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案例16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2023-09-03 来源:好走旅游网
案例16: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一、案例名称: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二、 案例适用:本章第二节第三目“经济区域化的发展”

三、案例来源:(1)史敏、高连福著:《亚太经济合作与中国》,中国物价出版社1998年版。

(2)陆建人主编:《亚太经合组织与中国》,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年版。

四、案例内容: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简称APEC)是亚太地区的一个主要经济合作组织。亚太经合组织的宗旨是实现区域内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加强成员间的经济技术合作,推动亚太地区的经济发展。

在亚太地区,最早倡议建立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的是日本的鹿守之助、小岛清等一批学者。他们受到欧洲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启发,在60年代初,提议组建“太平洋经济共同体”。当时由于条件不成熟,这个提议并没有得到实施。

到了70年代末,当时日本大平政府和澳大利亚的有关人士,又起而呼吁建立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并在中国、东南亚国家和大洋洲引起了回响。对亚太经济合作的议论亦从学术界扩展到商界、官方,加强区域经济合作的各种设想不断出现,成立了许多全区域与次区域的经济合作论坛机构,并开始酝酿建立全区域政府间的合作机构。

80年代末由于冷战已近结束,国际形势出现了明显的缓和趋势,亚太地区经济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而世界经济的集团化、区域化趋势也日益加强。在这样的背景下,成立政府级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条件得以成熟。

1989年1月,澳大利亚总理霍克访问韩国时建议召开部长级会议,讨论加强亚太经济合作问题。经与有关国家磋商,1989年11月5日至7日,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新西兰和东盟6国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举行亚太经济合作会议首届部长级会议,宣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成立。首届会议提出了一些重要的目标和原则,后来成为APEC的宗旨和主要任务,即:(1)不把亚太经济组织搞成封闭的贸易集团,而是谋求加强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2)会议只讨论经济合作问题,不讨论政治、安全问题;(3)在促进多领域的经济合作同时,推进本地区的贸易自由化;(4)以平等、协商、渐进的方式来推进地区经济合作。

APEC的成立,是亚太区域经济合作各类设想和组织向更高层次发展的结果,是亚太国家(地区)经济在较长时期实现有活力增长的基础上相互需要进一步扩大合作关系的产物。在创始初期,APEC是一个松散的、以每年一届部长级会议为其形式的经济论坛。尽管APEC仍属论坛性的合作机构,但与会者是政府的部长级官员,他们不再仅是代表个人提意见发议论,而是代表政府的政策意向发表看法。会议通过协商形成的共识对各国政府的对外经济合作政策也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1991年11月在韩国汉城举行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三届部长级会议应被看作APEC发展历程中的一块里程碑。其一是增加了亚洲地区最富有经济活力的3个成员――中国大陆、台湾和香港。其二是提出APEC自身应从“论坛”发展成为一个机构化的组织。会议通过了《汉城宣言》,正式确定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宗旨和目标是:相互依存,共同受益,坚持开放性多边贸易体制和减少区域内贸易壁垒。

1993年1月,亚太经合组织于在新加坡成立了一个小型常设秘书处,负责该组织的日常事务性工作。

1993年西雅图会议,在APEC的发展历程中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美国利用东道国地位,首次召开了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使APEC的组织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形成高官会、部长级会、首脑会三层次决策结构,具备了一个多边组织运行机制的基本框架。此后,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每年召开一次,在各成员间轮流举行。会议发表了《经济展望声明》,号召实现本地区贸易投资自由化,实行开放的地区主义,由此揭开了亚太贸易自由化和经济技术合作的序幕。

1994在印度尼西亚的雅加达会议上,领导人会议发表了《茂物宣言》,提出了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实现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时间表,从而使APEC的发展进入深化阶段。

1995年在日本大阪领导人会议上发表了《亚太经合组织经济领导人行动宣言》,声称亚太经合组织经济合作的三大支柱是贸易和投资自由化、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经济技术合作,并且提出了《执行茂物宣言的大阪行动议程》,要求各经济体准备单边和集体行动计划,提交1996年的马尼拉会议审议。

1996年在马尼拉召开的第8届部长级会议宣布并通过了《马尼拉行动计划》,规定从1997年1月1月开始执行。从而标志着亚太经合组织进入了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实施阶段。

1997年加拿大温哥华领导人会议上,审议了各经济体贸易自由化的优先部门选择,提出了推进服务贸易自由化问题。

APEC的成立及其加速发展,是由该地区客观的和内在的要求所驱动的,是亚太经济长期高速增长所决定的。随着APEC贸易与投资自由化的不断推进和成员间经济技术合作的深化,必将对亚太地区经济的持续增长起积极影响。亚太经合组织现有21个成员,成员的总人口占世界人口的45%,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的55%,贸易额占46%。这一组织在全球经济活动中也必将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五、案例评析:

1、世界经济区域化是二战后与经济全球化趋势平行发展的另一趋势,两者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区域化趋势的发展基础是世界经济的国际化和多极化。经济国际化的发展导致各国在经济上相互依赖的加强,它在区域范围和全球范围都有所表现,前者促进了区域化趋势的加强,后者则加强了全球化的趋势。在经济国际化的发展还未能达到在全球范围促成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之前,将在或大或小的不同区域范围内先促成区域经济的一体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和集团在二战后初期即已有之。影响最大的是在1949年1月由原苏联、东欧国家组成的经济互助委员会和在1958年1月由6个欧洲国家(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组成的欧洲经济共同体。但当时区域集团化并未形成世界经济发展的一种基本趋势。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世界经济的区域化趋势明显加强,突出地表现在:欧洲统一大市场及欧洲联盟(EU)的形成与扩大、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创建、APE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诞生、美洲自由贸易区设想的提出等方面。

2、随着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的扩大和加深,中国充分认识到推进国际化和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性和利益。中国是亚太地区的重要成员,亚太地区也是中国对外开放最重要的地区。一个日益开放的亚太地区,对中国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中国自1991年加入APEC后,便以积极的姿态、负责的和合作的态度参与APEC的活动。APEC是中国迄今唯一参加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它对中国的对外开放、实现经济现代化及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但是,中国也面临种种困难与挑战。如何参与国际和地区的经济合作组织,如何在符合自己利益的前提下推动APEC的发展,中国尚需积累经验。 六、案例讨论

1、中国为什么要积极参与国际和地区的经济合作组织(WTO和APEC)? 2、WTO和APEC对中国经济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