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高三生物二轮复习应采用什么样的复习模式?运用何种教学方法,才能提高生物复习的实效性?这是高三生物教师有待研究的课题。现结合我校近几年高三生物复习的实际,谈谈自己的浅见,供大家参考。
一、首先要明确二轮复习的任务,树立目标意识。
对于第二轮复习来说,要达到三个目的:一是从全面基础复习转入重点复习,对各重点、难点进行提炼和掌握;二是将第一轮复习过的基础知识运用到实战考题中去,将已经掌握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解题能力;三是要把握高考各类题型的特点和规律,掌握解题方法,初步形成应试技巧。
二、依据《考试大纲》,增强复习的目的性
《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教师必须清晰地了解《考试大纲》的变化,仔细分析考纲,尤其是考纲中所出现的新变化、新题型将会是考试的热点。学生对于大纲中列出的知识点要全部掌握,对大纲中不作要求的知识点,应果断放弃。如新大纲将原考纲中“细胞质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不作要求”改成“雄性不育在育种中的应用不作要求”,这一改动为细胞质遗传在其他方面的应用的考查提供了命题依据,在备考中需额外关注。再如新考纲关于“免疫”部分增加了“非特异性免疫”,拓展了免疫内容考察的范围,增大了免疫这一知识要点的权重,从而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健康。因此,对于吞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的作用、唾液中溶菌酶和不同消化液pH的差异与免疫的关系,以及干扰素在免疫中的作用等都要列入备考范围,在备考中要给予重视。 三、查漏补缺,清理盲点
针对学生平时容易混淆的概念,记不住、搞不准的知识,做题时易产生畏惧心理的知识点进行比较和分析,并及时解决他们复习中面临的疑问,争取不再存在知识上的盲点。我们是这样处理的,将这些盲点知识改换一下形式,重新放到下一次的滚动练习中加以强化。
四 、挖掘知识内在联系,注重学科内综合, 构建知识网络
经过第一轮的复习,同学们已基本掌握了教材知识要点,二轮复习应以专题的形式对知识点进行横向和纵向联系,引导学生挖掘知识之间内在联系,使之成为知识链和知识网,便于理解性记忆和回顾。二轮复习以市资料为依托,根椐高中教材的知识体系我们把生物学的复习划分成七个专题:细胞和细胞工程专题、生物的新陈代谢专题、生命活动调节专题、生殖和发育专题、遗传变异和进化专题、生物与环境专题、实验专题等。实际上这些专题的名称就道出了大主干知识的标题。如果说第一轮复习中已强化了小主干知识的复习,构建了章、节、单元
1
的知识网络,那么第二轮复习中强化大主干知识的复习,构建大主干知识网络更是十分必要的。我们研究多年高考试题知道,以能力立意为主是一贯坚持的原则,既然是能力立意,就是围绕考查某一方面的能力展开试题,而不是强调知识点和知识面,所以必然根椐某一主干知识考查能力。围绕某一主干知识展开的试题,可以从多角度、多层面考查学生的能力,如知识迁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同时也考查了一再强调的基础知识。只有系统化和网络化的知识,才能形成能力;只有知识结构化、网络化,才能在解决问题时迅速地、有效地提取知识,才能在一条路走不通的情况下,根据网络结构寻找新途径。
新考纲强化高考“知识为主体,能力为主导”的命题思想,提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要求学生“能把握所学知识的要点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这就拓展了知识间内在联系的内涵,不再仅限于知识网络,还可包括通过概念图、衍射图等方法建立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考察更具有伸缩性。如在二轮复习中,
我们将第三专题---生命活动的调节和免疫 ,根据其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构建了知识网络: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生长素的发现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生长素的应用 植物激素调节 生长素 生命活动的调节 向性运动 其他化学体液调节 物质调节区调节 别人激素调节 联体系 生神经调节 命基活本动动物行为 方的式 结构调反射弧 反射 基础 节 非条件反射 方式 条件反射 非特异性免疫 免疫 特异性免疫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内环境稳健康 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血糖的调适应 体温及其调节 通过概念图的建构,在知识上,使原来零散的、模糊的概念系统化、清晰
2
化;在能力上,可培养和发展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与批评、反思与创新等诸多能力,体现新课标所倡导的自主、合作与探究的理念。
大专题之下也可依据相似、相近或以关键词为中心,向相关知识发散。构建小专题。如,水专题、蛋白质专题、育种专题、图表专题、能量专题、计算专题、社会热点专题等。
蛋白质是生物体内一种重要的高分子化合物,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有关蛋白质的知识也是高考命题的重要知识点。在高中课本中有许多章节都讲述了有关蛋白质的知识,复习时我们可将蛋白质列为一个小专题进行复习。
教材中和蛋白质有关的知识点归纳:
又如:大专题二 生物的新陈代谢----可以分成几个小专题 (一)、新陈代谢与能量 ( 二)、新陈代谢与酶 1.酶的发现过程: 2.酶的概念 3.酶的特性:
4.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5.酶的分布: 6.酶的分类: 7.酶的合成过程: 8.酶的分泌过程: 9.酶的调节过程:
10.酶与蛋白质、激素、脂质、维生素的比较--------- ( 三)、绿色植物与新陈代谢---------如何提高农作物产量
1.培育优良品种(遗传特征与育种小专题 关于种子发育结构生理等小专题)
3
2.其他措施
(1)合理灌溉:水分吸收、运输、利用
(2)合理施肥:矿质元素的吸收、利用、矿质元素的作用
(3)防治病虫害:调整种间关系,使能量更多的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防治方法包括:生物农药防治、化学农药防治、天敌防治、竞争防治、激素防治、黑光灯防治、培育抗虫植物(转基因)防治等
(4)整枝修剪:破坏顶端优势,使侧芽发育为侧枝:植物激素作用及应用 (5)生物固氮:固氮微生物类型、氮循环、固氮作用的意义
(6)增加光照与CO2:光强与阳生植物、阴生植物;光照时间与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光质与植物垂直分布、光能的转化、C3与C4植物(叶片结构、光合特点)比较,适当提高CO2浓度的方法有:①干冰②有机肥③NH4HCO3肥等。 (7)适当控制昼夜温差;
(四)、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代谢 1.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 2. 三大营养物质的比较 3.营养 健康 疾病
营养缺乏疾病 营养过剩疾病 传染性疾病发病 遗传病 免疫疾病 内分泌失调发病
(五)、微生物的代谢、营养及生长 1.微生物类群 2.微生物代谢的产物 3.组成酶和诱导酶
4.酶合成调节和酶活性调节的区别和联系, 5.植物、动物、微生物培养(营养)比较 6.影响微生物生长的环境因素 7.微生物代谢的人工控制 8.微生物生长曲线与生长速率曲线
五、演练高考真题,熟悉高考题型,注重反思,提高应试能力
复习的最终目的是解答高考题,二轮复习中适当的训练是不可缺少的,但一定不能搞题海战术。高考试题设计坚持“稳中求改,稳中求变”的原则,也不回避已考过的内容,往往会更换角度重新命题,以考查学生思维的广度,体现命题的连续性,如关于有关激素与血糖调节试题高考连续出现,生物工程出现的频率也非常高。学生通过演练近几年高考题可亲身感触高考题的命题思路、设问方式,从中感悟解题技巧。让学生做一些近几年高考试题和上海卷试题,对提高学生的
4
考感和应试能力会有不小的帮助。通过习题后,反思所涉及到的知识点,每解答完一个题目,思考此题所涉及到的基础知识,使知识点和题目挂钩,达到夯实基础,又可优化知识结构的目的,便于知识的消化、贮存、提取和应用。反思解题的思路和方法,一道试题,做完以后,思考是否还有其他解法,哪一种最好,若更换某一条件,此题又如何解答?解题思路是否正确、严谨,能否引出一类题的解法,强化解题能力提高解题效率。反思解题过程中的失误。解题时,走过哪些弯路,犯过哪些错误,又是如何解决的,克服在解题中的不足之处。
六、重视规范性答题的训练
历次大小测验均有学生因答题不规范而造成大量失分。而引起的原因很多,如审题不清、用词不准、思路不清晰等。但这些问题只要我们平时训练稍加注意就可能避免或减少。建议注意以下方面的引导: 1. 审清题目再答题
2. 答题要分清主次,把握要点。通过审题知道什么该答,什么详答。不能每个题都是去下大包围说一大通又没有切到要点和关键,更不能前后矛盾,或出现错误。
3. 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主要体现在简答题上。如实验分析题中的试验目的、试验原理、试验过程、试验结果、试验结论等应明确区分,不能混为一起,顺序、层次不分。
4. 准确用词。生物学术语一定要准确。在对一些现象及过程的描述中应结合题干的信息准确用词。例如“我们要探究植物中某物质对植物生长的抑制作用”。抓住“抑制”导致的现象是生长缓慢或生长不好。而不能用“死亡”代替“缓慢”等。又如酶活性的描述中是“活性降低”还是“失活”应明确区分。
七、加强实验复习 渡过理综瓶颈
高考成败在理综,理综成败在实验\由此可见实验在高考中的地位。《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对于实验与探究能力也有明确的要求。生物是一门实验学科,实验知识考查更是高考知识考查的重中之重,在主观题中几年高考都占50%以上,在一些选择题中也考察了实验的思想和方法,但实验题也是考生的软肋,在此失分也特别多,因此二轮复习中的实验专题一定要得到充分的关注和充足的准备。如何把握高考生物实验专题的要点,培养学生实验能力,这就要求既要认真学习《考试大纲》,又要有一套科学的复习方法。我们实验专题的具体复习方法是这样的:
1.夯实基础, 吃透教材实验。理解记忆其实验原理、目的、材料、操作方法、步骤、注意事项、数据采集与处理分析的方法、得出结论的依据等。
5
2.要改变传统的课本上怎样说,我们就怎样做的习惯,要强化发散性思维的训练,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要思考有没有其他的操作方法,换用另外一些仪器或材料可否做同样的实验,尽可能把验证性实验改成探究性实验,设计替代性小实验。
3.掌握解答题实验题的技巧。解答时,一定要遵守实验题的解析思路,即首先明确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再进行选材、准备,然后设计实验步骤、观察实验结果并加以分析得出结论。在完善设计步骤的时候,要关注实验材料和用具的使用情况,把给出的步骤里面用过的材料和用具进行统计,思考剩余的材料、用具的作用,再结合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完善实验步骤就会水到渠成地解决。
最后,高考不光是考查学生知识和能力,同时也比拼了学生的心态,而学生经过一轮复习,身心都很疲惫,特别是一些学生在一轮复习后成绩还不太理想,在二轮复习压力更大,学习更苦的环境中很容易迷失,这就要求老师在做好复习知识工作同时也要做好学生思想工作,指出他们症结所在,鼓励他们战斗到最后。这样二轮复习才能更加圆满。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