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读书与教书

2020-03-19 来源:好走旅游网
教书者必先读书

彭晓莉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作为教师,只有站在书籍搭建的阶梯上教书,人类才会进步。

读书是时代对教师提出的必然要求。教师勤读书就犹如给“教书蓄电池”充电,一个教师,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读书习惯,就不能适时从书中汲取新的知识营养滋润自己,就不能避免出现可怕的透支。只有博览群书、源源不断给自己的“蓄水池”和“作业田”提供肥沃的养料和清新的活水,才能培养出一批批参天大树来。

读书不仅是教师自身成长的需要,更是解决教育问题的重要途径。我班有一个同学很聪明、也很爱动脑筋,上学期一连几次单元测试都考了最高分。于是我在全班面前表扬了他,说他进步很大,非常聪明。这一表扬后果真是不堪设想,他开始骄傲了,上课也不认真听讲了,似乎想让大家知道:瞧,我这么聪明,不用学也能取得好成绩。接下来的考试他考得很不好。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读了一本书,内容是关于怎样表扬学生的。这本书教我应该夸他勤奋好学、爱动脑筋,那样他就会更加勤奋。果不其然,我按书中说的去做,效果真不错。孩子的心灵像很软的透明皂,每一次夸奖都会留下痕迹,作为教师我们更要学会如何夸奖孩子。可见,读书是一个自我觉悟与提高的过程,读书,会使人增加思考的深度,不断增长职业智慧,让自己的教学更睿智,更具有创造性。

读书还是提高教学艺术的必备条件。书读多了、读活了教师在课堂上就能临堂应变,游刃有余,讲起课来就能旁征博引,妙趣横生。就能以自己特殊的智慧,掏出课程的引人入胜之处,以最简洁的线条,拉动最丰富的信息,以最轻松的方式,让学生得到最有分量的收获;能从最接近学生现在的起点,带领他们走到离自己最远的终点;他不仅能让学生学懂、学透知识,而且能把教学过程变成一种富有亲和力的情感体验过程,和学生一起沉浸其中,热爱于其中,出神入化地创造于其中,并使学生的心灵飞翔起来。试问,这样的课堂,学生怎么能不流连忘返、身心陶醉呢?这样的教师,学生怎么会不尊敬、佩服、爱戴呢?

读书是吸收,是欣赏。教书是付出,是分享。有人说,教书辛苦,教书很累。我却不以为然。“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教书是把自己一生读书的收获与学生分享。教师只有拥有扎实的文化功底,厚实的文化积淀,才能打动学生的心灵。课堂上,我与学生平等相处,常常鼓励学生各抒己见。有时,学生们为了一个问题的不同见解而展开激烈的辩论;有时,为了发表富有个性化的理解而争先恐后;有时在教师的引导下达到“心有灵犀”的融通。每当我在课堂上看到调皮好动的学生,睁大眼睛,聚精会神地听着课堂上精彩的对话,时而迫不及待地举起手来,发表着独特而富有创意的演讲,那时,我仿佛听见了学生们成长过程中拔节的声音;每当由于我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放飞了学生的思维,个个若有所思,稍作沉默后,学生的智慧迸射出光芒,我仿佛欣赏着那转瞬即逝的智慧火花,那种感觉妙不可言;每当因为辩论而不分胜负,学生们拭目以待,把老师当作一种神圣的典范,当我,作为老师,以渊博的知识,丰富的语言,旁征博引,使学生顿然醒悟,豁然开朗,那种学生对老师顶礼膜拜的崇敬,是何等的享受啊!

在我的课堂上,师生常常融合在一起,投入地对话,共同感受着思想与思想的交锋,情感与情感的碰撞,在交锋、碰撞、感悟中达到思想的共鸣,心灵为之升华。因此,学生变得聪颖而富有灵气,思维独特而别具一格,闪烁着个性的光芒。我呢!闲暇时间,俯拾皆是智慧之花,闻着朵朵沁人心脾的花香,岂不是一种享受!一种高尚的享受!

读书与教书体现着学与教之间的关系,对此,《学记》中也有精辟的表达:“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之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 读书因为教书而进步,而深入。教书因为读书而精彩,而新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