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海口十二五规划

2022-02-08 来源:好走旅游网
 附件:

第四节 “十二五”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十二五”时期,海口要努力打造环北部湾和海南国际旅游岛中心城市、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全市人民共建共享的温馨城市,全省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心、区域性交通枢纽和经贸文化交流中心,全国一流的热带滨海商务休闲和娱乐目的地、国家南海资源开发服务基地。 ——“三市”

环北部湾和海南国际旅游岛中心城市。 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 ——“两中心”

全省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心。 区域性交通枢纽和经贸文化交流中心。 ——“两地”

全国一流的热带滨海商务休闲和娱乐目的地。 国家南海资源开发服务基地。。

根据上述总体发展目标,未来五年要努力完成以下经济社会发展任务:

——经济规模实现新突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财政总收入达到300亿元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3000亿元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00亿元以上;人均GDP超过4.5万元,跨入全国中上城市行列。

——结构优化取得新成效。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大于1.5%,创新能力得到较大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0%以上,

——城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城镇化率达到70%以上。

——民生事业发展达到新高度。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提高到30000元以上和11000元以上。

专栏二:“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类别 指 标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财政总收入(亿元)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亿元)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接待旅游过夜人数(万人次) 旅游收入(亿元) 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城镇化率(%)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耕地保有量(万亩)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化学需氧量(吨) 二氧化硫(吨) 主要污染 氨氮(吨) 物排放 氮氧化物(吨) 森林覆盖率(%) 森林增长 森林蓄积量(万立方米) 总人口(万人) 城镇登记失业率(%) 新增就业岗位 城乡三项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 2015年 1000以上 300以上 100以上 [3000以上] 1200以上 120以上 50 70以上 99 90 1.5 4.15 103.8 42以上 280 <223 3.5 90 年均增长 13% 15% 15% 19% 12% 13% — [2.8%] [3%] [7%] [0.7%] 25% — 属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经济 发展 科技 教育 资源 环境 完成省 下达指标 约束性 [3.62%] — <3% — — [5%]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人民 生活 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 新增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万套)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95 5 30800 [12%] — 13%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11800 13% 预期性 注: []内为五年累计数;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指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总人口数及增长率由计生部门按人口出生自然增长率计算。

第二章 科学规划城市布局

利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机遇,按照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定位,努力打造区域中心城市。立足可持续发展和资源节约利用,优化功能布局,形成“东进、南优、西扩、北拓、中强”的新格局。 第一节 区域布局

成为服务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和环北部湾区域的中心城市。 一、区域重要物流基地 二、区域特色旅游产业带 三、区域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

发挥马村港物流优势,完成综合保税区区位调整,完善“两区八园”(综合保税区:原海口保税区园区、海口综合保税区和临空经济园区〈美兰机场〉;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药谷工业园、海马工业园、狮子岭工业园、云龙产业园、文化创意产业园)基础设施和产业布局,推动工业继续向园区集中、园区向周边拓展,着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汽车制造、旅游装备制造等产业,打造服务海南国际旅游岛、面向环北部湾的区域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

第二节 空间布局

突出“宜居、宜业、宜学、宜游”的区域特色,合理规划城市空间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一、东进

利用东寨港红树林、南渡江等岸线资源和高校资源优势及空港优势,突出宜学、宜游特色,建设东海岸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桂林洋高校区,着重发展休闲度假、教育科研、空港物流等产业,打造全省人才培育和产业孵化基地,建设国家级滨海生态旅游示范区。 专栏三:东部组团核心项目

一、江东新区基础设施:包括新东大桥、东寨港大道北段、椰海大道、江东大道、东海岸滨海路、滨江东路等项目,以及桂林洋高校区和文昌航天城的配套设施。 二、东海岸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整合提升南渡江滨江旅游度假区板块,江东体育文化主题公园板块,东寨港红树林湿地公园板块,完善路、水、电、气等配套基础设施,打造国家级度假区。 三、桂林洋高校区:完善桂林洋高校区基础设施和配套生活设施,加快市内高校向桂林洋聚集,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高校合作办学,打造人才培育基地。 四、司马坡岛文体基地:包括国际大赛高尔夫球场、游艇码头以及相关配套设施。 二、南优

加强南郊生态保护,适度发展优势产业。重点推进火山群世界地质公园、长影海南世纪影城、观澜湖康体休闲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观光农业和体育休闲产业,实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打造农民增收示范区,建设环北部湾区域绿色生态休闲首选地。 专栏四:南部组团核心项目

一、火山群世界地质公园:包括古村落旅游的保护与建设、火山博物馆、光影梦幻旅游区等。 二、长影海南世纪影城:建设时空转换站、华夏电影古镇、火山梦想剧场、电影主题商业街、影视区、火山峡谷温泉乐园等,打造集自然与人文于一体的影视公园。 三、观澜湖体育休闲项目:建设高尔夫球场、大型户外运动休憩园、温泉SPA、酒店会所、娱乐餐饮、商业购物、大型户外表演等。 四、生态休闲旅游小镇:充分利用生态资源、拓展火山文化,发展农业观光体验游和乡村休闲游,打造红旗特色风情小镇等一批特色旅游小镇。 五、龙湾国际休闲旅游区:建设三仙公路、谭甲公路、文长公路以及配套供水工程,建成以运动休闲、文化娱乐为主要功能综合休闲社区。 三、西扩

科学规划建设西海岸新区,加快推进海南国际会展中心、五源河文化体育中心等项目建设,重点发展商务会展、文化创意、科技研发、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完善配套生活服务设施,建成聚集高端人才的生态宜居区和全省现代服务业核心集聚区。 专栏五:长流组团核心项目

一、西海岸新片区开发:结合西海岸起步区建设及长流中心镇改造,加快开发金沙湾片区、西海岸南片区,完善医疗、教育、购物等生活服务设施,建设海口新市区。 二、长流商务区:主要建设商务楼、商务酒店及公共配套设施。 三、海南国际会展中心:包括会展中心、五星和七星级酒店、经济总部等,发展会展经济。 四、五源河文化体育中心:包括主体育场、体育馆、音乐厅、游泳跳水馆及附属设施。 五、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广告、策划与咨询、工艺设计、音像出版、动漫、表演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网络游戏和网络服务等产业。 六、中商农产品中心市场:主要包括农产品现货交易区、加工配送储运区、总部经济区、综合服务区、国际农业博览中心等。 七、新海物流园:包括园区内土地平整,市政基础设施、批发市场及配送中心建设等。 四、北拓

合理开发海洋资源,大力发展邮轮、游艇、帆板等休闲产业,加快海上人工岛等项目建设,拓展城市空间,有序发展高端旅游地产,凸显海湾旅游休闲城市特色,展现北岸城市的秀美。 专栏六:北部组团核心项目

一、现代有轨电车工程(一期):西起火车站、东至万绿园,沿滨海大道建设集交通和观光为一体的轨道交通。 二、新埠岛开发:建设五星级酒店、游艇俱乐部、室内冰场、民俗文化展馆、水岸商业街、院景式休闲度假示范区等,打造具有滨江滨海特色、自然生态优美的热带风情休闲度假区。 三、美丽沙开发:建设集文化娱乐、休闲购物、旅游观光于一体的地标性开发区。 四、东海岸人工岛:建成集时尚消费、休闲娱乐、旅游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标志性海湾景观区。 五、海口湾灯塔酒店:建设超五星酒店及度假酒店别墅、高档住宅及会议中心、游艇码头等。 六、北岸游艇码头建设:包括秀英港公共游艇码头和海口湾游艇码头,建设游艇码头、风情酒吧街、市民广场、游艇俱乐部、旅游度假酒店等。 五、中强

突出综合特色,合理布局产业和生活空间,完善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效益;加强城市路网建设,构建循环有序、畅通便捷的城市路网;加快旧城改造,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业态;建设舒适和谐的生活居住区和现代化的中心商务区。 专栏七:中心组团核心项目

一、旧城改造:博义村片区、面前坡片区、朱云路起步区、夏瑶新村等片区改造。 二、历史文化街区:五条老街骑楼建筑街区和府城历史文化街区,建成南洋骑楼风格建筑群和民族文化特色的精品展区,以及集游、玩、赏、购、特色餐饮为一体的商业区。 三、大英山商务区:以行政、商务、文化为主,融合大型国际购物中心、免税店、金融保险、文化娱乐、商务和居住等功能,打造现代高端精品购物商圈,建成现代综合型商务区。 四、海秀商业区:进一步提升明珠广场的规模,积极推进海秀商业广场建设,提升海秀商业区业态。 第三章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到2015年,形成汽车、食品饮料与农副产品加工、光伏、医药、文化创意与休闲娱乐等5个过100亿元产值的产业集群,培育旅游装备制造、新材料等10个过10亿元的新兴产业集群,及一批年产值过亿元的龙头企业。

第一节 现代服务业

到2015年,现代服务业占第三产业比重达到70%以上。 一、发展都市商务旅游业

到2015年,实现旅游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8%以上,旅游总收入达到120亿元以上,接待旅游人数达到1200万人次以上。

二、发展现代物流业

重点建设“三大物流园区”、“五大物流中心”和“五个专业配送中心”。到2015年,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1亿吨,集装箱运输达到150万标箱;空港吞吐量达到30万吨。 专栏八:物流业布局

一、三大物流园区:临空物流园区(美兰机场北侧)、马村港保税物流园区和新海物流园区。 二、五大物流中心:府城南北水果蔬菜物流中心、永桂海口钢材物流交易中心、丁村美居生活物流中心、桂林洋水产物流交易中心、中商农产品物流中心。 三、五大配送中心:南站配送中心、金盘配送中心、灵山配送中心、长流配送中心、桂林洋配送中心。

九、有序发展高端旅游地产业

完善房地产开发企业、中介机构、物业管理企业资质及房地产业各类执(职)业资格的核准及监管,规范市场秩序;推行房地产开发企业信用评级制度;建立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强化动态监控。坚持高标准、高品质、高端化的开发原则,科学规划旅游地产发展类型、规模和速度,构建高星级酒店、产权式酒店、高端度假休闲住宅等多元化的旅游地产供应体系,打造环境优美、文化魅力独特的高端旅游度假品牌,以旅游地产资源推动产业发展、促进消费、改善人口素质。支持开展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TTs)试点,逐步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房地产投融资机制。 第四章 完善中心城市功能 第一节 区域交通中心

完成主城区公路市政化改造,探索立交化改造,打通断头路和丁字路。规划新建4个综合客运枢纽、10个农村客运站、5个对外货运枢纽站场。在大型商业设施、新建住宅小区等合理配建停车场,有效化解停车难问题。到2015年,力争主干路网密度达到1.32公里/平方公里,次干路网密度达到2.15公里/平方公里,支路网密度控制在5-7公里/平方公里之间,基本形成以海口为中心、辐射全岛、畅通便捷的立体交通网。

第五章 加强城乡建设与管理 第一节 旧城改造和新片区开发

运用城市经营理念,强化规划引导,吸引社会资本,加快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改善城市面貌。到2015年,基本形成“东进、南优、西扩、北拓、中强”的发展格局。 一、大力推进旧城改造

“十二五”时期重点完成南渡江西岸、红城湖周边等重点片区的改造。 二、加快新片区开发

“十二五”期间重点推进长流起步区、金沙湾、美丽沙、新埠岛、西海岸南片区、江东新区等片区开发。

第四节 城乡重点基础设施建设

统筹规划建设城乡道路、水利水网、电力、燃气、通讯等基础设施,完善城市服务功能。 一、道路建设

加快美兰机场扩建、海口港区等交通枢纽建设。加快环岛铁路海口段配套设施;海榆西线、中线、疏港路拓宽工程;江东大道、新东大桥、绕城高速连接演丰工程(二期)、永兴-龙塘-云龙-三江贯通工程、绿色长廊北段扩建、三仙公路及谭甲大道等区域交通建设。加快现代有轨电车工程(一期);快速公交(BRT)示范线路;断头路和丁字路打通工程;南海大道、龙华路整治工程;丘海大道、龙昆南路、永万东路和永万西路延长线等城区路网建设。到2015年,形成“一空两铁三港六路”对外交通体系和“七横十二纵”城市主干路网及完善的城市交通微循环系统。

一、“一空两铁三港六路”对外交通体系: “一空”:美兰国际机场; “两铁”:东环铁路、西环铁路; “三港”:马村港、秀英港、新海港; “六路”:绕城高速、海榆西线、海榆中线(中线高速)、海榆东线、东线高速、海文高速。 二、“七横十二纵”的城市主干路网: “七横”:海甸五路-新海路(延长线为新东大桥-江东大道)、滨海大道、海秀路-国兴大道、 南海大道、椰海大道、绕城高速(一期和二期)、永兴-龙塘-云龙-三江公路。 “十二纵”:粤海大道、海港路-海秀大道、丘海大道、龙昆路、和平路-海府路、白龙路-琼州大道、滨江西路、琼山大道、长滨路延长线、绿色长廊二期、永万东路、西路延长线。

第三节 保障住房建设工程

建立多层次住房保障供应体系,到2015年全市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到25平方米以上,基本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

一、建立多层次住房保障供应体系

到2015年末,新增保障性住房5万套(户),基本解决城镇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基本实现低收入困难家庭有一套保障性住房。

第八节 公共交通改善工程

坚持公交优先,突出公交公益性,逐步降低百姓出行成本,到2015年,实现公交分担率达到25%以上,公交出行占机动化出行的比重达到40%以上。 一、完善公共交通设施

到2015年,出租车规模达到2800辆以上,公交汽车平均等待时间缩短到10分钟以内。

三、推动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

建立土地与项目联动机制,实施建设项目用地分类管理和供地指标差别化管理。开展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试点,建立征地补偿安置争议协调裁决制度,开展留地安置、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入股、土地股份合作等多种征地安置新模式试点。充分利用国家政策,探索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扎实推进土地整治工作,探索现代农业规模化生产新模式。探索旅游项目用地差别化管理新模式,在不改变农用地利用性质、不破坏耕作层的前提下,试点直接由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采取出让、转让、出租、承包、联营、作价出资或入股等多种形式参与旅游项目开发。争取更多的建设用地指标用于基础设施、民生、旅游等重大项目建设。依法、科学合理开展填海造地。建立完善节约用地评价体系和考核制度。创设“周转指标”机制,盘活存量用地,增加建设用地流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