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1 SM PRA中继数据配置范例
1. 范例说明 (1) 基本数据
配置一个PRA接入163接入服务器,该PRA配置在SM上,占用4个E1。 出于安全上的考虑,硬件上要求配DTM板、LPRA板各两块;其硬件配置分别如图2-4、图2-5所示。
2 P W C D T 3 7 配 D DTM框前面板 16 21 P W C 线 T M 槽 M 4 图2-4 163业务中继硬件配置
图
2 P W C 控制框前面板 E M A 18 L P R A L P R A P W C N N N O O O D D D M P U C K V B N E T C K V B N E T P W C S S I I G G M P U 图
图2-5 163业务主控框硬件配置
从DTM板的位置可知两块DTM板槽位分别为5、7,对应的单板编号分别为3、4,起始中继电路号分别为192~255、256~319。从LPRA板的位置可知其槽位分别为17、18,链路号范围分别为32~63、64~95(但仅前8条或4条有效)。
信令类型双方协商后,交换机侧选DSS1网络侧。
(2) 预置条件
中继框与相关PRA中继板已配置。且相关单板运行正常。 交换模块的模块号为85。
指定槽位已配置LPRA单板,且相关单板运行正常。
假设对应计费源码为12,计费选择码为13的计费数据已配置完毕。
2. 范例概要步骤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命令名称 ADD CALLSRC ADD OFC ADD SRT ADD RT ADD RTANA ADD DNSEG ADD ISDNDAT ADD PRA ADD CNACLD ADD PRALNK ADD PRATG ADD PRATKC 命令功能 增加呼叫源* 增加局向* 设定子路由* 设定路由* 增加路由分析表* 增加号段* 增加ISDN索引 增加PRA用户 增加呼叫字冠* 增加PRA链路 增加PRA中继群 增加PRA中继电路
注意:
“*”表示其相关命令的详细解释应参见本操作手册的局数据分册、用户数据分册。
3. 范例配置说明 (1) 增加或修改呼叫源
查询呼叫源
LST CALLSRC :;
根据呼叫源的分类,确定是否需要增添新的呼叫源数据。如果需要添加新的呼叫源,选择一个适当的呼叫源码,这里假设呼叫源码“0”没有使用。
增加呼叫源
增加一个呼叫源,其呼叫源为0,预收码位数为3,号首集为0。 ADD CALLSRC: CSC=0,PRDN=3,P=0;
其中参数CSC表示呼叫源码,该项为必选项,其值在PRA中继群数据中将被引用。PRDN表示预收码位数,P表示号首集,该参数将被号段数据中的相关参数所引用。
在该命令中路由选择源码RSSC为默认值0,该参数将被路由分析数据中的相关参数所引用。
(2) 增加局向
查询局向
LST OFC :
通过查询局向,确定一个没有使用的局向,这里假设局向号12没有使用。
增加局向
增加一个局向,其局向号为12,其局向名为PRA_1;对端局类型、对端局级别选任意值。
ADD OFC: O=12, ON=\"PRA_1\
其中O表示局向号,该参数将被子路由数据所引用;ON表示局向名,DOT表示对端局类型,DOL表示对端局级别。
注意:
在PRA配置中,局向数据没有实际意义,只要有一个该数据即可;如果借用已存在的局向号,则可能影响相关局向话统的准确性。
(3) 增加子路由
查询子路由
LST SRT :;
通过查询子路由,确定一个没有使用的子路由号,这里假设子路由号6没有使用。
增加子路由
增加一个子路由,子路由号为6,局向为12,子路由名为“SUBROUTE_1”,其中子路由,局向为必选项。
ADD SRT: SRC=6, O=12, SRN=\"SUBROUTE_1\";
其中参数SRC表示子路由号,该参数将在路由数据与PRA中继群数据中被引用。SRN表示子路由名。
O表示局向,直接引用局向数据中的对应参数。
(4) 增加路由
查询路由
LST RT :;
通过查询路由,确定一个没有使用的路由号,这里假设路由号7没有使
用。
增加路由
其路由号为7,第一子路由为6。 ADD RT: R =7, SR1=6;
其中参数R为路由号,该参数将在路由分析数据中被引用。 SR1为第1子路由号,该参数直接引用子路由中的对应参数。 (5) 增加路由分析
查询路由分析
LST RTANA :;
通过查询路由分析,确定一个没有使用的路由选择码,这里假设路由选择码4没有使用。
增加路由分析
增加一条路由分析数据,其路由选择码为4,路由选择源码为0,主叫用户类别、地址信息指示语、主叫接入、传输能力均为全部类别,时间索引为0,路由号为7,ISUP为不改变,其全部参数均为必选项;命令如下: ADD RTANA: RSC=4, RSSC=0, RUT=ALL, ADI=ALL, CLR=ALL, TP=ALL, TMX=0, R=7, ISUP=NOCHANGE;
其中参数RSC为路由选择码,该参数将在呼叫字冠中被引用。 RSSC为路由选择源码,该参数直接引用呼叫源数据中的对应参数。 RUT表示主叫用户类别,ADI表示地址信息指示语,CLR表示主叫接入,TP表示输入能力,均选择全部。
MX表示时间索引,这里填0;ISUP表示ISUP优选,选择不改变。 R为路由号,该参数直接引用路由数据中的对应参数。
(6) 增加号段
查询号段
LST DNSEG :;
通过查询号段,确定163号段是否定义;这里假设163号段没有定义。
增加号段
ADD DNSEG: P=0, SDN=K'163, EDN=K'163, IDX=30001; 其中P为号首集,该参数直接引用呼叫源数据中的对应参数。
(7) 增加ISDN数据
ISDN数据
LST ISDNDAT :;
查询ISDN索引,确定B通道最大数目为30的ISDN数据是否存在。如果该数据存在,则检查其相关参数是否合适,不合适可用命令 MOD ISDNDAT修改。 假设所需的数据不存在,值为1的ISDN索引没有使用。
增加ISDN数据
增加ISDN数据,其参数ISDN索引为1,分组接入为B信道接入,B通道最大数目为30,这里仅ISDN索引为必选项;命令如下: ADD ISDNDAT: ISDNX=1, PMF=BS, BCHN=30;
其中参数ISDNX表示ISDN索引,该参数将被PRA用户数据所引用。 PMF表示分组接入,这里应选B信道接入;BCHN表示B通道最大数目,这里应选30。其余的选用缺省值。
(8) 增加PRA用户
电话号码为163,号首集为0,路由选择码为4,ISDN索引号为1,模块号为85,计费源码为12 ,新业务为直线拨入与提供主叫线识别,这里除号首集与新业务外,均为必选项。
ADD PRA:
P=0,RTSL=4 ,ISDNX=1,MN=85,RCHS ,NS=DDI-1&CLIP-1; 其中参数D表示电话号码,该参数将被PRA中继群所引用; P表示号首集,应与呼叫源数据中对应的参数一致;
RTSL表示路由选择码,该参数直接引用呼叫字冠数据中对应参数。 ISDN表示ISDN索引,该参数直接引用ISDN数据中的对应参数。 MN表示模块号,RCHS表示计费源码,该参数直接引用范例预置条件中的对应参数。
NS表示新业务,一般应填上直线拨入与提供主叫线识别。
(9) 增加呼叫字冠
D=K`163,
查询呼叫字冠
LST CNACLD :;
通过查询呼叫字冠,确定基本业务字冠为163的呼叫字冠是否存在。如果该呼叫字冠存在,则检查其业务属性,最小号长、最大号长、计费选择码等是否合适,不合适可用命令 MOD CNACLD修改。 假设所需的呼叫字冠不存在。
增加呼叫字冠
增加呼叫字冠。其基本业务字冠为163,业务类别为基本业务,业务属性
为本地,最小号长为4、最大号长为11,路由选择码为4,计费选择码为13;其中呼叫字冠,最小号长、最大号长,计费选择码为必选项,其余为可选项,但作为一条路由分析来说,可选项业务类别,业务属性,路由选择码是必不可少的。命令如下:
ADD CNACLD: PFX=K'163, CSTP=BASE, RSC=4,CSA=LC, MINL=4, MAXL=11,CHSC=13;
其中参数PFX表示基本业务字冠,CSTP表示业务类别,填基本业务;CSA表示业务属性,填本地。
MINL、MAXL分别表示最小号长与最大号长;MINL一般比字冠长多1,MAXL一般等于字冠长与电话号码长度之和。
CHSC表示计费选择码,该参数直接引用范例预置条件中的对应数据。 RSC表示路由选择码,这里直接引用“路由分析”中的对应参数。
(10) 增加信令链路
增加信令链路
根据基本数据及图2-4、图2-5,从DTM板位图上可知两块DTM板的编号为3、4,D信道信令由E1的16时隙承载,故对应的电路编号分别为208、240、272、304。LPRA信令链路号分别选择两块LPRA板前两条链路。
ADD PRALNK: MN=85, SLN=32, SCN=208; ADD PRALNK: MN=85, SLN=33, SCN=240; ADD PRALNK: MN=85, SLN=64, SCN=272; ADD PRALNK: MN=85, SLN=65, SCN=304;
其中参数MN表示模块号;SLN表示链路号,SCN表示信令电路号,必须为相关PCM的16时隙。
查询信令链路
LST PRALNK :;
PRA链路: --------
模块号 信令链路号 信令电路号 网络检测标志 主叫号码变换索引 85 32 208 否 不变换 85 33 240 否 不变换 85 64 272 否 不变换 85 65 304 否 不变换 (结果个数 = 4)
(11) 增加中继群
查询PRA中继群
LST TG :;
通过查询中继群,选择一个当前没有使用的中继群号,这里假设中继群号20~23没有使用。
增加PRA中继群
增加一个中继群,其中继群号分别为为20、21、22、23,子路由为6,模块号为85,信令链路号分别为32、33、64、65,缺省主叫号码为163,PRA中继群名分别为“PraTG01”~“PraTG04”。
ADD PRATG: TG=20, SRC=6, MN=85, SL=32, CDFT=K'163, SAT=NET, TGN=\"PraTG01\";
ADD PRATG: TG=21, SRC=6, MN=85, SL=33, CDFT=K'163, SAT=NET , TGN=\"PraTG02\";
ADD PRATG: TG=22, SRC=6, MN=85, SL=64, CDFT=K'163, SAT=NET , TGN=\"PraTG03\";
ADD PRATG: TG=23, SRC=6, MN=85, SL=65, CDFT=K'163, SAT=NET , TGN=\"PraTG04\";
其中参数TG表示PRA中继群号;MN为模块号。 SRC表示子路由号,直接引用子路由中的对应参数。
SL表示信令链路号,直接引用PRA信令链路数据中的对应参数。 CDFT表示缺省主叫号码,直接引用PRA用户数据中的对应参数。 信令类型,呼叫源码这里选缺省值;信令类型的缺省值为DSS1网络侧,呼叫源码的缺省值为0,该参数直接引用呼叫源数据中的对应参数。
查询PRA中继群
LST TG :; 其部分结果为:
其他中继群数据 --------------
群号 中继群名 电路类型 群向 子路由号 1 No1ToCYL DT 双向中继 1 20 PraTG01 PRA 双向中继 6 21 PraTG02 PRA 双向中继 6 22 PraTG03 PRA 双向中继 6 23 PraTG04 PRA 双向中继 6 51 NoNameNo1TKGRP DT 出中继 51 52 NoNameNo1TKGRP DT 入中继 52 (结果个数 = 7)
--- END
(12) 增加PRA中继电路
增加PRA中继电路
增加PRA中继电路,其模块号为85,中继群号分别为20~23,起始电路号分别为192、224、256、288,终止电路号分别为223、255、287、319。 ADD PRATKC: MN=85, TG=20, STRC=192, ENDC=223; ADD PRATKC: MN=85, TG=21, STRC=224, ENDC=255; ADD PRATKC: MN=85, TG=22, STRC=256, ENDC=287; ADD PRATKC: MN=85, TG=23, STRC=288, ENDC=319;
其中参数MN表示模块号,TG表示中继群号,该参数直接引用PRA中继群数据中的对应参数。
STRC表示起始电路号,ENDC表示终止电路号该参数由范例基本数据确定。
查询PRA中继电路
LST TKC: MN=85;
电路分布 --------
模块号 起始电路号 结束电路号 中继群号 电路类型 85 192 223 20 PRA 85 224 255 21 PRA 85 256 287 22 PRA 85 288 319 23 PRA
--- END
2.7.2 SPM PRA中继数据配置范例
1. 范例说明 (1) 基本数据
配置一个PRA中继接入163接入服务器,该PRA中继配置在SPM上,占用4个E1。出于安全上的考虑,硬件上要求配E16板、CPC板各两块;5号槽位E16板占最后两个E1,6号槽位E16板占前两个E1。每块CPC板分配前两条链路,其硬件配置分别如图2-6、如图2-7所示。
2 5 P W C 6 LIM前面板 E E 1 6 1 6 Q S I Q S I P W C 图2-6 163业务接口框硬件配置
图
2 6 SPM框前面板 P W C 21 22 C P C C P C S P C S P C B B C C C C P W C 图2-7 163业务SPM框硬件配置
图
(2) 预置条件
4号LIM接口框已正常配置,且相关E16板工作正常。
20号SPM框上以正常配置11号SPM模块,相关SPC板工作正
常。
与CPC板相接的MHI板所在的框号、槽号分别为16、2。MHI上
的6#插头与CPC板相接,MHI板可提供2M HW。
对应计费源码为12,计费选择码为13的计费数据已配置完毕。
2. 范例概要步骤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命令名称 ADD CPCCFG ADD SPME1 ADD CALLSRC ADD OFC ADD SRT ADD RT ADD RTANA ADD DNSEG ADD ISDNDAT ADD PRA ADD CNACLD ADD SPMPRALNK ADD SPMPRATG ADD SPMPRATKC MNT BRD 命令功能 配置CPC板资源* 增加一批E1* 增加呼叫源* 增加局向* 设定子路由* 设定路由* 增加路由分析表* 增加号段* 增加ISDN数据 增加PRA数据 增加呼叫字冠* 增加SPM PRA链路 增加SPM中继群 增加SPM中继电路 激活单板*
注意:
“*”表示其相关命令的详细解释应参见本操作手册的其它分册。
3. 范例配置说明 (1) 配置PRA协议板
根据硬件板位图2-6、图2-7与相关数据,可知SPM框号为20,模块号为11,CPC槽号为21、22,MHI板的框号、槽号这里分别为16、2,根据预置条件可知MHI板插头为6#,由表2-1、或表2-2,可知其起始HW号分别为28、29。
ADD CPCCFG: FN=20, BN=21, MN=11, LKT=PRA, LIMFN=16, MHIBN=2, SHW=28;
ADD CPCCFG: FN=20, BN=22, MN=11, LKT=PRA, LIMFN=16, MHIBN=2, SHW=29;
说明:
起始HW号由连接MHI板的HW接头位置确定,在纯2M模式下的编码如表2-1所示,混合模式下的HW编码如表2-2所示,其中4#~7#为2M模式。MHI板将QSI板送达该槽位的16Mbit/s话路转换为2Mbit/s后提供给SPM框内负责处理协议的中央处理单元板(CPC)。
表2-1 MHI板纯2M模式下HW
接
口表
插座位置 HW编号 0# 1# 2# 3# 4# 5# 6# 7# 16、17 18、19 20、21 22、23 24、25 26、27 28、29 30、31 2-2 MHI板混合模式下HW接
5# 6# 7# 表
口表
插座位置 HW编号 0# 1# 2# 3# 4# 24、25 26、27 28、29 30、31
(2) 配置SPM E1数据
根据图2-6、图2-7及相关数据,可知其接口框号为4,所属模块号为11,E1类型为PRA;当槽号为5时,起始E1为14,终止E1为15; 当槽号为6时,起始E1为0,终止E1为1; E1工作方式为CCS共路方式。 ADD SPME1: FN=4, BN=5, SN=14, EN=15, MN=11, DID=PRA, MOD=CCS;
ADD SPME1: FN=4, BN=6, SN=0, EN=1, MN=11, DID=PRA, MOD=CCS;
其中FN表示框号、BN表示槽号,SN表示起始E1号,EN表示终止E1号,DID表示E1类型,MOD表示E1工作方式。 (3) 增加或修改呼叫源
查询呼叫源
LST CALLSRC :;
根据呼叫源的分类,确定是否需要增添新的呼叫源数据。如果需要添加新的呼叫源,选择一个适当的呼叫源码,这里假设呼叫源码“0”没有使用。
增加呼叫源
增加一个呼叫源,其呼叫源为0,预收码位数为3,号首集为0;命令如下:
ADD CALLSRC: CSC=0,PRDN=3,P=0;
其中参数CSC表示呼叫源码,该项为必选项,其值在PRA中继群数据中将被引用。
PRDN表示预收码位数,P表示号首集,该参数将被号段数据中的相关参数所引用。
在该命令中路由选择源码RSSC为默认值0,该参数将被路由分析数据中的相关参数所引用。
(4) 增加局向
查询局向
LST OFC :;
通过查询局向,确定一个没有使用的局向,这里假设局向号12没有使用。
增加局向
增加一个局向,其局向号为12,其局向名为PRA_1;对端局类型、对端局级别选任意值。
ADD OFC: O=12, ON=\"PRA_1\
其中O表示局向号,该数据将被子路由数据所引用;ON表示局向名,DOT表示对端局类型,DOL表示对端局级别。
注意:
在PRA配置中,局向数据没有实际意义,只要有一个该数据即可;如果借用已存在的局向号,则可能影响相关话统的准确性。
(5) 增加子路由
查询子路由
LST SRT :;
通过查询子路由,确定一个没有使用的子路由号,这里假设子路由号6没有使用。
增加子路由
增加一个子路由,子路由号为6,局向为12,子路由名为“SUBROUTE_1”,其中子路由,局向为必选项。
ADD SRT: SRC=6, O=12, SRN=\"SUBROUTE_1\";
其中参数SRC表示子路由号,该数据将在路由数据中被引用。 O表示局向,该数据直接引用局向数据中的对应参数。 SRN表示子路由名。
(6) 增加路由
查询路由
LST RT :;
通过查询路由,确定一个没有使用的路由号,这里假设路由号7没有使用。
增加路由
其路由号为7,第一子路由为6;其中路由号、第一子路由为必选项。 ADD RT: R =7,SR1=6;
其中参数R为路由号,该参数将被路由分析数据所引用。 SR1为第1子路由号,该参数直接引用子路由中的对应参数。
(7) 增加路由分析
查询路由分析
LST RTANA :;
通过查询路由分析,确定一个没有使用的路由选择码,这里假设路由选择码4没有使用。
增加路由分析
增加一条路由分析数据,其路由选择码为4,路由选择源码为0,主叫用户类别、地址信息指示语、主叫接入、传输能力均为全部类别,时间索引为0,路由号为7,ISUP为不改变,其全部参数均为必选项。 ADD RTANA: RSC=4, RSSC=0, RUT=ALL, ADI=ALL, CLR=ALL, TP=ALL, TMX=0, R=7, ISUP=NOCHANGE;
其中参数RSC为路由选择码,该参数将在呼叫字冠中被引用。 RSSC为路由选择源码,该参数直接引用呼叫源数据中的对应参数。 RUT表示主叫用户类别,ADI表示地址信息指示语,CLR表示主叫接入,TP表示输入能力,均选择全部。
MX表示时间索引,这里为0,ISUP表示ISUP优选,选择不改变。 R为路由号,该参数直接引用路由数据中的对应参数。
(8) 增加号段
查询号段
LST DNSEG :;
通过查询号段,确定163号段是否定义;这里假设163号段没有定义。
增加号段
ADD DNSEG: P=0, SDN=K'163, EDN=K'163, IDX=30001; 其中P为号首集,该参数直接引用呼叫源数据中的对应参数。
(9) 增加ISDN数据
ISDN数据
LST ISDNDAT :;
查询ISDN数据,确定B通道最大数目为30的ISDN数据是否存在。如果该数据存在,则检查其相关参数是否合适,不合适可用命令 MOD ISDNDAT修改。假设所需的数据不存在,ISDN索引为1的ISDN索引没有使用。
增加ISDN数据
增加ISDN数据,其参数ISDN索引为1,分组接入为B信道接入,B通道最大数目为30,这里仅ISDN索引为必选项;命令如下: ADD ISDNDAT: ISDNX=1, PMF=BS, BCHN=30;
其中参数ISDNX表示ISDN索引,该参数将被增加PRA用户数据所引用。 PMF表示分组接入,这里应选B信道接入;BCHN表示B通道最大数目,这里应选30。其余的选用缺省值。
(10) 增加PRA用户
其电话号码为163,号首集为0,路由选择码为4,ISDN索引号为1,模块号为11,计费源码为12,新业务为直线拨入与提供主叫线识别,这里除号首集与新业务外,均为必选项。
ADD PRA;D=K`163 ,P=0,RTSL=4,ISDNX=1,MN=11,
RCHS=12, NS=DDI-1&CLIP-1;
其中参数D表示电话号码,该参数将码将被PRA中继群所引用。 P表示号首集,应与呼叫源数据中对应的参数一致。 RTSL表示路由选择码,直接引用呼叫字冠中的对应参数。 ISDNX表示ISDN索引,该参数直接引用ISDN数据中对应参数。 MN表示模块号,RCHS表示计费源码,该参数直接引用范例预置条件中的数据。
NS表示新业务,一般应填上直线拨入与提供主叫线识别。 (11) 增加呼叫字冠
查询呼叫字冠
LST CNACLD :;
通过查询呼叫字冠,确定基本业务字冠为163的呼叫字冠是否存在。如果该呼叫字冠存在,则检查其业务属性,最小号长、最大号长、计费选择码等是否合适,不合适可用命令 MOD CNACLD修改。 假设所需的呼叫字冠不存在。
增加呼叫字冠
根据ISP服务器的接入码,增加呼叫字冠。其基本业务字冠为163,业务类别为基本业务,业务属性为本地,最小号长为4、最大号长为11,路由选择码为4,计费选择码为13;其中呼叫字冠,最小号长、最大号长,计费选择码为必选项,其余为可选项,但作为一条路由分析来说,可选项业务类别,业务属性,路由选择码是必不可少的。
ADD CNACLD: PFX=K'163, CSTP=BASE, RSC=4,CSA=LC, MINL=4, MAXL=11,CHSC=13;
其中参数PFX表示基本业务字冠,CSTP表示业务类别,填基本业务;CSA表示业务属性,填本地。
MINL、MAXL分别表示最小号长与最大号长;MINL一般比字冠长多1,MAXL一般等于字冠长与电话号码长度之和。
CHSC表示计费选择码,直接引用范例预置条件中的对应数据, RSC表示路由选择码,这里直接引用路由分析数据中的对应参数。
(12) 增加信令链路
增加信令链路
由CPC配置数据、SPME1配置数据及基本数据,可知两块E16板的槽位为5、6,PRA D信道信令应在对应E1的16时隙承载,分别选择5号槽位E16板的最后两个E1,选择6号槽位E16板的前两个E1;PRA链路号分别选择两块CPC板前两条链路。
ADD SPMPRALNK: FN=20, BN=21, BSN=0, LIMFN=4, EBN=5, EN=14, C=16;
ADD SPMPRALNK: FN=20, BN=21, BSN=1, LIMFN=4, EBN=5, EN=15, C=16;
ADD SPMPRALNK: FN=20, BN=22, BSN=0, LIMFN=4, EBN=6, EN=0, C=16;
ADD SPMPRALNK: FN=20, BN=22, BSN=1, LIMFN=4, EBN=6, EN=1, C=16;
FN表示SPM框号,BN表示CPC板的槽位号,BSN表示板内链路号,LIMFN表示接口框号,EBN表示E16板槽号,EN表示板内E1号。 C表示E1内电路号,这里必须填16。
查询信令链路
LST SPMPRALNK: F=20;
PRA链路: --------
框号 槽号 板内链路号 模块号 信令链路号 网络检测标志 主叫号码变换索引
20 21 0 11 32 否 不变换
20 21 1 11 33 否 不变换
20 22 0 11 64 否 不变换
20 22 1 11 65 否 不变换
(结果个数 = 4)
PRA链路: --------
框号 槽号 板内链路号 接口框号 接口板槽号 板内E1号 E1内电路号 20 21 0 4 5 14 16
20 21 1 4 5 15 16
20 22 0 4 6 0 16
20 22 1 4 6 1 16
(结果个数 = 4)
--- END
(13) 增加中继群
查询PRA中继群
LST TG :;
通过查询中继群,选择一个当前没有使用的中继群号,这里假设中继群号20~23没有使用。
增加SPM PRA中继群
增加PRA中继群,其中继群号分别为为20、21、22、23,子路由为6,信令链路号选各个CPC板的前两条,缺省主叫号码为163,PRA中继群名分别为“PraTG01”~“PraTG04”,其余选缺省值。
ADD SPMPRATG: TG=20, SRC=6, F=20, BN=21, BSN=0, CDFT=K'163, TGN=\"PraTG01\";
ADD SPMPRATG: TG=21, SRC=6, F=20, BN=21, BSN=1, CDFT=K'163, TGN=\"PraTG02\";
ADD SPMPRATG: TG=22, SRC=6, F=20, BN=22, BSN=0, CDFT=K'163, TGN=\"PraTG03\";
ADD SPMPRATG: TG=23, SRC=6, F=20, BN=22, BSN=1, CDFT=K'163, TGN=\"PraTG04\";
其中参数TG表示PRA中继群号,TGN表示PRA中继群名称。 SRC表示子路由号,直接引用子路由数据中的对应参数。
F表示框号、BN表示槽号、BSN表示板内链路号,这几个参数直接引用SPMPRA链路数据中的对应参数。
CDFT表示缺省主叫号码,该参数直接引用PRA用户数据中的对应参数。 信令类型,呼叫源码选缺省值;信令类型的缺省值为DSS1网络侧,呼叫源码的缺省值为0,该参数直接引用呼叫源数据中的对应参数。
查询PRA中继群
LST TG :; 其部分结果为:
其他中继群数据 --------------
群号 中继群名 电路类型 群向 子路由号 1 No1ToCYL DT 双向中继 1 20 PraTG01 PRA 双向中继 6 21 PraTG02 PRA 双向中继 6 22 PraTG03 PRA 双向中继 6 23 PraTG04 PRA 双向中继 6 51 NoNameNo1TKGRP DT 出中继 51 52 NoNameNo1TKGRP DT 入中继 52 (结果个数 = 7)
--- END
(14) 增加PRA中继电路
增加PRA中继电路
增加PRA中继电路,中继群号分别为20~23,E1内电路范围为0~31。 ADD SPMPRATKC: FN=4, BN=5, EN=14, SCN=0, ECN=31, TG=20; ADD SPMPRATKC: FN=4, BN=5, EN=15, SCN=0, ECN=31, TG=21; ADD SPMPRATKC: FN=4, BN=6, EN=0, SCN=0, ECN=31, TG=22; ADD SPMPRATKC: FN=4, BN=6, EN=1, SCN=0, ECN=31, TG=23; TG表示中继群号,该参数直接引用PRA中继群数据中的对应参数。 F表示框号、BN表示槽号、EN表示板内E1号,这几个参数直接引用图2-6与SPME1数据中的对应参数。
SCN表示E1起始电路号,ECN表示E1终止电路号,该参数由范例基本数据给出。
查询PRA中继电路
LST TKC: MN=11;
电路分布 --------
模块号 起始电路号 结束电路号 中继群号 电路类型 11 192 223 20 PRA 11 224 255 21 PRA 11 256 287 22 PRA 11 288 319 23 PRA
--- END
查询中继物理参数
上述查询出来的中继电路参数为逻辑参数,与配置SPM PRA中继电路时输入的数据不一致,可通过查询中继物理参数命令得出其物理参数。如SPM模块为11,中继电路号为192。 LST TKPHY: LMN=11, LCN=192;
中继电路物理参数 ----------------
场地号 行号 列号 物理模块号 框号 槽号 板内E1号 E1内通道号 0 0 2 0 4 21 14 0
--- END
同理,可查询其它中继电路所在的物理位置。
(15) 激活单板
对所设置的E16板、CPC板进行激活操作。 MNT BRD: MN=11, F=4, SN=5, OP=ACT; MNT BRD: MN=11, F=4, SN=6, OP=ACT; MNT BRD: MN=11, F=20, SN=21, OP=ACT; MNT BRD: MN=11, F=20, SN=22, OP=ACT;
其中参数MN表示该单板所属的SPM模块号,F表示框号、SN表示槽号,OP表示操作类型。
2.7.3 增加PRA中继数据范例
1. 范例说明 (1) 基本数据
由于163上网用户的增加,原有的4条PRA中继已不够使用,现拟再增加两条PRA中继,其硬件结构见图2-6、图2-7。 (2) 预置条件
E16上有空闲的E1,CPC上有空闲的链路可使用,SPM模块的
CPU占用率较低。
路由采用原有的路由,其子路由号为6。
呼叫源码与现有的用户数据中的参数一致,其值为0。 信令类型与现配置的PRA中继一致,为DSS1网络侧。
2. 范例概要步骤
序号 1 2 3 4 5 命令名称 ADD SPME1 ADD SPMPRALNK ADD SPMPRATG ADD SPMPRATKC MNT BRD 命令功能 增加一批E1* 增加SPM PRA中继链路 增加SPM PRA中继群 增加SPM PRA中继电路 激活单板*
3. 范例配置说明 (1) 配置SPM E1数据
查询单板状态
通过查询单板状态确定处于正常工作的单板,以便确定查询范围;这里模块号为0(AM/CM物理模块号),接口框号为4,单板状态选正常。 DSP FRM: MN=0, F=4, STS=NOR;
模块0框4单板状态 ----------------
槽号 板类型 状态 1 PWS 正常 5 E16 正常 6 E16 正常 25 PWS 正常 (结果个数 = 4) 共有1个报告 --- END
查询SPME1
为了正确分配空闲E1,应先查询E16板E1的使用情况,以便确定空闲的E1及模块号。根据上述的结果,可先查询4号接口框的5、6号槽位的E16板。
LST SPME1: FN=4, BN=5;
E1属性 ------
框号 槽号 板内E1号 所属SPM模块号 E1逻辑编号 E1设备类型 4 5 4 25 0 RDT 4 5 5 25 1 RDT 4 5 14 11 0 PRA 4 5 15 11 1 PRA (结果个数 = 4)
--- END
由上述查询结果可选择该板的第6、7个空闲E1作为PRA中继电路。其所属的模块为11。
查询SPM PRA中继链路
通过查询PRA中继链路,确定11号模块是否有空闲的PRA链路。 LST SPMPRALNK
PRA链路: --------
框号 槽号 板内链路号 模块号 信令链路号 网络检测标志 主叫号码变换索引
20 21 0 11 32 否 不变换 20 21 1 11 33 否 不变换 20 22 0 11 64 否 不变换 20 22 1 11 65 否 不变换 (结果个数 = 4)
PRA链路: --------
框号 槽号 板内链路号 接口框号 接口板槽号 板内E1号 E1内电路号 20 21 0 4 5 0 16
20 21 1 4 5 1 16
20 22 0 4 6 0 16
20 22 1 4 6 1 16 (结果个数 = 4) --- END
由查询结果可见所属11号模块的CPC板有空闲的PRA链路。
配置SPME1
从上述查询结果,对4号接口框,5槽位的E16板选择空闲的6、7两个E1,E1类型为PRA,E1工作方式为CCS共路方式,E1所属的模块为11。
ADD SPME1: FN=4, BN=5, SN=6, EN=7, MN=11, DID=PRA, MOD=CCS; 其中FN表示框号、BN表示槽号,SN表示起始E1号,EN表示终止E1号,DID表示E1类型,MOD表示E1工作方式。
(2) 增加SPM PRA中继链路
增加PRA中继链路
由上述配置的SPME1,PRA中继电路为4号接口框5槽E16板的第6、7个E1。由PRA链路的查询结果,链路选择20框22槽的2、3号链路。 ADD SPMPRALNK: FN=20, BN=22, BSN=2, LIMFN=4, EBN=5, EN=6, C=16;
ADD SPMPRALNK: FN=20, BN=22, BSN=3, LIMFN=4, EBN=5, EN=7, C=16;
FN表示SPM框号,BN表示CPC板的槽位号,BSN表示板内链路号,LIMFN表示接口框号,EBN表示E16板槽号,EN表示板内E1号。 C表示E1内电路号,这里必须填16。
查询SPM PRA中继链路
LST SPMPRALNK :;
PRA链路: --------
框号 槽号 板内链路号 模块号 信令链路号 网络检测标志 主叫号码变换索引
20 21 0 11 32 否 不变换 20 21 1 11 33 否 不变换 20 22 0 11 64 否 不变换 20 22 1 11 65 否 不变换
20 22 2 11 66 否 不变换
20 22 3 11 67 否 不变换 (结果个数 = 6)
PRA链路: --------
框号 槽号 板内链路号 接口框号 接口板槽号 板内E1号 E1内电路号 20 21 0 4 5 0 16
20 21 1 4 5 1 16
20 22 0 4 6 0 16
20 22 1 4 6 1 16
20 22 2 4 5 6 16
20 22 3 4 5 7 16
(结果个数 = 6)
--- END
(3) 增加PRA中继群
查询PRA中继群
LST TG :;
通过查询中继群,选择一个当前没有使用的中继群号,这里假设中继群号24、25没有使用。
增加SPM PRA中继群
有上述结果及相关数据,增加PRA中继群,PRA中继群名分别为“PraTG05”~“PraTG06”。
ADD SPMPRATG: TG=24, SRC=6, F=20, BN=22, BSN=2, CDFT=K'163, TGN=\"PraTG05\";
ADD SPMPRATG: TG=25, SRC=6, F=20, BN=22, BSN=3, CDFT=K'163, TGN=\"PraTG06\";
其中参数TG表示PRA中继群号,TGN表示PRA中继群名称。 F表示框号、BN表示槽号、BSN表示板内链路号,这几个参数直接引用SPM PRA链路数据中的对应参数。
SRC表示子路由号、CDFT表示缺省主叫号码、该参数直接引用范例预置条件。
信令类型,呼叫源码为可选项,这里选缺省值;信令类型的缺省值为DSS1网络侧,呼叫源码的缺省值为0,该参数直接引用范例预置条件。
查询PRA中继群
LST TG :; 其部分结果为:
其他中继群数据 --------------
群号 中继群名 电路类型 群向 子路由号 1 No1ToCYL DT 双向中继 1 20 PraTG01 PRA 双向中继 6 21 PraTG02 PRA 双向中继 6 22 PraTG03 PRA 双向中继 6 23 PraTG04 PRA 双向中继 6 24 PraTG05 PRA 双向中继 6 25 PraTG06 PRA 双向中继 6 51 NoNameNo1TKGRP DT 出中继 51 52 NoNameNo1TKGRP DT 入中继 52 (结果个数 = 9)
--- END
(4) 增加SPM PRA中继电路
增加PRA中继电路
增加PRA中继电路,中继群号分别为24、25,E1内电路范围为0~31。 ADD SPMPRATKC: FN=4, BN=4, EN=6, SCN=0, ECN=31, TG=24; ADD SPMPRATKC: FN=4, BN=4, EN=7, SCN=0, ECN=31, TG=25; TG表示中继群号,该参数直接引用PRA中继群数据中的对应参数。 F表示框号、BN表示槽号、EN表示板内E1号,这几个参数直接引SPME1数据中的相关。
SCN表示E1起始电路号,ECN表示E1终止电路号,该参数由范例基本数据给出。
查询PRA中继电路
LST TKC: MN=11;
电路分布 --------
模块号 起始电路号 结束电路号 中继群号 电路类型 11 192 223 20 PRA 11 224 255 21 PRA 11 256 287 22 PRA 11 288 319 23 PRA 11 320 351 24 PRA 11 352 383 25 PRA --- END
查询中继物理参数
上述查询出来的中继电路参数为逻辑参数,与配置SPM PRA中继电路时输入的数据不一致,可通过查询查询中继物理参数命令得出其物理参数。如SPM模块为11,中继电路号为320。 LST TKPHY: LMN=11, LCN=320;
中继电路物理参数 ----------------
场地号 行号 列号 物理模块号 框号 槽号 板内E1号 E1内通道号 0 0 2 0 4 5 6 0
--- END
同理,可查询其它中继电路所在的物理位置。
(5) 激活单板
对所设置的E16板、CPC板进行激活操作。 MNT BRD: MN=11, F=4, SN=5, OP=ACT;
MNT BRD: MN=11, F=20, SN=22, OP=ACT;
其中参数MN表示该单板所属的SPM模块号,F表示框号、SN表示槽号,OP表示操作类型。
2.7.4 修改PRA中继数据范例
1. 范例说明 (1) 基本数据
有一个PRA中继群20,由于故障,拟把其PCM端口与链路换为其它的端口与链路。
(2) 预置条件
交换机运行正常,有空闲的PRA中继与链路。 2. 范例概要步骤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LST TG ADD SPME1 ADD SPMPRALNK MOD SPMPRATG RMV SPMTKC ADD SPMPRATKC RMV PRALNK RMV SPME1 MNT BRD 命令名称 命令功能 查询中继* 增加一批E1* 增加SPM PRA中继链路 修改SPM PRA中继群 删除SPM PRA中继电路 增加SPM PRA中继电路 删除PRA中继链路 删除SPME1* 激活单板*
3. 范例配置说明 (1) 查询中继群
查询中继群
通过查询中继群,确定该PRA中继群的模块号,待删除的PRA中继电路、PRA链路的位置。
LST TG: TG=20, SC=TRUE, SOT=TRUE;
电路分布 --------
中继群号 起始电路号 结束电路号 模块号 电路类型
20 0 31 11 PRA
其他参数 --------
信令链路 = 64
--- END
确定待删除的中继电路物理位置
由上述结果,在11模块中查询起始电路号为0的中继电路板的物理位置。 LST TKPHY: LMN=11, LCN=0;
中继电路物理参数 ----------------
场地号 行号 列号 物理模块号 框号 槽号 板内E1号 E1内通道号
0 0 2 0 4 5 0 0 --- END
结合PRA中继群的查询结果,可知待删除的PCM端口占用一个E1。 (2) 增加一批E1
查询单板状态
通过查询单板状态确定处于正常工作的单板,这里模块号为0(AM/CM物理模块号),接口框号为4,单板状态选正常。 DSP FRM: MN=0, F=4, STS=NOR;
模块0框5单板状态 ----------------
槽号 板类型 状态 1 PWS 正常 5 E16 正常 6 E16 正常 25 PWS 正常 (结果个数 = 4) 共有1个报告 --- END
查询一批SPME1
从上述的结果中,选择工作正常的E16板,通过查询一批SPME1,确定空闲E1的位置。 LST SPME1: FN=4, BN=5;
E1属性
------
框号 槽号 板内E1号 所属SPM模块号 E1逻辑编号 E1设备类型 4 5 0 11 0 PRA
4 5 1 11 1 PRA
4 5 14 1 6 TUP
4 5 15 1 7 TUP
(结果个数 = 4)
--- END
从中可见该E16板有空闲的E1。
查询SPM PRA中继链路
通过查询PRA中继链路,确定11号模块是否有空闲的PRA链路。 LST SPMPRALNK :;
PRA链路: --------
框号 槽号 板内链路号 模块号 信令链路号 网络检测标志 主叫号码变换索引
20 21 0 11 32 否 不变换
20 21 1 11 33 否 不变换
20 22 0 11 64 否 不变换
20 22 1 11 65 否 不变换 (结果个数 = 4)
PRA链路: --------
框号 槽号 板内链路号 接口框号 接口板槽号 板内E1号 E1内电路号 20 21 0 4 5 0 16
20 21 1 4 5 1 16
20 22 0 4 6 0 16
20 22 1 4 6 1 16 (结果个数 = 4)
--- END
由查询结果,可见所属11号SPM模块的CPC板有空闲的链路。
增加SPME1
增加一个E1,由上述结果,选择E1号为6。
ADD SPME1: FN=4, BN=5, SN=6, EN=6, MN=11, DID=PRA;
其中FN表示接口框号,BN表示槽号,SN、EN分别表示板内起始、终止E1号,DID表示电路类型。
(3) 增加SPM PRA中继链路
增加SPM PRA中继链路
由上述所查询的PRA中继链路,选择一条空闲的PRA链路,这里选择该框(20)的22号槽位的4号链路。PRA中继电路选择4框5槽E16板的第6个E1。
ADD SPMPRALNK: FN=20, BN=22, BSN=4, LIMFN=4, EBN=5, EN=6, C=16;
FN表示SPM框号,BN表示CPC板的槽位号,BSN表示板内链路号,LIMFN表示接口框号,EBN表示E16板槽号,EN表示板内E1号。 C表示E1内电路号,这里必须填16。
查询SPM PRA中继链路
LST SPMPRALNK :;
PRA链路: --------
框号 槽号 板内链路号 模块号 信令链路号 网络检测标志 主叫号码变换索引
20 21 0 11 32 否 不变换
20 21 1 11 33 否 不变换
20 22 0 11 64 否 不变换
20 22 1 11 65 否 不变换
20 22 4 11 68 否 不变换 (结果个数 = 5)
PRA链路: --------
框号 槽号 板内链路号 接口框号 接口板槽号 板内E1号 E1内电路号 20 21 0 4 5 0 16
20 21 1 4 5 1 16
20 22 0 4 6 0 16
20 22 1 4 6 1 16
20 22 1 4 5 6 16 (结果个数 = 5)
--- END
(4) 修改SPM PRA中继群
修改SPM PRA中继群,把PRA链路改为22槽位的第4条链路。 MOD SPMPRATG: TG=20, F=20, BN=22, BSN=4;
其中TG表示中继群号,F表示SPM模块框号,BN表示CPC板槽号,BSN表示板内链路号。
(5) 删除SPM PRA中继电路
由查询中继群,可知待删除的SPM PRA中继电路的物理位置为4框5槽E0。
RMV SPMTKC: FN=4, BN=5, EN=0;
(6) 增加SPM PRA中继电路
根据上述增加的SPME1数据,增加PRA中继电路。
ADD SPMPRATKC: FN=4, BN=5, EN=6, SCN=0, ECN=31, TG=20; 其中FN表示接口框,BN表示槽号,EN表示板内E1号。SCN、ECN分别表示E1的起始、终止电路号。
(7) 删除原PRA信令链路
由查询中继群可知待删除的链路号为64,模块号为11。 RMV PRALNK: MN=11, SLN=64;
(8) 删除 SPM E1
由查询的SPME1数据确定被删除的E1物理位置。 RMV SPME1: FN=4, BN=5, SN=0, EN=0; (9) 激活单板
对所设置的E16板、CPC板进行激活操作。 MNT BRD: MN=11, F=4, SN=5, OP=ACT; MNT BRD: MN=11, F=20, SN=22, OP=ACT;
其中参数MN表示该单板所属的SPM模块号,F表示框号、SN表示槽号,OP表示操作类型。
说明:
(1) 如果不涉及到PRA链路号修改(要修改的不是必选项),可用修改SPMPRA链路命令直接修改。
(2) 如果要修改的是表中的必选项,一般应先创建一条新的记录,再修改高层表中的对应的项使之指向新建记录。
(3) 修改数据根据所修改内容的不同,涉及的操作范围也不相同,而且还要对无用的数据进行删除。在修改过程中,一定要保证数据从大到小的连贯性,如果不连贯,便会造成许多冗余数据,这对数据库的维护非常不利。其一般的方法,请参见一般的配置步骤。
(4) 如果对PRA中继群中的子路由的修改,将还会涉及到路由数据的修改。如果对中继群中的电话号码进行修改,将还会涉及到PRA用户数据等的修改。其修改的顺序与方法与本例向类似。
(5) 对SM PRA中继的修改过程与SPM PRA中继的修改过程基本类似,不再赘述。
2.7.5 删除PRA中继数据范例
1. 范例说明 (1) 基本数据
删除群号分别为22、23的PRA中继。
(2) 预置条件
PRA中继群所涉及到的子路由为其它中继群所共有。
PRA的实现方式为中继方式。
ISDN数据,号段数据为其它用户所共有。
2. 范例概要步骤
序号 1 2 3 4 5 6 LST TG RMV SPMTKC RMV SPMPRATG RMV PRALNK RMV SPME1 RMV PRA 命令名称 命令功能 查询中继* 删除SPM PRA中继电路 删除SPM PRA中继群 删除PRA中继链路 删除SPME1* 删除PRA用户
3. 范例配置说明 (1) 查询中继群
查询中继群
通过查询中继群,确定该PRA中继群的模块号、中继电路号、链路号、用户号码。
LST TG: TG=22, SC=TRUE, SOT=TRUE;
其中SC取“TRUE”表示显示电路分布,SOT取“TRUE”表示显示其它信息。
电路分布 --------
中继群号 起始电路号 结束电路号 模块号 电路类型
22 64 95 11 PRA 其他参数 --------
信令链路 = 64 缺省主叫号码 = 8550000 --- END
确定待删除的中继电路物理位置
由上述结果,可知11号模块为SPM模块,在该模块中查询起始电路号为64的中继电路板的物理位置。 LST TKPHY: LMN=11, LCN=64;
中继电路物理参数
----------------
场地号 行号 列号 物理模块号 框号 槽号 板内E1号 E1内通道号
0 0 2 0 4 5 0 0 --- END
综合上述的查询结果,可知其物理位置为4号接口框、6号槽位E16板的第1个E1。
同理,可知中继群23的PRA中继板的物理位置为4号接口框、6槽位E16板的第2个E1。
(2) 删除SPM PRA中继电路
从上述查询结果有,待删除的SPM PRA中继电路的物理位置为4框6槽E0与E1。
RMV SPMTKC: FN=4, BN=5, EN=0; RMV SPMTKC: FN=4, BN=6, EN=1;
其中FN表示接口框号,BN表示槽号、EN表示板内E1号。
(3) 删除SPM PRA中继群 RMV TG: TG=22; RMV TG: TG=23;
(4) 删除PRA信令链路
由查询中继群可知待删除的链路号分别为64、65,其所在模块号为11。 RMV PRALNK: MN=11, SLN=64; RMV PRALNK: MN=11, SLN=65;
(5) 删除 SPM E1
RMV SPME1: FN=4, BN=6, SN=0, EN=1;
其中FN表示接口框号、BN表示槽号,SN、EN分别表示起始E1号与终止E1号。其数据均直接引用查询中继物理位置数据中的对应参数。
(6) 删除 PRA用户
由PRA中继的查询结果,可知待删除的PRA用户号码为8550000。 RMV PRA: D=K'8550000;
注意:
(1) 如果子路由为该PRA中继专用,则还涉及到路由数据的删除。 (2) 一般ISDN数据,号段数据为公用数据,在没有确认的情况下不要随便删除。
2.7.6 修改PRA用户号码范例
1. 范例说明 (1) 基本数据
把PRA用户号码从163改为169。 (2) 预置条件
PRA的实现方式为中继方式。 2. 范例概要步骤
序号 1 2 3 4 命令名称 LST/ADD DNSEG ADD PRA MOD SPMPRATG RMV PRA 命令功能 查询/添加号段* 增加PRA用户 修改SPM PRA中继群 删除老PRA用户 3. 范例配置说明 (1) 查询号段 LST DNSEG :;
通查询号段,确定169号段是否已存在。如果不存在,就增添一个169号段。这里假设该号段存在。
(2) 增加一个PRA用户
查询PRA用户
LST PRA: D=K'163;
查询电话号码为163的用户,确定与其相关的数据,如计费源码、路由选择码、模块号、号首集,呼叫源码等。
增加PRA用户
假设通过上述查询可知163用户计费源码为13、路由选择码为4、模块号位11、号首集位0,呼叫源码为0等。
ADD PRA: D=K`169, RTSL=4, ISDNX=1, MN=11, RCHS=13, NS=DDI-1&CLIP-1 ;
其中参数D表示电话号码,该参数将码将被PRA中继群所引用。 RTSL表示路由选择码;ISDN表示ISDN索引,MN表示模块号,RCHS表示计费源码,NS表示新业务,一般应填上直线拨入与提供主叫线识别 。
(3) 修改SPM PRA中继群
查询中继群
LST TG :;
通过查询中继群数据,确定中继电路为“PRA\"的中继群。 LST TG: TG=“PRA中继群名”, SOT=TRUE;
通过查询中继电路为“PRA中继群”的中继群,确定电话号码为163的PRA中继群号;参数SOT为“TRUE”表示显示其它信息。这里假设电话号码为“163”的中继群为22、23。
修改PRA中继群
分别修改中继群号为22、23的中继群数据,其把电话号码改为169。 MOD SPMPRATG: TG=22, CDFT=K'169; MOD SPMPRATG: TG=23, CDFT=K'169; (4) 删除163 PRA用户 RMV PRA: D=K'16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