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中思想政治《人的认识从何而来(5)》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2023-07-22 来源:好走旅游网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实践的含义和特点。

2、理解实践的基本形式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3、列举生活实例,依据相关原理,阐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二)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原理,初步确立科学的实践观,切实认识到生活、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确立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的观点初步具有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牢固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一切知识来源于实践,一切知识都要服务于实践。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实践和认识的关系难点:实践的含义和特点 二、教学分析

1.地位分析:本课是必修四《生活和哲学》第二单元第六课第一框题的内容。在学习本框题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唯物论当中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为过渡到本框题的学习起铺垫作用。从地位看,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区别于其他旧哲学的根本特点。所以学好该框题为后面唯物辩证法的学习打下了理论基础。 2.重点分析: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 认识的目的四个方面论述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3.难点分析: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理解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是把握哲学智慧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复习导入:第四课与第五课讲的是唯物论,从今天开始学习认识论 【课程内容】

学生探究问题一,然后展示交流,老师学生一起点评探究一实践的含义

1

判断:下列活动中哪些是实践活动。 1、大猩猩用树枝钩白蚁 2、学生开辩论会、学习理论 3、老师讲课

4、修建三峡电站工程

5、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税务体制改革 6 蛟龙号深潜海底进行科学考察 小结:实践的含义与形式

学生探究问题二,然后展示交流,老师学生一起点评探究二:

第一: “嫦娥二号”的发射作为实践活动有哪几个要素构成? 它们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由此可见,实践有何特点?

第二: 我国发射“嫦娥二号”的意图何在? 这与蜜蜂采蜜有何本质不同?这说明实践又 具有什么特点?

第三:“嫦娥二号”的发射靠某一个人的力量能成功吗?我们祖先就有嫦娥奔月的梦想, 为何至今才变为现实?这说明实践还具有什么特点?

小结:实践的特点

要求学生站立,小组之间进行合作探究,然后展示交流探究三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镜头一: 走进医学

东汉末年, 战争频繁, 受伤有病的人很多。没有麻醉药,手术时病伤员要忍受极大的痛苦。名医华佗因一次饮酒过量发现:酒有麻醉作用。他就叫病人手术前先喝酒减轻痛苦。可有的大手术, 光用酒来麻醉不能解决问题。

后来华佗听说吃了洋金花会人事不省。他亲自冒死尝试,经过不同配方炮制, 麻醉药试制成功。他又把麻醉药和热酒配制, 麻醉效果更好。华佗给它起个名字--叫麻沸散。 华佗对麻醉药的认识是怎么来的?这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镜头二: 走进科学

起初科学家都认为冥王星是九大行星之一, 但近年来随着天文技术的发展, 国际天 文学联合会大会投票决定将冥王星列入“矮行星”。有关专家认为: 冥王星之所以被

2

“降级”, 一是新天体“齐娜”的出现, 使人们对冥王星的行星地位提出了质疑; 二是借助于新的观测工具, 人们对冥王星的认识越来越全面。三是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自身的认识能力也有了大大的提高。

思考:人们对冥王星认识的变化表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镜头三: 走近真理

亚里士多德:不同重量的物体下落速度不同。伽利略:不同重量的物体下落速度相同。

谁的说法正确?怎样来检验认识正确与否?

镜头四: 走进社会

人们根据法拉第、麦克斯韦和赫兹等科学家的电磁理论发明了无线电报、电话、电视、卫星摇撼技术及现代互联网技术等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人们根据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将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送上了太空, 为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科研活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造福人类。

思考:人们对宇宙、事物的认识目的何在?这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小结: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课堂小结】

知识拓展: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或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方法论: 我们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自觉参与实践活动; 又要重视认识的反作用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限时训练】 时间:十分钟

点评:材料题要给出分数,并指出扣分的原因。

【当堂达标】

1、我国通过制定“十二五”计划来指导今后五年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体现了实践是 A. 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B. 主观与客观相一致的活动

3

C. 客观物质性的活动

D. 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2、苏轼在《石钟山记》中就士大夫和渔工水师没有正确认识到“钟声”产生的原因时指出:“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这句话蕴涵的哲学道理( )

A.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 认识正确与否只能通过实践来检验 D.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3、阅读下边漫画,从哲学上看,二人争论的焦点是

A. 实践是不是认识的来源 B. 实践是不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 实践和认识何者起决定作用 D.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4、(14·江苏) 曾几何时,由于技术所限, 人类眼中的海洋只是邻近的一方水域; 随着造船技术的提高和海上罗盘的使用, 人类进入地理大发现时代, 视野投向更广阔的海域;而今, 借助载人深潜器、大洋钻探船等高新技术设备,深海世界的神秘面纱逐步被揭开。这表明( )

①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5、中国航天工程 7 度飞天, 7 次飞跃,在飞向太空的一次次实践中,探索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科技工程管理模式和方法; 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 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 证明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计划、程序、步骤等举措是科学的。中国航天事业所取得的这些丰硕成果又为探月工程和深空探测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反思质疑】

4

1、本节课的我学习了哪些主要内容?我是如何学习的?

2、我还有哪些困惑?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