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世界上主要君主立宪制国家政体对比研究

2020-03-12 来源:好走旅游网
 从英国、日本、泰国看君主立宪制国家政体的对比研究

一、君主立宪制含义与发展 1、君主立宪制的含义

君主立宪制亦即“有限君主制”,是相对于君主专制的一种国家体制。君主立宪是在保留君主制的前提下,通过立宪,树立人民主权、限制君主权力、实现事务上的共和主义理想但不采共和的一种政体。

2、君主立宪制的发展与存在形式

英国于1688年“光荣革命”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君主虽然是国家元首,但君主的产生方式与权力范围,会依各个国家的制度而不同;纵使是同一个国家,往往在不同时期,君主的产生方式与权力范围也各不相同。君主立宪制与一个国家的国情和文化传统有着密切关系,它具有一定的进步性,同时也有一定的妥协性,落后性,局限性。资产阶级力量较弱、实行改良的国家都仿效英国的政体,但由于各国的政治经济情况和阶级力量对比关系不同,资产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妥协的程度不同,君主保留的地位和权力也有所不同,因此,君主立宪制又有二元制君主立宪制和议会制君主立宪制两种具体形式。

皇室的存在都是历史遗留问题,皇室的存在是各阶层政治斗争平衡的产物。目前,世界上实行君主立宪制的国家共有38个,如亚洲的日本、泰国,欧洲的瑞典、西班牙、丹麦和英国,非洲的摩洛哥等。这些王室呈现出形态各异的面孔,它们的地位、作用和影响也不尽相同;王室就像来自远古的遗产,愈发稀少而日益衰落。议会制的君主立宪制,现代依旧有不少资本主义国家所采用,如英国、日本、泰国等。王室一般来说起到的都是形象作用,他们代表着国家的形象,有一定的外交权等等权利,有时候还可以行使一些法定的否决权等等,但随着议会、国会等权力的增强,王室权力正在逐渐缩小。有些国家甚至出现了否定王室,并且建议取消王室制度的现象。 二、英国政体发展研究概述

1、英国君主立宪制产生的基础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确立于1689年的英国权利法案,权利法案规定国王不得干涉法律。通过议会立法,用法律的条文来约束国王的权力,这是君主立宪制的特点之一。而英国之所以没有废黜国王,国王也没有解散议会,部分原因是由于克伦威尔颠覆朝政之后导致的几十年乱局,议会制的兴起和倒台,君主制的结束与复辟所致;而另一方面的原因是,国王与议会之间的矛盾并无突出之处,在权力方面,英国国王刚从克伦威尔的魔掌下走出来,羽翼未丰,在信仰方面,英国人赶走了天主教的詹姆斯二世,新国王仍然是清教徒。所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基本上是在和平的过程中完成的,英国在内战和光荣革命的过程中已经把所有的能量都消耗掉了。

2、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现代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是,在保留古老的宪政传统和确立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基础上,将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国王是国家元首、最高司法长官、武装部队总司令和英国圣公会的“最高领袖”,形式上有权任免首相、各部大臣、高级法官、军官、各属地的总督、外交官、主教及英国圣公会的高级神职人员等,并有召集、停止和解散议会,批准法律,宣战媾和等权力,同时代表英国的形象、素质。但实权在内阁。议会是最高司法和立法机构,由国王、上院和下院组成。上院(贵族院)包括王室后裔、世袭贵族、新封贵族、上诉法院法官和教会大主教及主教组成。目前英国女王的权利是接受磋商权、警告权和奖励权。磋商权是指首相就某些事务征询女王意见,但决顶权仍掌握载内阁和首相手中;警告权是指女王对政府的某项行为认为不妥而发出警

告,但这种情况极少发生;奖励权是指女王接受政府的建议,册封贵族和对有贡献的人受勋的权利。但是,君主在礼仪上、形式上仍是至高无上的,在国内、国际的国事活动中,享有荣誉和尊崇。

3、解析英国皇室、政府、民众三者之间的关系

自光荣革命确立英国君主立宪政体后,英王室逐渐走下权力的最高殿堂,然而它却成为联系联邦各国间的纽带,素来有“英国最好的大使”之称。进入20世纪末期,虽然王室频频出现在小报头版,但王室并没有因此丢掉公众的信赖,反而在一些公众事务上赢得普遍赞许。虽然英国王室奉行不干政原则,但又非常注意利用王室成员的影响促进公益事业的发展,在各式各样的慈善活动中总是竭尽所能。英国民众支持他们自己的由国王、上议院和下议院统治的政府,这种偏见一半来自理智,一半来自民族自傲,甚或以后者的成分居多。不少英国民众对王室的好感,还有一个微妙的原因,人们对真正掌权的政治家不乏憎恶之情,特别是在英国陷入经济困境、或政治家爆出丑闻之时尤为明显,所以当今政治家在英国人民心中的威望,特别是青年人心中的威望相当低。执政者缺少威望,一些人自然便把他们的信赖转移到王室身上,这也使得王室得以扮演民族团结的象征,民族尊严的化身。英国女王不仅给了英国民众身份认同,她同时还在整合整个国家。换句话说,古老的英国王室在现代英国社会中发挥了凝聚力的作用;同时,女王充分利用自己的影响,强化各成员国之间(如澳大利亚、加拿大、印度、南非等)的团结,不断发挥积极作用;此外,最近英国媒体的一份根报告显示,王室对英国旅游业的贡献为5亿英镑,转换成相应的无形资产超过160亿英镑。王室资产管理局每年能为王室带来可观利润,对应的无形资产为83亿英镑;王室成员出访国外,为英国带来的海外广告效应价值超过40亿英镑。

三、日本政体发展研究概述 1、日本君主立宪制产生的基础

日本的君主立宪制建立于明治维新,这个过程与英国大相径庭。日本的政权,始自明治维新700年前的镰仓幕府时期,就已经分裂为“公家”和“武家”两派。公家一派的领袖是日本天皇,由于其“君权神授”的名义,以及将天皇家和神道教信仰的融合,保持了名分上的国家元首。而武家一派则是控制了行政、军队、司法等等权利,建立了以征夷大将军(幕府将军)为首的武家政权。公家和武家政权的关系,类似于教皇和国王。而在江户幕府末期,由于中央和地方的利益冲突,很多自德川幕府开创期便与将军关系不和的大名(地方统治者),比如毛利家、岛津家、山内家,便开始准备武装政变。武装政变势必需要一定的“名分”,于是扶植公家一派的天皇,便成为了这些倒幕派的理由。本着“大政奉还”(将政府大权还给天皇)的名义,各地方的倒幕大名纷纷起兵,并在外国势力(英、美等国)的支持下成功推翻了德川幕府。但在政变之后,天皇虽恢复了“日本国王”的名誉,但仍然是没有实权,权利被牢牢把握在了首先发兵的几个倒幕派的手中。所以日本的君主立宪制,事实上仅仅是一个名誉回复的过程。

2、日本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1946年颁布的《日本国宪法》明确“主权在民”,而天皇则作为“日本国及日本国民的整体象征,不再握有政治军事权等统治国家的权力,仅仅作为日本国的虚位元首。日本政治体制三权分立,立法权归两院制国会;司法权归裁判所,即法院;行政权归内阁、地方公共团体及中央省厅,宪法规定国家最高权力机构为国会。日本的皇室包括日本天皇及皇族。由于皇室成员是传说中神的一族,所以没有人间的姓氏,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不受日本的户籍法律管理,而由专门制定的《皇室典范》来规范他们的日常生活。日本在瓜分世界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被剥夺了一切殖民地,

日本天皇也由大权在握的掌权者重新变成了国家的象征,实际上是变成了有名无实的虚君。日本天皇是没有期限的,也就是说到去世为止都是终身制,这是日本从近代以来200年一以贯之的成文法典。

3、解析日本皇室、政府、民众三者之间的关系

日本皇室由于历史原因而存在,对外代表国家和民族的统一,皇室成员全部有自己的工作,因为日本政府批给皇室的钱根本不够过日子。首相在形式上、礼仪上仍是天皇家臣,实质上仅对议会负责。首相具有实权,而天皇只是一种象征,无权处理国家大事,除了天皇这个头衔外他应该和其他公民没有什么区别,这种制度和英国所采取的制度有相似之处。天皇是日本的精神领袖,被神化,崇拜。而首相,理论上是天皇手下的臣子,其实掌握军政大权,是一个国家的元首。可以说虽然资本主义国家有的依旧保持皇室的存在,但是皇室和政府长期保存的是一种敌对的态度,这种态度虽然也起到了互相监督的作用,但是实际上关键时刻军队还是效忠于政府。

日本民众仍把皇室看成是日本的象征。在民间,日本皇室的影响力也是十分深厚的。天皇的生日和神武天皇建国日都是全国假日;与天皇有关的神宫是日本人最想参拜的神宫;每年元旦或生日,天皇都要接受平民祝福的时候,来自各地的百姓会蜂拥而至。除了心理上的认同,也有日本民众拿皇室作政治筹码。日本的右翼分子经常扛着“保皇”、“尊皇”的大旗,在街上用广播车最大的音量声讨财界和媒体。他们最喜欢的就是表现出拥护天皇的姿态,他们甚至把一些“保皇”的标语贴在电线杆上、墙上。“左翼”和“革新”人士则把批评天皇制当成了政治活动中的一部分,但他们只是偶尔有一些言论,并不像右翼那样到处贴标语。

四、泰国政体发展研究概述 1、泰国君主立宪制产生的基础

泰国国王拉玛五世应该是内忧外患,夹缝中生存的代表。泰国由于自古以来的君权神授和君主极权,使得贵族势力很弱。而在英国占领印度、缅甸,法国占领越南、老挝的情况下,拉玛五世可谓左右逢源,他最终选择将大权交给了买办资产阶级,而自己只保留君主立宪权力了事。 2、泰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虽然泰国属君主立宪制国家,但实行三权分立政体。泰国《宪法》承认“国王为国家元首、三军统帅、佛教以及所有宗教的守护人,且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个人,任何人都不能对国王进行指责或控告,国王通过国会、内阁和法院分别行使立法、行政和司法权。”但泰国宪法第7条还规定,虽然国王不直接从事政治,国王却能在适当的时候充当最终仲裁者,宪法的这些规定还是可以充分说明一些问题的。国王是国家首脑和军队最高统帅,拥有绝对权威。根据宪法规定,国王可任命总理,国王有权修改、取消、更换宪法,军队仅效忠于国王而非政府。但国王还是拥有实际的权力,并不仅仅是国家的象征,从这个意义来说,泰国并不像日本那样是真正的君主立宪国家。王室在国内声望颇高,国王是国家元首,国家政权采取内阁制,内阁对国会负责。国会分为参议院(上议院)和民代会(下议院)两院,参议院议员不实行民选,一般由总理和内阁提名,国王直接任命。参议员在国会权力有限,只有表决权,没有提案权,原则上也不能进入内阁。民代会议员由全国投票选民选举产生,民代会议长为国会议长,国务院总理须来自民代会议员之中。纵观泰国历史,泰国军人政府、民选政府走马灯式轮换,但唯一不变的是国王,国王成了国家最稳定权力中心。现任泰王普密蓬在位六十多年,已创世界历史之最,其任内泰国发生过十多次政变、更换了十六次宪法、总理

也换了二十多人。因此,泰政坛任何大事,没有国王的支持和认可都是要失败的。泰国局势每到关键时刻,泰王都起核心作用。在泰国,几经轮回之后,王室的风光也许已不再。跟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相比,政府已经不再那么器重普密蓬国王了,对他的宣传鼓动也少很多,至少不再有双方共生共荣的状态,现在都各自为政。

3、解析泰国皇室、政府、民众三者之间的关系

从1946年上台至今年,普密蓬当之无愧地成为目前世界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家元首。可是伴随着年龄的增长,虽然普通民众对他仍非常敬重,然而随着国王露面和活动的频率越来越低,影响力自然不比从前。但不管现在国王的权力比以往有多大程度的削弱,在等级制盛行的泰国,国王以及王室成员的地位仍是至高无上的,因为连总理在拜见国王时都要跪着。在泰国,王室很多时候仍可以做到“一言九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因不服从文人政府而经常发动政变的军人,惟一只会服从泰王的命令。正是借着泰国王室的特殊地位,泰国才可以避免像印度尼西亚或菲律宾那样,滑进经常政变的恶性循环中。

曼谷王朝300多年来稳定的统治,百姓依赖王室,国王已成为泰国民众的信仰或生活习惯。特别是近代以来 泰国的政局动荡不定,从1932年至1992年的60年中,泰国共发生了19次政变,其中13次政变成功,20位总理相继组建了48届内阁。国王和泰国民众一起见证和经历了60年的政治和社会动荡,国王或多或少的充当了最终仲裁者,多次在紧要关头出面化险为夷,庇护泰国人民躲过了一次次的劫难。在泰国,民众可以随意发表意见抨击政府及大小官员,但没有人愿意或敢于攻抨击普密蓬国王。在泰国民众心中,他既是一个完美得近乎神圣的形象,也是国家稳定的最后基石。

五、总结

英国、日本的君主立宪制,国王是象征性的,实际权利在总统和总理身上,可是泰国实质的权利还是在国王手里,甚至在能不能当总理这个问题上,也是要通过选举产生的,但无论如何,还是要得到国王的支持才行,包括泰国总理他信的下台,形式上被法院判决、政党被解散,但背后肯定还是王室在起决定性作用,说到底,谁能当总理包括谁能当军队的司令还是国王说了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