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文学作品中的意境美

2020-02-21 来源:好走旅游网


整[]-Wide-angle Lens

:K)IO年第2期I下)总第343期

皇堡垒些—窒

崔改君

(深圳亚迪中学,广东深圳5181 19) 摘 要:意境是抒情作品表情达意的一种手段,论文从意境的虚实相生、生命律动、韵味无穷等三个特征出发,以典 型的诗词为例,深入分析了不同的意境表现形式。认为文学作品中的意境美是作品的思想内容闪烁五彩光华的需要,也 是文学作品深入人心的需要。 关键词:文学作品;意境美:抒情作品 中图分类号: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0)04-0242-02

所谓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 命律动的表现。人心虽小,但可以装得下整个宇宙。诗人之心,本

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明朝朱承爵在《存 身就是宇宙的创化。他可以映射宇宙的诗心、宇宙的灵气。 馀堂

诗话》中谈到:“作诗之妙,全在意境融彻,出音声之外,乃得 《沁闻春雪》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

泽 真味。”清朝俞樾在《春在堂随笔》中认为:“云栖修篁夹道,意境 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

殊胜。”端木蕻良在《关山月的艺术》中谈道:“i田i梅花的,很少能 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霄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

闯出林和靖式的梅花品格,总是强调暗香疏影这般意境。”一般 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来说,意境有三个特征,分别是虚实相 生、生命 词的上片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下片由祖国

律动和韵味无穷。

山河的壮丽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抒发诗人的抱负。

一、文学作品的虚实相生

这里的“千里、万里、内外、上下”都是及言范围之广的虚词,它

意境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如在目前”的较实的因素,称 营造出的是北国的广袤无垠,此处的意境之广实际是借景表现诗 为“实境”;一部分是“见于言外”的较虚的部分,称为“虚境”。虚 人的宽广胸怀和远大志向。它把读者引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

境是实境的升华,体现着实境创造的意向和目的,体现着整个意 垠的银色世界。诗人的视野在想像之中延伸扩展,意境更加开阔。 境的艺术品位和审美效果,制约着实境的创造和描写,处于意境 气魄非常宏大。天地茫茫,纯然一色,包容一切。“冰封”凝然安静, 结构中 的灵魂、统帅地位。但是,虚境不能凭空产生,它必须以实 “雪飘”舞姿轻盈,静动相衬,静穆之中蕴涵着飘舞的动态之美。 境为载体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描写,都有活泼奔放的气势。加上“欲 ,落实到实境的具体描绘上。总之,虚境通过实境来表 现,实 境在虚境的统摄下来加工,这就是虚实相生的意境的结构 与天公试比高”一句,表现“山”与“原”天相连,更有一种奋发的 原理。例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 态势和竞争的活力。“山”“原”都是静物,写它们“舞”“驰”,这化 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 静为动的浪漫想象,同然因在大雪飘1毛中远墨山势和丘陵绵惜,但使愿无违。 起伏,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感,更因诗人情感的跃动,使他眼前的 延 这首诗的前几句都是对实景的描写,只有最后一句才点出 大自然也显得生气勃勃,生动活跃。 不要违背自己的意愿,这是 的抒发,至于什么样的愿望, 对实情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这三句写的是虚景,想象 作者并 没有讲明,但是我们通过对前几句的分析,不难发现,作 雪后晴El当空的景象,翻出一派新的气象。雪中的景象在苍茫 要说的话实际上已经通过景物描写抒发出来了。本是在种豆, 显得雄伟,雪后的景象则在清朗中显得娇艳。“看”字与“望”字照 中 者豆苗反 而比草稀,扛着锄头早出晚归,露水打湿了衣裳毫不惋 应;“红装素裹”,把江山美景比做少女的衣装,形容红日与白雪 的是什么?就是不与污浊的官场为伍,要过自己的清淡日 交相辉映的艳丽景象。“分外妖娆”,赞美的激情溢于言表。凝然 惜,为 者的意愿,透过实景巧妙地传达出来,虚实相间。读者通过 感受意境的美来感子。作之中,我们感受到的是青春之美,生命之美。 的思想意境。这个意境美是自然流露 受诗人 这首词【田J面雄伟壮阔而又妖娆美好,意境壮美雄浑,气势 磅 出来的,草、豆苗、布衣的人、衣上的露水、锄头,营造出的是最为 礴。感情奔放,胸怀豪迈,状匕动之趣,传万物之灵,颇能代表毛 普通的乡间生活。但这种普通的乡间生活却蕴涵着淡泊名利的 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是中国词坛杰出的咏雪抒怀之作。 大志 向。意境美突显奇效。

三、文学作品的韵昧无穷

:、文学作品的生命律动 所谓“韵味”是指意境中所蕴涵的那种咀嚼不尽的美的冈素 意境的本质特征是“生命律动”,即展示生命本身的美。在我 和效果。意境结构的多层次和文学本身意蕴的多侧面,其中包括 们民族的审美心理结构中。是把宇宙境界与艺术意境视为浑然 情、理、意、韵、味等多种因素,共同形成r意境的韵味无穷的 体的同构关系。由于宇宙本身就是一种生命形式,诗人对宇宙 一审 美特征。?例如戴望舒的《雨巷》.一条悠长寂寥的小巷。男女主

人 境界的体验就是一种生命律动的体验。而意境恰恰就是这种生 公撑着发黄的油纸伞相向而过.他们羞涩又爱慕,欲言又止, 带

收稿日期:2010-01—21

文学作品中的意境美

242

作者简介:崔改君;(1969-),女,青海西宁人,教师,主要从事抒情散文的理论研究。

万方数据

着复杂惊喜的心情慢慢走过。走过之后又不约而同地同头。低 眉,再网头,再低眉,最后是返回来执手相望还是带着遗憾地离 去,我们不得而知,这是诗人留给自己也留给我们的想象,这想

没有阳光。而诗人自己,就是这样的雨巷中彳亍彷徨的孤独者。 他在孤寂中怀着一个美好的希望。希望有一种美好的理想出现 在自已面前。诗人笔下的“丁香一样的”姑娘.就是这种美好理想 的象征。然而诗人知道,这美好的理想是很难实现的。她和自己 一样充满了愁苦和惆怅,而且又是倏忽即逝,像梦一样从身边飘 过去了。留下来的.只有诗人自己依然在黑暗的现实中彷徨,和 那无法实现的梦一般飘然而逝的希望! 活在文坛上。活在中国

寂寥悠长的雨巷那像梦一般地飘过有着丁香一般忧愁的姑 空间实在太大,它引出了多少追求理想、渴望爱情、盼龌回 象的归的 少男少女的目光。牵走了太多人的思绪。这留白的美,再不 是几 句话能说清的命题。中国古典的羞涩之美在这里得到了最 真的 诠释。从此一个有着丁香一样的芬芳、愁怨的美少女永远地 人心 中。此情此景此意此昧,真是有点想

说又说不出的味道。我们只能说,这首诗中的意境美是用无声的

娘,并非真实生活本身的具体写照,而是充满象征意味的抒情形

图画和有声的内心情感传达出来的。 象。我们不一定能够具体说出这蝗形象所指的全部内容。但我们

当然。如果只是描写爱情,这首诗的文学价值还不足以使戴 可以体味这些形象所抒发出的朦胧的诗意。那个社会现实的气 赢得“雨巷诗人”的雅号。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当时全 氛.那片寂寞徘徊的心境,那种追求而不可得的希望,在《雨巷》 望舒 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 描写的形象里。是既明白又朦胧的,既确定又飘忽地展示在读者 国处 汀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 眼前。想象创造了象征,象征扩大了想象。这样以象征方法抒情 于松苦, 心中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雨巷》一诗就是他的 的结果,使诗人的感情心境表现得更加含蓄蕴藉,也给读者留下 这种 心情的表现,其中交织着失望和希望、幻火和追求的双重情 了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感列诗的余香和韵味。 调。《雨巷》运用了象征性的抒情手法。诗中那狭窄阴沉的雨巷, 文学作品是文字的艺术,艺术之美不仅在于形式。在文学作

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 品中,更多的反映在内容上,意境美使作品的思想内容闪烁出五

都是象征性的意象。这些意象义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 彩的光华,拥有深入人心的魅力,好的意境描写,的确有让人刻

含蓄地暗示出作者即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 骨铭心之感。

胧而又幽深的美感。 一首好的抒情诗,应该是艺术美的结晶。它会超越时间和 空 参考文献:

间的限制唤起人们审美的感情。《雨巷》创设了一个富于浓重象 【l】1 高凤妹.试论文学作品的意境Ⅲ.文学教育,2007,(11). 征色彩

的抒情意境。在这里,诗人把当时的黑暗而沉闷的社会现 【21李春智.古诗词意境鉴赏例谈【J】-文教资料,2010,(2). 实暗喻为 悠长狭窄而寂寥的“雨巷”。这里没有声音,没有欢乐, (责任编辑:邱碧君)

240页) (上接 能力强;变化幅度为6/21。呈高速负增长态势;该段位居一个低 速负增长阶段之后,并与本期第三阶段同向变化。 速负增长阶段和一个中速负衰退阶段之间,并与本期第二阶段 ■变化趋势 同向变化。 该段象征迷失了网来的路,到最后还不能迷途知返,天灾人 ■变化趋势 祸相继而来,必然凶险。

该段象征顺中得中,适度柔顺,笃守原则,返回正道。当然不 ■应变法则 会有后悔。 恢复时期,不能执迷不悟。

●应变法则 一应变谋略

.恢●迷途知返,无灾无险;●执迷不悟,事业必败; 复必须秉持适中,敦厚笃诚,检讨自己,完善自己,择善固 执。 ●终迷不复,大灾大难;●总结过去,探索未来;

●应变谋略 ●内省反视,自我纠正。

●顺巾得中,返回正道;●笃守原则,检讨自己; ●和谐柔顺,择善同执;●临危小乱,坚持奋斗;

参考文献:

●自我反省,坚守诚信;●彝恶复善,守中自成; 【1】1朱熹注,李剑雄标点.周易f明,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E屋抽梯,转危为安;●人无我有,冷门发财。 【2】金景芳,吕绍纲.周易全解『M1.长春:吉林大学H{版社, 上六——第六阶段 1995.【3】王在华.现代易.ek[z1.甘f{j准016字总0176号

. 上六:迷复,凶,有灾眚①。用行师,终有大败,以其国君凶,至于 【4】王在华.现代易学【Z】.甘出准字016字总0177(2005)035号(2005)036. 十年不克②征。 【5】王在华.易经新传:第2版【M1.香港:世界文明出版社,2006. 【译文 1迷失了回来的路,有凶险,有灾祸。用于行军打仗,最终会 【6】6王在华.现代易学概论IJl.兰州变通大学学报,2006,(5). 大败.并且祸及君主。致使十年之久也不能f“征。 【7】王在华.易经新释方法研究【J1.伙羲文化研究,2007,(3).

【8】王在华.金川易传【Z】.甘出准字016字总0205号(2007)066. 【注释1①眚(sh§ng省):过错,祸殃。②克:能。

《象》曰:“迷复”之凶,反君道也。 【9】王在华;世界易经学会,国际易学研究院,涪陵易经学会.王在

【译文】《象传》说:“迷失回来的路”有因险,是由于违反了做国君 华现代易学研究文集【z】.甘出准号字016号总0214

号 的起码准则。 (2009)074.

【10】王在华;世界易经学会,国际易学研究院。涪陵易经学会.王 f新释1

氏易学【z1.甘出准字016号总0216号(2010)003. 该段居后■变化模拟

期之上位,负向变化环境较好;变数一5,负向变化 (责任编辑:赵媛) 能力较强;变化幅度为5i21,呈中速负衰退态势;该段居一个高

万方数据

24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