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piao xuan miao jing lun ke tuan ben kui yuan li ling zhuan 二. 1.⑴通“啭”,鸟叫声。 2.⑵通“返”,返回。
2.⑴形容词用作动词,消散。 ⑵方位名词用作动词,向东向西。 ⑶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⑷形容词用作动词,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或比高远 ⑸使动用法,使......平息、停止。 3.⑴绝妙 ⑵停、断 ⑶一直 ⑷笔直 ⑸没有 ⑹不 ⑺向上 ⑻在上面 4.⑴古义:表示大约的数量。今义:应许,赞许,或许等 ⑵古义:本文指飞奔的马。今义:奔跑
⑶古义:穷尽。今义:贫穷 ⑷古义:至 今义:罪过 ⑸古义:筹划 今义:比喻规划、管理政治的才能。 三.1.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2.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3.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5.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6.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7.猿则百叫无绝 四.1.对偶 2.比喻、夸张 3.夸张 4.拟人
五.1.乘船随着江流飘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 2.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 3.泉水冲击着岩石,泠泠地发出声响;美丽的鸟儿互相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六.1.富春江山水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清 急 富春江两岸群山
2.一是自明心志,表达向往自然、避世退隐的愿望;二是婉言劝告朋友,希望他早日离开官场过隐居生活。
3.作者写山中各种声音,表面上看起来热闹异常,其实却是以闹写静,显示出山深无人的幽静,含蓄地否 定了世俗社会,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向往,为后文的“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埋下伏笔,强调大自然对人类潜移默化的作用,也从侧面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
4.(翻译加主旨)翻译: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流连忘返。主旨:作者以侧面烘托的方法表现出山水之美,抒发了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之情,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比较阅读篇
1.⑴蝉就长久不断地叫着,猿就不停地啼着。
⑵到了夏天水涨到小山包的时候,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断,不能通航。 ⑶自从南朝谢灵运以来,再也没有能欣赏这种景色的人了。 2.B(曦月:太阳和月亮)
3.都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对自由和谐轻松生活的向往,对官场的鄙弃和厌倦以及想归隐山水的高洁志趣。
4.【甲】文从“鸢飞戾天者......窥谷忘反。”可以看出作者对追求功名利禄的否定,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留恋和向往之情。【乙】文“常有高猿长啸......哀转久绝。”,通过渲染悲凉的气氛,流露出作者内心的忧伤。
1相同之处 都主要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突出描写了山水的景色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欣赏和热爱之情。 写水都提到了水大浪急。 都侧重写山突出了山势高峻。其中也都提到了密林泉水猿啼…… 2不同之处 写作目的不同《三峡》主要是为了客观地介绍地理知识而《与朱元思书》则突出了对大自然的赞赏而且写出作者的内心感触。 在描写上《三峡》在写景色方面突出了四时的变化写山时还突出了山的连绵不断。 在形式上《三峡》是散文而《与朱元思书》是骈文。 《与朱元思书》《三峡》比较阅读 来源语文报初二版2010年第24期 刘晓平 [甲]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襄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谳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急湍甚箭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3)至于夏水襄陵 (4)属引凄异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 有时见日翻译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翻译 3【甲】文和【乙】文都写了山水风光但是两文的结构安排有别【甲】文先用 几个字总写然后再写 最后写奇山【乙】文则是
先写 后写 。 4【甲】文和【乙】文都抒发了作者的感情其相同之处是都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从【甲】文中的“望峰息心”和“ ”可看出还反映出作者 的生活情趣和心态。 【《与朱元思书》《三峡》比较阅读】1(1)超过胜过 (2)至 (3)上漫上 (4)连续2 (1)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还能见到阳光。(2)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3奇山异水 异水 山水 4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窥谷忘反 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避世退隐厌弃尘俗的高洁 3.掌握下列句子的翻译。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风尘和雾气全部消散一片明净晴空和青山共同呈现同样青色。 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乘船随着江流飘荡任凭它飘向哪个方向。 3.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尽是奇山异水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 4.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水中)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一直看下去毫无障碍。 5.夹岸高山皆生寒树。*紧贴两岸的山上长满了常青阴森森的树木。 6. 争高直指干百成峰 (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无数个山峰。 7.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 8.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便在白天也还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4.回答下列问题。 1.下面的句子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答流露出作者陶醉于自然美景淡泊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 2.简单赏析以下句子的写法。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答该句用了正面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2分突出了水的清澈透明1分。 3.本文兼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答:加深感受使人如同身临其境 4.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你怎么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 答第一问作者发出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第二问表现了作者鄙弃名利的思想。忘情山水、淡泊名利 5文章理解。5分 文章在总写中用“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表现了作者悠然自得 的情态。在分写“异水”时用“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一句夸张地表现了江水极深、极清的特点。在分写“奇山”时通过泉响、鸟鸣、蝉转、猿叫反衬了山的 幽静的特点。之后通过“鸢飞戾天者……窥谷忘反”的抒情短论表现了作者 忘情山水淡泊名利避世归隐 的思想。最后文章别具匠心地描绘了山中的又一奇景突出了树多的特点与前文“夹岸高山皆生寒树”一句相照应。 6.句子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的意思是 水很清澈 。《三峡》中与之异曲同工的语句是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4分 7.作者对富阳至桐庐沿途景色的总体印象是 天下独绝 请用文中的一个四字短语作答并且重点从 山奇 和 水异 两方面进行了描绘。 8.文章由景生情因情明志作者不由发出感叹的句子是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用课文原句填空 9.文中从侧面表现水的清澈的句子是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10.“鸢飞戾天者”与“经纶世务者”分别指什么人?(2分) 答“鸢飞戾天者’’与“经纶世务者”指追逐名利的人和热衷于官场的人。 11.本文是一篇山水小品请同学们开动脑筋从积累的古诗文中各写出一句写“山”和写“水”的诗句。 答 写“山”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写“水”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