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魂论文中国人论文:评李继凯著《民族魂与中国人》
摘 要:鲁迅、中国人和民族魂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所在。李继凯先生的理论著作《民族魂与中国人》将这三者融合在一起,以其丰富多彩的内涵、新颖巧妙的写作技巧和独特完整的体例结构给后辈学者带来了方法论方面的启示,值得我们品鉴和研究。
关键词:民族魂;鲁迅;中国人;李继凯
鲁迅、中国人、民族魂这三者堪称中国文化的精髓,能将此三者放在一本书中阐述清楚的恐怕只有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李继凯先生的理论著作《民族魂与中国人》了。初次接触这本书的题目时,我被它的浩瀚精深所吸引;再阅读之,我更被其中的据理分析所折服。这部著作的撰写不仅需要作者拥有开天辟地的勇气,而且更需要渊博学识的切实储备。其宏阔精深的韧性探索精神是值得我们后来者学习的。因而,我们应当如李继凯先生在其引语中所讲的“以现代人的清醒,以思想家的理智,以革命家的敏锐,以文学家的激情,来系统地、缜密地、持续地研究”鲁迅、中国人、中国文化以及民族魂。
此书从内容方面来看,是由14篇论文组合而成,前有序、引语,后有后记总结。其在内容上的创新是将巨大的研究题目分解为各个细枝末节,先用“民族魂与中国人”加以概括,再由“个体人”分析到“民族人”再到“人类人”,
从而挖掘其深层的国民性思想内涵提出“立人”研究与鲁迅研究的持续性和重要性。在整个立论和阐释的过程中,虽然各篇以单独篇目形式出现,但其内在又以鲁迅研究和国民性研究贯穿全盘。其中《建构“立人”的系统机制》《顺应超越立人》等篇将对中国人异化的深刻剖析展现得淋漓尽致,而《鲁迅农民题材小说的发展与变化》《野草与国民性思想》和《鲁迅、茅盾农村题材创作比较观》则将思想性中的“不变之变”、“人”性写真、和相对定位分析得恰如其分。除此之外,在论文的阐述中,作者思想的深刻性和文字的通俗易懂性也一览无余。这较之于历来学者对鲁迅的研究则更为宏观更为深刻,例如学者田刚的《鲁迅与中国士人传统》是从“点”与“面”的有机结合上深入考察和剖析了鲁迅与古代“狂士”的多维的精神联系,理清并沟通了古今士子文化人格结构中具有恒久意义的精神系统;而《民族魂与中国人》则是研究更广一层的中国人和更深一层的民族魂,研究范围更具统摄性和时代性,二者特色迥异但却各领风骚。
从写法方面来看,《民族魂与中国人》也是有所追求与探索的。此作是在作者正式发表的论文和硕士毕业论文的基础上酝酿而成的。虽然编辑成书时比较匆忙但是其间的各个篇章都是颇费心血的。其写法技巧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第一,各个篇章的系统性。在著作中,作者总共写了14篇论文,篇篇结构特殊,自成完整的体系。其二,论证方法的多样性。
其中有比较分析、心灵透视(即从客观到主观)、动态把握(即环形结构分析)、系统分支、逻辑思辨、追根究底等论证方法。其三,具体分析的综合性。作者从文化价值哲学的现代性出发将文化与人进行整体观照分析,从求实求深的精神出发注重将现实体验与历史反思相结合,从文化传播的速效性角度考虑竭力将文艺方法和逻辑方法相沟通,从文化创新的具体途径着眼致力于广泛的借鉴比较,“把学习鲁迅的精神品格和研究鲁迅思想和创作结合起来,把握住鲁迅的人品与其文品的关系,从而较好较深地揭示了鲁迅的精神世界和艺术世界的光辉面貌及其相互关系”。因此,这一著作的写作手法精悍绝伦,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将其与卫俊秀的《鲁迅探索》相较,卫作是从微观分析入手把握每篇作品的主旨和表现特色,在内证的基础上旁征博引,启人思索;而此作则是从宏观分析入手结合实际情形,在辨证中蕴藏具体分析,在对比中彰显自我特色,定位灵活而新颖,发人深思。
从体例方面来看,《民族魂与中国人》并非板块设计,而是由各个独篇组合而成,统而摄之。此种体例虽与钱理群《与鲁迅相遇》的体例较为相似,但是细读之,钱先生的著作却是以时间顺序作为引领,李先生的著作却是以逻辑顺序(立人《中国人》研究——国民性《即民族魂》研究——鲁迅思想研究综述)作为统领。这种体例与阎庆生《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质》的体例颇为相似,但阎著是以唐弢先生的《鲁
迅杂文的艺术特征》一文为启发,把杂文的艺术特质提到思维方式的意义上从内、外联系上,从个别特征上寻求差异,研究矛盾的特殊性,进行科学研究方法的探求;而此作是以文艺方法和逻辑方法相结合,融科学理性于文艺方法之中,分篇论述,其中将中国人分析的“先锋”作用、民族魂分析的“桥梁”作用和鲁迅研究的“栋梁”作用发挥到极致。通过研究中国人进而行之有效地改造中国人,不懈追求总体民族的新生与独体个人的新生;这是作为民族魂的鲁迅精神的价值核心,也是此篇著作体例的总体框架,更是作者建构民族魂与中国人这一思想的基点所在。由此入手作者结合各个侧面分析,从而将鲁迅研究、中国人分析和民族魂解构衔接起来,串珠成链,统一全文。
另外,重视辩证分析、相对比较和综合各方面因素论证也是《民族魂与中国人》的新颖之处。在14篇论文中,其中就有《建构“立人”的系统机制》将客观与主观、个案与总体进行辩证分析;《顺应超越立人》将顺应与超越辩证分析,综合政治经济、伦理道德、文化艺术、思维特征等因素分析论证;《阿q尼姑们的世界》将“阿q尼姑们”和“禁卒哥哥”相对比较;《女性异化的艺术呈示》将男女二元对立分析,诸如此例,多不甚数,不再一一列举。此外,作者在理论思想上,不仅吸收了“五四”以来鲁迅学术研究中的积极成果,而且也在新时期吸收了中外新鲜有益的理论营
养,并将二者融合汇通,提出新颖的问题,以时代性的语言结构阐释出清晰的论证思维。这也是作者取精用宏、别出机杼、韧性求索的结晶所在,依此路径,必可取得体大思精、宏博深厚的名山事业。
以上所述种种创新不仅给鲁迅研究带来了新的宝藏,而且也给后背学者带来了方法论方面启示:其一,梳理清楚学科知识。学科知识基础的奠定能为我们在学术路上走得更稳妥更绵长提供保障,以免探索领域的重复性和混乱性。其二,融合汇通中外古今。我们在综合学习各方面知识的同时,要学以致用,触类旁通,用宏阔的视野去看待客观事物,以免思维进入牛角尖。其三,全息设罩理论研究。我们应该用史的编纂法寻源追踪,抓住主线脉络,做到形散而神不散,避免顾此失彼、虎头蛇尾,做到有理可依,据理论证。其四,提取记忆关键用词。醒目深刻的词汇能给读者留下不灭的影像,就如民族魂、中国人、鲁迅等词给我的视觉冲击,让我此生难忘,兴趣倍增。我们记忆知识,也应当摘录关键用词构成线索,以便消化庞杂的文字从脑海中及时搜索出相关信息以备使用。其五,密切关注现实信息。在现实中体验生活,在历史中反省自身,才是智者所为,这不仅是为人之道,也是为文之道。因此,这些方法论意义就如《民族魂与中国人》一样指引着我们向前迈进,韧性求索。
总括上述,李继凯先生的《民族魂与中国人》从中国人
的特质出发,依理求证,发掘鲁迅精神和民族魂的实质与新意,对鲁迅的崇高人格魅力与从事的伟大事业进行了充分肯定,对中国人、民族魂及鲁迅对中华民族痼疾的惩戒与疗救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宏阔精深的论证与分析。这不仅仅是一本可供当代读者阅读的理论著作,而且也是一部对后世研究影响深远的经典名作。
参考文献:
[1]李继凯著.民族魂与中国人[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2]田刚著.鲁迅与中国士人传统[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3]卫俊秀著.鲁迅《野草》探索[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4]钱理群著.与鲁迅相遇[m].北京:三联书店,2003. [5]阎庆生著.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质[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6]李继凯著.全人视境中的观照——鲁迅与茅盾比较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