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市四中的前身是一所村办学校,位于城乡结合部。由于城区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需要,于2000年收归市教育局直属管理,更名为濮阳市第四中学。生源主要是城中村村民子女、进城务工子女和下岗职工子女,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学生习惯养成困难,是一所典型的生源薄弱学校。经过四中人十多年的共同努力,走出了一条“低进优出”的成功之路,真正为孩子们提供了适合其身心发展的轻负担、高质量的优质教育。
一、生态和谐教育理念的提出
自2007年5月至2011年初,我校全力推进“三段式开放性教学法”。通过“自学、互动、检测”三个环节,解决了教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的问题,进而通过“教学内容问题化”又解决了教什么、学什么的问题,课堂教学效率明显提高。
大家都知道:教育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们在实践中发现:教师会教了、学生会学了,但还没有达到乐教、乐学的境界,教师还没有真切地感受到从教的幸福,职业倦怠现象初现端倪,学生没有真切地体验到求学的快乐,主动学习的内驱力还不够强,师生关系中还存在诸多不和谐的音符等等。于是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和困惑,开展了多层面的分析、研讨活动。尤其是在如何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展现探究的魅力,让课堂真正成为生本的课堂、生态的课堂、和谐的课堂、高效的课堂,使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展示,自我提升,获得成功,享受愉悦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在此基础上于2011年春天,我们明确提出了“构建生态和谐教育,打造优质高效课堂”,把市四中办成学生向往、教师幸福、家长信赖、社会满意的优质品牌学校。
我们所倡导的生态和谐教育是生态学理论在教育上的移植、借用,既追求生态性,又追求和谐性。课堂生态性即教育回归原点、回归自然、回归本质,尊重教育规律,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学科知识建构规律,让课堂皈依生、皈依学、皈依趣、皈依乐。课堂和谐性,要求每个人都能悦纳自己,孜孜求真、求善、求美,追求人格的升华,在自由的起点上按照个人的理想,不断地创造自己,超越自己。和谐意味着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生生之间是互帮互学的学习共同体,是团结协作的管理共同体,是亲密发展的情感共同体;师生是平等对话的交流者,是教学一体的探究者,是教学相长的促进者。通过生态和谐教育,实现校领导之间和谐互信、领导和老师之间和谐互尊、老师之间和谐互赢、师生之间和谐互动、
生生之间和谐互助、家校之间和谐互补、学校与社会之间和谐互融,以和谐促发展,促提升。
“构建生态和谐教育,打造优质高效课堂”就是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根本,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丰富、完善“三段式开放性教学法”为切入点,以问题式导学案为统领,以合作小组建设为抓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本质,以相信学生为宗旨,建立一种自然、开放、多元的新型教育模式,使师生关系的亲和性、融洽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造性,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开放性,学习效果的生成性、发展性受到最大限度的重视和得到最大限度的强化,使课堂成为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乐园。
二、构建生态和谐高效课堂的主要策略
(一)了解学生、相信学生、尊重学生、解放学生是构建生态和谐高效课堂的前提
老师要了解学生个性、了解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并能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愿意学习,都能够学好,都是老师的得力助手,都有巨大的有待开发的潜能。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问题,尊重学生的见解,让学生产生一种“安全感”、“认同感”、“解放感”、“释放感”,拥有一种寻找机会展示自我的积极情感。解放学生,就是老师要不做“讲师”做“导师”,要不图为师惊艳,唯求学生主动发展,把讲解权、思考权、质疑权、评价权还给学生,问题由学生去发现解决,规律由学生去探索应用,观念由学生去概括提炼,文本由学生去解读体悟,实验由学生去设计操作。只有这样,师生之间才会建立起民主、平等、安全、和谐、合作的师生关系,教师的亲和力和教学艺术才能更好地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
(二)重视课堂流程是构建生态和谐高效课堂的基础
1.预习是自学与交流的结合。自学时学生根据自学指导,紧扣教学重点难点,自主、自觉地学习,在思考中圈点勾画,旁批侧注,画重点,标难点,记疑点,写发现,以备在生生互动中共商困惑,共享发现。
2.展示是解决学习内驱力的最好手段。(1)明确展示的目的:查漏补缺、规范行为、获得自信;(2)把握展示的原则:激励性、全员性、实效性、高效性;(3)合理确定展示的内容:展示的内容要围绕着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考点,具有典型性、代表性;(4)灵活运用展示形式:根据展示内容,可以灵活
运用口头展示、书面展示、表演展示、实验或模型展示等多种形式;(5)恰当选择展示的学生:班级展示主要以中等生为主,但是要求全员参与。学困生主要在组内展示,在班级展示时侧重于质疑。优秀生主要是任务是点评、归纳和总结;(6)注重展示中教师的作用:教师的作用是组织和点拨,把握展示时间,对展示内容适时进行拓展和延伸,以更好地体现师生协同的原则。
3.反馈是教学的矫正器。课堂反馈要体现以下原则:(1)追求广度:知识的覆盖面要广,思维的空间要广,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2)把握深度:不搞偏题、怪题、难题,重在双基的落实,在新课程标准要求范围内挖掘深度,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挖掘深度;(3)控制强度:每节课控制在15分钟左右,达到优秀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下、学困生有收获;(4)提高效度:通过一题多解(变),达到熟悉;通过多解归一,寻找共性;通过多题归一,总结规律。
4.评价是高效课堂的加油站。有展示、反馈就要有评价。评价的主体仍然是学生,评价的目的不是分为三六九等,评价的作用是引领,是促进评价者、被评价者共同进步。(1)评价时要具有针对性。一语中的,点出展示问题的优缺点,展示出自己的独特解题方法及过程;2)评价要具有拓展性。评价不能仅仅就题论题,要就题论法,举一反三;(3)评价要具有激励性。对于优秀的课堂展示、有深度的质疑、独到的点评,都要及时用掌声,或者通过加分、评出“展示之星”、“质疑之星”、“评价之星”等方式给予鼓励;(4)评价不能廉价。评价既要重视认知,也要重视情感。但评价不能回避问题,必须实事求是,不能将评价当成廉价的表扬。
(三)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方法和习惯的培养是构建生态和谐高效课堂的重要条件
一是教师要千方百计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内驱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我要学”。二是对于学生来说,要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对学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三是要让学生的学习方式由单一的“听讲—练习”的被动状态转向“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主动展示”的积极主动学习状态。这样以来,通过学生与文本、学生與学生、学生与老师的之间的互动,相互影响,相互补充,达到了共识、共享、共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心心相印、情情相通,课堂呈现出了教师乐教善教会教、学生乐学善学会学的场效应。
(四)小组合作学习是构建生态和谐高效课堂的重要平台
教师要精心组建合作小组,努力规范合作学习流程,严格落实小组评价激励机制,让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够自主、自发、自愿地参与到学习小组当中。根据学习目标,学生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在组长带领下,分别提出自己的疑问,经过畅所欲言,相互启发,互相补充,得出较完整的答案,同时将组内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和发现做成一份组内笔记。在组内互动的基础上,小组汇报学习成果,提出疑问,进行全班交流。如出现错误或遗漏,可由本组其他成员纠正或补充。其他组如有疑问,则可提出并进一步展开讨论。
(五)信息技术和学科知识的整合是构建生态和谐高效课堂的重要手段 生态和谐高效课堂作为新课程理念背景下的一种教学模式,必须积极创造条件,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知识的整合,教师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充实内容、启迪思考、强化重点、点化难点,减少无效劳动时间,增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六)及时反思总结是对构建生态和谐高效课堂的有力促进
教师每上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认真进行总结,找出有规律的东西,在不断反思中学习。课堂教学反思包括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反思既要看成功之处,记下创新亮点;又要找不足之处,写改进之法,想更优之法,留下瞬间感悟,不断积累成功的经验。
三、生态和谐教育取得的效果
1.极大地促进了教师的成长和学校的发展。“构建生态和谐教育,打造优质高效课堂”的活动的开展,增强了教师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教师真切地感受到了从教的幸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