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南方族群传统音乐文化研究”专栏主持人语

2020-02-24 来源:好走旅游网
本期特稿

专栏主持人语“南方族群传统音乐文化研究”●赵书峰

当下的中国民族音乐学研究逐渐重视运用跨学科思维与研究理念开展对特定社会、历史、文化语境中的音乐与其隐喻之间互动关系的关注与思考,亦即注重音乐文化的社会化建构过程因此曾被某些学者诟病为“去音乐化”的的研究,

学科研究。然而,我们看到并不是所有的民族音本期专栏特此乐学研究都陷入这一困境。为此,

以他们选择了几位年轻的民族音乐学学者,(她土家族、们)在中国南方族群的壮族、布依族、汉探究族群族传统音乐(乐器)研究个案作为切入,传统音乐在其特定的社会、民俗文化语境中的形态特征与其仪式文化象征之间的互动关系问题。

本专题首先是两位土家族学者对其本土传统音乐的考察与研究。前一篇是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向华副教授的《土家族咚咚喹旋律音调结构之典型特征》,作者结合音乐形态分析理论对土家族咚咚喹乐器的形制特征,咚咚喹儿歌的旋咚咚喹的器乐曲牌之律形态特征与土家族语言、

间互动关系问题给予了详细的分析。另一篇文章是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在读博士生向婷的《原“显—隐”生“语境”中坡脚乡打溜子音乐及其文化内涵辨析》,作者采取音乐民族志的文本表述方式,以湘西坡脚乡土家族“打溜子”作为个案,“人与人”、“人与重点考察了“打溜子”音乐中的之间所隐藏的群体”“、人和群体与音乐行为”“显—隐”文化关系。从此文看出,民族音乐学研究不但的形态研究,同时注重对于音乐产品(音响结构)也兼顾到特定历史文化语境中的音乐的社会化生成过程的思考。

另外三篇文章主要是针对广西境内少数民族音乐的调查研究,前两篇是关于壮族和布依族的传统乐器的探讨,后一篇是壮汉族群传统音乐文化的涵化过程的探究。其中前两篇中的第一篇《广西文章为广西师范学院张茜与黄妙秋教授的,作者重点针对特色乐器葫芦胡及其演奏艺术》

“葫芦胡”演奏特点、音壮族、布依族的乐器形制、乐形态特征给予详细描述与分析。该文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与拓展广西境内少数民族传统乐《巾帼器的研究。第二篇文章是蒋晨晨和蒋燮的风采夺人目八桂飘音天外来———广西南宁市邕,该文宁区那路村壮族女子八音队调查与研究》是一篇内容较为丰富的乐器音乐文化志研究。作针对广者在较为扎实、细致的田野考察基础上,西南宁市邕宁区那路村壮族女子八音队音乐展开的分析研究。作者不但深入描述与分析了壮族女子八音队的音乐形态特点,而且以“三月三”节日活动为研究载体,详细探讨了城市化语境下的以及性别文化视角女子八音队的礼俗用乐形式,

下的女子八音队乐人的社会身份建构问题。可以看出,该文的研究不但关注到传统音乐的本体形而且将其置于性别视角下重点探讨了乐态特征,

人的社会身份(性别)建构问题。亦即通过对壮族女子八音队音乐的“社会维护”、“个人创造与体验”的研究进一步表征出城市化语境下与性别视角文化中的乐人的社会身份(音乐认同)建构问族群传题。当前在城市化、全球化社会大背景下,由统音乐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碰撞现象十分频繁,并由此造成了传统此产生了文化的涵化的结局,

作者简介:赵书峰,博士,河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学术型硕士生导师,广西师范学院客座教授,福建师范大

学音乐学院出站博士后。

15

歌海2017年第4期

音乐的变迁与其文化身份的重构问题。最后一篇《龙腾邕是广西艺术学院蒋燮副教授和孙琼洁的城———当代社会变迁中南宁香火龙音乐文化之多维探析》,作者针对广西南宁香火龙仪式音乐作为考察对象,以仪式音乐民族志的书写表述方式重点探讨了壮、汉两个族群所共有的香火龙仪传承与传播式音乐的形态特征,以及仪式变迁、现状给予了详细的论述。

总之,通过上述几个南方族群传统音乐的个案研究可以看出,当下的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研而究,我们不仅仅要坚持学科的本质主义思维,且要结合跨学科的研究理念展开深入的反本质主义思考。我们的学术研究绝不仅仅对于传统音“浅描”,同乐的形态特征作脱离文化语境性质的

时要将其传统音乐事象的生产过程进行“深描”运用“表演民族性质的民族志文本表达。比如,

(仪式)音乐的表演过程进行深入志”理论对传统细致的民族志文本书写。在这里尤其要明确的一“音乐分析”个问题就是:学界所谓的是指对音乐形态的分析与描述,而民族音乐学研究中的“音,其实就是强调对乐分析”(或称为音乐学分析)音乐的生成过程与其文化语境互动关系的考察。因此,研究音乐形态绝不是针对其进行脱离社会(音文化语境的分析,而应是重点考察音乐产品

若只响)产生过程的分析,比如仪式音乐的表演,关注到音响,而对其音声所隐喻的文化内涵视而不见,这样的声音只是一个空洞的能指。

中国南方族群传统另外,我们清楚地看到,音乐文化研究多是区域与跨区域性质的田野个案性质的共时性考察研究,缺少历史与田野相结当下的民族音合的历史民族音乐学研究。因此,

乐学研究者,不但要重视田野在场文本的考察研究,同时针对音乐背后的历史发展变迁轨迹进行《瑶深度的文献史料的搜集与整理。比如笔者的

訛族婚俗仪式音乐的历史与变迁》譹就是结合田野

与历史文献史料针对瑶族婚礼仪式音乐的发展与变迁问题展开的深入的历史民族音乐学研究。因此,南方族群传统音乐文化史研究是一项亟待展开的重要课题。同时当下的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后现代与后殖研究也要关注经济与社会全球化、

民文化语境下的传统音乐的发展与变迁以及社诸如“音乐与认会身份建构(重构)问题。因此,“音乐与后现同”“女性主义音乐”“音乐与政治”代”“传统的发明”“文化涵化”等问题,尤其是“内

訛部的东方主义”譺视域下的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

身份危机问题,以及由于传统音乐的族群边界的移动与维持对于音乐认同变迁的影响等问题,亟待我们作进一步的思考。

,《中国音乐学》第12-20页。譹赵书峰:訛《瑶族婚俗仪式音乐的历史与变迁》2017年第2期,

·沙因认为,中国近年来把少数民族文化加以包装制作,完全是想通过迎合西方訛美国人类学学者路易莎譺(或

对中国的多元且五彩缤纷的情景所怀有的东方主义情趣,捞取外汇,其他外国)因此他称之为“内部的东方

·沙因:《中国的社会性别与内部东方主义》主义”。参见路易莎,载《社会性别与发展译文集》(马元曦主·新知三联书店,第99页。编),北京:生活·读书2000年版,1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