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锡瑞研究综述
作者:盛怡君
来源:《文教资料》2017年第32期
摘 要: 皮锡瑞(1850—1908),湖南善化(今长沙)人。33岁考中举人,继后四赴会试不中,遂决意功名仕途,潜心著述讲学,曾担任湖南桂阳龙潭书院讲席,后移江西南昌经训书院。甲午战后,极言变法图强。戊戌变法后,被革去举人,逐回原籍。此后,相继在长沙多家学堂讲授经学、史学、伦理、修身等课程,为湖南的维新运动和地方教育革新贡献良多。皮锡瑞在晚清学术和政治领域的重要地位,近年来已逐步引起学术界的关注与重视,并取得了一批学术成果。现对百年来皮氏研究进行综合梳理,以利学人深入研究。 关键词: 皮锡瑞 研究综述 一
皮锡瑞的学术著作十分宏富,其学生夏敬观曾为其孙皮名振所著《皮鹿门年谱》作序称“其畅微抉隐,扶翼西汉今文之学,殆超越乾嘉诸儒,而为清代京师殿后之一人也”[1],可见皮锡瑞在学术上的不俗地位。
皮锡瑞的著作最早是由善化师伏堂刊刻发行,名曰《师伏堂丛书》,其中广为流传的是《经学通论》和《经学历史》。《清史稿》①、《清续文献通考》②等都对皮锡瑞的主要著作加以记载,解放前后,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等陆续重印皮锡瑞的著作,都是依据光绪年间师伏堂丛书本为底本而成。《经学历史》于1928年由周予同注释并被选入《学生国学丛书》,后又于2008年选入“皮氏经学著作二种”。除经学著作外,皮锡瑞还有《师伏堂日记》六册,2009年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选入《珍稀、日记手札、文献资料丛刊》。2012年吴仰湘教授点校《经学历史》、《经学通论》、《尚书大传疏证》,另收皮锡瑞杂著3种,即《南学会讲义》、《鉴古斋日记评》、《师伏堂笔记》,均收入湖湘文库《皮锡瑞集》。2013年吴仰湘教授从皮氏自定《师伏堂骈文》、已刊各种经史著作、其孙皮名振所编《皮鹿门年谱》和存世的《师伏堂日记》、《鹿门文稿》、《师伏堂经学杂记》手稿中,选出较有代表性的序跋、论议、函札、赞启、碑铭、讲义、答问、评语、演讲等80余篇,加上传诵一时的《经学历史》、《经学通论》(节选2卷),编入《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皮锡瑞卷》。2015年吴仰湘教授主持点校的《皮锡瑞全集》已由中华书局出版发行,囊括皮锡瑞现存所有著作,包括未曾刊行的一些珍贵稿本,是为现存皮锡瑞著作最佳版本。中华书局现正据此基础,陆续出版皮锡瑞单部点校作品。 二
对皮锡瑞的研究,大体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综合研究。主要成果仅有皮锡瑞的孙子皮名振所撰写的《皮鹿门年谱》,但吴仰湘教授所作《〈皮鹿门年谱〉纠误》[2]指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皮鹿门年谱》在时间记载方面存在不少错误。周予同《经学历史》注释本序言中的《皮锡瑞传略》,于皮氏生平更只寥寥数十字,解放后重版,亦只是附录皮名振的《皮鹿门先生传略》以资补充。二十世纪前期,关于近代经学、戊戌变法和湖南近代史的相关成果,如徐世昌《清儒学案·鹿门学案》、刘茂华《近代湘学概论·善化皮鹿门先生》、汤志钧《近代经学和政治》、陈其泰《清代公羊学》、林增平等主编《湖南近现代史》等,都只对皮锡瑞的生平、学术及其与南学会的情况稍有提及,甚至还存在史实失真或以讹传讹、评论欠允等方面的严重不足。
第二个部分是专题研究,大陆和台湾都已对皮锡瑞的生平思想以及学术著作进行专题研究。这一部分关于皮锡瑞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大陆方面陆续出现了多本较有分量的研究皮锡瑞的专著,主要是吴仰湘教授《通经致用一代师——皮锡瑞生平和思想研究》以及《皮锡瑞的经学成就与经学思想》,潘斌《皮锡瑞学术研究》,金小方《经学大师——皮锡瑞》,截至2005年之前的大陆皮锡瑞研究情况可参考吴仰湘教授的《大陆皮锡瑞研究述评》;同时台湾方面也出版过对皮锡瑞学术专题的专书研究,如何铭鸿的《皮锡瑞〈尚书〉学研究》以及高志成的《皮锡瑞〈易〉学述论》,截至2004年之前的台湾学界研究情况可参考蔡长林的《台湾学界研究皮锡瑞概况》。笔者在《皮锡瑞全集》的基础上,整理核对了对皮锡瑞研究的学术情况,在05年之后,除专书之外的专题研究论文更是不在少数,综合来看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部分:
(一)对皮锡瑞生平的研究
在皮锡瑞殁世后的一段时间内,学术界对其生平知之不详。第一部全面研究皮锡瑞生平和思想的著作,是吴仰湘教授所著《通经致用一代师——皮锡瑞生平和思想研究》[3]。该书占有材料全面,作者全面披览了皮氏的日记以及一些未刊文稿。借助于吴书,可知皮氏早年困于科场与留名后世之间的彷徨心理,更是弥补纠正之前年谱的诸多错漏。作为第一部系统地研究皮锡瑞生平和思想的专著,该书的学术价值不言而喻。
通过研究皮锡瑞与晚清经学家之交往,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到皮氏学术是如何在与众家学术砥砺中而逐渐走向成熟的。刘钰的《皮锡瑞学术交往考》[4]一文对皮锡瑞的学术交往作了考证。作者指出,皮锡瑞于清末积极参加维新运动和清末兴学,在此期间对皮氏影响最大的是今文家王闿运、梁启超,以及古文家王先谦、叶德辉。 (二)对皮锡瑞政治思想研究
皮锡瑞在政治上最引人瞩目的地方,是戊戌年应聘担任南学会学长,并连续讲学12次,为湖南的维新变法大作宣传工作。因此,学术界对皮锡瑞政治思想的研究,是从探讨其变法思想开始。汤志钧最早注意到皮锡瑞的变法言行,并在论康有为时,将他与廖平、皮锡瑞作简单对比,汤氏之观点对于深入认识皮氏之学术有参考意义,其所持的比较研究法也值得从事晚清经学研究的学人重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之后仍不断有人探讨皮锡瑞的变法思想,但视角已有所不同。吴仰湘教授自1999年起发表了一系列关于皮锡瑞生平和政治思想的研究论文,均依据《师伏堂日记》等原始资料,对各种问题做出认真辨析,分析皮锡瑞政治思想的转变过程与原因,皆有理有据,实属难得。 关于经学与变法之关系,皮锡瑞亦多有论述,学界对此亦有研究。如冯锦荣《经学与政治——皮锡瑞学术思想初探》[5]一文据《皮鹿门年谱》《师伏堂未刊日记》以及皮氏的相关著述,分述皮氏在戊戌变法前后的思想发展历程及经学主张。冯氏之研究视角有一定的启发意义,然而由于其未能对皮氏的著述进行全面考察,对皮氏思想之研究也仅限于戊戌变法前后,故缺乏贯通性的研究。05年之后在这方面进行研究的仅有一篇张国华的硕士论文《皮锡瑞经学及其变法思想述论》[6],详细论述了皮锡瑞的经学思想以及变法思想,并从中提取了作为变法思想的理论与史实依据,分析其变法思想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渊源,从而更有利于论述其应时而变的、力主合群为特征的变法思想。 (三)皮锡瑞学术专题研究
近十年来,对皮锡瑞的学术研究逐渐多于其他方面的研究,而且成果颇丰。总体上论述皮锡瑞学术之著述,有吴仰湘教授的《皮锡瑞的经学成就与经学思想》[7]一书。该书是第一部比较全面地研究皮氏经学成就和经学思想的专著,在皮锡瑞学术的研究史上,可谓里程碑之作。由于吴仰湘教授曾独立完成《皮锡瑞全集》的收集和校点工作,故其能比较准确和深入地理解皮氏之经学。后又有2015年西南财经大学潘斌教授出版《皮锡瑞学术研究》一书,更是系统研究皮锡瑞各方面学术思想的专著,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多样,立体呈现了皮锡瑞学术的特点。此外2016年金小方所著《经学大师皮锡瑞》一书则整理皮锡瑞生平经历与部分学术思想。除此三本专书外,学界对皮锡瑞学术思想的研究都是围绕经学的研究,笔者将分专题讨论如下: 经学
皮锡瑞的《经学历史》是第一部以“经学历史”命名的经学史著作,被学界奉为经学史研究的入门之书,其影响远远大于皮氏的其他经学著作,因此后世学者对此书的关注颇多。周予同于1928年为《经学历史》注释本所撰序言中,对皮氏经学之性质做了说明,并认为“皮氏治经宗今文,但持论平允,没有康有为那样的武断,也没有廖平那样的怪诞”,又说“他的著作内容,虽没有很伟大的创见,如同时几位著名的今文经学大师;但学术门径很清楚,善于整理旧说”[8]。这一评语对后来的研究者影响很大,迄今学界对皮氏治经成就的评价,大多未超出这一意见。
围绕皮氏《经学历史》,相关的研究不在少数。05年之前的学者多是对皮氏《经学历史》的一些细微之处做探讨,如陈全德的《皮锡瑞“魏晋为经学中衰时代”观点之评述》[9],还有人从编纂的角度对皮氏之《经学历史》作了探讨,如马少甫《皮锡瑞〈经学历史〉的编纂特点》[10]。后来研究的方向愈渐深入,马少甫《〈经学历史〉与皮锡瑞学术思想初探》[11]与吴仰湘教授《皮锡瑞〈经学历史〉并非经学史著作》[12]对《经学历史》一书“史”的性质做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深入探讨。吴仰湘教授的《皮锡瑞的今文经学思想》[13]一文,归纳出皮氏经学有三大特点,分别是“通经以致用”“尊孔必先明经”和“治经必宗汉学”。吴氏是在爬梳皮氏经学文献的基础上立论,故能做到高屋建瓴、引证宏富,对皮氏经学思想之概括较为全面和准确。潘斌的《皮锡瑞经学的特色》则是在纵观皮氏经学著作的基础上,发掘皮氏治经重经世致用,并以是否经世致用作为评判治经优劣的标准。[14]从皮锡瑞的一些经学讲义、专著乃至日记中研究皮氏的经学观,吴仰湘教授、杨艳萍所撰《〈师伏堂日记〉所见皮锡瑞之经学观》[15]一文将皮氏经学观概括为“通经致用的为学旨趣”“义理必兼考证的治经方法”和“力戒门户的经学立场”。此外,吴仰湘教授、姚茂军所撰《皮锡瑞〈经学家法讲义〉稿本的内容及其价值》[16]一文一组珍贵未刊文稿作了爬梳,并指出此组文稿对于全面认识皮氏之经学观具有重要意义。 1.《周易》学
易学方面,台湾地区学人高志成的《皮锡瑞易学述论》以皮氏《经学通论》为基础,对皮氏之易学观作了探讨。该文对皮氏之易学主张、皮氏对历代易学之阐述皆作了梳理,不足之处是没有将皮氏与同时代其他易学家做比较研究。此外,李铭伟《浅论皮锡瑞的批判易学思想》[17]对皮氏《经学通论》之“易学”部分作了简单的考察。李鹏连《皮锡瑞手稿本〈易林证文〉述略》[18]一文对湖南师范大学图书馆所藏皮锡瑞手稿本《易林证文》作了考察,所考察内容包括《易林证文》的成书年代、具体内容及稿本的价值等。李鹏连认为,此书的发现对于皮氏经学和易学的研究皆有重要意义。潘斌亦撰文《皮锡瑞之易学观》[19],不仅客观分析了皮锡瑞对清代易家之易学的学术立场,更发掘皮氏在具体的治《易》方法上有所继承创新,皮氏推崇焦循“假借说《易》”,还主张以汉碑证《易》。 2.《诗经》学
《诗经》学方面,近十年几乎没人研究,仍然保持在台湾地区学者赵制阳的《皮锡瑞诗经通论评介》[20]对皮氏《经学通论》之《诗》学部分做的评介。还有胡静君《皮锡瑞〈诗经通论〉研究》[21]一文亦对皮氏《经学通论》之《诗》学部分做了考察。然而该文忽略了皮氏一些重要的《诗》学观,如于“四始”“六义”,皮氏皆有论说而胡氏却未言及;该文还忽略了皮氏对郑玄《诗》学之评论,以及对汉、宋《诗》学之论述。然皮锡瑞的《诗经》学思想并不仅仅局限于《诗经通论》一书,皮氏对郑学研究所著的《六艺论疏证》、《郑志疏证》以及《汉碑引经考》中均有不少皮氏治诗之法,这仍然有待深入挖掘与分析。 3.《春秋》学
《春秋》学方面,近年来逐渐备受重视,有不少学者据皮氏《春秋通论》探讨皮锡瑞《春秋》研究的得失。南京师范大学赵生群教授近年研究认为皮锡瑞治经崇今文而抑古文,主张依据今文探求《春秋》之义,这一治学立场不仅影响到皮氏《春秋》学研究的方法,也直接影响到他对一些具体问题的认知和判断,因而出现了诸多失误,诸如将《左传》定性为史书,缺乏根据等。[22]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吴仰湘教授在皮氏春秋学方面也有两篇论文,一为《皮锡瑞对〈春秋公羊传注疏〉的批评——稿本〈师伏堂经说·公羊传〉例说》[23],是将皮锡瑞始治经时关于《公羊传》的札记条摘细检,发掘出皮氏春秋学的独到观点,另一篇为《一部不为人知的〈左传〉杜解补正力作——皮锡瑞〈左传浅说〉学术成就评析》[24]一文从四个方面对皮氏《左传浅说》的学术成就作了归纳,分别是“增加对杜解错误的纠正”“改正清儒纠杜的失误”“重视对孔疏错误的纠正”“新解新说独具创见”。该文可以纠正今人对于晚清经学史的一些误解,如不少人认为在晚清《公羊》学兴起的背景下,经学家们多用心于应对今文学,或创建《左传》新注新疏,而不会在意《左传》方面的纠补杜解。另有彭松的硕士学位论文《皮锡瑞〈春秋通论〉研究》从经学角度对皮氏《春秋》学做细致解读,并评说得失。 4.《尚书》学
《尚书》学方面,台湾地区的学者相比大陆学者投入了更多的关注。前有何铭鸿的《〈尚书古文考实〉述要》[25]、蔡长林的《皮锡瑞“论刘逢禄魏源之解〈尚书〉多臆说不可据”平议》[26]多篇论文,围绕皮氏《尚书》学著作中某一点进行研究;后有专题全面的研究,如何铭鸿《皮锡瑞〈尚书〉学研究》[27]一书以皮氏的《今文尚书考证》为基础,参考皮氏其他《尚书》学著作,以归纳、比较的方法,对皮氏《尚书》学著作之体例、内容、方法、特色等逐一厘析。何氏之研究,对于认识皮氏之《尚书》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大陆学界在皮氏《尚书》学方面的研究数量上虽不及台湾学者,但亦有独到之处。在国际《尚书》学会首届年会暨第二届学术研讨会上,顾迁提交了《皮锡瑞〈今文尚书考证〉述议》[28],吴仰湘教授提交了《皮锡瑞的〈尚书〉古文辨伪》[29],均对皮氏《尚书》学的研究起到重要推促作用。曹辉的《论皮锡瑞的〈尚书中候疏证〉》[30]认为皮锡瑞采众家之说对袁均的《尚书中候》正误,批伪孔传之谬,纠正郑玄的错误,考论名物制度,又有阙疑的态度等方面评述《尚书中候疏证》的学术价值。陆振慧《皮氏〈书〉学成就及其式微之因》一方面评价清代今文《尚书》学之研究至皮氏达峰顶,为后人讨论两汉经学、思想发展,奠定了详审健全的数据库,同时也客观指出因晚清今文经学之主流在于阐发《春秋公羊》,皮氏于《书》又未能再发新义,加之其时学术出现新方法新材料,皮氏未能逮之,故其今文《书》学日渐式微,后继乏人[31]。可以说,近十年学界对于皮氏《尚书》方面研究关注最多。 5.“三礼”学
“三礼”学方面,潘斌所撰《皮锡瑞〈三礼〉学的今文经学观》[32]一文对皮锡瑞的“三礼”学做了探讨,包括皮氏对“三礼”作者和成书的认识,对经学家法的恪守,以及对“三礼”所记古礼之义的发掘等。此外,吴仰湘教授所撰《皮锡瑞〈王制〉研究评析》[33]一文认为,皮氏《王制笺》对《王制》的文字训诂与名物典制、《王制》郑《注》的是非得失、《王制》的成书时代及性质、《王制》与《周礼》的异同优劣等问题做了反复探讨,将清代的《王制》研究推到一个新的高度。吴氏通过检视皮锡瑞的《王制》研究及其对待郑《注》的态度,认为皮氏从专守古文到兼宗今古,最后独尊今文的治经历程,是清代经学演进的一个缩影。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6.郑学
皮锡瑞的治经成就除了《尚书》学外,主要都在郑学领域,对郑玄的经注经说作了大量的辑佚工作,如《六艺论疏证》、《郑志疏证》等,但学界对于皮锡瑞郑学方面的研究可谓是少之又少,唯有潘斌的《论皮锡瑞郑学研究》[34]一文,对于皮氏的郑学著作加以研究,探讨皮氏研究郑学的原因及特色从而进一步挖掘晚清今文经学家的经学立场和研究方法。 (四)对皮锡瑞学术影响的研究
彭平一《戊戌前后湖南今文经学的学术播迁及其影响——以王闿运和皮锡瑞为始末》[35]一文将皮锡瑞学术放到晚清湖南今文经学变迁的大背景下加以考察。作者指出,皮锡瑞上承王闿运今文经学,并通过梁启超接受了康有为和廖平的《公羊》学,又通过主讲江西南昌经训书院,促使江西学风发生了转变。这使他不仅成为湖南今文经学最后一位大师,而且成为清末以湖南为中心的今文经学的集大成者。这一学术播迁反映了咸同以来士绅势力发展的新动向,同时对湖南维新运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曲洪波《略论章太炎对近代今文经学者的学术评论——以对康有为、廖平、皮锡瑞的评论为例》[36]一文指出,章太炎虽然从总体上对皮氏的今文经学理论持批评态度,但对于皮氏的部分学术成果还是有所肯定。 三
皮锡瑞堪称近代中国历史巨变下中层士绅的一位典型,他从经世救时走向维新变法、由“穷愁著书”转而“通经致用”的经历、言行与思想,正是晚清数十年间社会政治和学术文化变迁的一种缩影。因此,对他的生平、思想与学术展开研究,本身有着重大的学术价值,对于深化清代经学史和晚清湖南地方史的研究,也有较大的推促作用。
截止到2017年,对皮锡瑞已有的研究成果主要是对皮氏文献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并系统整理点校其现存所有著作,包括曾经未刊的《师伏堂日记》、《师伏堂经说》等一大批手稿,现已都刊行问世,为学术界全面、深入开展皮锡瑞及相关研究提供丰富而宝贵的资料。此外,湖南大学吴仰湘教授的项目“皮锡瑞《经学通论》注释与研究”通过201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第二批)的审核,更是将会对皮锡瑞的学术研究产生重要影响。
然而综观已有的论著,尽管大陆和台湾学界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这些研究成绩与皮氏今文经学集大成者的地位并不相称。今后的皮锡瑞研究,笔者认为可以朝着两个方面进行:第一,在全面掌握和认真解读皮氏各种著述的基础上,探讨其治经成就和学术思想,找准皮氏学术的要害,特别是要改变以《经学历史》和《经学通论》来评析其经学的通病。第二,在深入进行个案研究的基础上,对皮锡瑞和晚清其他今文学家进行横向比较研究,也对皮锡瑞自身某一思想的前后变化发展进行纵向比较研究,从而更好的评定皮锡瑞的治学特点和学术地位。 综上所述,学界于皮锡瑞学术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已获得一定的重视,但相关研究则显得薄弱,某些方面的研究甚至还是空白。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皮氏之学术展开全面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而深入的研究。唯有如此,才能全面深刻地认识和评价这一位晚清学术大师的学术成就。也只有如此,才能理清晚清湖湘学术发展之脉络。 注释:
①《清史稿·志一百二十七艺文一》:“易经通论一卷,皮锡瑞撰。今文尚书考证三十卷,皮锡瑞撰。诗经通论一卷,皮锡瑞撰。礼记浅说二卷,皮锡瑞撰。孝经郑注疏二卷,皮锡瑞撰。”
②《清续文献通考·卷二百五十八经籍考二》:“今文尚书考证三十卷,皮锡瑞撰。锡瑞,字鹿门,湖南善化人,光绪壬午举人。《古文尚书冤词平议》二卷,皮锡瑞撰。《尚书大传疏证》一卷,皮锡瑞撰。《尚书古文疏证辨证》一卷,皮锡瑞撰。《尚书中候疏证》一卷,皮锡瑞撰。《王制笺》一卷,皮锡瑞撰。”《清续文献通考·卷二百五十八经籍考三》:“《郑注疏证》八卷,皮锡瑞撰。《圣证论补评》二卷,皮锡瑞撰。《六艺论疏证》一卷,皮锡瑞撰。《五经通论》五卷,皮锡瑞撰。《经学历史》一卷,皮锡瑞撰。” 参考文献:
[1]皮名振.皮鹿门年谱[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9.
[2]吴仰湘.通经致用一代师——皮锡瑞生平和思想研究·附录[M].湖南:岳麓书社,2002. [3]吴仰湘.通经致用一代师——皮锡瑞生平和思想研究[M].湖南:岳麓书社,2002. [4]刘钰.皮锡瑞学术交往考[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2):305-306.
[5]冯锦荣.经学与政治——皮锡瑞学术思想初探[J].香港大学岭南学报,1999(1). [6]张国华.皮锡瑞经学及其变法思想述论[D].西北大学硕士论文,2006. [7]吴仰湘.皮锡瑞的经学成就与经学思想[M].湖南:湖南大学出版社,2013. [8]周予同.经学历史·序言[M].北京:中华书局,1959:8-9.
[9]陈全德.皮锡瑞“魏晋为经学中衰时代”观点之评述[J].孔孟月刊,1992,30(7). [10]马少甫.皮锡瑞《经学历史》的编纂特点[J].史学史研究,2003(2):38-42. [11]马少甫.《经学历史》与皮锡瑞学术思想初探[J].北方论丛,2006(4):19-22. [12]吴仰湘.皮锡瑞《经学历史》并非经学史著作[J].史学月刊,2007(3):5-11.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3]吴仰湘.皮锡瑞的今文经学思想.姜广辉主编中国经学思想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14]潘斌.皮锡瑞经学的特色[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2).
[15]吴仰湘,杨艳萍.《师伏堂日记》所见皮锡瑞之经学观[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36-42.
[16]吴仰湘,姚茂军.皮锡瑞《经学家法讲义》稿本的内容及其价值[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39-44.
[17]李铭伟.浅论皮锡瑞的批判易学思想[J].宜宾学院学报,2007(11):101-102. [18]李鹏连.皮锡瑞手稿本《易林证文》述略[J].文献,2013(1):41-45. [19]潘斌.皮锡瑞之易学观[J].周易研究,2011(3):43-48.
[20]赵制阳.皮锡瑞《诗经通论》评介.明新学报.收入《诗经名著评介》[M].台湾:学生书局,1983.
[21]胡静君.皮锡瑞(诗经通论)研究[D].台湾逢甲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硕士论文,1995. [22]赵生群.皮锡瑞的治学立场与《春秋》学研究.见清代经学与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3]吴仰湘.皮锡瑞对《秋公羊传注疏》的批评——稿本《师伏堂经说·公羊传》例说[J].求索,2006(3):205-208.
[24]吴仰湘.一部不为人知的《左传》杜解补正力作——皮锡瑞《左传浅说》学术成就评析[J].中国哲学史,2012(1):29-37.
[25]何铭鸿.《尚书古文考实》述要.经学研究论丛第15辑[M].台湾:学生书局,2008. [26]蔡长林.皮锡瑞“论刘逢禄魏源之解《尚书》多臆说不可据”平议.见首届国际尚书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M].台湾:万卷楼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12.
[27]何铭鸿.皮锡瑞《尚书》学研究[D].台北市立师范学院应用语言文学研究所硕士论文,2005.
[28]顾迁.皮锡瑞《今文尚书考证》述议[M].提交“国际尚书学会首届会暨第二届学术研讨会”,2012.4.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9]吴仰湘教授.皮锡瑞的《尚书》古文辨伪[M].提交“国际尚书学会首届会暨第二届学术研讨会”,2012.4.
[30]曹辉.论皮锡瑞的《尚书中候疏证》[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74-175.
[31]陆振慧.皮氏《书》学成就及其式微之因[J].求索,2009(2):185-187. [32]潘斌.皮锡瑞“三礼”学的今文经学观[J].古代文明,2012(1):106-111.
[33]吴仰湘.皮锡瑞《王制》研究评析[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40-46. [34]潘斌.论皮锡瑞郑学研究[J].社会科学辑刊,2011(3):206-208.
[35]彭平一.戊戌前后湖南今文经学的学术播迁及其影响——以王闿运和皮锡瑞为始末[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42-47.
[36]曲洪波.略论章太炎对近代今文经学者的学术评论——以对康有为、廖平、皮锡瑞的评论为例[J].孔子研究,2009(5):107-11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