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论教学语言修辞的趋近策略

2022-01-20 来源:好走旅游网
2018年第3期 第34卷 (总第447期)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0F EDUCAT10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 No.3,2018 Vo1.34 Total No.447 论教学语言修辞的趋近策略 陈 亮 (无锡高等师范学校,江苏无锡214153) 摘要:教学语言由于其交际的特殊性,要求教学语言修辞对象化。趋近是教学语言修辞对象化的一个有效策略。趋近符合 交际和教学规律,是交际针对性要求的体现,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在教学中,教学语言要趋近学生的语言面貌,趋近学生 的语言兴趣点。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趋近的策略重点不同,针对学生语言兴趣点的时代性特点,趋近也要与时俱进。 关键词:教学语言修辞;策略;趋近;趋同;语言兴趣点 doi:10.16083/j.cnki.1671—158O.2018.3.031 中图分类号:H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O(2018)3—0112一O4 教学语言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一种职 业语言,是教学信息传递的载体和工具,具体指教 师遵循既定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计划、按照一定 的教学组织方式引导学生习得文化科学知识和技 能、促进素质全面提高时所运用的职业交际语言。 教学语言交际的特殊性,必然要求教师在运用教学 受体——学生的趋近。所谓趋近,就是教师运用修 辞策略调控教学语言,主动向学生的语言做适度靠 近,通过这种语言趋近,实现教学语言修辞的对象 化,更易于学生接受。 有位教师在教学《家乡的建筑》时,先在黑板上 语言时受到一定的规约。教学语言修辞的对象化, 就是其中之一。 一画了一条直线,对幼儿说:“这是直线宝宝,请小朋 友想想,直线可以画什么?”大家七嘴八舌说了许 多,教师又神秘地说:“你们想知道老师要画什么 吗?大家边看边猜!”此时幼儿的注意力高度集中, 都想知道老师的笔下会画出什么来。于是,教师把 、趋近和趋同 教学语言修辞的对象化,是指教师对学生的语 言趋近,是语言交际针对性的体现,也是教师主动 调控教学语言的成果。 一黑板上的一条条直线连接起来,中间又请了“曲线 宝宝”来帮忙,当一幢漂亮的楼房出现时,幼儿欢呼 般来说,在交际中,为了顺利开展交际活动, 达到交际目的,双方(或多方)都会根据对方的情况 鼓掌。教师顺势说道:“接下来就请小朋友们也在自 己的画纸上试试直线和曲线的用途吧。”… 对于3~6岁的学龄前儿童,教师采用了趋近策 略,使教学语言修辞对象化,如运用拟人的修辞手 法,把“直线”说成“直线宝宝”,把“曲线”说成“曲线 采取合适的针对性修辞策略。比如,当我们问不同 对象的年龄时,会针对性地使用不同的话语:针对 长者,我们会问:“今年高寿?”对年轻人,我们会问: “今年多大了?”对儿童,可以问:“今年几岁了?”“高 寿”“多大”“几岁”,就是修辞主体根据修辞受体的 具体情况作出的针对性策略,否则就会不礼貌或闹 出笑话。除了年龄外,修辞主体的针对性还包括修 宝宝”,符合幼儿的思维和语言特征。教师将抽象的 线条赋予了生命,趋近了幼儿的思维世界,更容易 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如果教师不顾学生的语言 发展水平,只是从自身的语言个性出发与学生进行 辞受体的性别、民族、文化背景、受教育程度、与修 辞受体之间的关系(密切程度)、当时的情绪等。 教学语言,除了具有一般交际语言修辞的针对 性外,更进一步强调教学语言修辞主体——教师对 课堂交流,学生很可能听不懂或者没兴趣听,这样 师生虽然处于同一个课堂场域,但他们的思维、情 感却不会走进同一个时空,课堂的共生就无从谈 起 收稿日期:2017—1O一16 作者简介:陈亮(1965一),男,江苏无锡人,无锡高等师范学校,副教授。研究方向:修辞理论,中文教学,教育管理。 112 当然,教师的这种“对象化语言”,并非无原则 地迁就学生,放低到与学生同一个水平。从上例中 可以发现,教师的语言是口语化的、完整的、准确规 范的,因为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其教学 语言还要承担“示范”的责任。 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教学语言修辞的趋近, 不同于“趋同”。语言趋同,是教师教学语言被学生 象。“口语交际时,修辞主体(说话人)的修辞要适应 修辞受体(听话人),修辞才能成功,语言交际的目 的才能得以实现”。口 适应就是对对象的适应,这是 关系到语言交际能否成功的关键。作为教学交际主 体的教师,其担负着传递科学文化知识、促使学生 全面提高素质的重任,教学交际的成功,对于师生 的意义也是不言而喻的。在教学交际中,教师调控 教学语言时适度趋近学生,就是语言交际“把握对 象”适应对象的一个重要策略。 (二)趋近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 语言“同化”,是语言的矮化,它降低了教学语言的 质量。比如,幼儿在语言发展的初期,会大量使用 “叠词”,如“饭饭”“觉觉”“凳凳”“嘴嘴”,这并非是 修辞手法的运用,而是其语言能力的局限,幼儿在 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从单音节词到双音节词是一个 飞跃,也是有相当难度的,作为一个过渡,先说一些 “叠词”,从发音上只需简单重复,从语法上说是不 规范的。再比如,近年来,随着网络对人们生活全方 位的渗透,网络语言也深刻地影响着青少年,成为 他们的群体流行语。教师如何合理地利用学生中的 这些群体语言为教学服务,是值得认真思考的问 题。我们既不能一味拒之门外,也不能照单全收。如 果在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语言充满了“晕”“哇塞”“稀 饭”“I服了YOU”等,甚至“1438”“TMD”这样粗俗 的语言,看起来,教师抓住了学生语言的“兴趣点”, 与学生的语言融合了,交流似乎更畅顺了,但实际 上教师的语言被同化了,矮化了,因为这些语言混 乱了汉语的意义系统,污染了语言。 趋近和趋同是有本质区别的,趋近是教师运用 修辞策略主动调控的自觉行为,趋同是教师语言的 被同化;趋近是教学引导的语言修辞策略,趋同是 教师对学生的无原则迁就;趋近是教学语言质量保 持在引导者掌控的高度之上的,趋同是教师教学语 言的放任和矮化。 二、趋近符合语言交际和教学规律 教学语言修辞的趋近策略符合语言交际和教 学规律,是语言交际针对性原则的要求,是教学规 律,特别是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在教学语言修辞实践 中的具体体现。 (一)趋近是语言交际针对性的体现 语言交际的针对性要求教学语言修辞主动适 应交际对象。“对象,是交际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因 素。‘把握对象’是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一个基本原 则”。“作为修辞原则的把握对象,包含着三个准 则”,即“理解对象”“掌握关系”“尊重对象”。[2 王希 杰围绕对象提出的“把握对象”的三个准则,实质上 是语言交际针对性原则要求的具体化。在具体的交 际实践中,“把握对象”往往就是主动适应交际对 维果茨基认为,教学最佳效果产生在“可能发 展区”(最近发展区)。“介于儿童自己实力所能达到 的水平(如学业成就),与经别人给予协助后所可能 达到的水平,两种水平之间的一段差距,即为该儿 童的可能发展区。儿童的这个可能发展区,需给予 协助始可完成,只凭他自己是无法独立完成的”。 维果茨基主要从学习者的角度来谈学习的互 动交流过程。站在教师的角度,如何更好地指导、协 助儿童在可能发展区获得最理想的学习效果,是必 须认真加以考虑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分析、预 估学生的“可能发展区”,将课本的科学文化知识进 行再加工,设计一个个贴合学生“可能发展区”的学 习任务,引导学生共同探究和学习。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的责任之一是运用恰切的教学语言,将课本知 识进行“转述”,转化为学生最容易、最愿意接受的 信息形式。我们认为,教师在教学中的“转述”,应该 主动“把握对象”,适应“修辞受体”,使教学语言对 学生进行适度趋近,趋近学生的理解能力,抵达学 生的“可能发展区”,引导学生积极进入教学场域, 获取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趋近策略的实现途径 教学语言修辞策略的趋近,是教师主动适应学 生,促使师生之间更顺畅交流,以便收到良好教学 效果而采用的语言表达谋略,是在修辞理论指导下 的自觉的策略行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 (一)趋近学生的语言面貌 “语言和思维从每个人的孩提时期起如影随 形,始终保持着密切的关系”。[5 学生处于不同的年 龄阶段,由于其思维水平、心智能力和语言发展相 互作用,既相互支持,又相互制约,呈现出与其年龄 基本相当的语言面貌。幼儿是幼儿的语言,小学生 是小学生的语言,中学生是中学生的语言,大学生 是大学生的语言,虽然也不排除个别发展超前或迟 滞的特例,但并不会否定这个普遍规律。 教师首先要了解、分析自己的教学对象,所谓 】1 3 的“掌握学情”,既包含了对学生语言发展水平的掌 会回来的”“臭狗熊”等语言感兴趣,高年级或者中 学生兴趣点则已经不在此,而会对“消失”“满血复 活”“恐龙”“青蛙”等产生浓厚的兴趣,大学生的语 言兴趣点则可能在“高富帅”“白富美”“翘课”等上 面。 握,对学生群体语言的掌握,运用修辞策略,调动修 辞手段,主动趋近学生的语言,让自己的语言适度 地呈现出学生语言的一些面貌,使学生对教师语言 产生熟悉感和亲近感,同时也是用合适的语言传达 合适的内容,在思维(解决问题)能力上,进入学生 的“可能发展区”。如下面的教学片段: 师:昨天老师也和家人一起到外面游玩了,还 拍了几张照片(课件播放风景区图片,停车场图 学生的这些语言兴趣点往往以高频复现、群体 高度关注的“流行语”的形式呈现。学生群体的流行 语,往往和网络有着密切的关系。 近年来,网络日益浸润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 片)。你们看这是哪儿呀? 生:镜泊湖,停车场。 师:这就是镜泊湖风景区的停车场,知道这个 停车场有多少车吗?(生摇摇头) 师:那我们来请教一下停车场的管理员阿姨, 认真听听她是怎么说的…… 师:听了阿姨的介绍,你知道这四个条形分别 表示什么车吗? ……[6]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不仅以本地区的著名 景点(学生熟知)为话题引入教学任务,还用了“管 理员阿姨”这个称谓,显然是站在学生(小学二年 级)的角度说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准 确规范而简短直白,并且以短句为主,贴近学生的 语言面貌和理解能力。假设教学对象是高中生、大 学生,教师就没有必要用“管理员阿姨”这个称谓, 直接用“管理员”称呼就可以(当然,事实上,这个小 学二年级的内容是不可能让高中生、大学生学习 的,这里强调的是教学语言修辞必须趋近学生,并 因学生而异)。 (二)趋近学生的语言兴趣点 在语言交际中,交际对象对某些语言(一般是 某些词、短语、句子或者句式等)具有超出其他语言 的特殊兴趣,在交际实践中,喜欢使用这些感兴趣 的语言,喜欢倾听这些感兴趣的语言。这些交际对 象特别感兴趣的语言点,称为语言兴趣点。语言兴 趣点在语言交际中往往被言说者利用来为交流沟 通服务,以获取更好的交际效果。 学生有学生群体的语言兴趣点,并且随群体年 龄段、学段的不同而存在一定差异,也就是说,学生 群体(青少年、儿童)中存在一些共同的语言兴趣 点,但又不是所有学生的语言兴趣点都是同一的。 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直至大学生,他们的语言 兴趣点存在一些差异,这与不同年龄段(学段)学生 的思维水平、人生阅历、社会经验有密切关系。比 如,受动画片影响,幼儿和小学低年级学生对“我还 1 14 域,人们的生活几乎无不受到网络的影响,这当然 也包括语言。教师和学生、家长和孩子之间甚至还 出现了“网络代沟”和语言隔阂。特别是中小学生, 追求新奇又不加鉴别,于是说一些老师听不懂的网 络流行语,诸如“偶稀饭粗稀饭(我喜欢吃稀饭)” “7456(气死我了)”“偶8素米女,偶素恐龙(我不是 美女,我很丑)”“血洗完了(学习完了)” 这些“行 话”,假如不在这个群体中,会觉得特别陌生,难以 理解。而学生在和教师交流时,往往会运用另外一 套非网络的社会话语系统。但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 学生喜欢并流行的网络语言,吸取网络语言中精彩 的部分,适当地引用、嵌入到教学语言中,通过从学 生的语言兴趣点切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 生更积极地参与课堂的生成。当然,教师还有责任 引导学生鉴别网络语言,吸取网络语言中合理的表 达,剔除网络语言病毒,防止网络语言对学生语言 交际的侵害。 四、实施趋近策略的注意点 趋近是教学语言修辞针对性要求的具体落实。 教学语言针对的学生群体是不同的,从幼儿到大学 生,年龄、心理、知识背景、智力发展、社会阅历等都 存在着明显差异,同时从时间维度上看,不同时期 的学生,比如同样是初中生群体,20世纪和21世纪 的,在语言风貌和兴趣点上都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这些都要求教学语言修辞根据学生群体的差异实 施不同的趋近策略。因而,在实施趋近策略时,应该 注意不同的侧重点,同时要与时俱进,根据学生群 体语言的时代特点,变革趋近策略。 (一)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趋近的策略重点不 同 如前所述,以流行语为标志的群体语言是有明 显的年龄差异的,幼儿、儿童、青少年群体的流行语 虽然有一些相通之处,但差异也是十分明显的。“臭 狗熊,你等着,我一定会打败你的”“我还会回来的” 一般在低龄儿童中流行,“明明能靠颜值吃饭,却偏 偏要靠才华”“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我带着 你,你带着钱”应该是青年人的喜爱。“438”“青蛙” “恐龙”则往往是中学生的最爱。“初中生热衷于使 用流行语说明流行语本身迎合了学生兴趣发展的 时代需要”。研究者调查分析发现,“不同年级不同 性别的学生群体会有不同的流行语来源和所倾向 的流行语类型。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映射了不同年 级不同性别学生的兴趣特点”。 教学语言修辞的趋近,必须要针对学生的年龄 作出选择。一般来说,学生的年龄越小,趋近的要求 越高。因为学生年龄越小,教师和学生之间语言能 力的差异越大,教学语言修辞要完成“趋近”,其“行 程”相对要长。如果教学对象是大学生,由于教师和 学生都是成年人,教学语言修辞的“趋近”,主要在 于教师要掌握青年群体的流行语、热词、常用句式 等,并且注意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以寻找到和学 生的“语言共鸣点”。 (二)针对语言兴趣点的时代性特点,趋近策略 需要与时俱进 也是不一样的。比如,同为中学生,在20世纪80年 代、90年代、21世纪00年代、lO年代的,他们的群体 语言也发生了诸多变化。比如“蛤蟆镜”“鸭屁股” (发型)、“万元户”“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属于80年代,“伤不起”“围脖”“亚历山大”“赞”“土 豪”则是近几年的流行语。从群体语言中最具标志 性、最符合群体兴趣的流行语,可以发现不同时代 的中学生群体有属于他们自己的群体语言。所以, 群体中最活跃的流行语是有生命周期的,不同群体 的语言兴趣点是不尽相同的,因而趋近策略要真正 能激发学生兴趣,必须与时俱进。作为教学语言主 体的教师,要紧跟时代脚步,主动了解学生的生活、 思想、语言动态,从学生当下的语言兴趣点切入,否 则学生不可能与教师“共鸣”,如果教师对今天的学 生说“跟着感觉走”,可能学生就没有什么感觉了。 [参考文献] [1]Qihang.幼儿园课堂实录:家乡的建筑[DB/OL].http://www. youjiaotv.com/2009/0502/227.htm1.2009—05—02/2107—3—21. 学生群体语言具有时代性特点。学生的语言兴 趣点以及作为群体语言典型呈现的流行语,与社会 生活的发展变化密切相关,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 变化。从哲学角度看,作为意识形态范畴的语言,是 [2]王希杰.汉语修辞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3]吴礼权.修辞心理学[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 [4]张春兴.教育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5]于丹.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统计》课堂实录[DB/OL ̄.http:// Wa,VW.xxkt.cn/shuxue/2O11/46982.htm1.2011-10—15/2017—3—21. 对客观现实世界的能动反映。存在决定意识,既然 反映的对象变化了,反映的结果也会发生相应的变 化。从另一个角度讲,同一学生群体,随着年龄增 长、身心成长、阅历增加、经验积累、知识发展,其语 言的能力和运用也必然发生相应的变化,不同群体 的学生,经历到某个年龄段(或学段),其群体语言 [6]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O. [7]谭群瑛,黄秀升.网络语言“病毒”对中小学生语言发展的侵 害探微[J].现代语文,2007(09). [8]舒童.初中生流行语的表现及其规范[J].当代教育论坛, 2011(06). On Principles of Teaching Language Rhetoric CHEN Liang (Wuxi Teachers’College,Wuxi Jiangsu 214153,China) Abstract:Teaching language is a professional language used by teachers.According to particularity of communication,it needs objectiifcation of teaching language rhetoric.Approach is an effective strategy for objectiifcation of teaching language rhetoric.Ap— proach conforms to communication and teaching regulariy.Itt reflects speciic requifrements and conforms to law of students’cogni— tion development.During teaching,teaching language needs to be approached to students’language features and points of students’ interests in the language.The strategy of approach should be different on account of different age groups of students.Approach should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on account oftimes characteristic of students’interest points in he ltanguage. Key words:teaching language rhetoric;approach;convergence;points of interest in he ltanguage [责任编辑:刘爱华] 11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