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朱昊 孙亚
来源:《上海信息化》 2018年第2期
城市建设,交通先行,“智慧交通”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上海交通全领域一体化大数据云平台,在实现交通多方式协同管理和跨方式应用,以及“智慧调度”、“智慧出行”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交通运输系列的顶层规划聚焦“智慧交通”,正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年,《国务院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国发[2015]50号)(以下简称“《通知》”)提出要建立综合交通服务大数据平台。《通知》还在专栏4“公共服务大数据工程”中指出:“探索开展交通、公安、气象、安监、地震、测绘等跨部门、跨地域数据融合和协同创新。建立综合交通服务大数据平台,共同利用大数据提升协同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积极吸引社会优质资源,利用交通大数据开展出行信息服务、交通诱导等增值服务”。2016年,交通运输部印发的《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强调,要以国家信息化战略为引领,强化信息化顶层设计,实现行业重要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要结合行业转型升级发展要求,推进信息技术与行业管理和服务的深度融合;要大力促进大数据发展应用,深化政府与企业间合作,共同打造交通信息服务产业新生态。
“智慧交通”既能带动中国交通运输业自身的发展,又会促进中国“互联网+”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目前,上海交通行业各单位业务系统已实现信息化,但仍然存在数据资源分布分散和信息孤岛现象。同时,目前跨领域、跨行业数据资源整合还不够,迫切需要多种出行方式数据资源整合,实现交通多方式协同管理和跨方式应用。另外,上海公共交通是未来交通发展的主力,公共交通运营调度的未来方向是智慧调度、智慧出行,需要综合大数据平台支撑。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缺少全过程、多方式、时刻表化的实时动态的公共交通信息服务。最后,上海交通信息发展需要进行各个领域交通相关数据相互联接,培育产业链各个阶段产业形态。由此看来,为了顺应新时代的需要,建设上海交通全领域一体化大数据云平台(以下简称“交通大数据云平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联其他行业数据资源
与交通行业相关的数据资源包括:公安——机动车档案、驾驶员档案、事故数据、交通视频、SCATS系统等;气象——气象监测点信息、气象预报信息等;环保——机动车尾气排放信息及模型等;旅游——景点位置、开放时间、游客客流数据、客流预测等;住建——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及关联设施的用地、规划、设计信息全生命周期数据;安监——危险化学品区域分布、道路运输等数据;规划——城市用地性质、分布,人口数量分布等数据;测绘——城市各个测绘相关图层、高精度地图等数据;电信——移动手机信令数据、手机话单、手机上网等数据。
交通行业内外数据关联的意义在于,可以实现数据价值和增值应用,如城市规划和住房建设部门的数据可用于交通模型研制和交通规划,电信部门的手机信令数据可用于交通需求分析和交通服务评价,公安部门的数据可用于交通安全态势判断和成因诊断,气象数据可用于交通运行预测和管控措施制定,测绘部门的数据可用于交通基础地理信息平台开发和交通导航服务等(见图1)。
总体框架
为了实现上海智慧交通大数据应用,需要采用云计算服务技术,按照云计算架构的技术要求和数据服务层的需求,构建四层智慧交通大数据云服务平台,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设施建设(IaaS),公共应用支撑平台(PaaS),应用服务平台(SaaS),数据交换、数据产品服务(DaaS)。根据四层架构的智慧交通大数据中心构建参考,基于平台需求,其总体框架由云计算基础设施、数据资源池、公共服务平台、应用软件、数据应用、标准规范体系和信息安全体系组成,如图2所示:
网络拓扑。通信网络应在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如政务外网)的基础上,建设交通专用通讯网络,保证网络的稳定性。交通专用网络由上海交通信息中心、上海市交通委员会(以下简称“市交通委”)信息中心、上海数据交易中心、交通云平台核心节点组成,交通云平台核心节点连接交通行业外的各相关部门,实现交通行业内外数据互联互通(网络拓扑如图3所示)。
应用和服务。交通大数据云平台应用和服务分为智慧监管、智慧决策、智慧运营和智慧出行四个方面。智慧监管是指面向政府行业监管或企业集团的运营综合监控;智慧决策是指政府
交通发展政策、交通规划和建设的科学决策;智慧运营是指面向交通运输企业的运营管理,以数据驱动企业业务流程再造,以大数据提升企业运营绩效;智慧出行是指面向社会公众提供全过程、一站式、个性化的交通出行服务,实现交通即服务(MaaS)的目标(详见表1)。
发展模式和保障机制
发展模式。交通大数据云平台的建设是一个相对长期的过程,各地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建设和发展模式,确保大数据云平台建设、运行和服务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在国内现有条件下,有三种可行的建设和发展模式,分别为政府行为型、政府建设—企业运营型和政府引导—企业运作型。政府行为型即大数据云平台的建设、运营和服务均以政府行为为主,由政府主导;政府建设—企业运营型即政府负责建设和初期运行,待具备增值信息服务能力后,将运营权转移到合适企业,由企业负责运行和服务;政府引导—企业运作型即政府协调、组织、监督,选择合适的企业或联合体作为建设和运行主体,全程代表政府负责建设和运行。
根据上海交通行业的管理体制和智能交通的发展基础,建议交通大数据云平台建设采用政府引导—企业运作的发展模式。原因在于:第一,此模式有统一的运作主体贯穿始终,有利于交通大数据云平台的持续运行。第二,建设初期无需政府对大数据云平台的大量建设资金,大大降低了建设门槛。第三,政府的主要作用在于协调、组织、监督,不直接参与建设、运行和服务,发挥政府的组织和管理优势。第四,在政府部门的有力协调和精心组织下,选择合适的企业,或组织联合共同体,作为交通大数据云平台的建设主体和运行主体,全程代表政府负责大数据云平台的建设和运行工作,有利于发挥大型骨干企业的运营和服务优势。第五,大数据云平台可以与企业运营管理系统和应用服务系统同步建设,以见效快、有直接收益的应用系统带动交通大数据云平台的前期建设。
保障与推进机制。大数据云平台的保障机制有三部分,即推进机制、合作分工模式和项目运营维护。推进机制方面,为了完成项目建设任务,推进大数据云平台建设的顺利开展,建议由市交通委牵头,会同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发改委、市国资委,与大型公共服务型企业开展合作;市交通委负责本项目的总体决策、单位协调和项目推进。建设和运营模式采取政企合作方式,企业负责投资、建设和运营,政府提供部分政府决策支持、行业监管和公益性基础交通信息服务等的购买服务。
合作分工模式方面,建议鼓励政企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合作分工可如下:
市交通委负责交通行业管理数据中心的建设;对外包的公益性智慧信息服务、智慧决策提供购买服务;组织综合出行APP开发和运维。市经济信息化委推进跨行业、跨领域的数据资源交换机制;推进建立上海交通大数据交易节点试点,作为上海数据交易中心交通行业分中心;推进建立上海交通云计算工程中心试点,响应《上海产业发展重点支持目录》政策。大型公共服务型企业负责大数据云平台的智慧运营、智慧服务和部分智慧决策内容建设和运营维护。专
业领域运营系统的国有企业加强各自单位业务运营系统和业务数据中心建设工作,包括机场集团、铁路局、港务集团、久事集团(公交、出租、申通地铁)等。互联网企业加强各自单位业务运营系统和业务数据中心建设工作,包括共享单车、网约出租车等。
项目的运营维护方面,本项目建成后,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需要相应的维护保障,运行维护资金不到位会导致运行停滞,系统效益无法发挥。
参照国内其他省市的经验,建议由大型公共服务型国企具体承担项目的运营和市场化推广,开展智慧运营服务、智慧出行服务、智慧决策服务、云计算服务、交通大数据运行服务等,获得投资回报,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全国日渐重视“智慧交通”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建立上海交通全领域一体化大数据云平台在交通多方式协同管理和跨方式应用、联接各领域交通相关数据、培育产业链各个阶段产业形态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构建交通信息服务产业新生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