模式。多学科协作的理念同样适用医院感染管理领域。监测、控制多重耐药菌是医院感染控制管理的重点,同样需要运用MDT理念,加强多学科间的合作,强化管理是院感科所面临的新课题。有数据显示:多重耐药菌的产生,30%~40%是通过医院工作人员的手进行传播,20%~25%是抗菌药物的选择压力,20%~25%是社区获得性病原菌,20%来源不明。因此,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需要临床医护人员、药剂科、检验科及医院感染管理科人员共同协作完成。因此,经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通过,决定建立我院多重耐药菌管理的协作机制,具体方案如下:
一、在院感染委员会下设立多重耐药菌管理小组: 组长:陈凯曼(分管副院长)
8
成员:杨逸敏 黄 勇 袁庆华 庞君荣 刘小莉 文金兰
范 蓉 冯全吉 张碧芬 张晓波 王 令 袁晓斌 庞先琼 范德先 周艳萍 赖玉斌 罗俊周 王仕雄 张秀琼 袁文峰 敬春林 王碧华 强 洪 曹坤明 陈立平 张佑君 谯 娟 赵小兵 罗宗伟 朱晓辉 孙家莲 何学弟
二、由院感科制定多重耐药菌管理的定期联席会议制度,上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讨论,要求相关科室执行。
三、多重耐药菌的管理主要由院感科牵头,医务科、护理部、检验科、药剂科及临床科室协作进行。
四、检验科负责多重耐药菌的诊断和监测,在分离出多重耐药菌后,在报告单上必须标记“多重耐药菌”的字样,并同时告知院感科和送检的临床科室。
五、医务科主要协助院感科督促医生落实《西充县人民医院多重耐药菌管理制度及预防和控制措施》。在检验科报告多重耐药菌后,主管医师必须下“接触隔离”的长期医嘱并严格落实预防和控制措施,直到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连续两次培养阴性(每次间隔24小时)方可解除隔离,停此医嘱。
六、护理部主要协助院感科督促护理人员落实《西充县人民医院多重耐药菌管理制度及预防和控制措施》。在检验科报告多重耐药菌后,护理人员必须严格落实预防和控制措施,直到停止接触隔离医嘱。
七、药剂科和医务科应加强对抗菌药物的管理,定期公布各科室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
八、临床科室必须严格落实《西充县人民医院多重耐药菌管
9
理制度及预防和控制措施》。
九、院感科在接到多重耐药菌的报告后,应立即到相关科室督促落实相应预防和控制措施并给予指导。对不执行或者或未严格落实预防和控制措施的科室,院感科将给予严格的质量考核扣分。
十、检验科至少每半年向全院公布临床常见分离细菌菌株及其耐药情况。
多部门的协作机制将加强院感科与医务科、护理部、检验科、药剂科及临床科室的联系,避免院感科单枪匹马,孤军奋战,缺乏合作意识,同时通过联席会议提高临床科室的执行力,以期达到由于多部门对细菌耐药联合干预,取得成效。
多重耐药菌管理联席会议制度
一、联席会议的主要职责
(一)在医院领导班子的统一领导下,贯彻多重耐药菌管理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指导全院的多重耐药菌防控工作; (二)针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诊断、监测、预防和控制等各个环节,结合实际工作,审议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 (三)研究、协调解决全院多重耐药菌防控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制定和拟定多部门对细菌耐药情况的防控对策和联合干预措施; (四)组织对各级各部门贯彻执行多重耐药菌管理法律、法规、规章情况和防控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的督查;组织开展多重耐药菌管理专项治理;
(五)对存在问题定期分析、反馈,研究持续改进措施;
10
(六)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保持信息通报渠道畅通,定期通报多重耐药菌形势和防控工作状况。 二、联席会议的组成。
联席会议由分管副院长陈凯曼任总召集人。
组员:医院感染管理科、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药剂科、医务科、临床各科室负责人。 三、联席会议日常工作机构
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设在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具体承担联席会议的日常工作,负责了解、掌握并通报全院多重耐药菌防控工作状况,分析研究多重耐药菌防治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向联席会议提出对策建议,督促落实联席会议决定的事项。牵头部门为医院感染管理科,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由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主任兼任。
四、联席会议的工作规则、
原则上联席会议至少每半年召开一次全体会议,由召集人负责召集,联席会议成员参加,必要时可邀请有关单位负责人和专家参加。
(一)联席会议在医院领导班子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并定期、不定期地向院领导报告全院多重耐药菌防控工作的情况; (二)联席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和议题由联席会议办公室拟定并请示召集人后通知各成员。各成员要向联席会议报告本部门、本系统多重耐药菌防控工作开展情况及落实联席会议决议的情
11
况,必要时按联席会议办公室通知提交书面材料;
(三)联席会议办公室负责日常联络工作,联席会议召开后,由联席会议办公室编写、印发会议纪要,发送联席会议各成员。联席会议作出的工作部署和决定,联席会议成员要及时向本部门主要领导报告,并抓好落实。工作情况要及时报联席会议办公室。 (四)各联席会议成员必须按时参加联席会议,如因故不能参加应提前向召集人请假,并指定本部门室主任以上人员代替参加会议。
加强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的协作制度
为加强对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的传播,保障患者医疗安全。医院设立加强多重耐药菌管理的多部门协作小组,由分管院长负责,成员为医务科、护理部、院感科、检验科、药剂科及主要临床科室主任组成。本着加强各部门间在预防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管理工作时的统筹运作和协调联动,医院制定了此协作制度,具体内容如下: 一、加强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的多部门协作工作在分管院长领导下、由医务科统一协调管理。
二、在多重耐药菌感染监测与防控工作中,检验科、感控办、临床、药剂科各自职责明确。发现耐药菌感染,检验科立即电话通知感控办和相关的临床科室,并在报告单上注明后再发出;感控办做好记录并到临床科室与科主任和护士长沟通,指导临床科
12
室落实防控措施;药剂科指导合理用药。
三、检验科至少每半年将细菌耐药情况汇总公布,并将相关耐药情况上报药剂科;药剂科根据抗菌药物耐药情况提交药事管理委员会讨论,根据“抗菌药物耐药预警机制”决定是否要暂时停用的抗菌药
四、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督导科室落实防控措施。临床科室要严格执行“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预防控制措施”。感控办追踪患者并填写“多重耐药菌控制措施落实情况督查表”,确保措施落到实处。 五、医院至少每半年召开一次加强多重耐药菌管理的多部门协作联席会。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医院病原体检出与细菌耐药监测情况;医院感染病人的微生物检测情况;药剂科根据抗菌药物专项治理指标提出不同抗菌药物的管理办法:预警、警告、限制等;院感科对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防控改进建议等;临床科室提出具体执行环节的困难和建议等。
六、通过多科室的共同协作,切实做好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
细菌耐药监测与预警管理制度
为继续深入贯彻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等文件精神,结合医院工作实际,制定本制度。
13
一、及时向临床科室通报全院的细菌耐药情况,做到每季度通报1次。该工作由检验科细菌室完成。感控办和检验科细菌室负责提供相关的病原学检测数据,药剂科负责对数据进行分析、评价和总结。细菌耐药分析结果由检验科细菌室向全院公布。
二、 针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的不同,采取不同的预警及处理措施,以指导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1)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30%的抗菌药物,应及时将预警信息通报本机构医务人员。
(2)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40%的抗菌药物,应提示临床医务人员慎重经验用药。
(3)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应提示临床医务人员参照药敏试验结果选用。
(4)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75%的抗菌药物,应暂停该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根据追踪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再决定是否恢复其临床应用。
三、严格控制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特别是要重点加强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的管理。
四、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需要有指征,应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在开始抗菌治疗前,先留取相应标本,立即送细菌培养,以尽早明确病原菌和药敏结果。危重患者在未获知病原菌及药敏结果前,先给予抗菌药物经验治疗,获知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后,对疗效不佳的
14
患者调整给药方案。
五、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特别是加强“特殊使用”抗菌药物的使用和管理。特殊使用的抗菌药物需由药事管理委员会认定、具有抗感染临床经验的感染或相关专业专家及临床药师共同会诊同意,并由临床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资格以上的医生开具处方后方可使用。
六、医院合理用药评价专家组每月对全院抗菌药物情况进行评价分析,并将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列入考核目标。
15
细菌耐药监测与预警管理流程
检验科汇总病原学检测数据 感控办汇总院内感染等数据 药剂科临床药师进行分析评价 感控办公布细菌耐药分析结果 采取预警和管理措施
主要目标细菌 耐药超过30% 主要目标细菌 耐药超过40% 主要目标细菌 耐药超过50% 主要目标细菌 耐药超过75% 通报医务人员 慎重经验用药 参照药敏用药 暂停使用
16
细菌耐药监测及预警机制
一、 根据《医院感染监测规范》细菌耐药性监测要求进行细菌耐药性监测:
1 、细菌耐药性监测:监测临床分离细菌耐药性发生情况,包括临床上一些重要的耐药细菌的分离率,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泛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PDR-AB)和泛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PDR-PA),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革兰阴性细菌等。
2 、监测调查对象:临床标本分离的病原菌。 3 、监测内容:细菌,抗菌药物,药物敏感结果。 4 、监测方法:统计、分析微生物室分离的细菌和药物敏感结果。
5、资料分析
5.1 不同病原体的构成比。
5.2 主要革兰阳性细菌的构成比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 5.3 主要革兰阴性细菌的构成比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 5.4 MRSA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构成比及分离绝对数,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
5.5 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DR-AB)和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DR-PA)的构成比及绝对分离数。
5.6 VRE占肠球菌属细菌的构成比及分离绝对数,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
17
二、微生物室对临床送检的病原微生物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每季度或半年进行统计、分析。
1、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30%的抗菌药物,应及时将预警信息通报本机构医务人员。
2、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40%的抗菌药物,应慎重经验用药。
3、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应参照药敏试验结果选用。
4、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75%的抗菌药物,应暂停该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根据追踪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再决定是否恢复其临床应用。
三、根据《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加强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后,应当及时反馈医院感染管理科以及相关临床科室,以便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感染控制措施。患者隔离期间要定期监测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直至临床感染症状好转或治愈方可解除隔离。
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治措施培训制度
为加强我院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工作,使全院医护人员都掌握多重耐药菌的相关知识,提高多重耐药菌的诊断、监测、预防和控制的技术水平,强化医护人员对多重耐药菌的感控意识,及
18
时了解多重耐药菌防控相关国内外新观点、新方法,制定全院在职医护人员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知识培训制度如下: 一、感染管理专职人员
接受多重耐药菌控制相关法律、法规、指南、标准的培训;掌握多重耐药菌的流行病学、感染危险因素、耐药机制;诊断、治疗、预防与控制的方法,接受多重耐药菌新进展、耐药新机制、相关的消毒、隔离方法、防控措施的培训;了解本院多重耐药菌的流行趋势、危险因素等相关知识,为指导我院的多重耐药菌的感染控制工作作好充分准备。培训方式:参加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相关培训班及学术活动,学习各种专业文献。 二、微生物工作人员
掌握多重耐药菌最新的检测技术、正确判定方法及实验室感染控制知识,学习多重耐药菌流行病学、感染危险因素,接受预防与控制医院内多重耐药菌的制度与措施的培训,掌握职业卫生防护与职业暴露处臵相关知识。培训方式:参加继续教育项目、讲课、座谈、网络教育等,培训时间每年不少于4学时。 三、医护人员
要学习多重耐药菌流行病学、感染危险因素、耐药机制方面的知识;掌握多重耐药菌的诊断、治疗、预防和控制措施;加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消毒隔离、手卫生、个人防护、医疗废物等相关知识的培训。培训方式:参加继续教育项目、新上岗人员岗前培训、兼职监控员、座谈、观看宣传教育片、网上学习、专家
19
共识、面对面指导、科内学习等,每年不少于4学时。 四、工勤人员
不断强化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所处环境的消毒、清洁流程、医疗废物处臵、手卫生知识、个人防护的相关知识的培训。培训方式:讲课、座谈、观看宣传教育片,现场面对面等,每年不少于1次,新上岗人员由保洁公司主管负责培训。
西充县人民医院 感控办 2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