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三河景区古巷现状的调查报告

2021-12-09 来源:好走旅游网
三河景区古巷现状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缘起

三河是具有2500多年的水乡古镇,史称“鹊渚”,是全国文明村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小城镇建设重点镇,安徽省最佳旅游乡镇,安徽省环境优美镇,合肥市“新十景”之一。

家乡三河,以水乡古镇为特色。源于水,灵于水,活于水,盛于水,水是三河的灵魂。小南河穿镇而过,潺潺流淌,清澈见底,河上古桥横跨,水中游船荡漾,河边垂柳拂水,岸上却是古老的徽派建筑群和百铺相连的古大街,前门店铺,后门码头,依河傍水,河巷相连,再现了一幅现代的“清明上河图”。

古镇三河,现在为“AAAA”级旅游景区。三河人民正在规划设计,修缮古建,力争几年内把三河建成合肥市唯一的“AAAAA”旅游景区。

我们身为三河人,应该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建设家乡。有人说三河古镇有十条街,二十六条巷。真是如此吗?经过讨论,我们把调查了解遍布古镇三河大街小巷的古巷,作为活动课题。通过这次综合实践活动,既能深入了解家乡三河的人文历史、古巷变迁,又可以开阔了眼界,锻炼了思维,培养了能力。

二、调查活动过程

1、确定科学实践活动主题——三河景区的古巷现状 2、择选活动的研究人员:

学生:王晓雨 丁雨亭 何阳飞 指导老师:韩权 段文生 3、查找相关资料

组织学生使用相关资源进行自主查找,学生分别利用网络查询了相关网页,主要有:

在古镇三河门户网站http://www.guzhensanhe.com上查询了《三河导游词》

查询了http://wenku.baidu.com/view/556…4090107.html佚名的《三河古镇(本文内容来自新浪博客)》。

在参考网上资料的同时,我们还查找了2001年8月中国致公出版社出版的佘林明著的《水乡古镇三河》一书中关于三河古巷的相关资料。 4、访问调查

根据查询的资料,在老师的指导下,活动小组成员进行了详细的走访,挑选了比较有价值访谈进行了整理,包括三河镇旅游公司负责人高昌锁、原三河杨婆慈晖小学校长张福桂、家住古南街的原供销社职工葛秀英和家住古西街盐巷的92岁的凌王氏老人。

通过访谈,我们了解到三河古巷曾经的数量的确很多,但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许多古巷已名存实亡,现存的古巷还有十余条,散布在古西街、古南街和古东街等街区。 5、现场调查

通过分析访谈资料,我们认为要真正了解三河古巷的现状,必须

进行现场调查。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下载了三河的卫星地图,沿着小南河的走向,实地察看了三河现存古巷的分布情况,丈量了部分古巷具体的数据,了解了这些古巷曾经的用途和现在的作用。 6、集体分析材料,编写总调查报告

通过走访调查,实地了解,我们掌握了众多的第一手资料。在对这些资料进行集体分析、总结后,最终形成了《三河景区古巷现状的调查报告》

三、古巷涵义

一般情况下,文章中的古巷、古街和古街巷三者含义相同,意义是不分的,没有区别。本文指的古巷是狭义的,与一般意义的古街巷不同,有一定的区分。

古街:年代久远,时间在百年以上的道路和街市。古街较宽,两边皆是门户,有许多古建房屋,有的是居民居住,更多的是商铺店面,经商营业。三河的古街一般宽约3米,两辆人力板车可以相互错开。古街或长或短,长500米有之,短100余米也常见。

三河街道有:西街、南街、东街(皆省文保单位)、上横街、下横街、八扇街等。

古巷:年代久远,时间在百年以上的较窄的人行通道,主要用于沟通街道与街道、街道与河道、街道与码头。古巷两旁一定是两户人家,皆为高墙,少有门户,偶尔窗户。宽窄不一,宽巷不过2米,窄巷只可一人行进。

三河现存较有名的古巷有:一人巷、清水巷、盐巷、乔家巷、合

众巷、洪家巷等。

四、古巷现状

1、三河古巷的分布

经过我们的实地调查,发现三河景区有的古巷已名存实亡,如三河人都知道的大毛竹巷、小毛竹巷等等。现存的古巷已经不多,大约剩下十条有余。古西街4条,为清水巷、盐巷、乔家巷、合众巷。古南街5条,三者有名字,分别是一人巷、洪家巷、新街巷;二者无名。古东街与二龙街交界处有一个古巷,就叫作二龙巷。

具体分布见下图:

2、古巷的命名

古巷的名字大多约定俗成,承袭而来,与巷子的所处位置和本身具有的特点有关。有的古巷以巷边人家的姓氏命名,如乔家巷、洪家巷即是;有的以地命名,如清水巷(地处清水段)、新街巷、二龙巷;有的以此码头运输货物命之,如盐巷、大毛竹巷、小毛竹巷;剩下的用其他方式命名:一人巷----窄,仅能一人通过;合众巷----稍宽,三人(众)可过也。

3、古巷的用途

对调查而来的情况进行分析,三河景区的古巷有三种用途。 第一种,沟通古街道和码头。三河因水而兴,自古水运发达,大别山区的竹木油茶,苏杭地区的盐油绸缎百货,皆在此集散、交易。水运在古三河经贸中,有着最最重要的基础地位。小南河贯穿三河古街区,两岸的码头是上下货物的必要设施,小巷因运而生。巷口一端通往小南河的码头,另一端连接古老街道。远方来的船只,络绎不绝,川流不息,不分昼夜,把各种货物运抵小南河,停泊各个码头。人们肩扛背驮,穿越古巷,送给古街道的千家商铺。西街的清水巷、盐巷、乔家巷、合众巷、大毛竹巷、小毛竹巷;南街的二条无名小巷皆是。

第二种,连接古街道。二龙巷,是东街现存的唯一的一条古巷,前面巷口是二龙街,后面巷口为后街的启端。南街的新街巷,一巷口是八扇街,一巷口往后延伸,成了‘新’街。南街的洪家巷,一端上横街,一端万年街。

第三种,几户人家进出的通道。三河南街著名的一人巷即是。一

人巷的后面就是物理学家杨振宁家的后门。小时候,杨振宁走过一人巷,上学念书,奋发进取,走向世界。

下文,选择几个三河景区具有特色的古巷,加以说明。 (一) 一人巷

三河景区有十条古巷,其中一条小巷最古老、最完整、最悠长、也最有名,这就是“一人巷”。因为巷子非常窄,只能容得一个人通过,更因为这条小巷里走出一位世界名人——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博士。

一入巷窄而深,两旁高墙入云,终年难见阳光,晴天巷内都黯然无光,夜深人静时穿行此巷真需要勇气。

(二)清水巷

杨柳依依,河水清清,黄沙铺地,游鱼潜地。凌王氏老人家告诉

我们,这就是小南河清水段原有的景象,而今已不再有了。老人回忆:清水巷较为宽阔,上接古西街,下联小南河码头。河面辽阔,河水清澈,是三河商铺的公用码头。每当满载货物的商船靠上码头,岸边早已等候的运输工人并跳上船舷,搭上跳板。一阵喧闹声中,人们肩扛背驮,运货上岸,放置人力板车,送往镇面的千家商铺。

码头空闲时分,清水巷便成了女人和孩子的天地。每要到中午,大姑小婶拎着菜篮,提着衣服,端着米盆,手提臂挽,呼朋唤友,一大群一大群地来到码头,下入水中,忙碌起来。劳作中夹杂着孩子们的哭闹,老人们的责笑。想象如此情景,不禁令人神往。

(三)盐巷

盐巷,顾名思义,此巷与食盐及盐商有关。

在建筑方面,盐巷同其他古巷有一个不同的地方,它就是古巷旁边房屋的一部分。盐巷坐落西街,旁边有一栋宽二十米、深十六米的两层木楼。木楼下面右侧,留有一个巷道,可以从前面古西街,通往

后面的小南河,这就是盐巷。

二层木楼,旧时称作太太楼。据凌王氏讲,清末,有一位祖籍徽州的盐商在苏州经商,成家立业,娶妻生子。后路经三河,见三河水陆交通便利、商业繁荣,当即置业经营,把在苏州的几房姨太太安排此楼居住,留下此一段故事。

(四)乔家巷

乔家巷也是位于西街的公用码头巷道,以旁边的乔家大院命名。古巷一边前面是现今的仿古建筑,后面有一进古老房屋。另一边是乔家大院,低矮的院墙,院内充满破烂的碎砖烂瓦。已难觅古巷的繁华风貌,亟待规划维修。

五、总结

古巷不仅是物质文明的摇篮,更是精神文明的宝库,有着不可

估量的文化价值。它们渗透着特有的民俗生活气息,又是民俗文化诞生与传播的载体,更是为保留正在逐步流失民间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我们更应该保护好这些古街巷,使现代与历史相结合,使传统经典与时代潮流相映生辉,以实现其特有的价值。 通过这次调查活动,我们对三河古巷进行测量、观察、走访、查询资料、收集信息、分析研究,养成了主动探索、自主创新的好习惯。我们知道了小组合作的重要,学会了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团结合作,共同进步。

这次对三河景区古巷文化的调查活动,我们丰富了知识,开阔了眼界,净化了情感,获益匪浅!

参考资料: 三河景区导游词

《水乡古镇三河》佘林明著 中国致公出版社 2001年8月 附录:1、2、3、4、5、

申报表 调查报告 调查表样表 访谈记录(整理) 照片、示意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