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在新环境下的传播特点及文化主体性探析——基于杨柳青年画的历史研究与实地调研
2022-11-11
来源:好走旅游网
豳 ——鲤 基于杨柳青年画的历史研究与实地调研 口张 虹 南开大学文学院传播学系 .人文。 民俗文化在新环境下的传播特点及文化主体性探析 摘要:以天津杨柳青年画为研究对象,从历史环境与新传播环境的特点对比出发,反思民俗文化在新环境下的开发与建设中, 民俗文化的主体性问题。 关键词:主体性;机械复制;大众传媒;传播特点;市场化 一、民俗文化的主体性意涵 的)、选仙图、洋片、神码儿和朝衣大像等等,主要集中于纸质、丝 帛载体。 “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实际上都包含着两个方面,一方 面是精英文化,一方面是民间文化”。民俗文化的一般定义是指 从传播渠道上,主要是作坊式生产,通过大运河带来的商业 往来、外运、进贡等方式实现地域间的传播。 从传播范围上,除了镇内的传播,通过商业贸易向南北、东 西运送,在地域上不仅包含了华北各省还及东北、内蒙、陕西、新 沟通民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反应民间社区、集体和人的意 愿、并主要通过人进行世代相习和传承的生生不息的文化现象。 它是历史的见证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 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文化意识和想象力。 直到现代社会,由民间集体智慧创造的民俗文化符号,在人 们的生活中依然有着相当的影响力与感染力,并作为一种“世俗 化”和“本土化”的范式存在于民众的意识与日常生活之中。作为 一疆等省区。如在清乾隆年间,“戴廉增”店的分号就远及绥远、北 京,继而扩展到南乡的东丰台和炒米店地区,另外杨柳青年画不 仅在民间享有盛誉,而且也深受清代宫廷的厚爱,每年进入宫廷 的数量相当大,他们将年画张贴在三宫六院的内室。 从传承方式上,主要是传统的师徒继承以及家族技艺传承, 呈现明显的家族特点。 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俗文化的终极价值在于集 中代表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与文化。在现存民俗文化诸多 门类划分中,年画是民间艺术中最具特色的一种表现形式。年画 是中国人非常喜爱的一种民间艺术品。早在汉代,民间就有换桃 符、贴门神的习俗;宋代,民间就有了彩版印刷的年画;明清之 际,更是年画的全盛时期。年画的产地几乎遍布大江南北。其中 影响最大、艺术成就最高的当属天津杨柳青年画。 二、杨柳青年画历史特点溯源 从传播价值上,杨柳青年域经过漫长的历史变迁,加之独特 多元的地缘文化,与一代又一代才情并茂的艺人、心灵手巧的工 匠的创造与革新,使其成为具宫廷画、文人画与民间审美的完美 载体。具有人文内涵深,信息承载量大,民族心理表现深刻艺术 价值、精神价值与历史价值。 综上可见,在大众传播时代之前,民俗文化的传播主要是以 手工生产、小众传播、代际传承的形式,传播效果也局限在一定 限制范围之内,加之受根深蒂固的封建农业文化的影响,年画文 化的影响力也仅限于国内的部分地区,年画文化并未作为一种 具有符号价值的艺术传统流传开来,年画的生产制作也具有农 耕社会生产方式影响下的手工作坊特点。 三、新环境下杨柳青年画的文化传播特性 杨柳青年画依托有着600年历史的杨柳青古镇,至今已有 300多年的发展历史。据记载,杨柳青年画最早兴起于明万历年 问(1573-1620),崇祯年问(1628-1644)印刷的年画作品至今可 见。当时,天津西郊的古柳口(即今杨柳青镇)就以生产年画闻名 国内。在杨柳青镇周围:古佛寺、老君堂、炒米店、张家窝、娄家 院、冯高庄等三四十个村庄的农民大都从事画业生产,素有“家 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之说。后又因大清河、子牙河、南运河流 伴随机械复制技术以及大众传媒技术(尤其是影像技术、互 联网技术)的开发和进步,年画的传播目的、载体、手段、范围、效 果上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加之全球化、现代化、市场化的冲击, 年画文化的传播向着更为广泛、复杂、多元的方向发展。现做如 下分析: 经前后,水运交通发达,使其成为年画集散地,杨柳青年画也因 此得名。至清乾隆、嘉庆年间,杨柳青年画发展到鼎盛时期,年画 作坊遍及全镇,从事画业生产的农民艺人达三干多人。以下是对 早期杨柳青年画特点的分析: 从制作和艺术特点上,继承了宋、元绘画的传统,吸收了明 代木刻版画、工艺美术、戏剧舞台的形式,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 在传播目的上,由于生产技术的进步,中国社会从由传统的 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市场化生产与需求使得年画的传播目 的由原来的祈福驱邪的年俗传统向现今多以纪念物、艺术品出 现。从杨柳青镇明清街的年画店铺以及古文化街杨柳青年画店 的销售情况来看,有课购买年画大多为了纪念,亦有作为厅室装 饰之用,还有一部分人用于年画收藏。 彩绘相结合的方法,在构图、纸张选择、颜料使用上都有严格的 标准。如杨柳青年画使用的颜料和纸张,过去均用国产传统材 料,所制年画光彩照人,色彩经久不变。 从传播内容上,涉及历史故事、文学典故、民间传说、戏曲故事、风 俗时事、格言劝诫、仕女娃娃、花鸟鱼虫、风景名胜、世俗佳境、农家生活 等,其中最有特色的图案就是娃娃抱大鲤鱼的“连年有余”。 在传播载体上,新一轮的技术变革,对于年画艺术最大的影 响就是在承载年画本身的物质载体上,年画的物质载体已经从 原有纸质的年画样式又开发出330余种新形式的艺术产品,其 中包括手绘挂历、手绘贺卡、手绘书签、剪纸、壁画、壁挂、服装、 手帕、丝巾、纪念印、藏书票、幻灯片、陶瓷工艺品等它还被广泛 应用到书籍装帧、舞台布景、广告设计、装饰装修等方面。在新的 物质载体上,年画不再年俗文化的象征物,而是变成了与现代人 生活息息相关的物质消费形式。 在传播手段上,伴随技术革命带来的是传播技术的更新换 从传播目的上,无论是广义的文化还是狭义的文化,总是与 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生产资料和生产对象、生产力发展水平相 以为驱邪纳福,每逢在年节时,人们便以在自家的门、窗、厅堂、 适应的。在农耕社会里,由于农业生产多有“靠天吃饭”之说,所 亘内室、炕头儿、灶旁、影壁、水缸、粮囤等处张贴杨柳青年画的形 式表达心中的祈愿,以示喜庆和吉祥。 g 从传播载体和形态上,在古代制作技术的基础上,早期的年 量画体裁有:中堂、四扇屏、八扇屏、对楼、贡尖、喜寿屏、门画、炕 代,从印刷术到电视到广播在到网络,年画艺术的传播也经历着 亩围、灯纸等。板屏、条屏、屏对、横三裁、立三裁、炕围、桌围、门画、 历画、灯画、斗方、缸鱼、格景(专为西北蒙古、回等少数民族印制 巨大的变化。从早先依靠人际传播来达到文化扩散和传播的目 的,发展到现在,在四大媒体上都可欣赏到年画艺术,尤其是互 镑人文薅 一~一 坚 翻 联网的发展使得年画艺术更为全面的呈现在全球范围之内。凭 借先进的传媒手段和传播技术,能够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 种符号传播开来。在机械复制时代,复制作为一种手段,所完 成的不仅是…种具体的文化形式,亦是一种思想,一种生活方 式,一种文化。按照一定的模式和程序,通过机械复制与再生产, 辅以文化产业的大规模制造代替丫精雕细琢的原始手艺,以其 间接的体验使文化本身普及化、批量化。在这些作品中,摹仿是 主导性的,摹仿的努力代替了追求个性化的努力。凶之不可避免 的问题就会随之出现,因为一切都可以用符号的形式复制下来, 那么文化在社会中就可能呈现出同质或趋向同质的现象。也就 是说,文化原有的地域性和历史的厚再感将会被解构。因此,即 于扩大民俗文化的传承范围、延长其传承时间、丰富其传承内 涵,所起的作用是早先的人际传播所望尘莫及的。 在传播范围上,每一次技术的革新总是会带来文化传播在 深度和广度上的扩展,传播手段的多样化以及传播媒介的多元 化让年华民俗作为一种符号呈现在大众面前,这样…种广度也 是以往传播所无法企及的。在新技术的冲击下,年画的传播范围 不仅局限在天津、北京以及国内的其他地区,更重要的是通过火 众传媒以及新的物质载体,加之一些艺术博览会、艺术节等引入 使技术和传媒复制了形式、内容,展示了思想、生活、文化,但是 了更为广阔的全球场域中。 在传播价值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大众传媒在深度和 广度上的扩展,人们的消费需求也日益增加。早先的年画作坊式 生产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为满足人们对于年画的欣赏和 购买需求,年画的生产也进入了机械复制和视觉文化消费的领 域。年画以消费品的形态出现在家居设计、店面布景、挂历、书 签、陶瓷器上。例如,在2009年国庆六十周年的庆典上,天津的 彩车设计就应用了杨柳青年画的民俗元素,因此在新传播环境 中,年画艺术承载的更多的是一种符号带来的经济价值,作为一 种代表城市文化特性的艺术符号被使用、被消费、被传播。 在传播效果上,在新环境下,民俗文化新的传播特性直接产 生带来了起传播效果的改变。从时间上讲,新的印刷复制手段、 新的录音摄像技术、新的物质承载实体都使得年画的保存能够 以更为丰富的形态得以实现。民间故事、民间文学,以笔录的方 式,经由印刷媒介被保存下来。蒙古族呼麦、侗族大歌、山西梆子 等传统音乐、戏曲,通过录音机等音频设备被记录下来,安塞腰 鼓、少林功夫、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等民间舞蹈、杂技、传统技术 等被照相机、摄像机、DV等拍摄下来,这些具体的、物质化的视 频中所呈现的民俗文化得到了更长时间的保存。可以说,新的传 播媒介和技术让民俗文化在时间的纵深上得以延续,以更为现 代和持久的方式留存于我们生活的周围。从空间上讲,大众传播 最大的作用就是将民俗文化向着更为广泛的维度传播。 四、反思两种主体性的相悖与共生 通过j-述的分析可见,伴随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进程,大众传 媒和市场的力量几乎遍及了经济、社会、生活、文化、艺术等方 面。民俗文化在新环境下表现出了大众化的传播范围、多样化的 传播形式以及承载民俗符号价值和市场消费价值的传播特点。 然而,当机械复制带来了大规模标准化的商品生产,当大众 传媒侵入了消费社会,中国的民俗文化同样遭受着新传媒环境 的严峻的考验。首先,就文化本身来说,存在文化独特性与产品 复制性之间的矛盾;其次在文化市场上,文化的艺术价值和经济 价值也呈现相生与相悖;最后,新的文化传播环境,也使得文化 在属性上出现一方面民俗文化的需求者即消费者要求文化艺术 的生产与变革按照市场化与传媒需要来生产,另一方面民俗文 化传统属性则要求其保持文化自身的主体性,不至在市场化竞 争中丧失了文化原有的本土魅力。 (一)独特性与复制性 对于民俗文化本身来占,它代表r~・个地方居民特有的生 产方式、生活态度、民间信仰,沟通了民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因此无论从时间维度还是从地域范围,民俗文化都享有着独特 的文化特征。然而,机械复制时代的到来使文化作品,可以最大 限度的通过声音、图像等多元的形式呈现。 从根本上说,复制性是因信息的特殊方式和特殊处理所造 成的,信息需要通过某种物质媒介储存起来,然后被受众转译、 消费。机械复制使产品可以无穷复静j并传递给尤数受众。加之在 新传播环境中,文化作品被媒介化了,通过大众传媒将文化作为 与原有的文化本身相比,这种展示价值是不完整的,是被置入了 现代技术手段与传媒介质的价值。 (二)文化艺术价值与市场经济价值 机械复制与大众传媒使文化传播的地域性被打破,也就象 征着,文化艺术的交换不在仅仅局限于“艺术自恋”的范畴,而是 通过传播与消费进入到了更为广泛的现实 活,并以文化艺术 奉身能够被大量复制和大量消费为荣,以求带动文化产业的发 展,实现对于市场利益的追求。 1.从文化产业的建设上 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实行独赢建制的大津杨柳青画社, 为适应市场的变化,先后开发印制r 270余种传统杨柳青木版 年画,包括各类立轴、横披、镜片、于卷、册页等,以满足人们多层 次的观赏和市场审美的需求。在20世纪90年代,年画工作者大 胆创新,将杨柳青木版年画由单 的纸制品移植到其它艺术载 体,已开发出330余种新形式的艺术产品,这些艺术品满足r新 时期人们的审美需求,也扩大了杨柳苛年画在国内外市场的影 响。 2.在年画生产制作内部的职能划分和内部建制方面也严格 按照市场化的标准制定 随着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自1985年外始,杨柳青年画社 进行了体制改革,实行社K负责制和干部聘任刹。至1989年,基 本理顺了“产、供、销”和“编、印、发”的运作机制和书刊编辑部的 组织机构,建立了新 的管理体制,实现了由单一生产型向生产 经营型的转变。到1990年,该社的主要职能部门有: 民间艺术 事业部:设勾捕刻版工作幸、水印画]:作窒、年画彩绘工作室、裱 画工作室、新艺术产品试制组和制作组等; 年画事业部:设年 画编辑室、摄影编辑窒、宣传发行科、印刷m版科,该部门主要负 责胶印中堂画、年画、年月历、贺年卡等印刷品的牛产和经营;⑧ 书刊编辑部:设lT具书编辑室、美术书刊编辑室、新闻图片编辑 事、彩色摄影扩印部,以及《天津画报》编辑部; 对外贸易部:负 责传统木版杨柳青年画、术版水印画、精制印谱、各种杨柳青年 画新产品、旅游纪念品及部分胶印画册、挂历、年画的出l_j经销。 3.市场收入方面 经过产业化改革、公司化建制以及顺应市场变化不断做出 渊整和创新,加之利_Ff_j内外传媒的力量,杨柳菏年画社的市场竞 争力和国内外影响 得到了提升和发展。文化旅游业、印书m版、新 产品开发、阿际贸易发展方兴末艾,带来了午厚的销售收入 当大众传播成为消费者购买决策的风向标、经济效益成为 生产商家参与竞争的最高标准之时,文化的经济价值跃居于它 的艺术价值之E。不可否认,当在两种价值交织之时,生产商自 士 然而然地向经济效益倾斜,因为文化为了获得生存的资金、抢占 经营的市场位置必须参与市场兜争。这样,文化的产业化、生产 0 经营的公司化使文化艺术变成r一种机器式生产,文化旅游变 C 2 成一种广告推销式的商业宣传。因此我们不得不担心文化艺术 t 将来可能的发展路径,即市场临驾丁艺术之上,文化艺术成为商 宣 家挣取利润的噱头,更致命的将是在市场中迷失了文化本身,使 z6. 。人文。 从拍卖市场看海派博古图(书画类)的收藏前景 口杨摘懿首都师范大学 要i阐述海派博古图的来源,分析海派博古图的市场价格,并就藏家在实际收藏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海派博古图;拍卖市场;收藏前景 一、海派博古图来源概述 赵子谦、任伯年、吴昌硕、吴湖帆、黄宾虹、孑L小瑜等都创作过此 类题材作品。 海派博古图主要是指以钟鼎彝器和花卉蔬果组合的绘画。 画面中的钟鼎彝器以墨拓或是直接勾描的手法表现,花卉以写 海派博古图是在宋代产生的博古图与清供图的基础上发展 形成的。北宋晚期出现了博古图,此后逐渐盛行。宋哲宗元事占七 年,著名经学家吕大临所著《考古图》,著录了当时宫廷及一些私 家的古代铜器、玉器藏品。按器形分类编排,每件器物均摹绘图 形、铭文,记录了原器的尺寸、重量及容量,并进行了一定的考证, 意表现为主,画面效果清新优雅,表达了岁朝清供、鉴古思远的 文人情趣及富贵寿考、吉祥长盛的美好愿望。海派博古图出现于 19世纪中叶的(1843年)上海开埠,流行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 20年代逐渐式微。海派画家是其创作的主要力量,如画家虚谷、 其失去了原始的创造力。年画变成了单一的印刷品,许多原本活 泼泼的文化样态沦为存活于市场印刷品、音像制品的僵硬形式。 (三)消费的主体性与文化的主体性 与此同时,在新环境下,民俗文化同样遭遇了问题和困境。 我们不难发现,尽管新的机械复制技术与传媒手段在民俗文 化的传播和传承中起到了某些方面的积极作用,市场化的 竞争也使得文化产业方兴未艾,收益颇丰。但是,以现有的 技术水平还不足以完整的记录全部文化代码,难免会造成 一工业化的高速发展,使许多人脱离了维系原有生活的土地 到城市中谋求发展,生活环境的改变,带来了人们价值观、审美 观的变化;尤其是市场化与大众传媒使信息高速传播,生活方式 的现代化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原有的文化理念和文化方式难以 适应当代人们的精神需求。 在所作的 肖费者调查中,对于一般的游客来说,他们的购买 集中于年画印刷品,因为价格比年画本身要便宜很多,如一副年 画扑克的售价在2.5元到3元之间,对于普通人来说,买一副扑 些信息缺失、偏向和遗漏,无法更好的突显民俗文化本身 的主体性、独特性和民族性。进一步而言,作为工业社会的产物, 新的文化样态的产品很难摆脱市场竞争、经济资本运作和其他 外部因素的制约,因此无法全面具体的担起传播和继承民俗文 化重任。还需要引起注意的是伴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进程,文化帝 国主义、“数字鸿沟”等现象的出现,对民俗文化也会产生强势性 的破坏。 克足以证明“来此一游”的欣慰与快感。因为大众传播使得市场 化的大众接受了“天津杨柳青年画”这一文化符码,他们“单向 度”的接受了信息,然后通过市场行为实现对于文化的占有。这 参考文献: [1]冯骥才.中国木板年画集成:杨柳青卷(全二册)lM】.北 京:中华书局,2007年. 种阅读文化的模式归因于文化的消费性。大众传媒还使阅读变 为一种时尚,将大众进一步裹挟进传播与操纵中。而市场化的机 械复制则造就了一批满足于快餐化标准产品的具有相同口味的 标准读者。 因此,一方面消费者的市场需求13渐成为文化开发和生产 [2]天津市艺术博物馆编.杨柳青年画lM】.天津:文物出版 社,1984. [3]朱洪启,刘兵.消费文化语境中杨柳青年画木版技术变迁 U】.自然辩证法研究,2008,(7). [4]张慧玉.守护民族的根:浅析中国杨柳青年画的发展及保 的主导,在一定程度上,生产什么,怎么生产都基于消费需求,而 另外一方面民俗文化传统属性却要求其保持文化自身的主体 性,通过文化的独特魅力和神思来保证在市场竞争中的主动性。 这就必然会出现两种主体性的相悖与相生。 护卟艺术研究,2007,(2). [5]仲富兰.民俗传播学I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7. [6]冯骥才.灵魂不能下跪:冯骥才文化遗产思想学术论集 『M1.宁夏:宁夏人民出版社.2007. 从文化主体性上,过度的市场置人可能导致文化失去了原 初的艺术面貌,如年画画在纸上,我们可以体会到画师的功法、 [7]曹世潮.文化营销战略:历史、景观、民俗和文化的价值如 何实现『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技巧、思想、情感,而机械印制只能看到一个年画状的图形,体会 不到艺术点点滴滴的凝聚,体会不到传统民间文化中的古典韵 味。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讲,机械复制式的文化产业与大众传媒造 [8]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总社,1998. [9](美)鲁思・本尼迪克特.文化模式【M】.杭州:浙江人民出 版社.1987. 就的消费者只是一个“单向度”(马尔库塞)的人,他们对于文化 艺术的审美和评价其实质是被传媒和生产所塑造和影响的,在 现代社会的审美趣味和决策很大程度上是“他人导向型”的(大 卫里斯曼),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主体性,而是屈从式的主体行 皇为。因此,如果完全的按照市场化原则决定文化的发展方向,势 [10](英)卡尔・波兰尼著.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 源【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11][美]赫伯特・马尔库塞著.单向度的人一发达工业社会 意识形态研究【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 [12](关)杰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M】.北京:北京大 学出版社,1997. 晕必会引起对文化主体性的对抗与冲突,使得全球化的文化霸权、 现代性的文化同一化有机可乘。 主 童 五、探析民俗文化在新环境下的发展路径 综上分析,在机械复制成为主要生产方式、大众传播成为主 [13](法)让・波德里亚著.消费社会【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 社.2001. 肓要的传媒手段、市场成为主要的衡量标准时,传统的民俗文化也 发展到了新的历史阶段,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14]大卫・里斯曼著.孤独的人群IM1.南京:南京大学出版 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