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学复习题 一、概念
1. 质量:反映实体满足明确和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之总和。
2.全面质量管理TQC:是“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3.质量管理:明确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在质量体系过诸如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使其实施的全部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
4.质量方针:是指“由本组织管理层正式发布的该组织总的质量宗旨和质量方向”。
5.质量体系:是“为实施质量管理所需的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 6、5S管理:指的是在生产现场,对材料、设备人员等生产要素开展相应的整理、整顿、清扫、清洁、修养等活动。
7.直方图: 是频率直方图的简称,是通过对数据的加工整理,从而分析和掌握质量数据的分布状况和估算工序不合格品率的一种方法。
8.控制图:又叫管理图,它是用于分析和判断工序是否处于控制状态所使用的带有控制界限线的图。
9.关联图:是指用一系列的箭线来表示影响某一质量问题的各种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的连线图。
10.质量损失:是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由于质量不符合规定要求,对生产者、消费者以及社会所造成的全部损失之和。
11.质量成本:是指“为了确保和保证满意的质量而发生的费用以及没有达到满意的质量所造成的损失。”
12.质量检验:是指采用一定的检验测试手段和检查手法,测定原材料、半成品和产品的质量特性,然后把测定的结果同规定的质量标准进行比较,从而对产品作出合格或不合格的判断。
13工序能力:工序在稳定状态下生产合格品的能力。
14. 排列图:又称帕累托图,它是由两个纵坐标、一个横坐标、几个按高低顺序依次排列的长方形和一条累计百分比折线所组成的图。
15.质量职能:是指企业为了实现产品的适用性,按照产品质量形成的过程,各个部门所必须进行的全部活动或所必须承担的全部职能的总和。
. . . . .
. . . .
16.企业文化: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共同价值观、信念、行为准则及具有相应特色的行为方式、物质表现的总称。 二、填空题:
1、有形产品的质量特性包括功能性、(时间性)、(可信性)、(安全性) 、(适应性) 、(经济性)等6个方面,其中功能性又包括(外观功能)和(使用功能)2个方面。
2、服务质量是指服务满足明确和隐含需要的能力的总和,定义中的“服务”既包括(服务行业)、也包括(有形产品在售前、售中和售后的服务),以及企业部上道工序对下道工序的服务,服务质量的质量特性有(功能性);(经济性)、(安全性)、( 时间性) 、(适应性)和(文明性)。
3、企业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包括(建立质量责任制 )、( 开展标准化工作 )、( 开展质量培训工作 ) 、( 开展计量管理工作 ) 、( 开展质量信息管理工作 )。
4、质量体系有两种形式:(食品安全支持体系 )、( 食品安全过程控制体系 )。
5、在一次随机抽样中,不是只抽1个产品,而是抽取若干个产品组成样本,这种抽样方法叫做(整群随机抽样 )。
6、分层的原则是使同一层次的数据(波动尽可能小 ),而层与层之间数据(波动尽可能大 )。
7、在时间上或空间上按一定间隔从总体中抽取样品作为样本的抽样,叫做(系
统随机)抽样。
8、造成产品质量波动的原因主要来自5个方:(人 )、( 机器 )、( 原材料 ) 、( 方法 ) 、( 环境 )。
9、排列图原理是(关键的少数,次要的多数),而控制图原理是(小概率事件
原理 )。
10食品企业建立质量责任制就是要做到做到质量工作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 ) 、(办事有标准 ),工作有检查,(形成一个严密的质量管理工作 )。 11企业的标准化工作是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生产、(技术) 、(营销 )、管理的全过程为容,以制定和贯彻标准为手段的活动
12. 质量保证的两个含义:一是企业在产品质量对用户所做的一种担保,这种
. . . . .
. . . .
担保必须是( )。二是企业为提供这种担保在企业( )。 三、单项选择题
1. 全面质量管理的指导思想是( )。
A.质量第一 B.安全第一 C.用户第一 D.质量第一、顾客至上 2. 衡量产品质量和各项工作的尺度是( )。 A.计量 B.标准C.质量 D.技术监督
3. 在PDCA循环四个阶段中,把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制定成标准、规程、制度的阶段是( )。
A.P阶段, B.D阶段 C.C阶段 D.A阶段 4. PDCA循环可以上升、前进的关键阶段是( ) A.P阶段 B.D阶段 C.C阶段 D.A阶段 5. 提高工序能力的首要措施是( )。
A.减少中心偏移量 B.减少工序加工分散程度 C.增大公差围 D.增大质量数据分布中心数值
6. 在正态分布情况下,工序加工产品的质量特性值落在±3δ的概率约为( )。
A . 99.7% B. 95.45% C. 68.27% D. 80.25% 7. 直方图定量表示的主要特征值中的平均值表示( )
A.数据的分散程度 B .数据围的间隔 C. 数据值的大小 D.数据的分布中心位置
8.一般来讲,鉴定成本占全部质量成本的( )
A .25%-40% B. 20-40% C. 10%-50% D. 0.5-5% 9.一般来讲,预防成本占全部质量成本的( )
A .25%-40% B. 20-40% C. 10%-50% D. 0.5-5% 10.一般来讲,部故障成本占全部质量成本的 ()。 A.25%-40% B.20%-40% C.10%-50% D.0.5%-5%
11. 在直接质量成本构成中,外部故障成本占全部质量成本的 ( )。 A.25%~40% B.20%-40% C.10%-50% D.0.5%~5%
12. 通常负责制定并实施企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人员是( )
A . 上层管理者 B. 中层管理者 C. 基层管理者 D. 管理者代表
. . . . .
. . . .
13此直方图是( )类型的
A、正常型 B、孤岛型 C、双峰型 D、断齿型 14
此直方图是()类型的
A、平顶型 B、孤岛型 C、双峰型 D、断齿型 15
此直方图是()类型的
A、平顶型 B、孤岛型 C、双峰型 D、断齿型
16.在画直方图时,要求确定测定单位,即最小单位,那么2.97的最小单位是()
A、1 B、0.1 C、0.01 D、以上都不对 17
此直方图是( )类型的
A、正常型 B、孤岛型 C、双峰型 D、断齿型 18.下面四个散布图中哪个是强负相关()
19. 自我把关、自我监督的检验称为( )。 A.自检 B.互检 C.专检 D.免检
21. 质量方针是由企业的( )正式发布的该组织的总的质量宗旨和质量方向。 A.领导 B.质量管理部门 C.最高管理者 D.总经理
22. 企业在一定时期在质量方面所要达到的预期成果称为 ( )。 A质量成本 B.质量目标 C.质量方针 D.质量水平 23.5S来源于()
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中国 24. 检验的职能中,最基本、最主要的是( )。 A.保证职能 B.预防职能 C.监督职能 D.报告职能
25.一般采用标准偏差的6倍来表示_________的大小,即B=6δ ( ) A.工序 B.工序能力C.工序能力指数 D.产品公差 四、多项选择题
1、 PDCA循环包括循环( )。
. . . . .
. . . .
A.计划 B.执行 C.检查 D.总结 E.上升 2、 数据的统计特征值有( )。
A平均值 B.方差 C.中位数 D.极差 E.标准偏差 3、 常用的调查表有( )。
A.不合格品项目调查表 B.缺陷位置调查表 C.质量分布调查表 D.矩阵调查表
E.售后服务调查表
4、 常见的直方图形态有( )。
A.正常型 ? B.偏向型 C.双峰型 D.孤岛型、 E.平顶型 5、 常见的典型直方图有( )。
A.理想型 B.偏向型 C.无富余型 D.能力富余型 E.能力不足型 6. 属于质量成本预防质量成本的有( )
A.质量工作费 B.质量培训费 C.质量奖励费 D.工序质量控制费
7. 属于质量成本部故障的有( )
A.废品损失 B.返工或返修损失 C.复检费用 D.投诉费用 8.PDCA循环的特点是( )
A、周而复始 B、阶梯式上升 C、大环套小环 D、以上都不是 9.随机抽样的分类( )
A、简单随机抽样 B、分层随机 C、机械随机 D整群随机 10、 在ISO9000中,将产品的分类为( )。 A服务 B.硬件 C软件 D.流程性材料 11、 质量管理发展大致经过的阶段有( )。
A质量检验阶段 B.质量控制阶段 C统计质量控制阶段 D.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E.质量经营管理阶段
12、 企业标准化工作应符合的具体要求有( )?。 A权威性 B.科学性 C明确性 D.群众性 E.连贯性 13、 外部质量成本一般包括( )。
A保修费 B.索赔费 C诉讼费 D.退货费 E.降价费
. . . . .
. . . .
14、 鉴定成本一般包括( )。 A进货检验费 B.工序和成品检验费
C在库物资检验费 D.质量评审费 E.对测试设备评价费 15、 下述费用中属预防成本的有( )。
A质量评审费 B.产品评审费 C工序检验费 D.工序控制费 E.质量信息费 16、 影响工序能力指数的变量有( )。
A.产品公差围 B.工序加工的分布中心与公差中心的偏移量。 C.工序加工质量特性的分散程度 D.不合格品率 E自动化程度 17 检验的质量职能有( )。
A.保证职能 B.预防职能 C.报告职能 D.监督职能 E.领导职能 18、 检验按检验的数量可分为( )。
A.免检 B.全检 C.抽检 D.百分比抽样检验 E.专检 19、 检验按检验的方式可分为( )。
A.自检 B.班组长检验 C.互检 D.下道工序检验 E.专检 五 简答题
1、 直方图定量描述的参数是什么,如何判断产品或工序质量状况?(2分) 平均值 标准偏差S
⑴ 定性判断:工序能力及其计算 B=6δ (B为图形的实际尺寸)B值越小说明工序能力越强 6δ=6R/dr 6δ大矮宽
2定量表示:工序能力指数 :Cp Cp值越大,工序能力越好。 2.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是什么?(4分)
提高人的素质,调动人的积极性,人人做好本职工作,通过抓好工作质量来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或服务质量。 3.检验质量管理阶段的特点是什么?(3分) 质量管理方式属于事后把关的质量管理 4.统计质量管理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3分)
事先控制,预防为主,防检结合。把数理统计方法应用于质量管理,建立抽样检验法,改变全数检验为抽样检验。制定公差标准,保证批量产品在质量上的一致性和互换性。
5.质量波动分哪两类,它们之间有何区别?(3分)
. . . . .
. . . .
⑴ 正常波动⑵异常波动
正常波动是由偶然性、不可避免的因素造成的波动。这些因素在技术上难以消除,经济上也不值得消除。其特点:这类波动的数据数值和正负符号是不定的,但又服从一定的分布规律,即数值离开平均值越大的数据越少,越靠**均值的数据越多。在一般情况下正常波动是质量管理中允许的波动。
异常波动是由系统系统性原因造成的质量数据波动。其特点:这类数据其散差的数值和正负符号往往保持常值,或按一定的规律变化,带有方向性,出现异常大的散差。生产中出现这种现象,生产过程往往处于失控状态。在一般情况下,异常波动是质量管理中不允许的波动。 6.质量成本的构成是怎样的? (5分)
⑴运行质量成本①预防成本②鉴定成本③部故障成本④外部故障成本 ⑵ 外部质量保证成本
7.什么是工序质量?如何评定工序质量的优劣?(4分) 工序质量:是指工序过程的质量。
⑴定性判断:工序能力及其计算 B=6δ (B为图形的实际尺寸)B值越小说明工序能力越强 6δ=6R/dr 6δ大矮宽
⑵定量表示:工序能力指数 :Cp Cp值越大,工序能力越好 8.5S的容及含义
容:整理、整顿、清扫、清洁、修养 含义:①提升企业形象
②提升员工归属感,养成良好的习惯。 ③节约成本,减少浪费,提高效率。 ④安全有保障。
⑤S是标准化的推动者 ⑥品质有保障,确保交货期。 9.提高工序能力指数的途径
Cpk=(T-2ε)/6S
⑴ 整工序加工的分布中心,减少偏移量; ⑵ 高工序能力,减少分散程度; ⑶修订公差围 10简述质量检验的作用?
. . . . .
. . . .
⑴鉴别职能 ⑵保证职能 ⑶预防职能 ⑷报告职能 ⑸监督职能 11简述PDCA循环的特点?
⑴ 大环套小环,小环保大环,互相质进,推动大循环;
⑵ PDCA循环是爬楼梯上升式的循环,每转动一周,质量就提高一步; ⑶ PDCA循环是综合性循环,4个阶段是相对的,它们之间不是截然分开的 ⑷ 推动PDCA循环的关键是“处理”阶段 12产品质量、工作质量、服务质量的关系
产品质量、工作质量、服务质量构成了相互关联的质量链,产品质量是工作质量的反映,工作质量是产品质量的保证,服务质量是产品质量的检验和延续。 13.简述检验计划的容
⑴ 编制质量检验流程图,合理设置检验点,确定合适生产特点的检验程序 ⑵ 编制检验指导书 ⑶编制检验手册 14述质量管理基本概念之间的关系
①质量管理涵盖了质量方针、质量体系、质量控制和质量保障等容。 ②质量方针是指南和准则 ③质量体系是质量管理的核心 ④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是手段
六、论述题 1、产品质量形成分为哪些环节?如何理解?
市场研究、产品计划、设计、指定产品规格、制定工艺、采购、仪器仪表配置、生产、工序控制、检验、测试、销售、售后服务。 进一步概括可分三个管理环节:质量计划 质量控制 质量改进
①质量计划是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制定战略目标、中长远规划、年度计划、新产品开发和研制计划、质量保证计划、资源的组织和资金筹措等。
②质量控制是根据质量计划制定有计划、有组织、可操作性的质量控制标准、技术手段、方法,保证产品和服务符合质量要求。
③质量改进是不断了解市场需求,发现问题及其成因,克服不良因素,提高产品质量的过程质量的改进使组织和顾客都得到更多的收益。质量改进依赖于体
系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2.简述全面质量成本的容?
. . . . .
. . . .
⑴反应型要素①预防成本②鉴定成本③外部损失④部损失
⑵进攻型要素①过程成本模式②指标对比法③市场份额分析④商誉分析⑤统计过程控制SPC⑥田口方法
3.简述检验人员应该具备的条件? ⑴食品检验工初级以上工种书 ⑶ 具备较高的检验水平
⑶从事过食品检验或相关检验工作
4.某食品脂肪含量要求20±0.15g,抽样100件测得:x20.05,s=0.05,请计算工序能力指数值,并判断工序能力等级
5.简述推行5S的八大作用?
⑴ 亏损为零---5S是最佳的推销员 ⑵不良为零---5S是品质零缺陷的护航者
⑶浪费为零---5S是节约能手 ⑷故障为零---5S是交货期的保障 ⑸ 切换产品时间为零---5S是高效率的前提 ⑹ 事故为零---5S是安全软件设备 ⑺ 投诉为零----5S是标准化的推动者 ⑻ 缺勤为零---5S可以创造出快乐的岗位
6.结合一个你所熟悉的企业,说说该企业的企业文化?
娃哈哈的“家文化”:凝聚小家,发展大家,报效国家。在积累巨大财富的背后,致力于构建一个和谐社会的企业样本,也是娃哈哈创业20年来所追崇的一个目标。
理念:企业唯有处理好与社会、员工、企业以及消费者四个方面的关系,才能达到部的和谐,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尽的努力。 7.做质量成本预测需要搜集那些资料?
. . . . .
. . . .
⑴收集消费者及用户关于产品质量及售后服务的要求
⑵收集竞争对手的资料,包括产品产品质量、质量成本、消费者及用户对于产品的反应等
⑶企业资料,主要包括企业关于质量成本的资料
⑷技术性资料,及企业所使用的检验设备、检验标准、检验方法及企业所使用的原材料对产品品质影响。
⑸宏观政策,现行国家的一些相关政策。 8.如何做好企业的标准化工作?
⑴企业标准化体系的建立是做好标准化工作的基础,将企业的各项管理体系按照企业标准化有关标准要求并结合企业的实际运作情况进行进一步的完善整理规。 ⑵企业标准体系的运行是做好标准化工作的根本。建立企业标准化并不难,难在于执行,所以一个好的企业标准体系在于技术、管理、工作标准具有可操作性、给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是企业只要过程处于受控阶段。
⑶企业标准体系监督检查考核是做好标准化工作的保障。制定监督检查制度是为了更好的提高工作效率,使得企业在过程中受控,企业的能力及管理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企业与市场的竞争优势会越来越好。
⑷企业标准体系完善和改进。有问题就要正面的去面对去解决,找到问题发生的真正原因,问题也就得到了解决。 9.企业文化在质量管理中的作用?
⑴导向作用。即把企业员工个人目标引导到企业所确定的目标上来。企业为了实现预定的质量目标,需要制定一系列的策略来引导员工。而如果有了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环境,员工就会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共同的价值观念,形成一股力量向既定方向努力。
⑵约束作用。作为一个组织,企业常常需要制定出许多规章制度来保证产品和工作的质量,这当然是完全必要的,但是即使有了千万条规章制度,也很难规每个职工的行为,而企业文化则是用一种无形的约束力量形成一种行为规来制约职工的行为,从而弥补规章制度的不足。
⑶凝聚作用。企业文化在质量管理中的作用。企业文化是一种粘合剂,把各方面、各个层次的人都团结在本企业文化的周围,对企业产生一种凝聚力和向心力,使职工个人思想感情和命运与企业的安危紧密联系起来,使他们感到个人工作、学
. . . . .
. . . .
习、生活等任何事情都离不开企业这个集体,将企业视为自己最神圣的东西上,与企业同甘苦、共命运。
⑷激励作用。质量文化建设的核心是要创造出共同的价值的观念,优秀的企业文化都是要创造一种人人受重视、受尊重的文化氛围。良好的文化氛围、往往能产生一种激励机制,使每个职工在质量工作中所做出的贡献都会及时得到领导的赞赏和奖励,由此激励职工为提升企业质量水平而不断断进取。
⑸辐射作用。质量文化塑造了企业的质量形象。优良的企业形象是企业成功的标志,包括两方面:一是部形象,它可以激发企业职工对本企业的自豪感、责任感和崇尚心理;二是外部形象,它能够更深刻地反映出该企业文化的特点及涵。企业质量形象除对本企业产生很大影响外,还会对本地区乃至国外企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质量文化具有巨大的辐射作用。
. . . .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