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龙江文化产业促进和谐产业体系建设的研究
作者:王冰 孟范香
来源:《对外经贸》2011年第11期
【摘要】黑龙江省属资源大省,但市场意识不强,文化产业相对落后。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正在不断地提升,这为黑龙江省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通过推动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促进和谐产业体系的建立。黑龙江省应加快转变文化产业发展方式,完善产业体制机制,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黑龙江省;龙江文化;文化产业;和谐产业体系 【中图分类号】G127【文献标识码】A 一、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黑龙江省文化产业的发展经历了探索、起步和稳步发展阶段。经过多年努力,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文化产业的局面业已形成,文化产业的规模和层次在不断扩大与提升,发展的环境也越来越好,呈现出加速的发展态势。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程的投入不断增加。2008年全省城镇用于文化、体育的固定资产投入332.5亿元,比上年增长6.93%。不断人均文化娱乐支出392元,比上年增长5.9%;农村居民人均文教、娱乐和服务支出332.3元,比上年增长11.7%。2005年以来,各级财政对艺术、文化服务等核心文化产业投资年均增幅为25.1%。
文化产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一步提高。各级政府以农村基层和中小城镇为重点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改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支持边远地区建设和改造文化服务网络。完善城市社区文化设施,促进基层文化资源整合和综合利用。2005—2007年,黑龙江省文化艺术领域有50余个项目获得国家奖项。冰灯、冰雕、雪雕、冰上杂技舞蹈、龙江剧、等艺术品牌享誉国内外,影响力不断扩大。2007年全省文艺演出和电影放映观众达926.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3.4%。
近年来,在政策的鼓励和引导下,黑龙江省的非公有制经济进入文化产业有较明显增长。据黑龙江省文化厅统计的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全省文化系统民营文化企业(含个体经营业户)0.96万户,占全省文化系统产业经营机构总数的85%;全年实现增加值7.11亿元,占全省文化系统实现增加值的59%。2007年全省文化系统民营文化企业营业收入12.53亿元,利润总额3.4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2.5%和23%。其中营业总收入占全省文化系统产业总产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的份额达到67%。非公有资本在全省文化产业发展中越来越发挥出重要作用,民营文化企业已经成为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的生力军。
黑龙江省各地以资产为纽带,积极推进文化产业集团的组建,进一步提高了产业集中度。先后组建了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牡丹江广播电视集团等一批大型文化产业集团。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以多种形式进入文化产业领域,全省逐步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 二、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1.文化产业发展意识不强
文化产业的发展,有赖于科学的文化观念。黑龙江在文化观念上既有比较单纯的意识形态认知和管理实践,又有过于实用化的急功近利追求,却没有牢固地树立文化的软实力、深层推动力和后续发展力,并缺乏长效性、带动性和辐射性的现代文化观。许多政府干部的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意识淡薄,缺少对文化市场开发的研究和发展文化产业的深层次思考。认为文化是虚,农、工、商是实,习惯于重视“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忽略了文化是经济的高级形态本身的认识,对文化重视不够。 2.文化产业发展环境不宽松
党和国家对发展文化产业的认识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文化产业已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亮点。目前,北京、上海、深圳、湖南、云南、江苏等省市自治区都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大多数的省份都提出争取在未来的5~10年内,把文化产业建设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黑龙江目前对文化产业在全省经济中所处的地位尚不明确,从而导致各政府部门及社会各界对文化产业缺乏足够的重视,文化产业无法得到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有效参与。文化产业的发展环境不宽松,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政策不完善、不配套,已出台政策落实不到位的问题依然存在。 3.资金融通渠道不畅
黑龙江省的冰雕艺术展览已经在国际上举办十几年,曾到过东南亚、欧洲、北美等,获得了国际广泛赞誉。特别是由黑龙江省文化艺术发展中心举办的美国冰雕艺术展,不仅大力宣传冰雪的神奇魅力,而且着力宣传哈尔滨的冰雪盛况,极大吸引了美国民众的兴趣,取得了极其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由于一直缺乏资金的投入,特别是财政投入不足限制了产业化发展规模和发展步伐。
4.缺少拳头产品和大企业集团的支撑
黑龙江省各地文化产业发展的规模普遍弱小,竞争实力不强。近年来,黑龙江省虽已成立了若干文化企业集团,但发展进程要滞后于一些发达省市,尤其是受体制制约,已经成立的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团实力仍然比较弱小。如黑龙江省的新闻出版业,虽然产出规模比较大,效益也很可观,但是基本上是靠广告和辅助教材支撑。如果失去体制性保护这一块,也就没有多少竞争优势。在传统的文化领域,黑龙江省雄厚的文化特色资源没有得到根本的发掘和释放。如地方戏(二人转、龙江剧)、民俗文化、地域文化、游人文化、多民族文化、边疆文化、舶来文化(欧洲文化)等这些优势文化资源并没有在黑龙江省形成优势产品和强势产业,致使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发育不良。
5.文化产业缺乏经营与管理人才
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与文化艺术相结合的产物,不论是艺术创作本身还是经营管理,人才都是最为核心的要素。但从目前黑龙江省文化领域来看,不仅技术人才短缺,而且更缺乏既懂艺术又会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人才的短缺致使产业发展后劲不足,特别是各艺术院团由于长期处于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其领导者对市场经济,现代管理及资产经营知识掌握不够,加之受经济、观念、体制和机制的制约,很难从现有的状态中走入市场。同时由于缺乏长效的留人、用人、育人机制,人才激励机制不健全,优秀人才“雁南飞”现象较普遍。 三、龙江文化产业发展对和谐产业体系建设的促进作用 (一) 产业融合
黑龙江省的产业融合应该通过产业间的功能互补和延伸实现产业间的融合,而这种融合更多地表现为文化产业向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和生产服务业的延伸和渗透,黑龙江省发展现代化观光农业、文化创意产业、动漫产业,即是这一新型产业体系的综合体现。弘扬龙江文化,使工农业产品从理念创新、品牌创新、再到营销方式创新的全方位创新,实现传统企业与文化的融合,让企业站上了更高的起点上。旅游业是新兴的朝阳产业,也是产业融合程度最深的产业之一。所以黑龙江省应该充分利用特有的龙江文化和地域资源特点,发展人文与观光旅游业。 (二)与三次产业密不可分
文化产业对黑龙江省的影响覆盖了第一、二、三产业。从精神层面来讲,龙江文化的实质,是龙江精神,也就是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坚忍不拔是黑龙江人的本色,艰苦奋斗是“三种精神”的重要支点。龙江文化中的勇于面对千难万险、敢吃千辛万苦、自立自强、自力更生、勤俭节约的精神对黑龙江省的工农业发展带来了重大影响。黑龙江省作为资源大省和重工业基地,历来以全国需要为己任。在煤炭、木材、粮食、石油、机械设备等方面,总是无条件地服从国家的计划调拨,毫无保留地支援国家大局。黑龙江省在文艺精品创作中应特别珍惜并注意深入挖掘和利用这些资源,打造出各类文艺作品的地方品牌,彰显黑龙江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品格。
(三)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文化产业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文化产业的发展能够引起资本、技术、人员等生产要素的流动与组合,渗透并提升传统产业,推动黑龙江省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此外,文化作为软实力,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引导人们正确的价值取向,而且可以解决部分人口就业,提高就业率。面对新的挑战和文化需求的攀升,应发挥黑龙江省文化产业的优势潜力,在文化市场的开发上拓宽黑龙江省文化产业的发展之路,促进黑龙江省实现建设经济大省与文化大省齐头并进。
四、发展龙江文化产业促进和谐产业体系建设的对策 (一) 转变观念,重视文化产业的价值
目前国际上大力倡导向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转型,黑龙江省应该抢占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制高点。文化产业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个新亮点。发展文化产业不仅可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其综合效益将日益显现。当前,迫切需要我们转变观念,增强产业意识,既要注重文化产业的社会效益,更要注重其经济效益,牢牢树立“抓文化产业就是抓经济建设”的观念。要理顺管理体制,解决政出多门、条块分割的现状,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和推进措施。各地各部门应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发展总体规划,调整文化产业的战略布局,理清发展思路,认清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性和紧迫性,以思想的大解放推动文化产业的大发展,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加大对文化产业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
文化与经济互生互动,文化与资本的对接,能使文化产业突破资金瓶颈,做大做强。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应与其他新兴产业一样,在招商引资、银行贷款、组织公司上市、减免税等方面享受同等优惠政策。还要根据文化产业的特殊性和黑龙江省发展相对滞后的实际,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文化产业跨越式和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措施。在资金投入上,一方面要加大财政投入,这是发展公益性文化产业资金来源的重要渠道。另一方面要突破体制障碍,让民营资本、社会资本、业外资本进入经营性文化产业。要建立有效的筹资机制,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资助文化事业,建立各种类型的文化基金,形成多渠道的投入机制。坚持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积极动员和吸纳各方面的资金投入文化产业。 (三)完善文化产业市场机制
一是加快文化产品开发,努力打造品牌产品。依托黑龙江省北方民族文化资源相对丰富的优势,发挥大中城市的带动和辐射作用,规划建设以展现黑龙江省特色文化艺术产品为主的文化产品市场,带动文化艺术品产业发展,形成具有黑龙江省特色的文化艺术品生产销售体系,实现规模效益和品牌效应。积极培育资本、人才、技术、品牌、版权等要素市场,加强具有黑龙江省特色的文化品牌建设,注册更多的文化商标,依法保护黑龙江省的文化产业和产品市场权益。二是大力发展市场中介机构和行业组织。注意发挥经纪人、代理人等文化中介作用,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各类文化单位提供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三是将文化交流与文化贸易结合起来,将政府推动与企业市场运作结合起来,加强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工作。大力扶持发展外向型文化企业,推动更多具有黑龙江省特色的文化企业和文化产品“走出去”。 (四)提高龙江文化产业竞争力
一是要实施品牌战略。尽管黑龙江省的文化资源非常丰富,但是文化资源的利用率、商品转化率却很低,文化产品的精神内涵和艺术的精致程度也很低。如何把深厚的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品牌优势,是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关键。黑龙江省的文化产业应当将打造自己的品牌作为自身发展的当务之急,要充分利用镜泊湖、五大连池、大兴安岭、扎龙、大庆石油文化等黑龙江省特有的文化旅游资源,深度挖掘出一些具有地域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品牌。尤其要利用东北雪域文化,积极开发冰雪品牌、生态湿地品牌、绿色、“自然至上”品牌,而不仅仅限于旅游这一个层次。
二是要实施人才战略。加快黑龙江文化产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必须加快人才的集聚,要积极培养各类文化专业型人才和经营人才,努力吸收国内甚至国外的文化人才到黑龙江创业。打破文化人才流动中不同所有制和不同身份的界限,促进文化人才在不同地区、部门、行业之间有序、合理流动,实现文化人才资源社会化、资源配置市场化。建立文化人才公平竞争机制,突出业绩效益取向,按岗选人、竞聘上岗、奖优罚劣,建立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发挥才智的竞争激励机制。
三是要实施科技战略。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中,要大力推进文化生产、流通与高新技术的结合,有意识地加大文化产业中的高新技术含量,积极推动文化产品的多层次开发和网络化服务,改造传统文化,开发新兴文化产业,这样才能增强黑龙江省文化产业的竞争能力。黑龙江省应重点抓好公共、高校、科研机构图书馆网、博物馆网、电影院网、剧场网、艺术网、文化电子商务网、文化信息网等文化产业项目的建设,用商业运作的模式来实现文化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共享。加快科技成果在文化产业中的转化和应用,积极开展企业与高校和研究部门的合作,发展数字化信息技术为标志的新兴文化产业。要广泛运用现代自然科学技术和管理科学技术开发各类文化资源,改造和提高传统文化产业,把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引入文化艺术生产、经营、管理与服务的各个环节。 [参考文献]
[1] 项卫星,周国梁. 黑龙江省文化产业竞争力分析[J]. 学习与探索,2010(3). [2] 李陈亚. 关于黑龙江省产业结构调整的几点思考[J]. 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1). [3] 王淑霞. 加快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J]. 学术交流,2006(8).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作者简介:王冰(1986-),女,内蒙古牙克石人,哈尔滨商业大学国际贸易学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经济合作与区域经济合作研究;孟范香(1979-),女,山东临沂人,黑龙江广播电视大学讲师,研究方向:旅游经济与经济管理。
基金项目:2009年度黑龙江省“六个一批”人才资助项目(编号:2009A0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