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级文博考试大纲修改

2022-09-15 来源:好走旅游网
第一部分 基础理论

一、博物馆学基础 博物馆

是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非营利

的永久机构,并向大众开放。它为研究、教育、欣赏之目的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见证物。 博物馆的“三性二务”

博物馆是文物和标本的主要收藏机构、宣传教育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是我国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科学研究服务、为广大人民服务。 博物馆机构应当具备四个条件。首先是具有藏品也就是实物.第二要有基本陈列。第三要真向社会公众开放。第四,要有经营管理藏品,开展社会教育的专业人员。这种法定的永久性机构才是现代意义的博物馆。

藏品是博物馆为了社会教育和科学研究的目的,根据自己的性质,收集保藏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见证物。

1、熟悉博物馆学研究的对象

博物馆学研究对象是保存、研究和利用自然标本与人类文化遗存,以进行社会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包括博物馆事业发生、发展的历史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也包括博物馆社会功能的演进、内部机制的运营和相互作用的规律。 2、了解博物馆学研究的内容

一般地说,博物馆学研究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研究博物馆藏品、陈列、观众以及各项工作及相互关系,博物馆事业建设各个方面以及各级各类博物馆之间的关系等;二是研究博物馆与公众,以及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发展的关系。只有既从博物馆的内部联系,又从博物馆的外部联系;既从博物馆的历史演进,又从未来的发展趋向,全面地历史地探讨其客观规律性,才能形成比较完整的博物馆学体系。 3、熟悉博物馆学研究的任务

博物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许多方面,而每一方面又形成一个分支学科。博物馆学的分支学科,一般包括:

(1)、理论博物馆学。主要探讨博物馆的基本性质、社会功能和特点以及博物馆与社会发展及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关系;其中又可以分为:①博物馆学基础理论,包括博物馆学研究对象、内容、学科性质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博物馆学结构体系;博物馆学方法论;博物馆学说史;②博物馆基本理论研究。包括博物馆特征、社会职能;博物馆的社会条件及其未来的发展。

(2)、博物馆方法学。研究藏品的征集、鉴定、分类编目、保管、修复;陈列展览的设计、组织;对观众的服务、教育等工作原则和方法。它们分别发展为藏品管理学、陈列学、博物馆教育学等.

(3)、博物馆管理学。从宏观上研究博物馆事业的国家或地区的发展规划和管理制度,从微观上研究博物馆内部职能、机构组织、人员配备、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

(4)、历史博物馆学.探讨博物馆事业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以及博物馆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同性质、作用和特点

(5)、普通博物馆学。综合上述各个分支学科进行研究阐述的学科

(6)、专门博物馆学。是把一般博物馆学的理论与工作方法应用于某些专门的博物馆领域的学科。

4、了解21世纪博物馆学研究的新趋势

(1)、“以人为本”为宗旨,“人与物

相结合”,以“有助于人的发展和愉悦\"两卷本《博物馆学》,并很快被译成多种为重要任务,参与社会、服务社会。

文字,促进了各国博物馆学的研究。

(2)、博物馆信息化的发展与信息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博物馆学研究进物馆学形成问世。博物馆信息化,是指博入新的发展时期,取得了新的研究成果。物馆工作的各个部门和各项职能都能利在西欧、北美和日本也有许多重要的博物用电脑作为日常工具,并且构成一个以藏馆学研究成果问世。1946年国际博物馆品信息数据库为核心的网络平台。涵盖保协会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促进博物馆学管、研究、陈列、教育和行政管理等博物的发展。历次大会和各专业委员会均以博馆工作的各个方面.从信息技术角度看,物馆事业和博物馆学所面临的重大问题至少包涵信息管理、自动化系统、知识工为会议讨论的中心。

程等三大门类。

7、熟悉博物馆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3)、生态博物馆和新博物馆学运动一、博物馆学与教育学.博物馆是社继续在探索中前进.生态博物馆是博物馆会文化教育机构,向广大观众进行科学文中的一个新的类型。它是在从类社会现代化知识教育,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博物环境意识与现代生态意识不断觉醒的背馆的主要任务之一。为了卓有成效的开展景下产生的。新博物馆学运动实际是博物教育工作,就必须研究博物馆教育工作者馆学中的一个学派,于1972年在智利首的内容、方法、组织形式,教育工作者的都圣地亚哥宣布成立。它的思想内容主要训练与培养,以及教育与人的关系.而这有:扩大博物馆功能,协调人类与自然环种研究要依据教育学的理论与方法。随着境的生态关系;深入社会为社区和特定的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的加强,博物馆学与群体服务,社区居民是博物馆的主人;把教育学的关系将越来越紧密。

历史与未来衔接起来,使博物馆能反映社二、博物馆学与心理学。博物馆学研会的演变。

究博物馆的观众,根本说来就是要解决如(4)、关于博物馆学的学科建设。博何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方法吸引观众、感物馆学要成为一个学科必须使博物馆这染观众的问题。这就需要运用心理学的理个专业群体接受博物馆学,并且,当前最论和方法分析各种不同观众的心理状态,重要的是博物馆学应在大学中有一席之剖析观众的心理特征和实质,探讨影响观地,要有人去研究它。在我国博物馆学是众的心理性因素,以便使博物馆工作更加一门新兴学科。面临学科建设的繁重任务.符合观众心理活动的客观规律,最大限度研究的任务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加地收到理想的社会效果。儿童心理学、教强博物馆学基地理论研究,从我国国情出育心理学、艺术心理学等,都可以在博物发,密切结合实际,吸收外国博物馆学研馆学观众研究工作上作为借鉴,逐步建立究的最新成果,提高本学科的研究水平与博物馆观众心理学。

质量。在完善普通博物馆学的基础上,适三、博物馆学与社会学。从社会学研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大力开展专门博究博物馆,其中应研究人们是什么思想支物馆学的研究,革新与发展博物馆学,建配下参观博物馆的,这种思想是怎样产生立完整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博物馆学体的,与其本人的其他社会行为有什么内在系。

的必然联系等等。而博物馆学研究博物馆5、当代中国博物馆学的发展概况

的社会职能,其中一个主要方面,就是要1、中国博物馆学的历史发展。中国研究博物馆这种社会现象,是怎么对人们博物馆学是20世纪30年代起步的.这个发生作用的,它的社会地位如何。这样博阶段,中国博物馆有了较大的发展,人们物馆学与社会学就有了一个交接点,由此对博物馆的功能和社会作用有了初步认也就产生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博物馆识。

社会学。

2、新中国初期的中国博物馆学.50四、博物馆学与目录学。目录学是研年代博物馆数量有了很大增长,并且兴建究目录形成和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博物了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革命博物馆、中馆的藏品编目,与图书编目基本一样。博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央自然博物馆物馆学应该不断吸取目录学的研究成果,等大型博物馆,博物馆业务工作空前活使博物馆藏品编目工作更加科学化。

跃,博物馆管理和业务人员队伍有了很大五、博物馆学与管理学.博物馆学要发展。

研究博物馆的管理体制、组织机构、人员3、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博物馆学。组成、职责及其活动方式;研究博物馆的首先,列入了国家高等教育的学科、专业管理目标、管理过程、原则和方法,就要目录、培养博物馆学教学、科研和博物馆运用管理学的知识和理论。博物馆管理学工作专业人才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正也可以说是博物馆学与管理科学之间的式任务之一;第二,成立了博物馆学研究边缘性的分支学科。

的全国性群众学术团体—-中国博物馆学六、博物馆学与人才学.博物馆担负会。该会成立于1982年3月;第三,开展着促进社会培养人才成长的任务,同时博了有计划的博物馆学研究活动,形成了学物馆本身也需要大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术共同体所认可的奖励、学报、会议、出的专门人才.如何扩大和加强博物馆人员版规范或制度.第四,开展了博物馆学的队伍的建设,如何使用、考核、管理在职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中国博物馆学科的国博物馆工作者,这些方面都要引入人才学际化正在加速.同时,翻译了欧洲、美国、的理论和方法,而博物馆学的研究成果也日本队的有关博物馆学著作,评介了很多可以直接丰富人才学的内容。

外国博物馆学者的论文。中国博物馆学者七、博物馆学与公共关系学。博物馆的博物馆学论文也多有在国外学术刊物作为一种社会公益机构,始终必须与社会上发表,反映了中国博物馆学与国际博物公众保持良好关系,这就要借鉴和运用公馆学的双向交流的态势。 共关系学的理论和知识,按照公共关系学6、了解世界博物馆学的发展趋势

有关公关工作的要求,发挥其公众性、交博物馆学是西方近代社会的产物。自流性与传播性、协调性和服务性以及预见英国人杰。格拉瑟1885年正式使用博物性和公正性的特点,努力发展有特色的博馆学这一术语,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物馆公共关系学.

了。

博物馆学与美学、经济学、未来学、20世纪30年代博物馆学研究进一步情报学等也有关系,与数学、物理学、化发展。1934年国际博物馆事务局出版了

学、微生物学、光学、电子学、环境保护

- 1 -

学和建筑学等自然科学也有关系。博物馆学不是孤立的封闭领域,而是整个科学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与其它学科相联系,需要不断吸收其它学科的知识和成果,促进自己的发展. 8、了解博物馆学的研究方法

博物馆学的研究方法是多层次的,一是哲学方法,二是一般科学研究方法,三是学科的具体研究方法。这三个层次的方法是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不是分割的。博物馆学方法论是一个集合概念。

(1)、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我国的博物馆学的理论指导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运用一般科学研究方法。如分析与综合法、历史法、调查法、比价法、归纳法、演绎法、实验法、观察法、统计法等,博物馆学研究应当结合研究任务和实践引用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并要注意科学地选择;

(3)、注意跨学科研究。在博物馆学研究中,重视相关学科、边缘学科、邻近学科研究方法的采用,有助于对博物馆进行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的研究.这样不仅有益于更加系统、全面、深入地揭示博物馆特有的规律,而且会开拓博物馆学研究领域,产生更多的博物馆学分支学科。

(4)、注意新的科学方法论的运用,如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等。具体研究方法是真正把实践和理论结合起来,建立起博物馆学自己独立的理论和方法论体系。

9、了解博物馆之友

博物馆之友最早出现于19世纪初的欧洲。西方国家的博物馆之友主要是援助性的组织,包括人力、财力的援助。在英国,筹集资金是博物馆之友的主要任务。我国的博物馆建立博物馆之友组织,是20世纪50年代开展起来的.其成员较为广泛,对象分介绍、申请和特聘三种。 10、掌握博物馆教育的新观念和主要任务

新观念是:博物馆是通过为观众自我学习提供服务而实现教育目的的.

主要任务是,为广大观众特别是青少年提高思想品德、文化素养和陶冶情操服务;为在校学生的校外教育服务;为成人终生教育、回归教育服务;为科学研究服务;为旅游观光和文化休闲服务。 11、了解我国博物馆教育与服务的主要方式方法

博物馆社会教育与服务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

1、陈列讲解.陈列讲解是博物馆辅助观众参观的重要手段; 2、流动展览;

3、电化教育。(1)、陈列厅播放录像;(2)、开辟电化教育室;(3)、运用电子技术讲解;(4)、面向全社会的电化教育;

4、服务设施。(1)、参观服务设施(2)、学习服务设施(3)、研究服务设施(4)、老年人、残疾人服务设施。

12、熟悉我国博物馆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主要有三个方面:博物馆学、藏品、与博物馆性质、任务关系密切的有关专业学科。

1、博物馆学研究,主要是:(1)、藏品科学管理的研究;(2)藏品征集的研究:(3)藏品的科学保护的研究;(4)陈列理论的研究;(5)陈列艺术和技术的研究;(6)陈列工作的组织与管理的研究;(7)观众的研究;(8)科学管理的研究.

2、藏品研究。研究藏品主要是鉴定真伪、时代和揭示藏品本身所蕴含的内在

价值。藏品研究有个体的单项研究和群体的综合研究。

3、有关学科的研究.自然历史博物馆需要研究自然历史的专业;社会历史类博物馆需要研究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断代史、考古学和本地区的历史,还有一些有关专史.

13、了解我国博物馆科学管理的基本原则

基本原则主要有:(1)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方向;(2)努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依靠社会公众办馆;(3)从博物馆的特点和实际出发;(4)提高效率、讲求实效.管理的核心是管理的效果问题。管理的效率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管理系统中各种因素的合理组织程度;第二、管理流程的通畅程度;第三、管理产生的社会效果; 14、了解我国博物馆科学管理的主要内容

主要包括两个方向:一是以全国或一个省(市、自治区)为范围,进行博物馆事业的宏观规划和管理;一是从一个博物馆的性质、任务、现状和发展前景出发,进行单体博物馆工作和事业发展的管理. 15、了解我国博物馆管理制度的基本要求

(1)切实可行,行之有效;(2)要有科学性,要符合博物馆工作和事业发展的规律;(3)要保持规章制度的稳定性和连续性;(4)要具有广泛性;(5)制度的实施与监督。

16、了解美国博物馆自筹资金的方法

(1)设立永久的基金,以投资的收益部分来支持博物馆事业(其政策规定,凡个人或企业向文化、教育事业捐款,即可将其税基减少同样的数额,同时纳税部分的税率也可以有一定幅度的降低,这对于税率很高的美国个人或企业来说,自然是具有极大的鼓励与导向作用的)

(2)为举行特展与开展某些专题项目临时征求赞助。(一些企业愿意赞助这样的展览或项目的原因,除上述税收政策的刺激外,还可通过新闻媒体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并在公众中创造良好的印象)。

(3)建立会员制度。(不仅沟通与密切了公众与博物馆的关系,扩大了博物馆的影响,而且对博物馆事业从财政到业务工作都有极大的帮助)。

(4)推行义工制度。这是美国博物馆中比较普遍实行的制度。 17、了解博物馆数据库的种类

包括了由藏品档案、古建筑档案、古遗址档案、古文献等基础资料组成的基础数据库,和辅助各门类文物研究的专业数据库两大类。具体为:1、文物档案数据库(包括藏品档案、古建筑档案、古遗址档案等构成)2、古文献数据库;3、专业数据库;4、电子出版物。 18、熟悉博物馆藏品数值化技术

数值化采集可以分成直接数值化与间接数值化二种。

1、间接数值化是对已经转换成其他信息媒体的藏品信息进行数值化处理。通常就是对藏品的照片和录像进行数值化,最大优点是在数值化过程中不会产生对文物的损害,但是间接采集存在一个“采集客观性\"问题.

2、直接数值化就是对文物实体进行光学扫描。采用之前必须考虑对文物的损害、损伤.对于平面类图片一般采用简单扫描方式,三维立体扫描是数值化博物馆一种不可缺少的直接数值化手段. 19、举例说明博物馆建筑智能化

上海博物馆新馆是我国第一座通过国家建设部技术鉴定、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智能建筑。

1、数据库和局域网。在分时信息管

理方面首先构造了一个以藏品文档和图主要是日用器皿,按用途可分为: 像信息为主体的藏品数据库和相应的综1、汲器,如仰韶文化的小口尖底瓶、合信息网络系统。目前,该数据库存有大汶口文化的背水壶等。此外,陶双耳罐74048版权法藏品卡片记录.结合藏品数或小口瓶也可能用作汲器。

据库,针对文物专业研究这个深层次利用2、炊器,有罐、鼎、鬲、甗、釜、建立了一个客户/服务器结构的以太网.甑、灶等。

这是目前上海博物馆的主局域网。另外,3、饮器,有斝、鬶、盉、爵、角、馆内还建立有图书资料局域网和办公文觚、杯等。

档局域网两个子系统。财务管理局域网正4、食器,有碗、缽、豆、簋、盘等. 在施工中。建成时,全馆运行的电脑终端5、盛贮器,有壶、罐、瓮、罍、尊、已经超过120台.

盆、缸等。

2、多媒体导览系统。针对服务观众6、其他杂器。有形如束腰的圆筒器的需要,建立了10台多媒体导览服务子座;用以放置圜底或尖底器;状如截断之系统.其中4台是大厅的“观众指南”。另牛羊角的平底器座等.还有一些用途不明外6台分别安放在青铜器陈列室(2台)、的器类。

雕刻陈列室、陶瓷陈列室、绘画陈列室和4、了解陶器研究的意义

书法陈列室,作为陈列的辅助手段。

陶器的发明,方便和巩固了人类的定3、楼宇自动化和安全保卫系统。该居生活,扩大了农业生产对人类社会的进馆的楼宇自动化管理系统在逻辑上和物步意义,因此,对史前新石器时代及金石理上分成了安全保卫监控系统和设备环并用的上古时代陶器研究就有着重要的境监控系统两个子系统。监控室也互相独意义。

立。安全保卫监控子系统通过全馆近12001、陶器不是文字,但它是过去时代个监控点上的各种探测器、报警器、摄像遗留下的实物,是另一种意义上的逝去时机等设备组成了一张严密的文物安全保代人类生活的化石,它带给后人的古史信卫网.该系统同时综合有消防监控部分和息是十分珍贵的。将破碎的陶器复原,从平力量应急疏导、应急广播功能.楼宇自它们的形制、花纹和器类的组合中,不但控子系统是一个三级集散系统。对馆内的可以区分它们的考古学文字类型以及它空调、变配电、给排水、冷热水机组、公们与另一考古学文化类型的纵向与横向共照明等所有的重要机电设备进行24小的关系,而且可以窥知它们所反映的社会时监测和控制。主要目标是对库房和陈列生活和文化生活。

室的温湿度、废气浓度进行实时调控,保2、制陶技艺的进步所留下的工艺、证全馆处于最佳的文物保护环境和节能形制、纹样以及发展更新的遗迹,又足以运行状态,减缓文物的自然损害。

使考古学者排成序列作为度量年代先后4、布线系统。(1)综合布线,将所有的标尺。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还可直接信息传输线路分成四种情况处理。全馆共利用陶片的热释光效应进行绝对年代的布设214个信息点;(2)出口光缆。1999测定。

年完成了连接广电大厦的一根12芯单杠3、最后,由于陶器废弃遗物甚多,光缆的铺设,并安装了光缆端口设备。 往往暴露于地表,因此它们又成为田野工20、了解数值化博物馆

作调查古文化遗址显而易见的标志。 数值化博物馆的重点是建立一个大5、了解江西吴城遗址的陶器

容量的信息库和优良的网络环境.在内江西清江吴城商代遗址出土的陶器,部,实现工作模式的改变-—移动办公、陶质分砂质与泥质灰陶,并有一些棕色陶协同工作、动态交换和远程操作.对外部,器,器表装饰除方格纹、曲折纹、圆点纹在网络上建立向社会开放的虚拟的、对话等几何印纹外,还有一些类似中原地区商式的、多层次的、多形式的信息服务.职代二里岗期的器表饰绳纹与心圆纹的.陶能有4方面:信息搜集、信息保存、信息器形制,除有地方特征的敞口、折腹缽,组织(相当于传统博物馆功能中的藏品陈小口、折肩瓮,敞口、折腹盆,折腹罐等列设计)、信息传播。 陶器外,伴随出土的还有类似河南商代二 里岗期上层的敛口、方唇、深腹、高裆、 袋足,并在颈部饰有同心圆和腹底饰有绳 纹的陶鬲,敞口、浅盘、假腹圈足陶豆和 大口、颈内收、深腹陶大口尊等,特别是 类似河南郑州商代二里岗出土的几何印

纹硬陶缽与罐的数量就更多了,充分说明二、中国陶瓷

夏商时期中原地区和东南地区制陶技艺1、了解陶器的概念及其起源

的相互交流还是比较频繁的。 陶器是随着史前人类进入新石器时6、了解原始瓷及其主要产地

代的定居生活而出现。我国现存最早的陶原始瓷属于瓷器生产的早期和低级器片出土于南方地区一些洞穴居住遗址阶段,它与东汉以后得成熟瓷器相比,烧中,据碳—14测定,其年代距今约成温度偏低,胎体没有完全烧结,吸水率9000-10000年左右。制陶的发明与人类和显气孔率都比较高,釉层薄而且容易剥知道用火有密切的关系,被火焙烧的土地落,制作工艺比较原始.商周时期的原始或者粘土因落入火堆而变得坚硬定型,可瓷在黄河、长江中下游的广大地区都有发能促使原始先民有意识地用泥土制作他现,尤以江苏、浙江、江西、河南和皖南们需要的器物。原始先民最先可能采用的出土最多.秦汉原始瓷器主要发现于江制陶技术,大致有捏塑法、贴敷法等. 苏、浙江和安徽三省的墓葬和遗址中. 2、了解陶系及其划分

7、了解原始瓷与陶器的区别

通常就其外观区分为红陶系、灰陶(1)原始瓷用瓷石做坯料,与制造陶系、黑陶系、白陶系、硬陶系等。黑陶一器用的易熔粘土相比,氧化硅和氧化铝的般盛行于山东龙山文化与良渚文化,但最含量较高,氧化铁的含量则显著降低,因早的黑陶却属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而使瓷坯有可能在较高的温度(1100度址出土的夹碳黑陶;白陶盛行于大汶口文—1200度)烧成,并有较多的莫来石生成,化,但最早的白陶遗存则出土于浙江罗家从而调高了坯体的机械强度,减少了瓷器角马家浜文化遗址中。 在煅烧过程中的变形,提高了坯体的白3、了解陶器的种类

度,原始瓷胎多数呈灰白色或淡黄色。

- 2 -

(2)原始瓷的烧成温度高。陶器大多数在1000度以下,胎质松软;原始瓷高达1200度左右。

(3)原始瓷表面施釉,有光泽,透明洁净,便于洗涤.从无釉到有釉是陶瓷工艺中的一项巨大进步,为瓷器的出现奠定了工艺模式的基础。 8、了解商周时期的原始瓷

在黄河流域的河南、河北、山西和长江流域的湖北、湖南、江苏、江西的商代早中期的遗址和墓葬中都发现了原始瓷器。商代原始瓷制坯用的原始料未经处理,胎质较粗.胎色以灰白色为主,也有灰褐色或淡黄色的.器物的成型都用泥条盘筑法,器形不甚规整。胎壁厚薄不匀,比较粗笨。同时,器物中也有生烧的,特别是器底部分.器物的里外或外壁施有薄釉,釉层厚薄不匀,常见流釉现象。釉色深浅不一,胎釉结合较差,没有形成中间层,容易脱釉.器形有尊、瓮、罐、豆、钵、簋等,每种器物又有多种形式,说明原始瓷器的生产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和较大的生产能力。商代后期,原始瓷生产又有了很大的发展,在山东、浙江、江西和福建等地的晚商遗址、墓葬中出现大口罐、盆、碗等新产品,且数量也有明显增长。商代原始瓷的肩腹部常拍有各种花纹,如篮纹、绳纹、人字纹、羽毛纹、方格纹、圆圈纹、锯齿纹、粗方格纹、S型纹、弦纹、水波纹和云雷纹等,线条一般都比较粗。

西周的原始瓷,其分布面已广及陕西、河南、山西、河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浙江和福建等省市,其中又以皖南、苏南和浙江为最多。西周是在商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造型也有改进。装饰花纹篮纹少见,商代常见的圆圈纹与绳纹几乎消失,方格纹、弦纹、席纹、曲折纹等则比较多见,线条比商代浅而纤细,演变的迹象还是很明显的。东周时期的原始瓷器主要集中在长江下游以南的吴越境内,黄河中下游的广大地区发现很少。

9、了解原始瓷与瓷器的区别

瓷器用瓷石或高岭土做坯,在1200度左右的高温中烧成,坯体烧结坚硬,坚固耐用;瓷器在胎的表面上一层釉,胎釉紧密结合,不会脱落,釉层表面光滑,不吸水,接触污物后容易洗净,还可在高温中消毒,清洁卫生;坯土具有可塑性,可以做成各种形状的,便于人们各方面的需要。瓷器还可变换釉色和刻、划、镂、雕、印、贴、堆塑、彩绘等各种技法进行美化,制成各种色彩鲜艳,永不褪色的彩瓷。 10、掌握成熟青瓷出现的时代

东汉中叶以后,随着烧造技术的进步,对窑炉气氛的控制与釉层呈色关系认识的提高,青瓷、黑瓷同时烧成了。在上虞、宁波、 县等地青瓷窑中,普遍存在着青瓷胎质细洁。说明汉代(东汉)的瓷工已能熟练地配置原料,用优质的细泥做青瓷坯。

三、中国青铜器 1、了解青铜器与青铜时代

青铜是指红铜和其他化学元素的合金,如铜与锡的合金为锡青铜,铜与铅的合金为铅青铜,其他还有铅锡青铜、镍青铜、磷青铜等等。中国商周时代的青铜古称金或吉金,其合金成分是锡青铜和铅锡青铜。在人类技术发展的阶段中,使用青铜兵器和工具的时代,就称为青铜时代。青铜时代一词为西方所输入,为丹麦人克·吉·汤姆森最先使用。在中国的青铜时代,则以大量使用青铜生产工具、兵器和大量使用青铜礼器为特征.(人类最早使用的铜是自然铜)

2、了解中国青铜时代的起讫时间

中国的青铜时代从公元前二千年左右形成,经夏、商、西周和春秋时代,大约经历了十五个世纪。

3、掌握中国青铜时代的特点、性质

特点是青铜器的重要性不仅表现

在它对社会物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而且突出地表现于它对社会政治生活的巨大影响上。一方面青铜被大量铸作为武器,因而与国家机器之一—军队的存在相联系;另一方面青铜器被贵族用作礼器,成为维护等级制度的工具,甚至被作为政权的象征。从这个意义上讲,确实可以说“中国青铜时代的最大特征”即是“青铜便是政治的权力”。

4、了解青铜礼器的分期与各期的主要特点

夏、商、周至秦、汉整个青铜器发展史,大约可以分为十三期:即夏代晚期,商、西周、春秋各早、中、晚三期,战国分作早期和中、晚二期。秦、汉为青铜器发展史的余晖。夏代晚期(公元前1900—前1600年);商代早期(公元前16世纪—前15世纪中叶);商代中期(公元前15世纪中叶—前13世纪);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1世纪);殷墟时期前段;殷墟时期后段;西周早期(武王至昭王);西周中期(穆王至夷王);西周晚期(厉王至幽王);春秋早期(公元前770年—前7世纪上半叶);春秋中期(公元前7世纪上半叶-前6世纪上半叶);春秋晚期(公元前6世纪下半叶—前1476);战国早期(公元前476年—前4世纪上半叶);战国中晚期(约自公元前4世纪中叶至前221年)。

5、熟悉青铜器研究的对象与任务

按照目前青铜器研究的状况,研究对象大致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青铜兵器,青铜兵器是贵族军队的必要装备,是贵族来说是极其重要的;

2、青铜礼器,青铜礼器是青铜器研究的主体,是研究商周礼制最重要的食物资料;

3、铭文,青铜器铭文的研究,是青铜礼器研究的重要部分,青铜器铭文因具有丰富的史料价值而显得特别重要,同时,商周时期铭文都是当时语言的记录,保存着大量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等方面的资料.

4、青铜艺术,从造型艺术的观念来看,许多青铜器又是工艺美术品;

5、青铜乐器的组合、用途及其声学研究,由于青铜编钟出土资料渐多,提供了对青铜乐器的组合及其用途的研究的可能性;

6、华夏民族以外的青铜器,这些青铜器有着浓重的地方风格和独特形式,也体现了与华夏族之间的文化交融;是认识

和研究华夏以外各部族物质文化的极为(6)尊:高体的大型或中型的盛酒重要的实物资料。

器。金文中称礼器为尊彝,尊象双手奉酉7、青铜铸造技术,从冶金史的角度形,彝象双手献沥血的鸡,即尊酒奉鸡牲看,青铜的冶炼是人类改造自然的第一批祭祀之意。尊彝是祭祀的礼器之共名,是成果之一。古矿井的构造,各种铸造方法,指一组祭器,而不是指某种礼器的专名。各种青铜成分,陶范和失蜡法浇铸工艺等,诸凡酒器食器,金文中泛称为尊彝.尊的都是铸造技术研究要探讨的重要问题。

形制最常见的有圆形、侈口、圈足的,也各研究对象具体的研究任务:1、兵有侈口方形的尊。另外,在尊一类的器物器,商周青铜兵器数量很多,是我国兵器中,还有一些鸟兽形状的,即所说的鸟尊、史研究的重要实物资料;2、青铜礼器,象尊,这应该是尊的一种特殊形制,统称礼器的分类断代工作室至关重要的,这是为鸟兽尊。它们的用途均为盛酒器。

青铜礼器研究工作的基础;青铜礼器的定(7)觥:盛酒器.器形特征是形似匜,名、组合是礼品研究的两个方面.3、铭文,椭圆形腹或方形腹,圈足或四足,有流和铭文的研究是青铜器研究的主要部分,从把手,有盖,盖作成有角的兽头形或作成史料学的意义上来看,甚至是更为重要的长鼻上卷的象头形。觥出现于殷墟晚期,研究;关于铭文辞的研究也很重要。4、沿用至西周早期。

青铜艺术研究,包括单个的纹饰、整体的(8)卣:盛酒器。卣是专用以盛酒造型和综合的青铜艺术的研究;5、青铜的祭器。卣形制似壶,但有提梁,故俗称冶炼和铸造艺术的研究,这是青铜器研究提梁卣。卣腹的形状很多,或圆、或椭圆、的另一个领域,它不单纯是技术问题,而或方形,也有作成圆桶、鸱 、虎吃人等且有生产组织和生产规模. 形的。

6、了解青铜兵器的种类

(9)盉:盛酒器或酒水调和的器具。按它们的用途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盉的形状教多,一般是深腹、圆口、有盖,为攻击型兵器,包括戈、戟、矛、铍、钺、前有流,后有把手,有三足或四足。也有戚、殳、刀、剑、匕首、弩机、矢镞;一流在顶上的异形盉,以及圆腹有螭梁的类为防御型兵器,器形有胄、甲. 盉。青铜盉的出现在商代早期,盛行于商7、了解青铜饪食器的种类

晚期至西周。

1、鼎,青铜鼎有烹煮肉食、实牲祭(10)方彝:盛酒器。彝,古代青铜器祀和燕享等各种用途;2、鬲,鬲是炊粥中礼器的统称.《尔雅•释器》:“彝、卣、器;3、甗,甗是蒸饭器,全部分为上下两罍,器也.”郭璞注:“皆盛酒尊,彝其总部分,上体用以盛米,称为甑,下体位鬲,名.”在古籍和铜器铭文中未见以方彝为用以注水,中间的箅通汽以蒸于甑;4、礼器的名称,宋人以这类器形体作方形而簋,簋是盛放煮熟的黍、稷、稻、粱等饭定此名。其特征是高方身,带盖,盖似屋食的器具;5、盨,盨是盛放黍、稷、稻、顶形。腹有直、有曲,有的还从腹旁有两粱等饭食的器具;6、簠,祭祀和宴飨时盛耳上出,盖与腹大都相对应地有四条或八放黍、稻、粱等饭食的器具;7、敦,盛条棱脊。商代早期已经有陶质的类似方形放黍、稷、稻、粱等饭食的器具,由鼎、器的出现,但已发现的青铜方彝出现于商簋的形制结合发展而成;8、豆,专备盛代晚期。

放腌菜、肉酱等和味品的器皿;9、铺,盛(11)罍:盛酒器。《说文》曰:“罍,食器,与豆相似;10、盂,大型盛饭器,酒尊.\"罍又兼可盛水。罍有方形和圆形两兼可盛水或冰;11、盆、 ,用途与盂相种,方形罍,宽肩,肩上有二耳,有盖;同,盛食兼可盛水;12、 ,似盆、 ,供圆形罍,大腹,圈足,两耳。这两种形状膳羞之器,而平底有盖,两侧有环耳;13、的罍,常见在一侧的下部有一个穿系用的鍪,是战国时期秦人使用的一种炊食鼻。罍的器形,见于商代晚期,它的流行器;14、俎,是切肉、盛肉的案子;15、时间至春秋中期。

匕,是挹取食物的匙子。 (12)壶:盛酒器.《周礼•秋官•掌8、了解青铜酒器的种类

客》:“壶四十。”郑玄注:“壶,酒器也。酒器。饮酒器、盛酒器和提取酒的器\"《诗•大雅•韩奕》:“清酒百壶。\"金文皿统称酒器.包括爵、角、斝、觚、觯、壶字象有盖两侧有系和腹部庞大的容器,尊、觥、卣、盉、方彝、罍、壶、勺等。

故壶可以视为长颈容器的统称。古代酒的(1)爵:最早出现的礼器.爵由铭文品种多,故酒壶的器形也各有不同。青铜证明,为用于宴饮酌酒之器.其形制为圆壶在历史上使用的时间自商至汉代或更形,平底或凸底,前有流,即倾酒的流槽,晚。壶的样子很多,有圆形、方形、扁形后有尖状尾,以均衡流的重量,起到全器和圆形带流的壶等多种形状. 平衡的作用.爵的一侧有鋬,下面有三个9、了解青铜乐器的种类

高尖足,流与杯口之际有柱,此为商和西铙、钟、镈、钲、铎、铃、钩濯、錞于、周早期的共同特点。

(2)角:饮酒器.《礼记•礼器》:“宗10、了解青铜货币的种类

庙之祭,尊者举觯,卑者举角。\"郑玄注:布币、刀币、贝币(俗称“鬼脸钱”、蚁鼻“四升为角”。与其它酒器组合。角的形钱)、圜钱(其形仿自圆形玉璧,中有圆制似爵,但无两柱,两端都是尾。

孔或方孔) (3)斝:温酒器。王国维《说斝》 引罗振玉之说,认为经籍饮器之散为斝之 讹。斝的形状似爵与角,与爵、角主要不 同点是无流无尾,仅在口缘上有两柱。腹 的形状为圆形、平底。

(4)觚:饮酒器。传世的数量很多, 考古发掘时,经常与爵共出。形状似喇叭, 一般是细长身,大侈口,圈足,在长身上 常有凸起的棱作为装饰,这与铸造时范的 接榫有关系。

(5)觯:饮酒器。青铜器中习称的觯有 两类,一类是扁体的,一类是圆体的,形似 小瓶,侈口、圈足.此两类器商代晚期和

西周早期皆有,后者且沿用至东周。

四、文物法规

- 3 -

1、掌握文物的定义

文物指“历史遗留下来的在文化发展史上有价值的东西,如建筑、碑刻、工具、武器、生活器皿和各种艺术品。”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下列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物,受国家保护:1、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2、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和著名人物有关的、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和史料价值的建筑物遗址、纪念物;3、历史上各时代珍贵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4、重要的革命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手稿、古旧图书资料等;5、反映历史上各时代、各民族、各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

2、了解文物管理体制、所有权及文物保护管理经费主要来源

国家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指国家文物局,主管全国文物管理工作,对全国的文物保护工作依法实施管理、监督和指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保护本行政区域内的文物,县级以上地方各极人民政府设立的文物保护机构为文物行政管理部门,不设立文物保护管理机构的,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为文物行政管理部门。

我国境内地下、内水和领海中遗存的一切文物,属于国家所有,国家机关、部队、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组织收藏的文物,也属国家所有。属于集体所有和私人所有的纪念建筑物、古建筑和传世文物,其所有权受国家法律保护,文物的所有者必须遵守国家有关保护管理文物的规定。

文物保护管理经费分别列入中央和地方的财政预算。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把文物事业费和文物基建支出分别列入本级财政预算,由同级文物行政管理部门统一管理,其中文物基建支出及文物修缮、维护费和考古发掘费等,应当专款专用,严格管理。各级文物行政管理部门所属文物事业、企业单位的收入,应当全部用于文物事业,作为文物保护管理经费的补充,不得挪作他用。 3、了解文物工作者守则

4、掌握文物保护单位的定义和“四有”工作内容。

文物保护单位是指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革命遗址、纪念建筑物、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等不可移动文物,应当根据它们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分别确定为不同级别的文物保护单位。“四有”工作内容为:划定必要的保护范围,作出标志说明,建立记录档案,并区别情况分别设置专门机构或者专人负责管理。

国家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在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中,选择具有重大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或者直接指定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报国务院核定公布。保护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由国家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门报国务院核定公布为历史文化名城.

5、掌握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保养原则,了解文物修养的注意事项、报批程序

文物保护在进行修缮、保养、迁移的时候,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属于国家所有的纪念建筑物或古建筑,除可以建立博物馆、保管所或辟为参观游览场所外,如果必须作其他用途,应当根据文物保护单位的级别,由当地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报原公布的人民政府批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

位如果必须作其他用途,应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同意,并报国务院批准。这些单位以及专设的博物馆等机构,都必须严格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负责保护建筑物及附属文物的安全,不得损毁、改建、添建或拆除。使用纪念建筑物、古建筑的单位,应当负责建筑物的保养和维修。

6、 掌握考古发掘的报批手续和基本建设中地下文物保护的规定。

报批手续:为了科学研究进行考古发掘必须提出发掘计划,报国家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会同中国社会科学院审查,经国家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后,始得进行发掘。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考古发掘,由国家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会同盟中国社会科学院审核后,报国务院批准.

在进行基本建设工程中,任何单位或个人发现文物应当即报当地文化行政管理部门。遇有重要发现,当地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必须及时报请上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处理。

7、了解民间收藏文物的方式

1、依法继承或者接受赠与;2、从文物商店购买;3、从经营文物拍卖的拍卖企业购买;4、公民个人合法所有的文物相互交换或者依法转让;5、国家规定的其他合法方式。

8、了解博物馆藏品依法调拨、交换的程序

全民所有的博物馆、图书馆和其他单位的文物藏品禁止出卖,这些单位进行文物藏品调拨、交换,必须报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备案;一级文物藏品的调拨、交换,须经国家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批准。未经批准,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调取文物。

为保证藏品安全、进行科学研究或充分发挥藏品的作用,文化部文物局可以调拨或借用全国文物系统所属各博物馆的藏品;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可以调拨或借用本行政区域内文物系统所属博物馆的藏品,其中一级藏品的调拨、交换,须经文化部文物局批准. 9、了解博物馆安全保卫工作方针

博物馆安全保卫工作,必须认真贯彻执行“预防为主,确保重点,打击敌人,保障安全”的方针,实行逐级安全岗位责任制,加强内部治安管理,积极推进综合治理。

10、了解博物馆的安全技术预防

要对文物库房和陈列室安装必要的防盗报警设备,并要因地制宜,制订技术防范规划.技术安全设备应经公安部门鉴定或者经其他单位使用证明性能良好,并根据本馆的自然条件和具体条件,选择产品的种类和数量,一般应使用两种或多种报警设备,形成点、线、面、空间综合报警系统控制网,有条件的应安装电视摄影、录像装置。技术安全设备的种类、数量、性能和安装的部位,电缆的走向,信号的使用及值班人员的工作规律等,均属机密,不得泄露,并建立技术档案.控制室应尽可能选在控制设备的中心,必须隐蔽保密,不能兼做它用。技术安全设备较多的控制室,必须设专职人员负责安装、检查、维修和使用。

成组的文物,完整无缺者,要定一集体名 称.失群者应在单个名称前标上集体名 称;3、凡文物无铭文,款识,又无特殊 纹饰者,器名前标质地。4、凡文物附属 的附件,不标在名称内,只在注中说明;5、 文物质地,一般在定名时可不标明。 4、了解藏品定级的方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细 则》的有关规定,我国文物藏品分为珍贵 文物和一般文物。珍贵文物分为一、二、 三级.具有特别重要历史、艺术、科学价 值的为一级文物;具有重要历史、艺术、 科学价值的为二级文物;具有比较重要历 史、艺术、科学价值的为三级文物;具有 一定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为一般文物。

文物藏品定级,都应该考虑按照以上标

准,考虑其存量、分布、现状、功能、质第二部分 基本技能

地等因素综合评定。藏品与非文物之间还

有参考品

一、 博物馆学基础 5、掌握藏品保管的基本要求

博物馆

藏品管理必须做到:制度健全、账目是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非营利

清楚、鉴定确切、编目详明、保管妥善、的永久机构,并向大众开放。它为研究、查用方便.

教育、欣赏之目的的征集、保护、研究、6、了解藏品保管的工作程序

传播并展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见证物。

步骤除鉴定、定名和定级以外,主要

是登记分类、入库排架、编目、统计、建博物馆的“三性二务”

档、检查和清点.

博物馆是文物和标本的主要收藏机7、熟悉藏品库房管理的原则

构、宣传教育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是我一、文物库房管理坚持“专人、专库、专国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业”原则,进出库房严格执行至少两人同分;为科学研究服务、为广大人民服务。

进同出制度。非工作人员严禁入内,因工

作需要入库,须经分馆领导和科室领导同 博物馆机构应当具备四个条件。首先意,进入库房严格要求填写出入库登记是具有藏品也就是实物.第二要有基本陈表,且不得携带包裹,严禁吸烟。 列.第三要真向社会公众开放.第四,要有 二、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文物影视、经营管理藏品,开展社会教育的专业人员.照片拍摄规定。严格控制文物收藏单位内这种法定的永久性机构才是现代意义的部从事非业务拍照活动。对易坏、易损文博物馆。 物原则上不得拍照,确需拍摄的,经分管

领导同意后,一律用冷光源拍摄。 藏品是博物馆为了社会教育和科学研究 三、因工作需要提取文物,必须填的目的,根据自己的性质,收集保藏的自写文物提取凭证,经分管领导批准、科室然界和人类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发展领导签字后方可提取。

的见证物. 四、对新入馆的文物、标本,组

织专家进行鉴选,凡符合入藏标准的,及1、熟悉藏品征集的原则、途径和方法

时办理入库手续和藏品登记上账,并按科藏品征集应考虑以下的原则:1、明学方法分类上架,妥善保管.

确的目的性。第一,要从博物馆的性质出 五、文物库房要建立库务日记,发;第二,从保护国家科学文化财富出发;记录内容包括出入库人员情况、文物藏品第三,从陈列的需要出发。2、逐步建立流动、库内每天的工作情况等. 完整的藏品体系;3、科学的计划性,(1) 六、建立定期的安全检查制度,馆藏品现状的调查;(2)陈列和研究需要由保卫科、文保科对库房进行防火、防盗的调查;(3)征集来源的调查。4、加强等安全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向馆领导预见性。

和上级有关部门汇报。

藏品征集的主要途径有:考古发掘、 七、维持库房的清洁,注意防潮、田野采集、民族学调查征集、社会调查征防尘、防虫、防光等。工作人员离开库房集、收购、接受捐赠、交换、调拨、接受应对柜门上锁,门窗关严,拉闸断电,爱移交等.

护室内一切消防与防盗检测设施。 2、了解藏品鉴定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文物鉴定是藏品研究的首要内容,主

要是辨明真伪、考证内涵、评定价值,也8、熟悉藏品保护的基本内容

包括定名和定级.我国文物鉴定方法:通1、分析藏品的成分结构;2、探索藏常有凭借长期经验的传统直观方法,考证品的质变机理;3、查明藏品在地下的埋方法,调查方法和运用现代技术设备的科藏环境;4、研究藏品在博物馆的保存环学检验等方法。 境;5、藏品的保养方法;6、藏品的修复3、熟悉藏品定名的方法

技术;7、藏品的年代测定技术;8、藏品现在的藏品的定名,国家已有统一的的复制技术;9、自然标本的制作技术. 基本规定。自然标本应按照国际通用的有9、掌握藏品保护的基本原则

关动物、植物、矿物和岩石的命名法规定1、文物原状的概念;2、消除隐患保名。历史文物定名一般应包括三个部分组护健康的原状;3、预防性保护为主;4、成,即1、时代、款识、作者;2、特征、适当的应用新技术、新材料;5、继承弘纹饰或颜色;3、类别、器形或用途。此扬传统的文物修复保养工艺。 外还需注意:1、有历史、艺术价值而本10、了解藏品保护的环境

身有残缺的藏品,应先注明“残”字;2、影响文物质量的环境因素,主要是环凡不能分割的文物,定名时应标在一起:

境气候、空气污染、光线辐射、昆虫危害、

- 4 -

微生物繁殖等.

一、环境气候:为了控制博物馆室内的温湿环境,需要根据现有条件,因地制宜地采用以下措施:1、安装空调系统;2、减缓室外不良气候的干扰;3、使用温湿度调控设备;4、控制文物柜、陈列柜的小环境;5、使用调湿材料。

二、空气污染:1、空气污染物的来源:主要来源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可分为:工业企业排放源、汽车排放源、家庭炉灶排放源;2、空气污染对藏品的危害:特别是木材的挥发性成分对金属藏品造成腐蚀,对纸质藏品可加速酸化问题.3、博物馆空气污染的控制和治理:首先要制定博物馆空气质量标准,对空气污染物的最大允许浓度值进行规定,以此评价博物馆空气质量保护与治理的水准;排除污染源是保护博物馆环境的根本方法;绿化环境减缓污染,为藏品保护创造有利条件;控制、改善博物馆建筑物内的空气质量,使空气污染物进入博物馆建筑内的数量降到最低限度.

三、光线辐射.天然光环境的光源是太阳,人工光环境的光源是灯光.为控制博物馆的光环境,应采取下述措施:1、库房建筑应避光;2、门窗和柜面玻璃的选择;3、紫外线吸收剂的应用;4、人工光源的选择,照明灯应使用无紫外线的灯光为妥;5、低照度照明;6、封闭贮存。

四、生物危害。1、害虫对藏品的蛀蚀;2、微生物对藏品的劣化;3、害虫霉菌的防治,以预防为主,保存藏品的建筑物,必须具备防虫功能,藏品贮存空间和设备要进行消毒杀虫处理。 11、熟悉陶瓷器保护技术

出土陶器表面沾附的污垢可用蒸馏水冲洗,覆盖在器物表面的不溶性硬结物用化学方法软化后,再用机械法剥除。出土陶器内所含的可溶性盐类可以蒸馏水浸泡的方法去除。带釉的陶器可用盐酸清洗,不可使用硝酸或醋酸,以免腐蚀釉料。破碎的陶器,需经清洗、核拼、粘结、补配、修饰等工序,才能恢复器物的原貌。酥裂粉化的陶器用渗透加固法.陶器残片部位的补配材料有:石膏、旧陶片、旧陶粉加粘合剂、新烧陶配件和塑性面团等。

瓷器保存以防震、防压、防撞击、防摔为主,已破碎的瓷器,经核拼、粘结、补配、做色、上釉等工艺,可恢复瓷器原貌。粘结剂与粘结陶器者形同。瓷器表面的污垢可用洗涤剂清除,表面凝结物,用化学方法软化后,再用机械法剔除.海洋打捞出水的陶瓷器,其保护技术措施是脱除盐分和清除海生沉积物。陶瓷器刚出水要保持其潮湿环境,防止盐分析出,以在海水或淡水各半的淡化海水中浸泡为宜。 12、了解纺织品和纸张的保护技术

清洗去污是保护纺织物的首要工序.清洗方法有湿洗与干洗.湿洗用蒸馏水或蒸气流,水洗前应对纺织物做脱色试验,不脱色者方可用水洗。水温保持在35度左右,并酌加少许中性洗涤剂。干洗则用无水的有机溶剂,选择使用洗涤剂要慎重,加酶、荧光增白剂、碱性洗涤剂均禁用。洗涤时忌拧、揉、搓、晒。洗涤后的纺织物应平放置在尼龙网或竹帘上,于通风阴凉处晾干,并理顺织物经纬方向,以防变形。库藏时应平放,以免断裂。糟朽严重的纺织物,为陈列和保存需要做适当的加固。

纸张的保护方法:修复古代纸质文物,经清洗去污、揭取画面、修补加固、全色作旧、裱褙装订等工艺,使已损书画、古籍得以恢复原貌。

揭取方法有蒸气法、水浸法;修补方

法有贴纸粘补法,纸浆补配法;加固方法有装订加固、裱褙加固、夹衬加固、树脂加固、丝网加固等;当纸张PH值低于5。6时,要进行脱酸处理,脱酸方法有水溶液法、非水溶液法,气相法等;用无酸纸做的盒、箱、袋、匣等放置纸质文物是较好方法;在封闭容器内放脱氧除酸剂,也有一定效果.

13、了解各类博物馆的陈列特点 1、社会历史陈列的特点:主要是展示全国或一个地区历史发展的主要过程和基本线索,或者是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地区的历史发展概貌.以文物为主,通过陈列组合来表达历史内容,再现历史面貌,进行直观教育。革命纪念陈列是社会历史陈列的重要内容,包括两部分:原状复原陈列和辅助陈列。

2、自然历史陈列的特点:主展示自然界某一部门的主要内容,揭示其发展变化规律的。基本展品都是自然界本身的天然产物标本,展品布置按自然科学的各专门学科的体系依次排列。通过某一地区自然变化和人类活动关系的揭示进行科学知识和保护环境的教育。

3、艺术类陈列特点:主要通过造型艺术作品,反映人类的艺术实践和审美意识的发展,揭示美的本质,给人以美的感受和教育。陈列可以是综合性的,也可以是展示某一时期或某一流派、某一艺术家的。展品多为原作,通常不用复制品,陈列条件对照明、温度、湿度等有较高要求。

4、科学技术类陈列特点:是我国近年兴起的十分重要的博物馆类型.演示性的动态陈列比较多,普遍实现了陈列的动静结合,而现代多种高新科技在陈列中运用,开了我国博物馆现代化的先河。 14、了解组织陈列的基本原则和工作程序

基本原则:1、先进的思想性和鲜明的时代特点;2、先进的科学性和勇于创新的精神;3、艺术性和普及性;4、增强精品意识,创新陈列精品.

工作程序:1、总体研究与设计;2、内容研究与设计;3、艺术形式研究与设计;4、辅助展品和设备的设计与制作;5、陈列的现场安装与布置;6、陈列开放前现场的评估和开放准备;7、每个工作阶段的评估和展出后的总结。 15、掌握陈列内容设计的主要内容

陈列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陈列主题所要表现的有关学科内容;一是表现陈列主题所需要的文物、标本以及其它展品。

陈列内容设计方案包括1、陈列大纲:就是陈列主题框架;2、陈列方案:即陈列的具体计划,是陈列大纲的具体化。陈列方案要列出全部的陈列品,包括文物标本和辅助展品;3、辅助展品,大致有以下几种:科学性辅助材料;艺术性辅助材料;文字说明。

16、熟悉陈列内容设计的基本要求

一、创造一个良好的展出与参观环境;二、正确地理解出主题与展出内容;三、组织好展品,给它们以恰如其分的陈列地位;四、陈列艺术形象要具有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五、要有自己的艺术风格;六、整体完整统一下的多样变化;七、要富有艺术感染力;八、要善于借鉴,勇于创新。

17、了解陈列形式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力求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实现先进的思想性、科学性和艺术性的高度和谐统一,是陈列形式设计的原则。

方法有:1、系统分类陈列法;2、复原陈列法;3、景观陈列法4、对比陈列法;5、集中陈列法;6、中心陈列法.

18、了解我国博物馆的动态陈列和高新科效果。器物形体圆润、饱满,与唐代艺术技的运用

的丰满、健美、阔硕的特征是一致的。唐故宫博物院钟表陈列馆中、中国历史三彩用于随葬,因为它的胎质松脆,防水博物馆的中国通史陈列中、苏州丝绸博物性能差,实用性远不如当时已经出现的青馆中都有动态陈列.我国第一个运用现代瓷和白瓷.

高新科技的博物馆是北京中国科学技术

馆,1988一期工程完工.它的基本任务是3、了解五代越窑与景德镇瓷器

向公众普及科学技术知识,传播科学思想五代新建重要越窑有黄鳝山窑、燕子和科学方法,提高公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冲窑、瓦牌山窑与南山脚窑等。其中尤以培养创新精神。

前三处最为重要。五代时期的越窑青瓷,19、了解博物馆观众构成

质地细腻,制瓷原料处理精细,胎质呈浅包括:1、为了学习知识而来博物馆灰色或灰色,器物成型操作十分严格,胎的人;2、为了学术研究而来博物馆的人;壁薄,器形规整,器表光滑,口沿细薄,3、为了艺术鉴赏而来博物馆的人;4、为转折处分界明显,给人以轻巧之感。器物了休闲娱乐而来博物馆的人;5、国内外均施满釉,釉薄而匀,明显与唐代越窑不的观光旅游者;6、来华进行文化学术交同。越窑青瓷在唐代即有“秘色瓷”之称。流的外国学者、艺术家;7、来华访问的外所谓“秘色”,是因为吴越国钱氏割据政国元首、政府官员及其随员。 权命令越窑所烧造供奉之器,庶民不得使20、掌握博物馆观众调查的基本方法

用,故称“秘色瓷\"。五代时期越窑瓷器调查了解观众的方法很多,主要有直仍以光素无纹饰的器物为主,间有用刻花接调查和间接调查两种.直接调查包括口装饰的,繁缛的刻划花更为少见,设计着头调查、直接观察、座谈会等形式。间接力于造型上的秀美,是五代越器的主导特调查主要是通过调查表、设观众留言簿等征。另一成就,是缸、瓶、尊大件瓷器的方式。抽样调查是调查的一个重要方法。 烧成。

五代江西景德镇窑,烧造灰胎青瓷和 白胎白瓷,都用叠烧法,碗心多粘有支烧 痕,器物变形较多。青釉色调偏灰,白釉 色调纯正,洁白度达70度。青瓷与唐五代 浙江越窑相似;白瓷胎质密,白釉色调纯 正,与北方白瓷接近,但透光性好。主要 遗址有胜梅亭窑、石虎湾窑、湖田窑、黄 泥头窑.这些窑烧制的白瓷成就,对于景

德镇地区宋代青白瓷的制作,以及元、明、二、中国陶瓷

清时间彩瓷的发展,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1、掌握江西洪州窑瓷器的特点

用.

唐代的洪州窑位于唐时洪州辖区的4、掌握宋代景德镇瓷器的主要特点

今丰城市。丰城窑创烧于东汉晚期,盛于景德镇窑始烧于五代,至宋代制瓷技隋而衰落于唐。洪州窑以烧制碗、杯为主,术成熟。宋代景德镇主要烧制青白瓷单一瓷质比较粗糙,胎褐色或深褐色,一般器品种,青白瓷以其釉色介于青白之间,既物先施一层白色化妆土,然后上釉入窑烧青中显白,又白中泛青,有“影青”、“映制.釉呈黄褐色或酱色。洪州窑烧制的碗,青”、“隐青”、“印青”等名。以日用器皿碗口微外撇,器壁斜直,口径一般在9—为主,饮食用具有碟、盘、碗,酒具有注10厘米左右,小平足.器外常印有莲实纹子、注碗、杯、托子,盥洗卫生用具有砵、一周或两周,并间以其他纹饰,施釉不到洗和各式香薰,照明用具有灯盏,有供放底,底足露胎,多见于江西等地的唐墓。药材、香料或妇女化妆品的盒子.有一种洪州窑的杯作喇叭口、束腰、折腹,底旋子母盒,是于大盒之内粘附3个小盒,分削三道凸罗纹,腰部一侧贴一“ ”形小别放粉、黛、朱,供妇女化妆时使用.此把手。另一种杯如小碗,器一侧亦贴“ ”外,有为善男信女烧制的观音塑像,有专形小把手。这种带把杯的形制仿自唐代的为陪葬用的塔式盖瓶,寝具有各式枕,如金银器.还有一种杯,直口,深腹下,承双狮、立像、卧婴和银锭式,其中以银锭以“亚”剖面略如亚字形的高祖,器形与式较多。宋青白瓷除了具有胎白、釉润如唐代金银器完全相同。洪州窑多足砚,也玉等特点外,还辅之以刻花、篦点、篦划具有唐代风格,在窑址遗存中还未发现有和印花装饰,更增强了青白瓷艺术感染晚于唐代的遗物,因此可以说,洪州窑终力。 于晚唐。

2、了解唐三彩的基本特点

5、熟悉宋代江西吉州窑瓷器

唐代的三彩釉陶是唐代陶瓷生产中吉州窑位于江西省吉安县永和镇,为的一支独放异彩的鲜花,是我国古代艺术宋代江南地区著名民间瓷窑之一.烧瓷品宝库的珍品,它的出现与发展又是唐代厚种繁多,地方特色浓郁。南宋为吉州窑的葬之风的产物。唐三彩虽是陶器,但与一大发展时期,最具特色的是黑釉瓷器,出般低温釉陶不同,它的胎体用白色粘土制土有大量黑釉茶盏及瓶罐等器物,吉州窑成,釉料则用数种金属氧化物为着色剂,黑釉瓷不仅产量大,而且装饰技法多种多主要有三种:用氧化铜烧成绿色、氧化铁样,诸如树叶纹、剪纸纹、彩绘纹、剔釉、烧成黄褐色、氧化钴烧成蓝色,并用铅作剔釉填绘和玳瑁釉等等,这些装饰设计、釉的溶剂,利用铅在炼制过程中的流动性构思新颖,在宋代瓷窑中独树一帜,有浓烧成黄、赭黄、浅绿、深绿、天蓝、褐红、郁的地方风格.玳瑁釉是以黑、黄两种色茄紫等多种色彩,但多以黄、褐、绿三色调的釉仿玳瑁甲壳色泽烧制的,玳瑁釉属为主。它的烧造工艺是两次烧成,先是在窑变花釉,花色可变化无穷,但总不失玳1100左右的高温下烧出素坏,然后在烧瑁甲壳特有色调。吉州窑除烧制上述特色过的胎体上施釉,再经900度低温烧成。品种之外,通过其它品种可以看到与宋代大致可分为三大类:一类是生活用器,有名窑之间的关系,比较明显的有定窑和磁瓶、壶、罐、钵、盘、碗、盂、烛台、枕州窑.吉州窑南宋时期大量烧制的覆烧印等10多种;一类是俑,分人物俑和动物花白瓷,带有明显的定窑风格;吉州窑南俑;三是居室用具的各种模型。唐三彩的宋时兴起的白釉褐色彩绘装饰可以明显色釉有浓淡变化、互相浸润、斑驳淋漓的

看出受到磁州窑影响。此外,低温绿釉及

- 5 -

酱黄釉陶器在吉州窑也有少量生产。 6、了解宋代龙泉窑瓷器

1、龙泉青瓷属石英-—高岭——绢云母质瓷器,与江西景德镇瓷器属于同一种类型。一部分黑胎器用紫金土,含铁量为3--5%,高者达15%左右,主要用于烧制釉色较深的制品,如梅子青釉及黒胎青瓷等。

2、龙泉青釉大体分为石灰釉及石灰碱釉两类,北宋为石灰釉、南宋为石灰碱釉.

3、南宋龙泉青瓷胎有白黑两种,它们出土在同一层次之中,表明它们是在同一窑中烧制的;黒胎青瓷在造型、釉色、纹片及底足的切削形式都和南宋官窑相似。

4、胎的色调对釉色有一定的衬托作用,古代龙泉青瓷一般都在胎配方中掺加一定量的紫金土,以降低胎的白度。

5、古代龙泉窑的烧成温度大约在1180度-—1230度之间,梅子青釉则在1250度-—1280度之间。 7、了解宋代建窑瓷器

位于今福建省建阳县水吉镇,宋代著名黑瓷产地之一,以生产一种带条状结晶的黑釉茶盏而驰名于当时。窑工利用釉中所含氧化金属的呈色原理和窑温火焰的机理,烧出了富有变化的结晶釉或窑变花釉,建窑在黑釉上烧出闪耀银光细如兔毛的结晶釉,成为建窑最富特色的产品。 8、了解南宋官窑瓷器

北宋汴京官窑随着北宋王朝的灭亡而终结,高宗南渡后在杭州另立新窑,这是汴京官窑的继续,因称南宋官窑。用澄泥做范,制作极其规整,由于釉质晶莹透彻而受世人珍视。

9、熟悉宋代江南地区制瓷工艺技术成就

1、选用优质瓷土,烧出了胎质洁白釉质如玉的青白瓷,胎体薄的达到半透明的程度,完全符合现代瓷的要求。2、窑炉体积扩大,增加了窑炉的装烧容量。3、青瓷烧制成功。到南宋时期经过龙泉窑匠师的实践,烧出了粉青和梅子青釉,把青瓷提高到新的高度;4、釉面装饰创新,在釉面装饰工艺上也有不少新成就。5、覆烧工艺广泛运用,对瓷窑产量的大幅度提高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10、掌握枢府瓷的主要特点

元代,又名卵白釉瓷,特点:1、枢府瓷和青白瓷同样为白胎,但相对说,比青白瓷为厚。2、枢府瓷釉,变青白色为卵白色(更偏白,而近似鹅蛋色)。釉中含氧化钙量减少,含氧化钠量增大,使釉的的粘度增厚,因此,不如典型青白瓷——影青瓷那样呈玻璃光.3、枢府瓷器形似盘、碗、执壶和高足杯为多见,极少大件器,最典型的枢府器,其碗为小底足。4、枢府瓷中的折腰器,是突出的造型,一向为人们所称道.5、枢府瓷盘、碗的底足均为露胎,足壁厚,削足规整,有的底心有乳钉突起,且有明显旋纹。 11、熟悉青花瓷的概念

青花瓷是指一种在瓷胎上用钴料着色,然后施透明釉,以1300度左右高温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器。釉下钴料在高温烧成后,呈现出蓝色,习惯上称为“青花”. 12、熟悉元青花瓷的装饰方法与装饰纹样

装饰有印花、青花、印花和青花配合使用。至于青花彩绘,也有两种不同的装饰技法:1、白地绘彩,即图案花纹以青料描绘出来,这是青花瓷器的主流,明清青花瓷基本都是这一类型;2、青花拔白,即以青料作地色或辅助花纹,主题图案是以露出的白瓷部分呈现,这种类型在元青花瓷中虽有一定数量,但和白地蓝花相比则属极少数,主要用在大盘、大碗一类大

件器上.元青花瓷除了以彩绘装饰为主外,也有采用镂雕及堆贴等附加装饰的。 13、了解元青花瓷的鉴定要点

1、元青花一般皆胎体厚重;2、釉有青白釉、枢府釉及典型的青花瓷釉;3、青花色泽有浓翠及灰淡二种,均有铁斑;4、器底无釉。碗、盘之类底足中心有乳钉状突起;5、具有圈足外墙斜削的元代瓷器的普遍特征;6、多棱梅瓶、多棱玉春壶及方形扁壶、高颈大罐等为元代特有的器形;7、梅瓶之口均为上窄下宽的梯形;8、少数青花器仍沿用枢府瓷特有的小底足;9、多数器物图案花纹密布全器,分多层次布局;10某些图案花纹具有明显的元代特征.

14、熟悉釉里红与青花釉里红

釉里红瓷是瓷胎上用铜红料着彩,然后施透明釉,用高温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器,它的工艺过程和青花瓷完全一样,不同的是青花用钴料着彩,而釉里红则用铜红料。

青花釉里红是指在同一器物上,既有钴料又有铜红料描绘或涂抹彩色,烧成后使青花与釉里红同现于一器。由于青花料和釉里红料在烧成过程中需要的气氛并不一致,因此,要使这两种色泽都能达到成功的程度是比较困难的。 15、了解明代景德镇瓷器

到了明代中期以后,景德镇的瓷器几乎占据了全国的主要市场,而高质量瓷器的独占者-—宫廷所用的瓷制品,也几乎主要由景德镇供应。真正代表了时代特征的是景德镇瓷器。景德镇在明代成为中国的瓷都。明代景德镇的瓷器,是以青花为最主要的产品,但其他各类品种也都是十分出色的。按制瓷工艺分有:釉下彩、釉上彩、斗彩和颜色釉四大类。1、釉下彩是指青花和釉里红瓷,因其彩绘在胎上,着釉后一次烧成而得名.2、釉上彩是因彩绘在釉上而得名。3、斗彩,又称逗彩,意谓釉下彩和釉上彩拼逗成彩色画面。4、颜色釉是指各种色泽的高温釉和低温釉,有一种色泽的单色釉,也有多种色泽于一器的杂色釉。

16、了解洪武窑瓷器鉴定要点

洪武瓷的鉴定要点:是要正确辨别与元瓷的不同,并注意不要和典型永乐瓷相混淆.1、元代除少数玉壶春瓶为釉底外,其他器物底部无釉.洪武则除玉壶春瓶、玉壶春执壶外,口径在20厘米左右的扁菊纹大碗也为釉底,其他器物则底部无釉;2、元代碗类底足斜削的习惯,洪武时期除民间青花粗碗仍沿用外,其他较细的器物已改为平削足.3、元代梅瓶的口均为上狭下宽的梯形口,明代梅瓶口部已改变为直而稍翻唇,决无梯形感;4、元代青花龙纹绝少五爪,洪武官窑器几乎全为五爪;5、元代印花和青花二种装饰工艺同置于一器的方法,洪武仍继续使用;6、元代莲花叶子为标准的葫芦形,洪武已变得不成葫芦形了;7、元代牡丹叶子画得肥厚规矩,洪武已变得稍微细瘦而随意了;8、元代的仰莲瓣纹每瓣都分开绘画,洪武朝除个别器物仍分开画外,绝大多数莲瓣之间借用边线,不再分开,并出现了双勾绘边线而不填色的白描画法;9、器物颈部的蕉叶纹,元代每片蕉叶之中径或单线色绘或双勾填色,洪武则蕉叶中径以双线勾出后不填青花或釉里红色,形成中径有空白地。 17、了解永乐甜白瓷

永乐的白瓷制作,可以说是划时代的。这是因为:1、瓷胎中逐渐增加高岭土的用量,减少了瓷器的变形;2、精工粉碎和淘洗原料,去除原料中粗颗粒和其

他有害杂质,以增加瓷器的白度和透光类的器足呈内敛者多见。器物内壁刷釉的度;3、由于配料中提高了铝氧的含量,制作方法在三朝仍流行;4、图案花纹以提高了瓷胎的烧成温度,增进瓷器的机械缠枝和折枝花草为多见,动物纹中屡次麒强度以及其他物理性能;4、改进了瓷器麟和犀牛。星象图使用普遍;5、三朝青装匣支烧的方法,提高了烧成质量并有利花器尚不见官窑款,民窑中有天顺年款的于实用。永乐白瓷的特点是胎质细洁,釉器物,书“大明天顺年制”或“大明天顺色白莹,给人以一种甜的感觉,故有“甜年造”两行六字款,但都属明代后期的仿白\"之称。又有人认为,这种白瓷可以填品。此外,尚有银锭款、“正”字款和“大上各种彩色,而成彩瓷,因此又有“填白”明年造”方款。

之名。永乐的甜白器有厚、薄两种,薄的21、了解成化青花瓷与宣德青花瓷的区别

一种主要是碗、盘、高足杯等类小件器,1、典型成化青花已不用进口的苏麻能达到光照见影的程度,这是有名的“薄离青,而改用江西乐平的陂塘青(亦称平胎\"器,可以薄到半脱胎的程度,其他大等青),发色淡雅而无黑铁斑;2、已改变件器都属厚胎。“永乐年制”四字篆书款,了永乐、宣德时期的采用小笔触着色,用以甜白器所见为多,尤以半脱胎器为主,双勾线条,一笔涂抹的上色法,因而不如款字有划和印两种,但多数永乐甜白瓷也典型宣德青花那样留有层次和空白地;3、是无款的.永乐甜白器的印花为典型暗少厚重的大件器,器形多轻巧。胎、釉质花,除少数极清晰外一般较模糊。 制作讲究。釉有两种:一为偏青色,一是18、了解永乐窑瓷器鉴定要点

洁白,都极肥润,抚之有玉质感.器物底部永乐和洪武晚期、宣德瓷器区分较困的底釉往往有不平的波浪感。成化瓷的气难,大致有以下:1、某些特殊器形可视泡小而密集整齐,不同于典型宣德器大、为始于或盛行于永乐朝,如瓢形扁壶、抱小不同而疏朗的气泡群;4、典型成化青月瓶、大天球瓶、单面扁壶、双系(或三花器的图案花纹、常见之龙、衔花夔龙、系、四系)盖罐、花浇、压手杯、尖底莲飞凤、波涛海兽、团龙、团风、团花、莲子碗等;2、盘碗之类撇口器的口沿极薄,花八宝、十字杵、庭院婴戏、松竹梅三友、手抚之较尖而无圆浑感;3、出现极白的花草、花蝶、花鸟纹样外,亦有梵文为装细砂底,抚摸有极细腻如糯米粉的感觉;饰题材。成化朝的民谣青花瓷也有精细的4、细瓷底足平削,底釉有的呈波浪纹;5、制作。

白瓷器底聚釉处,呈水绿色特别明显;6、22、了解成化斗彩瓷

甜白器盘、碗的底部胎体稍厚,并不全部斗彩只是主要作为宫廷玩赏品而烧透亮,凡器底部全透者,非永乐甜白半脱造,因此当时生产数量就很有限,在明代胎器,应属后仿品;7、青花器釉面肥亮,就已作为极贵重的珍品.成化斗彩则是釉釉色多数发青,青花釉的有晕散现象,青下青花和釉上多彩相结合,它在釉上一般花有铁斑,涂绘部分有不同深浅的笔触有三四种不同彩色,多的达6种以上,其感;8、多见缠枝四季花和折枝瓜果为主色彩的特征都极鲜明。成化斗彩目前收藏题纹饰的装饰图案;9、玉壶春瓶唇口内外最多的是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湾省故宫沿,往往有稍厚的釉层,而呈淡青色的流博物院。由于是宫廷的珍玩,一般不见大淌斑块;10、永乐款识只有“永乐年制\"器件,其器物主要有盖罐(因罐部底有四字篆书款,字体自然,凡特别规矩而呆“天”字款,因此又称“天”字罐)、碗、板者要注意其时代;11、永乐瓷的气泡一杯、高足杯、洗、碟及盖盒。其中以杯和般均有大小不同,以30倍显微镜观察,高足杯稍多见,盖盒仅北京故宫博物院所凡气泡一律大小者,要特别注意其时藏一件。其胎质细腻洁白,釉色有两种:代;12、永乐瓷与宣德瓷相比,凡相同的一为白中稍闪青;一为较白。成化斗彩均器物,永乐薄、宣德厚;永窑轻、宣窑重。为官窑器。制作讲究,器物底部的釉和器甜白瓷的底足聚釉处,永窑比宣窑更显水身釉色一致是其重要特征之一。其图案花绿色;青花器的釉面永窑比宣窑更显肥厚纹多花鸟、团花、莲花、葡萄、花碟、团感。

龙、夔龙,天字罐有龙纹及海兽。明末清19、熟悉宣德窑瓷器鉴定要点

初尤以葡萄杯和鸡缸杯名噪一时。康熙、1、宣德瓷的釉面,一般都能见到像桔雍正宫窑的仿成化斗彩鸡缸杯都标明“大子皮的桔皮纹;2、用30倍左右的显微镜清康熙年制”及“大清雍正年制\"的官款。 可看出宣德官窑瓷釉内的气泡成大、中、23、了解成化窑瓷器的鉴定要点

小不同的气泡群,群与群之间的间距较疏1、胎质洁细,釉质纯净,用手抚摸朗,凡气泡密集而整齐者大多非宣德瓷;有玉质感;2、釉色有偏青及偏白两种,3、宣德盘、碗之底足多数有棱边感,非无论何种釉色,其器物外底足和器身的釉滚圆之“泥鳅背\";4、宣德大盘之底足内色一致,是成化官窑瓷的重要特征之一;墙接近垂直,因此可以用手抓起盘子;5、青花瓷除早期用苏麻离青,呈色浓翠外,宣德官窑青花瓷,除极个别青花翠艳而无大多为淡雅色调;4、斗彩的色彩鲜艳,其黑铁斑外,绝大多数有黑铁斑。清代康熙、中姹紫色泽,为成化朝所创制,亦仅为成雍正仿宣德器有的也烧出黑铁斑,但仔细化瓷所成功地应用;5、成化官窑款,迄辨别可以发现其中有的地方明显是由于今已发现的仅为“大明成化年制”及“大加重钴料产生的效果;6、宣德官窑青花明成化年造”六字楷书款。凡“成化年制”器以小笔触上彩,无一笔涂抹的制作;8、四字及“成化\"两字款者大多为伪作。特瓶、壶、罐之类器物均为分段拼接成形,别像“成化年制”的黑地绿款则成化朝根凡前、后身合膜成形者非宣德制。 本无此制作;6、成化瓷的气泡已彻底改变20、了解正统、景泰、天顺三朝民窑青花了宣德瓷的大小不同而疏散的情况,显得瓷的特点

小而密集;7、“迷糊底”是成化瓷极为显1、青料除极少数为浓艳的进口料外,明的特征之一。

大多用含铁量较低的国产料,但其中也有24、了解弘治窑瓷器的鉴定要点

少数色泽偏于浓翠的;2、从造型上说,1、弘治瓷是成化瓷的继续,胎洁釉出现了戟耳和带座的器物,这是对元代造润,弘治官窑器与成化器同样有玉质感;型的复古,但变化很大;3、由于全是民窑2、弘治釉色白中带灰,甚至有的泛青。器,胎釉制作都不太精细,削足亦不规正,器物底足和器身的釉色不如典型成化瓷瓶、罐底部无釉;碗、盘底足跳刀痕明显。器那样均一,而有差别;3、器物底足较器物底足从总的倾向说有加大的趋势,足矮,无高底足的器物;4、盘类塌底现象为宽而深是这一时期民窑器的普遍特征。碗

明代盘类中最典型,盘心一定下凹;5、

- 6 -

“大明弘治年制”“治\"字的水旁三点绝大多数均低于“台”字。 25、了解正德窑瓷器鉴定要点

1、正德瓷一般胎质较成化、弘治为粗而厚重,制作亦稍粗糙,琢器接痕明显;2、透明釉肥亮,色偏灰青,特别是器物圈足,底部釉色发青;3、釉内气泡小而密集,呈鱼子状;4、典型正德青花,色泽青中偏灰;5、大碗之类器物口沿部釉厚而特别呈青色。

26、了解嘉靖窑瓷器鉴定要点

1、罐、瓶、壶、坛之类大件器接痕明显;2、盘类变形现象较多,底心下塌而成凹形;3、盘、碗之类圆器的圈足自上而下向内敛,成倒过来的梯形;4、器物的透明釉一般均泛灰青,底釉都为亮青釉;5、器物胎和釉的交接处有一线橙黄色;6、青花一般为浓艳,无黑铁斑,尚未出现指捺般水印纹。7、彩瓷的红、绿彩均无硬亮感.

27、了解万历窑青花瓷与彩瓷

万历官窑青花瓷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继承嘉靖德军制作,青料采用西域的回青料,图案花纹也基本上承袭嘉靖遗风,如无万历款字,则很难和嘉靖区分开来。后期使用浙江青料,却也青色明快.这是由于明代晚期,在钴土矿的选料处理方法上,有过一次很大的改进。万历时期的淡描青花是极为突出的工艺,用极淡的色调、双勾图案花纹,给人以幽雅感觉.

彩瓷特征:1、胎体一般较厚重,即使小件器也很少薄胎的;2、琢器底足处理并不十分精细,凡底足露胎器,胎质均较粗松,杂质少见;3、釉色多数白中泛青;4、用彩艳丽,尤以红彩浓重;5、彩色无强亮光泽,红彩剥落现象较多;6、盖盒、盖罐之类器,其盖及器身往往描绘相同的图案纹饰;7、所绘任务,多数是大头短躯,和这一时期版画风格一致,但已个别出现崇祯时期版画中流行的长躯任务;8、大多有“大明万历年制”两行六字楷书青花款.

28、了解万历窑瓷器的款识与鉴定要点

万历官窑器大多用“大明万历年制”两行六字楷书青花双圈款。个别颜色釉瓷用两行六字暗刻款。万历朝很少用“万历年制”四字款,所见只有和其他字句合用,如“古周饕餮、万历年制”、“万历年制、纯忠堂用\"等。民窑器除用本朝款和各种堂名款外,多有仿宣德、成化六字款.至于“大明年造”及“长命富贵”、“福寿康宁\"、“万福攸同”与各种“佳器\"款更属多见。在一些较粗的民窑器上已出现单个“佳”字的方框款。清康熙这种类型的单字款识,开始于万历。

鉴定要点:1、除个别小件器外,一般胎体较厚重;2、琢器底足处理粗率,瓶、罐、缸之类有接痕;3、釉色白中泛青,细瓷釉面光泽度较强;4、盘有塌底现象,底心下凹;5、早期用回青料青花器,色泽与嘉靖器相同。不用回青料之青花细瓷青色纯正,粗瓷则发灰;6、青花五彩器有用旧器加彩和后仿伪品。除款识外要注意器形、釉色和图案花纹的时代性。 29、了解天启、崇祯窑瓷器的鉴定要点

天启鉴定要点:1、天启除个别官窑器外,所见大多为民窑器;2、胎釉制作较粗,釉发青灰;3、盘类器有的器底有点疵,或跳刀痕明显,并有少裂痕;4、盘、碗之类器底部分填砂粘着部分明显.釉底器足切削整齐,露胎部分较多,有的胎釉之际并无棕黄色调;5、万历后期常出现窗格纹;6、青花器有的有指捺水印纹;7、盘类外壁往往有以5个青花笑点并淡红彩组成的变形花朵为装饰,往往在一个盘上

有3朵这种变形花朵;8、在青花及彩瓷器上已出现题词.

崇祯鉴定要点:1、按原有的认识,崇祯瓷一般为釉闪灰青,光泽度不强;2、制作较粗的器底有填砂痕,底釉发青,胎釉之际无橙黄色;3、多见酱口,底有跳刀痕;4、青花色泽部分发灰,国外留存的大量青花出口瓷,色泽明快。有的有指捺般水印纹;5、大约在崇祯十年以后至清顺治十四年以前,有以隶体书写题字。 30、了解宜兴紫砂器

宜兴紫砂器创烧于宋代,至明代中期大盛。宜兴紫砂的成就,主要是茶壶。有七大优点:1、泡茶不失原味;2、壶经久用后,即使无茶叶,将沸水注入也有茶味;3、茶味不易霉馊变质;4、耐热性能好,并可在小火上炖烧;5、传热缓慢,可不烫手;6、壶经久用,光泽美观;7、紫砂泥色多变,耐人寻味。

31、了解顺治窑瓷器的鉴定要点

1、胎质、釉质均较粗,釉色发青;2、多数器物的口沿抹上一层淡酱色;3、有的盘底往往有窑裂痕;4、康熙时盛行的双圈足,顺治器亦有;5、炉一类器物的底足均为饼底实足.

32、熟悉康熙窑颜色釉瓷和五彩瓷

颜色釉:1、郎窑红,高温铜红釉制作,以深艳的“郎窑红\"为最名贵。郎窑红器的施釉技术有“脱口、垂足、郎不流”之称;2、豇豆红,淡粉红色,有“娃娃脸”、“桃花片\"、和“美人醉”之称。其器底都有“大清康熙年制”三行六字楷书官窑款,主要用于清康熙宫廷内文房用具;3、霁红,釉如桔皮,失透深沉、白底官款这三者是康熙霁红区别于郎窑红的显著特点;4、天蓝釉(又称天青釉),用微量钴(一般在1%以下),底有“大清康熙年制”三行六字楷书官款;5、洒蓝,由于采用喷吹法施釉,犹如洒落的水点,因此称为“洒蓝”,又称鱼子蓝、“雪花蓝”。洒蓝器有多数辅以描金装饰;6、霁蓝,主要用作祭祀器皿,因此,又称祭蓝;7、青釉;8、黄釉,康熙以仿弘治娇黄为多,弘治款的“治“字写成\"治“字,右旁的”台“字的部首高出三点,而康熙仿的“治”字,其“台\"字首部和三点平齐的。此外,盘、碗的圈足,一般是弘治器较高,而康熙仿极低矮;9、白釉,有3类:(1)瓷胎的填白釉器,(2)古铜彩釉,(3)仿宋代定窑制品;10、绿釉;11、紫金釉;12、古铜彩釉.

五彩瓷:康熙五彩的温度为800度左右,比粉彩为高,有“硬彩”之称。五彩知识作为仿古之作,又称“古彩”。康熙朝官釉注重的是颜色釉,因此代表五彩瓷之作水平的,是民窑而不是官窑。其主要特征:1、康熙盘、碗、瓶、罐类的器底一般均能见到明显旋纹痕及黑疵;2、除少数官窑器的圈足圆浑润滑外,大多数民窑的圈足边呈尖状,而且有斑块残缺的现象;3、器物画面的彩料周围有一圈闪亮的“蛤蜊光\",尤以蓝彩的周围为甚;4、由于模仿明末画家陈老莲的风格,人物脸部都不端正,凡十分端正的人物开相属于后仿,脸部只勾轮廓线,一般不填色;5、瓶、罐之类器物的底足,往往有二层台的硬折角,其折者凡圆浑者,则属后仿. 33、了解康熙窑青花瓷

康熙青花的青料,是使用国产的浙江料.一个重要特征,是青花浓淡有多层次,而且有指印纹,即青花彩色中有手指印的模样。康熙官窑青花少见大器,一般都是小件的日用瓷和文房用具。康熙官窑青花盛行仿制明宣德、成化、嘉靖的器物,而且落“大明宣德年制\"、“大明成化年制\"

及“大明嘉靖年制”、“大明万历年制”款。行六字篆书款,多数用于颜色釉瓷上。“雍康熙朝的民民窑青花制作,有极大发展,正年制”四字篆,书款极少。“雍正年制\"有:1、民窑青花的器物多样而又多大件或“雍正御制”四字楷书堆料款只用于珐器;2、民窑青花图案花纹十分多样化;3、琅彩瓷;“雍正年制\"四字篆书刻款则多用民窑青花瓷的市场供应面更为扩大。民窑于仿钧、炉钧釉或茶叶末等的制品。在特青花器的款记有各种标记,一般不落年号别精致的粉彩器或仿木纹釉器上有“大清款。

雍正年制\"六字篆书描金款,那是更属罕34、熟悉康熙窑瓷器的款识与鉴定要点

见的。凡“清”字写成“淸”的,似属雍康熙朝的官窑瓷器,并不一定书写康正初年雍正。官古器户的民窑器,则大多熙朝代年款,因此不能把没有年款的瓷器落各种堂名款。一般民窑器则有用香炉、都看作是民窑瓷。一般的康熙官窑颜色灵芝、龙、凤、鹤、团花等各种团标记的.釉、青花、釉里红瓷及彩瓷大多书“大清鉴定要点:1、雍正时的器物,除以仿明康熙年制”两行六字楷书款。在豇豆红和永乐、宣德及成化瓷为最普遍外,其突出天蓝釉等小形精致的宫廷文房用具上则的器形有牛头尊、贯耳瓶、四联瓶、灯笼往往书“大清康熙年制”三行六字楷书款,瓶、如意耳尊、桃洗及高圈足枇杷尊等;六字篆书款式极少数.在珐琅彩上则书2、雍正瓷的普遍特征是釉面有桔皮纹;3、“康熙御制”四字楷书料款.康熙朝的官官窑及民窑精品碗、盘圈足均呈滚圆的窑和民窑也往往书“大明宣德年制”、“大“泥鳅背”,抚摸之有糯米粉般的细腻明成化年制\"、“大明嘉靖年制\"和“大明感;4、碗类有深圈足和大底足的特征,有万历年制”等仿前朝款。康熙朝的民窑器的口径与足径的比例为2:1;5、民窑器是被禁止书年号款的。我们也并不能说康瓶、杯、碗的底足高深而外撇,底足无釉熙民窑就一概不书年号款.传世康熙瓷中而有明显旋痕;6、仿永乐、宣德器有二“大清康熙年制”款的“清”字有三种写个明显特征:一是施青料系一笔抹涂,并法:“清\"“淸”和具体见书。康熙民窑瓷,无永、宣的小笔触痕;二是用加重点料来绝大多数不书年号款。其中由官古器户烧冒充永乐、宣德的自然黑铁斑;7、仿永造的细瓷或由达官贵人定烧的精品,往往乐甜白碗、盘之类器物,器底完全透亮. 书写“落名款”。民窑瓷,特别是青花瓷38、了解乾隆窑瓷器的款识与鉴定要点

器,较多用片叶、香炉等标记图案以及变官窑器大部分有款,总的是以“大清体的“佳”、“福”等字代替款识。鉴定要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书款用得最多,三点:1、有些器物是康熙一朝所特有的,行六字楷书款在祭红等器物上较常用.两如:观音尊、棒槌瓶、金钟杯、笠式碗、行六字楷书款在白地红彩等品种上虽亦凤尾尊、马蹄尊等,要牢记其标准器式,有,但极少.“乾隆年制\"四字篆款及楷款凡后仿者,在造型上多少能发现其不一致也用的极少。款字一般以青花写款为主,的地方;2、瓶、碗、盘、罐等器底能看但亦有抹红写款或珐琅彩器上往往用“大到明显的旋纹痕和点点黑疵;3、青花的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刻款。由于乾隆一青料部位有明显的水印指捺纹;4、五彩朝年份长,产量多,写款的人几经易手,瓷的彩料周围,特别是蓝彩部分侧视之有所以款字的变化也较多,其中“清”、“乾”、蛤蜊光圈;5、瓶、罐之类的立体器,其器“隆\"、“年\"、“制”五字的笔画均略有出物内、外壁的釉色应该一致;6、笔筒有束入.民窑亦多用六字篆款,在鉴定中,一般腰的感觉,其底部又往往并不齐平而自内以款字的规整程度作为判断官、民窑的重向外倾斜;7、碗、盘之类的圈足,除中、要依据.当然,这也不一定是绝对的,有的晚期的官窑呈滚圆的“泥鳅背”状外,早民窑器款字也十分规整,但多数民窑款字期的官窑器及绝大多数歪斜不正,这是陈草率,有些几至不成字形。乾隆瓷用堂名老莲画人物的风格,凡人物脸部正面而规款也极多;其中如正谊书屋、百一山房、整者要注意其他各方面的条件。山水画的浴砚书屋等都是雍正、乾隆两朝多见的。山石大多都是南宋画院画风的“劈斧\",鉴定要点:1、乾隆时的器物,除部分装晚期才有“劈麻”画法;9、器物的双底饰风格仍沿康熙、雍正遗风外,有集堆贴、足,大多是外圈底足高于内圈底足;10、彩绘、镂孔、色釉等于一器的;2、官、凡有二层台的器物,其折角处应该为挺民窑器釉面大多有橘皮纹,有少数器物青直,有硬折角感觉,凡折角圆浑者属后仿. 花六字款的青料部分可看到极明显的针35、了解雍正窑瓷器的成就

眼感;3、器物圈足,官窑中的祭红、祭1、在仿古方面,不仅仿宋代五大名蓝等器呈糯米粉感的泥鳅背状。多数已无窑和龙泉、影青等釉色,也仿明代宣德、康熙时的缺口齿咬状;4、有些器物底部成化、嘉靖、万历等朝的各类瓷器;2、釉面呈波浪纹,尤以绿底红款器为突出;在器形方面,除了雍正初年外,基本上摒5、青花器青色雅丽,果实、叶瓣部位往弃了康熙朝盛行的观音尊、棒槌瓶、笠式往用点青法上色,因此有不同深浅的层次碗、金钟杯等特殊式样.追求造型方面的感。凡用涂抹法上色的,则能看到和康熙古意。更多的吸引宣德一朝的器形、装青花一样的水印指捺纹;6、豆青、仿哥、饰;3、青花和彩瓷方面的图案纹饰,更多茶叶末等色釉器,色釉和胎的交接处,往的倾向于从雅处着眼;4、器物底部的处往能看到细小的锯齿纹,尤以民窑器为理十分讲究,特别是官窑器的圈足部位,甚。

抚之有细腻柔润感,成滚圆的“泥鳅背”.39、了解嘉庆、道光瓷

颜色釉器的口沿一般都有一条清晰整齐嘉庆一朝(25年),其前朝基本上是的白边,即俗称的灯草边. 乾隆瓷的继续,后期则在制瓷的质量方面36、了解清朝前期的粉彩瓷

显然有所减退,在品种方面亦有所减少.粉彩始创于康熙,极盛于雍正.康熙在器形方面基本上保持着乾隆的传统,但粉彩制作较粗,仅在红花的花朵中运用胭出现了典型的帽筒,替代了以前的帽架。脂红,其他色彩仍沿用五彩的制作。到了鼻烟壶较乾隆更为广泛流行。随着乾、嘉雍正期,无论在造型、胎釉和彩绘方面,考据学的兴盛,一些仿新石器时代陶器都达到了空前的发展。

(如鬶形器等)也有出现。在图案装饰方37、了解雍正窑瓷器的款识与鉴定要点

面盛行花卉、婴戏和博古图画面、开始出雍正官窑瓷的款,主要是用在青花和现了少数清装仕女图。道光一朝(30年),粉彩瓷上的“大清雍正年制”两行六字楷传世的瓷器数量比较多,但在质量上就无书青花双圈款(亦有两行六字双方框款主法和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相比拟了.特要用于斗彩器上,但属少数),其次是三

点有:1、陈设瓷虽然也为数不少,但传

- 7 -

世所见是大量的官、民窑日用器皿;2、除一小部分特别精的官窑器以外,不论官、民窑器多数胎体粗松,釉面呈波浪纹明显的疙瘩釉。底足处理除极少数滚圆的泥鳅背外,多数粗糙;3、图案花纹除传统的龙、凤、缠枝花卉外,渐失康熙、雍正的古雅趣味,也改变了乾隆、嘉庆繁缛图案,而出现了斗鸡、戏狗的通俗画面,清装仕女开始盛行;4、绘画英雄人物的无双谱和金石、博古图案成了道光朝的时代特征;5、凡属“山解竹主人\"、“慎德堂”款的瓷器多数为精致之作.著名瓷雕匠师陈国治的仿牙雕器更属精品。 40、了解光绪、宣统瓷

光绪瓷在嘉庆以后官窑衰落的形式下,大有中兴之势的起色。当时仿明代、仿清康熙、雍正、乾隆甚至嘉庆、道光的各种品种。同时也有本朝的水墨五彩、软彩和钻拨刻瓷等新品种.在官窑器中,尤以署“大雅斋\"、画面上书“天地一家春”椭圆章式篆款及署“长春同庆”、“永庆长春\"等款的官窑器最为精致。光绪的器形方面除杯、碗、盘、瓶、罐、缸、盖盒、炉、提梁壶等之外,有仿青铜礼器如豆、簋、簠、鼎等,特别是光绪二十二年有一大批单色釉的仿器。在陈设瓷方面有各种文房用具,而且有青花、粉彩的瓷对联和瓷画的通景屏风等等,都是十分特殊的。宣统在位不满三年,由于年限太短,传世官瓷必然极少,其制品也只能是完全继承光绪的制作。宣统瓷的款识以“大清宣统年制”六字楷书青花款为主,亦有抹红及墨彩款。

三、中国青铜器 1、了解历代青铜镜

古代照面的用具,一般呈圆形,正面磨砺光洁,背面有钮可以穿系。铜镜产生于距今四千多年前的齐家文化时期。殷墟时期铸造的数量不多,镜面较小,背部多光素,或仅饰直线纹,钮作浅桥形.

春秋时期铜镜数量也不多,目前出土的不超过十枚,上村岭虢国墓地出土的一枚铜镜上铸有虎、鹿、鸟纹;春秋晚期有四虎镜,纹饰为晋国风格。

战国中期镜盛行起来,数量较前大大增加,制作也精巧美观,镜钮细小,背面多饰几何图案和动物图案,无铭文。常见的花纹是虎纹、山字纹、交龙纹、连弧纹和卷云纹等。

西汉到东汉初期,铜镜逐渐变得厚重,背面多铸吉祥语。王莽时期出现纪年铭铜镜,钮多呈半球形,也有四蒂钮,花纹除几何图案外,还有禽兽纹和神人。西汉时期还有一种叫“见日之光”镜,中有一类能在日光中反射背面纹饰和铭文亮影的“透光镜”。西汉晚期、新莽至东汉初期盛行规矩镜,中有神人瑞兽,所谓规矩即是六博纹饰。东汉中期到魏晋时期,出现浮雕画像镜和神兽镜.

隋唐时期铜镜的制作更加精工,是铜镜铸作的再盛时期,镜的种类也繁多,新出现葵花镜、棱花镜等,纹饰有人物故事、狩猎骑射、海兽葡萄、十二生肖、宝相花等,同时还出现了极其珍贵的金银平脱螺钿镜。

宋代仍流行棱花镜,纹饰以缠枝、花、草、牡丹等为主。南宋浙江湖州市铸镜中心,镜背常铸有制镜场的标记.宋元以后,铸镜技术渐见衰退. 2、了解历代青铜玺印

官私书信往来和相互交往的凭证。玺印始流行于战国时期,玺与印不分。官私印均称玺.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只有皇帝所用的

称玺,一般人只能称印。汉代因其制度而略放宽些,除皇帝外,太后、皇后和诸侯王的印皆可称玺。一般人的印称“章\"和“印信\"。

古印多有钮,可以系绶佩带,隋唐以后官印加大,才不能随身佩带。印纽种类很多,有鼻钮、瓦钮、桥钮、坛钮、台钮、环钮、柱钮、蛇钮、兽钮、驼钮、羊钮、马钮等.

战国时期玺多为鼻钮,秦汉时又有瓦钮、桥钮、龟钮、蛇钮、驼钮等.

战国六国玺印纹皆用古文,分朱文(阳文)和白文(阴文)两种,朱文皆为铸造,白文有铸有凿。秦印均用秦篆,多白文凿款,有田字格或日字格,圆印亦有日字格或边框。汉初少数官印沿袭秦制,分田字格或日字格。两汉官印皆白文篆书,私印有的用缪篆和鸟虫书.魏晋时有所谓悬针篆书,即直笔之末端尖细如针。南北朝官印开始增大,多用朱文,书体为小篆。宋代用屈曲篆书,金元明清屈曲更甚,俗称九叠篆.

3、了解青铜器纹饰的种类

分为八类:兽面纹、龙纹类、凤鸟纹类、各种动物纹类、火纹类、各种兽体变形纹类、几何纹类和人物画像类等. 4、熟悉兽面纹和龙纹

兽面纹旧称饕餮纹。兽面纹的特点是以鼻梁为中线,两侧作对称排列,上端第一道是角,角下有目,形象比较具体的兽面纹在目上有眉,目的两侧有的有耳,多数兽面纹有曲张的爪,两侧有左右展开的体躯或兽尾,少数简略形式的没有兽的体部或尾部。所有的兽面纹基本是按这一模式塑造的,只是在表象方法和技巧上,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有所不同。

商代早期兽面纹,最简单的仅有一对兽目,而将其他各部分都省略了;商代中期的变化是突出了目纹,有的比例相当大,炯炯有神;商代晚期的兽面纹有三种形式:形象具体的、肢体省略的和变形的.

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兽面纹最为发达,种类也很多,虽然它们的形象结构是公式化,但是突出的角型却很不相同,这是区别各类兽面纹的主要标志。可分为:1、环柱角型兽面纹;2、牛角型兽面纹;3、外卷角型兽面纹;4、羊角型兽面纹;5、内卷角型兽面纹;6、曲折角型兽面纹;7、龙角型兽面纹;8、长颈鹿角型兽面纹;9、虎头型兽面纹;10、熊头型兽面纹;11、龙蛇集群型兽面纹。

龙纹包括夔纹和夔龙纹.在青铜器上凡是表现一足的类似爬虫的物象都称之为夔。

商代早期纹饰抽象,龙纹的形象不大具体,但是商代中期的龙虎尊,肩上的龙已经很形象,有实吻和长颈鹿角,体躯蜿曲如莽蛇曲尾。四羊方尊肩部的龙为尖吻,有长颈鹿角状,鳞瓣更加形象,而且有兽爪。

青铜器纹饰中,凡是蜿蜒形体躯的动物,都可归之于龙类.根据图案的结构,可分为爬行龙纹、卷体龙纹、交体龙纹、双体龙纹、两头龙纹等。

5、了解凤鸟纹、动物纹、几何纹和人物画像

凤鸟纹包括凤纹和各种鸟属的图案,鸟纹的特征比较形象。最早的鸟纹发现于新石器时代.在青铜器上,虽然商代早期和中期已有变形的鸟纹,但常布置在纹饰中次要的背衬地位。到了商末周初及至西周中期昭、穆之时,青铜器纹饰中的凤鸟纹大量出现,西周早期到穆王、恭王,有人称之为凤鸟时代。凤纹除了华丽的冠外,它的体躯和尾部也有很多变化,凤的

冠大致有多齿冠、长冠和花冠三种形式.点、容量和重量等;13、其他。 鸟纹中绝大部分的鸟喙是闭合的弯钩形,7、熟悉铭文的内容

和鸷鸟的喙相似,但更为强调.鸟纹都有青铜器铭文所提供的内容是很丰富角或毛角,角的形式大致有弯角、长颈鹿的:1、王室的祭典.古代国之大事,在祀角和尖角。鸟的尾部变化较多,有长尾、与戎;2、戎事.征伐是国之大事,因有关垂尾和分尾几种形式。长喙鸟纹;鸾鸟纹;版图的扩张和财赋的聚敛。 鸱枭纹;雁纹。

8、了解各期铭文书体的特点

马、牛、羊、鸡、犬等六畜,象、鹿、1、商代青铜器铭文,一般的一两个犀、虎、兔等野生动物和一些变形的动物字,十字以下的占大多数,较长的铭文仅如长鼻兽、蜗居兽,是青铜器动物纹的主有十几篇。总的说来铭文字体略呈长方,体。此外还有一些小动物,如蛇、蝉、鱼、笔道雄劲遒美,行气疏密有致,结体严谨,龟、蟾蜍等不能独立,无所归属,也都列情势凝重,各篇都有自己的风韵。大体分入动物纹。1、虎纹,在青铜器上,虎纹为两种风格,一种是笔势雄健,形体丰腴,常以活动形态出现;2、牛纹,商周青铜笔划起止多显锋露芒,间用肥笔,其代表器上,饰牛角的兽面纹较多;3、象纹;4、作品有司母戊鼎铭和小臣俞尊铭;另一种鹿纹;5、兔纹;6、蜗身兽纹;7、蛇纹;则是运笔有力,形体瘦劲,笔划多挺直,8、龟纹;9、蟾蜍纹;10、鱼纹;11、蝉不露或少露锋芒,书体显得遒美挺拔,代纹;12、长鼻兽纹。

表作品有戌嗣子鼎铭。

几何纹是由几何形的图案组成的有2、西周早期铜器铭文书体总的情势规律的纹饰,纯属形式上的变化和结构上是清秀隽美,笔道首尾出锋,有明显的波的美感.这种纹饰在原始社会的彩陶上早磔,其结构严谨精列,行款章法自如.细已出现。青铜器上属几何纹的形式比较多,分约有三种不同的风格。第一种风格是瑰但在早期作为主要纹饰的机会非常少。春异凝重,以成王之世的何尊、康侯簋和康秋战国之际几何纹作为主体纹饰已屡见王之世的 鼎、大盂鼎铭文为代表。第二不鲜。大致有连珠纹、弦纹、直条纹、横种是雄奇恣放.典型作品有成王之世的保条纹、斜条纹、云雷纹、百乳雷纹、曲折卣、康王之世的大方鼎、昭王之世的如卣雷纹、三角雷纹、棱形雷纹、网纹等。

和令簋铭文。第三种是质朴平实.以武王人物画像是用写实的手法描绘出当之世的利簋和天亡簋最富代表性。

时贵族社会生活和勇猛作战的场面,这类3、西周中期铜器铭文向着书写便捷纹饰在青铜器上出现较晚,已经初步摆脱的方向发展。穆王之世还比较接近早期的了规律化的对称图案,而是用流畅的线波磔体,许多铭文还保留着肥笔和首尾出条,结合绘画和雕刻手法,描绘出各种动锋的现象,共王以后则完全脱离了早期的景.有:宴饮画像、割舍画像、弋射画像、端严谨持的作风和凝重 奇的气氛,逐渐采桑画像、狩猎画像、徒兵画像、攻城画形成了一种笔道柔和、字划圆浑的风格。像、水战画像、建筑画像。 也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以穆王之世的登6、了解铭文的起源与格式

尊、登卣和庚赢卣铭文为最典型。这类铭青铜器铭文又称金文、钟鼎文。商代文形体仍有早期的特点,字迹中依稀可见到春秋时期的铭文,一般是铸成的;战国肥笔,运笔舒展,字体间架亦较自然,但秦汉时期的铭文,大都是刻成或錾成的。

早期那种瑰异雄奇的风格已消失。第二类铭文产生于商代早期。商代中期,特质朴端庄,笔划无波捺,两端平齐似圆箸,别是盘庚迁殷以后,青铜铸造技术有了较书法家称之为“玉箸体\",是西周中期最大的发展,甲骨卜辞的书契也迅速进步,流行的书体风格。第三类书写草率,结构铜器铭文的铸造也就在这个时候逐渐兴松散。具代表性作品有穆王之世的 伯盛起来。

鼎、 伯簋等铭文。

西周时期是青铜器铭文大发展时期,4、西周晚期铜器铭文的字体趋于规铭文的性质、内容、形式、数量甚至书体范,书体亦可分为三类,第一类字迹优美,等方面,都较前有了很大的变化。

书写便捷,笔道圆润,结构和谐。第二类春秋时期青铜器铭文表现出较强的书法刚劲,笔势匀称,纵横成行,有意求随意性,其内容和程式不与西周时期尽工,字迹亦 皇茂隽,颇具崭新的艺术风同,一般为联谊婚姻、夸耀祖先之类。

格。第三类是承中期第三类发展而来,间战国时期青铜铭文,长篇大作不多,架松散,书写草率.

书史性质的更为少见。铭文从其格式、体5、春秋晚期到战国前期盛行细长之例,以至于刻铸方法、书法艺术等方面都体,文字繁简并用,书法清新秀丽. 起了很大的变化。战国中期以后,铭刻终9、了解青铜器断代的方法与意义

于转到“物勒工名,以考其诚”的作用上断代,就是用科学的方法确定某器或去了。

某一器群所属的固有朝代.在青铜器研究格式有:1、徽记,商代早期青铜器上中,断代的“代”是指世代之“代\",而开始铸造铭文就是徽记,其作用是为标识不是指朝代。青铜器的准确断代是青铜器器主;2、祭辞,有繁简两式,简式仅记被被作为实物史料运用的先决条件。断代不祭对象,繁式则有祭祀者族名、私名、官确,实物史料的运用就无从谈起,由此得名、祭祀对象及器名;3、册命,主要包括出的结论,必不合乎历史事实.

时间、地点、受册名者、册命辞、称扬辞、方法:1、青铜器断代和其他出土文物作器、祝愿辞等内容;4、训诰,包括时一样,通常参照田野考古层位叠压次序的间、地点、爱诰者、诰辞、赏赐、作器等状况,推断其年代的前后,其中包括各层部分;5、记事,有纪功、获赏、从征、出位相对年代的分析,及与青铜器同层位出使等;6、追孝,大都是在册命、获赏铭土物年代的分析和比较.

文后联赘上一追孝辞和祈福辞,也有单独2、建立各种青铜器形态发展的标准为追孝而作器的追孝铭文;7、约剂,有和序列,就提供了对青铜器断代的重要标关税收、专卖、讼事等内容或有关土地的尺,其中有器物形制方面的标准,也有纹使用、分配和转移等;8、律令,也属于约饰方面的标准.

剂的一种,是政府的法律条令;9、符、有机地把以上两种方法结合起来,才节、诏令;10、滕辞,一般有时间、某人能作出比较准确的判断。

为某人做媵器及祝愿辞三部分;11、乐律;考古工作者应该使用各种不同的断12、物勒工名,包括器主、铸造作坊的职代方法,来适应于各种器物断代的需要,官、工师、工匠,有的还有器物放置的地

而青铜器铭的研究,对青铜器的断代和分

- 8 -

期,尤其具有特殊的意义。

根据铭文内容无法确断属于某一个王世,而需置于相邻王世的两可之间,习惯上可标两个王世。

10、了解青铜礼器分期的方法

青铜器分期,就是要研究和标明各个时期青铜器发展、演进及变化的大致进程及其主要特征。

郭沫若“五期说”:一、滥觞期 大率当于殷商前期;二、勃古期 殷商后期周初至昭穆之世;三、开放期 恭懿以后至春秋中叶;四、新式期 春秋中叶至战国末年;五、衰落期 战国末叶以后.

1964年马承源定名为:一、育成期 商代、盘庚迁殷以前;二、鼎盛期 自殷墟期至西周昭王,青铜艺术的第一次高潮;三、转变期 西周穆王以后至春秋早期,青铜艺术的转变抽象时期;四、更新期 春秋中期至战国、秦,青铜艺术的更新时期,即又一次高潮;五、青铜艺术的衰退 两汉时期。

1981年郭宝钧分为六个阶段:一、萌生阶段 早商;二、进步阶段 中商;三、发展阶段 晚期及西周前期;四、组合阶段 西周后期及东周初年、春秋早期;五、分铸阶段 春秋中期至战国;六、专精阶段 战国中末期。 11、了解夏代青铜礼器的特点

夏代晚期青铜器一般无纹饰,但有些爵的杯体正面有一排或二排圆钉状纹饰。有的斝腹有圆饼状突起,当是商代早期斝上火纹的滥觞。虽然夏代晚期青铜礼器上未见动物形纹饰,但二里头的青铜戈的内部,已有变形的动物纹饰,因而不能排除青铜礼器上出现动物纹的可能。 12、掌握商代青铜礼器的特点

商代早期:

青铜器具有独特的造型。一是鼎、鬲等食器三足,必有一足与一耳成垂直线,在视觉上有不平衡感。二是鼎、斝等状足或锥足和器腹相通,这是由于当时还没有掌握对范芯的浇铸全封闭技巧。三是方鼎巨大,容器部分作正方深斗形,与殷墟时期长方槽形的方鼎完全不同.四是爵的形状承继夏代晚期的式样,一律为扁体平底,流甚狭而长。五是青铜斝除平底型以外,还出现了袋足斝。六是觚、尊、瓿、罍等圈足器皆有 形大孔, 字形有成为大方孔的。有的更在圈足的边沿,留有数道缺口.七是管流斜置于顶上的半封顶袋足盉,后侧有一大 可执,在本期内颇具特色。八是 皆狭唇高颈有肩,形体亦偏高。七是商代早期壶有提梁的有长颈小口鼓腹和小口体呈悬瓠形的两种,也有小口器颈不高不设提梁的。

商代早期青铜器纹饰主体已是兽面纹,以粗狂的勾曲回旋的线条构成,全是变形纹样,除兽目圆大,以为象征外,其余条纹并不具体表现物象的各个部位,纹饰多平雕,个别主纹出现了浮雕.商代早期的几何纹极其简单,有一些粗率的雷纹,也有单列或多列的连珠纹,乳钉纹也已经出现.

商代早期的青铜器,极少有铭文,以前认为个别罍上的 形是文字,实际上仍是纹饰而不是文字。

商代中期:

这一时期接近早期的器形有爵、觚、斝.一是爵尾虽然与早期相似,但流已放宽,出现的圆体爵是前所未见的。二是斝在空椎状足之外,出现了丁字形足,底多向下鼓出,平底已较少见。三是瓿这类器形也是这个时间发展起来的。四是这时的圈足器上的 形和方形的孔,与早期相比,有所缩小。五是鼎、鬲类器比较突出

的变化是一耳不再与一足对立形成不平衡状,而是三足与两耳对称,成为以后所有鼎的固定格式.但这时浇铸时芯范悬封的方法还没有完全解决,因而中空的鼎足还有与器腹相通的情形。

纹饰分为两类:1、商代早期变形动物纹,这一时期有所改进,原来粗犷的线条变得较细而密集;2、出现了用繁密的雷纹和排列整齐的羽状纹构成的兽面纹。这类兽面纹往往双目突出,如果不是浮雕,则无论是头像还是体躯都没有明显的区分。

商代中期青铜器一般仍保持着不铸铭文的习惯,但个别器上发现铸有作器者本人的族氏徽记,但是没有发现被祭祖考的日干之称。

商代晚期:按照具体情形,又可区别为前、后两个阶段

殷墟时期前段,一是新出现的器形有方彝、高颈椭扁体壶、敞口束颈椭扁体觯、觥等。二是值得注意的是,方器在这时大为发展,有方爵、方斝、方尊、方罍、方壶、方缶等等,而传世器中还有方觚、方觯,几乎凡主要酒器都有方形,从整体来看,虽然方器是很小的一部分,但却是富有特征性的器物。三是中期沿用的器类,在本期内也有或多或少的变化,并且出现了一些新的式样.鼎的变化较大,新出现的形式有自器腰以上收缩口唇外翻的鼎,这主要是中小型鼎;另一种是容器部分很浅的柱足或扁足鼎。袋腹似鬲的柱足鼎,俗称为分裆鼎。晚期前段有较多的甗发现,均是甑鬲连铸形,甑体皆大而深。鬲这类器不甚流行,多为深袋足。无耳簋是晚期前段盛行的式样.爵、觚、斝仍是组合的酒器。圆体爵盛行。本期内还出现了角。大型的酒器大口有肩尊和 (瓿)的形体也有所变化。 (瓿)有短颈和无颈 口两类,后者主要是这一时期出现的,并且有盖。袋足盉这类酒器越来越少了。水器类盂是新出现的器形.

殷墟时期后段:体似觚形的无望月尊和椭扁体卣是这一时间新出现的典型器物。双耳簋在此时急剧流行.无耳敞口簋仍继续使用.沿用的酒器中爵觚大致相似,只有小的变化,平底爵不再出现,爵柱的位置后移等.继续选用袋足斝,但体型都较为低宽,柱饰粗壮。此时行用的多为袋足盉,开始有形体较低的式样出现,前段的无 盉则没有发现。

青铜器纹饰最为发达,比之中期内容和种类丰富得多,在艺术装饰方面,同样呈现出高峰。青铜纹饰种类繁多,以动物和神怪为主题的兽面纹空前发达。这时装饰特点是集群式的,以多种物象或作主纹或作为附饰布满器身,甚至视线所不及之器物的底部也有装饰,有的一件器物上有十几种动物纹。商晚期动物形象比较具体,有的甚至有写实感,纹饰主干和地纹明显区分开来,地纹通常是用繁密的细雷纹,与主纹构成了强烈的对比.而且纹饰主体用浮雕的现象很普通。浮雕有圆浑和峻锐两类。

铭文在商晚期后端有所发展,前段青铜器铸铭一、二字较多,直至帝乙帝辛时代,才有词形式的较长的铭文出现。所谓长铭文,也不过二三十字。从整体看,这时铸铭的青铜器还不是多数,二三十字的只有十余件。

13、掌握西周青铜礼器的特点

西周早期:周初的青铜器,以器形和纹饰而言,因袭商人遗风非常明显,而在青铜器铸铭方面,周人形成了自己的风尚,与商人全然不同。

西周早期几乎没有新出的器形,但在

沿用的器物中,也有一些值得重视的变西周中期铭文,除穆王时代一些作战化。在鼎类器中,流行的主要有两种:1、纪功的铭文以外,多为册命的记录,具有口沿呈三角形,腹部庞大而下垂的兽蹄足固定的格式,内容为封官、世袭等事。贵鼎;2、鬲鼎,即所谓“分裆鼎\",比商晚族社会的一些现象都有反映。各种铭辞的期更为流行,但值得注意的变化是分档愈形式,也已经有一定的规范,记录事件的来愈浅。西周早期鼎足的做法,也有某些时间、地点、人物,都有固定程序.这一变化,在商代晚期除小鼎而外,多是短粗时期纪年铭青铜器比西周早期丰富得多。

的柱足,趋向于长而较细.鬲类器中深袋西周晚期的青铜器无论形制和纹饰足的束颈鬲逐渐减少,分化出形体较低而都比较简单,它是中期的延续,但是已没阔的几种式样。甗类器多为甑鬲连铸形,有中期那样交错复杂的情形了.本期出现没有什么特殊变化,主要是甑的高低阔狭少量新的器形,但整体变化不大。

有些不同的做法,下部的鬲足也有作兽蹄西周晚期的鼎,流行最多的有两种,形的,数量比商代晚期多。簋类器的变化一是沿用中期的垂腹鼎,一是盂鼎,即器较显著,以方座簋的出现最为引人注目。腹似半球形的鼎。以上两种都是兽蹄足卣类器在西周早期一度相当流行,一是各鼎.

种椭扁体卣,一是真筒形卣。

此时纹饰绝大部分是波曲纹、∽形和 西周早期青铜器纹饰,绝大多数是商形的变形兽纹,鳞纹也是最常见纹饰之晚期的式样。兽面纹没有什么变化,但角一。值得注意的是龙体交叠的纹饰已个别型中多内卷角、牛角、其他的角型也有,的出现了。西周晚期铭文颇多长篇巨著. 但很少。有一种长垂角的兽面纹,为晚商14、熟悉春秋青铜礼器的特点

所未见。周初具有时代特征性的纹饰是蜗春秋早期青铜器仍然是西周的体制,体或卷体有触角的兽纹。凤鸟纹有所发展,而有若干变化。王室和王臣的青铜器急剧凤纹显得更为华丽,数量更多些,其它鸟减少,诸侯国的青铜器占据主要地位。形纹的种类,也比商代的鸟纹多。

制虽然是承袭西周晚期体系,但也出现了西周早期青铜器最有特色的发展,是几种新的器形.1、盆;2、椭杯,这种横向大量的长篇青铜器铭文的出现。一般铸有两侧有耳的长圆形杯,其较深的有称之为数十字铭文的青铜器则属于常见,远远超钅和;3、平底扁壶。纹饰与西周晚期相过了商代晚期。内容多以克商建邦、平乱、似,但有微小的变化,就是出现了龙类相分封、方国征伐、巩固统治种种政治事件交缠的纹饰。铭文长篇的甚少,内容多是或政务活动为背景。这一类内容在西周早诸侯、卿大夫等婚媾滕器和自作用器的记期的铭文中最为突出,铭文的格式也比较录。

活泼.西周早期一般地记载作器祭祀祖考春秋中期:青铜乐器在国君级的墓中的铭文也不少.

既出成组的甬钟,也出平口的钮钟和铃西周中期:这一时期青铜器的形制和钟,錞于也在此时出现。纹饰也存在着新纹饰,出现了许多新的式样,而原有的传旧交替的风格,波曲纹、∽形和 形的变统式样,也顽强地保留着.这一时期产生形动物纹等继续行用,但逐渐改变了粗犷了形制很新颖的青铜器,也有传统的老样的风格,显得愈益规矩和精丽。纹饰在结子或其残留。

构上虽有新的式样,但在技巧上还不是精鼎类器的器形比较复杂,存在着新旧工细作,因而仍具有某种粗犷的风味.

两种形制。有器腹低垂的柱足鼎、器体宽春秋晚期:已进入铁器时代.青铜器大而浅的垂腹附耳鼎,还有一种鼎,腹扁的形制比较复杂,各个地区的器用也不尽圆鼓出,上段收束成一道宽的器壁,有柱相同。但总的来看,共同点大于不同之点。足和兽蹄足,也是前所未见的, 方鼎深纹饰种类甚多,风格总的倾向是追求精丽垂腹短足圆角,一为立耳有盖,一为附耳细密,以繁缛为美,交缠的各种龙蛇占有无盖,是这是时新的形制.到于那种形如支配的地位。新出现了红铜镶的纹饰,包锅状大敞口圜底兽足蹄,特称为盂鼎,是括龙、兽、凤鸟,以及表现狩猎的各种题这时期较晚才出现的。簋类器中, 簋作 材。铭文以记载自作用器的为多,铭辞或口扁圆体、环耳、圈足下又有三柱状足,长或短,大体上有一定的格式。 全器作平行横条纹,是新式样。酒器中筒15、熟悉战国青铜礼器的特点

形长颈兽头环耳大腹壶,是懿、孝时期出无论器形和纹饰,战国早期和春秋晚现的,按这类圆壶基本形式设计的方壶,期共同的特点很多,但是由于器物的自然也在此时出现.另有一种宽颈、垂腹的圆演变,也产生了一些值得注意的征象。战角方壶也偶有发现.可执耳的方彝是前所国早期纹饰,从题材而言,仍是交龙、卷未有的,大约也是方彝的最后形式.出现龙或蟠龙等龙的世界,一种变化就是图像了三中饮酒器,一是形如无提梁的小卣形的变形有所增加,另一变化是纯粹几何纹器,一是其圆似杯的小觯形器,另一是学装饰母题的出现。纯粹的几何纹在春秋晚垂腹的小尊形器。由罍演变的 ,也在此期很少见,而且很简单。战国早期描绘水时出现。恭王时代开始有 这种水器出陆攻战、燕乐、采桑等活动的画像不断发现。乐器有很大发展。

展。铭文与春秋晚期没有突出的区别,这西周中期青铜器纹饰变化很大。表现时一般作器记事型的铭文大为减少.

在三个方面:1、删繁就简,陆续淘汰了不战国中晚期墓出土的青铜器中,往往少西周早期的纹饰;2、保留下来的传统纹有春秋晚期和战国早期的遗留物,被沿用饰,在此时发生剧烈的变形,如兽面纹,下来。鼎类器南北风味迥异。战国中期鬲,兽体变形纹之类;3、产生了一些新的纹是最后的蜕化式样.此时甗已不甚流行。饰,如波曲纹之类。兽面纹逐渐衰退,凤酒器类中变化较为显著的是壶,有方壶、纹是西周中期具有特征性的纹饰,在穆、扁壶、环耳圆壶等水器的基本造型仍是恭时代达到了高峰.大凤纹通常呈对称回盘、匜、鉴。纹饰变化很明显。除了战国顾排列,有长而华丽的冠或分冠,喙大部早期的某些纹饰仍行用,其一是出现了许作卷曲形.长尾鸟纹也是西周中期鸟纹中多嵌金、银、铜或绿松石以及其他物质的较多的一类,鸟尾逶迤的长度常为鸟体的几何变形图案,有云纹、菱纹、勾连纹、二至三倍,其延长部分多与鸟体分离。长三角纹等,这种变化的几何纹极具规律,冠或花冠的回顾龙纹,也是这时期的主要但又富于变幻的绚丽效果,令人目晕五纹饰之一。变形是西周中期纹饰发展极主色;其二是刻纹画像的出现,此种纹饰不要的特点:一类是波曲纹;一类是∽形和 是范铸后镶嵌的,而是用极锐利的尖刀刻形结构的动物纹;一类是鳞带纹。

凿而成的;其三是素面青铜器镜大量出

- 9 -

现,对以大量纹饰为特色的中国青铜器而言,素面器的行用被视为是衰退的征象。 16、了解江西瑞昌铜岭古矿遗址

1988年江西九江瑞昌县铜岭村境内发现了分布有序的古代矿井及巷道,并发现了当时的采掘工具斤、锛、凿,装载提运的竹木工具箕、篓、筐、铲、辘轳、钩,排水木工具水槽、撮瓢,照明工具火签,生活用具篮、鼎、豆、鬲、斝、罐、纺轮等。所有井巷全部采用木头作支护,支架采用“榫卯”和“搭接”两种形式。工厂探方内有很多木头,其中有井巷的贴板,有榫卯支架的框架,搭接式的柱头和木桩。同时出土属于商代的印有水波纹、云雷纹、叶脉纹的陶片。11号井出土的陶斝属二里岗上层,证明这一遗址的时代最早可到商代中期。在已发掘的300平方米面积内,暴露竖井27口、平巷三条、斜巷一条,露天采矿坑、槽坑各一个,还发现一处配套的选矿系统——溜槽尾沙池,木榴槽长三米半,两头有活络挡板,此槽作分节水冲洗选矿用。这种分节选矿法,文献记载最早见于宋代,铜岭选矿槽的发现,把中国这种进步的选矿技术往前推进了二千年。这是中国年代最早,保存完善,内涵丰富的一处大型采铜、冶铜遗址,揭示了中国青铜文化的独立起源,为探讨商周时期铜料来源提供了新的材料. 17、了解青铜合成金成分

青铜是金属中最早的合金。青铜通常是纯铜与锡的合金,成为锡青铜,与铅的合金就是铅青铜。青铜作为一种合金,与纯铜相比,优点是硬度高,熔点较低,金属光泽和抗腐蚀性能好。锡青铜中含有少量的铅是商周青铜冶铸的一个特点。 18、了解青铜器的铸造方法

有:陶制块范铸造、失蜡铸造、复合金属铸造。

19、了解石范铸造和失蜡铸造技术

一些小件青铜器也有用石范铸造。石范的优点是能耐高温和能多次反复使用,但是石质坚硬加工困难,更不宜做容器和刻凿花纹,因此石范只能铸简单的工具和武器,所以它的使用范围有限,而且不可能高度发展.

失蜡法的原理:首先用蜂蜡(或石蜡、桐油甚至牛油的混合物,其物理性质应跟我们今天使用的蜡烛差不多)手工做成铸件的样子,因为蜂蜡可塑性好,便于加工,因此可雕刻出十分复杂精美的图案;然后在蜂蜡做成的器物表面涂上厚厚的粘土,干燥后放进窑里面用火烧,蜂蜡遇热融化成液体以后,从预备留好的小洞流出来,剩下是一个烧硬的粘土外壳;最后把高温的青铜溶液注入这个粘土外壳,填充原来是蜂蜡占据的空间,等着铜凝固冷却以后,砸碎粘土外壳,就可以去除与最早蜂蜡模型一模一样的精美的青铜铸造件了.因为操作过程中有蜂蜡融化“流失”的步骤,所以叫失蜡法. 20、掌握青铜器鉴定方法

辨伪的具体方法有:1、铸造辨伪 ;2、器形辨伪;3、铭文辨伪;4、纹饰辨伪;5、材质辨伪;6、声味辨伪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