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历史 专题1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3 古代中
国的商业经济学业分层测评 人民版必修2
(建议用时:30分钟)
[学业达标]
1.春秋末期,范蠡弃官从商,因在陶邑经商被称为“陶朱公”。当时的陶邑,已成为“天下之中,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的著名经济都会。上述材料可说明( )
A.当时商人的地位得以提高 B.便利的交通有利于商业中心形成 C.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D.当时商业发展的总体水平不高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商业经济的发展。根据题干中陶邑“天下之中,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分析,说明该地交通便利,商业发达,故应选B项。A、C两项与史实不符,D项与题干无关。
【答案】 B
2.东汉学者班固在《西都赋》中描绘长安“街衢洞达,闾阎且千。九市开场,货别隧分”。这里的“九市”是指( )
A.政府严格管理的正规市场 B.物流通畅的草市 C.多个繁华的商业市镇 D.工官监管的夜市
【解析】 解答本题抓住关键词“东汉”即可。物流通畅的草市出现在南北朝时期,工官监管的夜市基本上是唐宋之后,而繁华的商业市镇则在明清时期出现。
【答案】 A
3.纸币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武帝时的皮币,后来是唐代类似汇票的飞钱,宋初纸币“交子”便渐渐地应运而生了。“交子”的“交”,是交合的意思,指两张券合得起来就交钱。“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根据材料可知,纸币的发展( )
A.源于封建政权的强大推动力 B.促进了古代经济的发展 C.满足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 D.有注重其“防伪”功能
【解析】 封建政权的推动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B项表述本末倒置,正是由于经济的发展才出现了纸币;C项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不符;由“宋初纸币‘交子’便渐渐地应运而生了。‘交子’的‘交’,是交合的意思,指两张券合得起来就交钱”可以分析出K12的学习需要努力专业专心坚持
生活的色彩就是学习
当时纸币是十分注重防伪的,故选D项。
【答案】 D
4.以下两段材料记载的商业状况,最早出现的时期是( )
A.秦汉 C.两宋
B.隋唐 D.明清
【解析】 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和“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说明当时市和坊的界限已经被打破。
【答案】 C
5.清代徐扬所绘《盛世滋生图》,全卷长达1225厘米,它完整地描绘了18世纪古城苏州的市井风情。画中仅客货船只就有400余只,各种可以辨认的商号招牌200余块。这体现了( )
A.苏州商品经济繁荣 B.农村集市贸易兴起 C.出现地域性的“商帮” D.政府加强控制商业
【解析】 材料中“客货船只”“商号招牌”反映的是商品经济的发展,故A项正确;B项与材料“古城苏州的市井风情”不符,故排除;C、D两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故排除。
【答案】 A
6.日本近代汉学家内藤湖南说:“若说近世史应从什么时候开始?这应当是宋以后……宋代发生了商业革命……北宋以后堪称近代史。”材料中“宋代发生的商业革命”不包括( )
A.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B.坊市界限不复存在 C.出现了区域性的大商帮 D.出现晓市、夜市
K12的学习需要努力专业专心坚持
生活的色彩就是学习
【解析】 明清时期出现区域性的大商帮,以徽商、晋商为代表,C项符合题意。 【答案】 C
[能力提升]
7.(2016·全国丙卷)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 B.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 C.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D.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正确分析明朝雇工与雇主关系的变化。明朝雇工由百年以前“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到“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的变化,反映了雇主与雇工之间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导致此种变化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商品经济对社会经济生活领域日益深刻的渗透,则是最重要的原因,故A项符合题意。这一变化反映的是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而不是强化,与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无关,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在材料中也没有体现,故排除B、C、D三项。
【答案】 A
8.清康熙雍正年间,湖州双林镇陆续建有绢业会馆,并有新旧之分。这些会馆具有的特征是( )
A.最早起源于宋元时期 B.是政治活动场所 C.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D.发行“交子”以利商品流通
【解析】 会馆最早出现于明清时期,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绢业会馆”可知,会馆不是政治活动场所,而是商业会馆,故B项错误;会馆是由同乡或同业组成的封建性团体,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故C项正确;“交子”产生于北宋时的益州,与题干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C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开放强大的文化活力,蓬勃的贸易经济,突破了宋以前京师关于夜市的禁令……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朝着大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坊市制度的崩溃,商业街取代商业区的市,御街两旁“许市人买卖其间”,这些都是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当时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2万多户,其中640家资本雄厚的商户,分别属于160行,囊括米、盐、茶等各类商品贸易。号称“正店”的大酒楼有170家,兼具K12的学习需要努力专业专心坚持
生活的色彩就是学习
饮食与商品贸易的多种功能, 作为商人验看商品质量、商定商品价格、签订契约的场所。……酒楼、茶坊适应商业大潮,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 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南京“织机愈百张”,繁阜喧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京出现“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的表现,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2)材料二反映出明清时期城市经济有什么新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简述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趋势。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城市的发展。第(1)问,在对材料信息整合、归纳的基础上回答即可,要注意是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第(2)问,主要考查明清城市经济的特点,根据材料归纳即可。第(3)问,根据材料相关信息,在对材料信息整合、归纳的基础上回答即可。
【答案】 (1)经济功能增强,商业贸易繁荣;城市布局打破了坊市界限;放松了对商业活动的限制;出现了比较完善的饮食、娱乐服务设施;货币经济发展,出现纸币。(答出三点即可)
原因:农耕经济的发展;政府商业政策的放松;政治中心的影响;东京处于汴河附近,交通便利。
(2)新特点:专业化城市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3)古代城市的发展趋势:传统的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商业城市发展;农村人口不断走向城市,城市人口逐渐增多,城市规模逐渐扩大;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的生活和观念逐渐发生变化。
K12的学习需要努力专业专心坚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