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面临者较大压力,心理充满矛盾,情绪不稳定,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无法有效自我调节,特别面对高三的升学理想及现实冲突,因此中学生除了学习思想政治、基础知识外,还需合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既要引导中学生拥有成熟的心智,提高其整体心理素质,从而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的新型人才,本文就心理测量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中的运用进行综合分析,以期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心理测量;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压力
健康包括心理、身体健康两大方面,人只有具有强健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状态,才能为国家的发展、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随着近年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社会环境的改变,我国居民的思想开放程度逐渐提升,加之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领域知识的普及,致使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发生较大变化,与此同时人们的心理状态也在逐渐变化,有学者指出从社会进步方面讲,心理健康在社会发展中占据及其重要的地位,特别是针对处于奋进期有知识、特长的学生群体,他们不仅具有开阔的视野,活跃的思维,还追求个性化发展,但同时还面临者来自升学、经济、生活等方面的压力,因此学校及社会要加强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尽可能通过外界手段营造符合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环境。 1、心理测量简介
所谓心理测量是以一定的法则为基础,利用一串数字对人的行为加以评估,结合实际情况来讲,便是根据现有心理学理论知识,使用一定的操控程序,对人的行为、心理属性进行数字量化。当前心理测量已经被广泛应用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及评估过程中,通过心理测量相关人员可准确掌握中学生整体心理情况及存在心理问题,对准确分析其心理特征,及时排除心理障碍,引导中学生健康成长有极其重要作用,但笔者结合既往资料发现,以往对心理测量的研究以建立心理档案、心理咨询、心理疾病诊断等为主要依据,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方面涉及内容较少。
1905年比奈(法,心理学家)、西蒙(法,医生)成功研发出第一个治疗测验量表:比奈-西蒙量表,为后期心理测量在心理学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无论是智力测试、人格测试、心理测试均是一种搜集资料、评估健康状态的工具,仅可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学校开展中学生健康教育的主要渠道之一,属于一对多的活动,既一位老师对多名学生,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可使中学生掌握自己所需要的心理知识和技能。 心理测量作为严谨性较高的科学工具,在使用人员、对象、环境、方法等方面均有严格的规定,但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了辅助开展简短的心理测量实施相关教育,在丰富教育用时,提高教学形式多样化、趣味性、针对性。 2、心理测量案例分析
兴趣在中学生职业规划、生活中占据及其重要地位,因此是心理健康教育中不可或缺话题,一般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我们会通过寻找兴趣逐渐引出“职业兴趣理论”,帮助中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特点,了解与自己兴趣相关的专业、职业,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通过“兴趣岛”、“职业兴趣理论”等中学生无法清晰认知、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特点,于是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将霍兰德提出的职业兴趣测验(SDS)引入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当堂自测,并根据测试结果逐步向学生介绍SDS兴趣代码,详细讲解SIA、SAI的区别,RIA、RAI的区别,同时通过职业六边形让中学生掌握自己的兴趣与未来职业发展的方向,从而寻找合适的专业及职业领域。
经实践发现心理测量后很多学生意犹未尽,表示之间完全没有想过专业、兴趣、职业三者之间的结合,通过职业测试更加明确了自己的职业兴趣特点,这对高三学期“七选三”,今后的学业、职业选择及发展均占据及其重要地位,希望进而心理健康教育中适量增加类似的心理测试,帮助其更好、更准确的了解自己,方便后期人生规划的制定。 3、心理测量在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中实施价值 3.1加强自我了解
通过科学、正确的心理测试,可帮助学生更快、更准确的了解自己的能力、性格特征、优势、不足、兴趣爱好、能力水平等,既有利于学生形成全面系统的自我认知,还可使其更好的了解自己,制定适合今后发展的职业规划[1]。 3.2提高学习兴趣及积极性
通过实践发现学生对心理测量兴趣较高,课业结束后会通过报刊、网络、相关书籍记载的心理测试对自己性格、气质、情绪、兴趣等进行综合测试,以便对自己有更准确、深入的认知。其次课堂中实施的心理测量可丰富课内活动,提高学生整体学习兴趣。 3.3拓宽了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在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中引入心理测量可为心理教师设计辅导提供可行性较高的思路,老师可根据不同的主题设计相应的、简便的、操作性较强的心理测量,达到充实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目的。
4、心理测量实施中注意事项
4.1心理测量需符合心理教育内容,并符合测量目的
每个测试具有其特殊的用途和使用范围,因此在实施测量前需明确各测试的功效、特点、优劣势,针对缺乏信效度的量表需谨慎使用,同时各测量的实施需符合心理教育教育内容主题,避免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内容混淆等问题。其次在测量过程中需充分考虑学生群体的年龄、性别、学业压力等,选择符合中学生发展的量表进行测试。 4.2保持测量过程的规范化
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中进行团体测量时,老师一定要营造轻松、良好的心理氛围,消除部分学生的紧张、焦虑心理,其次老师需向学生详细说明测量方法,指导其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实施,切忌解释过多或擅自发挥,避免无意中给学生任何心理及行为暗示,影响检查结果真实性[2]。
4.3合理解释测量结果
测量结束老师需及时根据测量结果为学生做出准确、全面、积极的解释与引导,避免学生因结果中某个负面词语给自己贴上消极的标签,影响其自我认知。 小结及展望
综上在中学生生活和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使其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学校和心理辅导机构不仅要全面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立心理档案,还需做好心理疏导,使中学生以积极、乐观、健康、自信的状态迎接大学的新生活及社会的挑战,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娜.高职院校心理健康课程融入“课程思政”路径研究——以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为例[J].农家参谋,2020(09):261.
[2]董晓颖.浅谈心理测量在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中的运用[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8(04):26-2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