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与凯恩斯有效需求不足理论的对比分析

2022-06-23 来源:好走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与凯恩斯有效需求不足理论的对比分析

作者:邹帆

来源:《时代经贸》2011年第05期

【摘要】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和凯恩斯有效需求不足理论代表着不同的经济利益,对事物本质和经济运动规律揭示的侧重点不同,所以两者最后要达到的目的也有本质的不同。但是两者都是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描述,都是如何为如何发展资本主义而服务的,因此,两者又存在一定的共性。因此,我们合理吸收和借鉴凯恩斯有效需求不足理论的正确部分,运用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为我国的经济系统健康运行以及更快的走出这次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中走出来提供自己的建议或看法。

【关键词】经济危机;有效需求;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一、马克思经济危机的简单总结

马克思认为,经济危机首先爆发于资本主义社会并不是偶然的,这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所必然产生的。他认为经济危机的爆发从根本上来说是源于资本主义的制度的,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经济现象。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而这一对基本矛盾最终导致了经济危机。马克思指出:“一切真正的危机的最根本的原因,总不外乎群众的贫困和他们的有限的消费,资本主义生产却不顾这种情况而力图发展生产力,好像只有社会的绝对的消费能力才是生产力发展的界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限”[1]。资本的无限扩张性决定了生产规模是无限扩大的,而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追求又导致了其必然压榨工人,相对减少工人的工资,增加其劳动时间。这就造成了“群众的贫困”和“他们的有限需求”。这样的情况发展下去最终的结果就是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失衡。就会出现生产出来的东西无法销售出去,但同时人们又消费不起商品。这就出现了“生产的相对过剩”。最终经济危机的全面爆发。

但是从长远来看,经济危机并不一定只在资本主义国家爆发。经济危机是随着发达商品经济而产生的,在社会主义社会同样存在商品经济,所以即使是在我国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同样存在爆发经济危机的可能。只是由于社会制度的差异和国家干预力度的不一样,经济危机会呈现不一样的特性。

需要强调的是马克思认为的生产过剩是商品的生产过剩,而不是产品生产过剩,马克思指出:只要社会上相当大一部分人的最迫切的需要还没有得到满足,就“绝对谈不上产品的生产过剩”。经济危机的本质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其内在矛盾运动的产物,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制度存在一天,经济危机爆发的可能性也就将存在一天。经济危机对生产和经济的发展存在严重的破坏作用,资本主义国家并不会坐以待毙。他们会采取各种措施缓解经济危机的带来的冲击,这为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防范和治理经济危机带来了许多借鉴和参考意义。

二、凯恩斯有效需求不足理论的简单总结

从供给方面来看,社会总供给即是社会所创造的国民收入水平,也同时是社会总产量,供给是否过剩,是由社会总需求决定的,而社会总需求又是取决于人们的收入支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情况的。人们对于货币收入的支出具有完全的支配权,可以用于消费、投资、储蓄、甚至是什么也不干,就直接持有货币。因此,没有一种制度可以来保证人们把所有的货币收入都用于支出。从而如果收入不能全部转换为支出,就会导致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的失衡,这就是说总需求是呈不足的趋势的。因此,凯恩斯得出结论,国民收入的高低,经济的发展与否不是由总供给决定的,供给并不能自动创造需求,而是由社会总需求决定的。国民收入常常是无法达到充分就业的水平的,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有效需求不足,而这将进一步的导致经济的失衡,甚至经济危机的出现。

更进一步的,造成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是我们值得分析的问题。“社会越富有,其实际产量与可能产量之间的差别就越大,因而经济体制的弱点就暴露得更明显……在一个富裕的社会中,不仅消费的边际倾向较弱,而且由于它的资本积累较大,致使进一步投资的机会也变小,除非利率迅速下降。”[2]凯恩斯把造成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归结为三个:首先是消费不足,其次是投资不足,第三就是流动性偏好。消费会直接拉动国民经济,是最直接的有效需求,但是由于公众不会把全部的收入用于消费,消费倾向是在0到1之间取值的,所以公众只会把自己收入的一部分用于消费。而把另外一部分收入用于储蓄。“每当我们靠增加投资来维持今天的均衡时,就会使明天的均衡更加困难。只有预料日后的消费倾向将增加,今天消费倾向的减少才符合公共利益。”[3]投资属于有效需求的一部分,投资实际上是未来的消费需求。投资来源于储蓄,但是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比例是不确定的。投资受到了两方面的影响,首先是投资者对投资前景的预期或者说是信心的影响。资本的边际效率的预期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投资的决策和投资需求。投资受另外一方面的影响就是利率,利率实际上是货币的价格,价格是由供给和需求共同决定的。货币供给方面是由金融机构决定的。而货币的需求取决于社会大众的交易需求、投机需求和流动性偏好决定的。流动性偏好导致了公众把更多的钱持有在手里,不投资,不消费,也不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蓄。这也造成了国民收入不能转变为支出。从而加剧了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

凯恩斯还认为,总供给和总需求是很难实现均衡的,但是即使是实现了,也就是国民收入等于国民支出也不一定能达到充分就业的水平。凯恩斯认为宏观经济的理想状态并不是总供给和总需求实现均衡,宏观经济的理想状态应该是充分就业。因为就算在均衡状态也可能出现非充分就业的状况。因此,他主张政府干预经济,用政策来刺激投资和消费,弥补有效需求不足的缺口,以消除生产过剩,实现充分就业,减少经济的波动和防止经济危机的出现。

三、比较分析

1.方法论的比较

在方法论上,马克思和凯恩斯有本质的区别。马克思是以经济现实基础的,而凯恩斯则把出发点定在了人的主观心理上。马克思运用了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方法,对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和根源做了深入而全面的分析。而凯恩斯则是滑入了主观唯心主义,把资本主义制度看成是完美无缺的社会制度,坚定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前提。尽管承认了市场机制的缺陷,自由竞争机制不能实现充分就业和宏观经济的均衡,但是也否定了经济危机与私有制的内在联系,没有从资本主义制度方面来研究,而只是以人的主观心理为依据,把无法度量的主观心理因素作为理论的逻辑基点去分析经济危机和经济周期的形成与原因,只看到了事物的表象,而没能分析出其内在原因。

2.研究视角的比较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马克思从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各个方面全面分析了其对危机产生的影响,其特别强调了生产领域对危机的决定性作用。

而凯恩斯忽略了外生变量,把例如政治、技术创新、制度变革等对经济周期有重要影响和制约的因素设定为外生变量,而只从内生变量的角度去分析周期的成因和治理。把经济周期简单的设定为只受到消费、投资和国民收入等几个有限的内生变量之间影响。其分析的视角主要聚集在流通领域,从商品和资本的流通,以及劳动市场的供求关系的失衡上去研究经济危机的根源,忘记了生产过程本身才是决定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的根本,忽略了市场制度和经济增长的系统关系。

四、运用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指导干预宏观经济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着,经济危机的根源来自于资本主义制度内在的矛盾,单纯的依靠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或者救助困难企业这类方法,是根本不可能消灭经济危机以及消除经济危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的。这只能起到一个治标不治本,暂时的缓解作用。本文认为,要消除经济危机,保持我国经济发展的健康快速持续稳定,还是必须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制度上出发,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重新构建我国宏观经济政策。

从马克思关于生产过剩的两方面来说,首先是需求方,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缩小贫富之间的差距,提高人们的收入水平,增加人们的有效需求;改变居民消费观念,提倡节约、保护、合理利用我们的资源。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其次是供给方,合理改善我国的产业投资结构,根据人民的需要合理投资,不过盲目的、粗放的扩大生产,而是注意转变生产方式,控制成本,不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实现我国经济的集约式增长。

这样才能到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减少经济危机爆发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548.

[2]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第一卷)[M].商务印书馆,1999.

[3]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第三卷)[M].商务印书馆.1999.

作者简介:邹帆(1987—),四川华蓥人,云南财经大学财政与经济学院西方经济学在读硕士研究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