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河北省2019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国近代史主题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真题演练 新人教版

2021-10-09 来源:好走旅游网
小学+初中+高中

主题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河北真题演练

考点一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命题角度 张謇兴办实业、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 曲折发展历程

1.(2014·河北中考)1914年,农工商部向各省发出长篇通饬(通令),提出欧 战正是“工商业发达之转机”,公布《维持工厂办法大纲七条》,规定糖类、 棉毛织物等数十种制造厂家,均在维持之列。此后,农工商部又多次发出训 令,要求所有公共机关的日用消耗品一律专购国货。材料表明( ) A.欧洲列强减少了对华商品输出 B.“实业救国”主张出现 C.民国政府倡导使用国货 D.南京国民政府重视发展工商业

2.(2014·河北中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光绪时期(1875—1908),虽然政府财政收入迅速增加,但支出却增长 得更快。1899年,清政府的开支高达1.01亿两,而当年总收入为8 840万两, 其中2 400万两即占总收入的30%,用来偿还外国贷款,从1874年至1911年 间,根据合约,政府借款为1.714亿英镑(约10.83亿两),到1911年,清政府 垮台为止,共偿还了3 230万镑(约2.04亿两),还有1.39亿镑(约8.78亿两) 未偿还。这种以借钱来偿还以前贷款的方式,使清政府陷入了一个无望的泥沼 中。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抗战已使中国经济受到重大打击,抗战后一度恢复,可是内战使经济 又迅速恶化,通货膨胀、物价飞涨,财政金融极度混乱。以国统区米价为例, 1947年1月初,每担为6万元,6月份涨至50万元,7月份又涨至65万元。物 价飞涨,首先受到冲击的是工薪阶层,如教师等。……最终导致国统区经济走 向崩溃。

——摘编自刘宗绪《历史学科专题讲座》

(1)材料一表明清朝末年政府财政收支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国民政府经济走向崩溃的主要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上述经济状况对清政府、南京国民政府造成的共同影响。

小学+初中+高中

小学+初中+高中

考点二 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命题角度 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3.(2017·河北中考)1905年,李叔同为母亲办丧事,在《大公报》上发布声 明,概不收受呢缎、轴幛、银钱、洋圆等物,可以送挽联、纪念诗文、花圈 等;参加追悼会的人,不行旧礼,愿意者改行鞠躬礼。李叔同特意为母亲写了 哀歌,整个仪式简朴感人。这一史实应纳入的学习主题是( ) A.断发易服 C.实业救国

B.移风易俗 D.践行民权

考点三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命题角度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的表现

4.(2015·河北中考)如图是山西举人刘大鹏在光绪三十一年(注:光绪元年为 1875年)某天的日记,其中部分字迹印刷不清。这部分字迹应是( )

A.举办洋务 C.停止科考

B.兴办学堂 D.结束帝制

小学+初中+高中

小学+初中+高中

参考答案

1.C

2.(1)入不敷出。

(2)日本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内战。

(3)使政权丧失了存在的基础或成为政权垮台的主要原因。

【解析】 本题考查清末和南京国民政府的经济状况。第(1)题,从材料中可以 看出,清政府的开支收入多达几千万两,收入的30%还要用来偿还贷款,在这 种情况下清政府大量向外国借款,但却无力还清,可以看出清政府当时的收支 是严重的入不敷出。第(2)题,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日本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与 解放战争使得中国经济迅速恶化,通货膨胀、物价飞涨,财政金融极度混乱。 第(3)题,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经济问题成了政府极大的包袱,尤其是民国时期 的物价飞涨使得民不聊生,民众对政府怨言极大,使得政府不但要承担民怨还 要挽救恶化的经济,最终导致政权垮台。

3.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迁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由题干材料关键信息 “概不收受呢缎……可以送挽联、纪念诗文、花圈等”“不行旧礼,愿意者改 行鞠躬礼”可知,反映的是风俗习惯的改变,故B项正确。 4.C

小学+初中+高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