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下列对加点词的词性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cuì(
A.可是你为什么不去呢(连词)...C.这是很清楚的(副词).8.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B.他抑制不住工作的热情(助词).D.我在房间里读书 (介词).)。(2 分)
A.都德,法国小说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小东西》。
B.《回忆鲁迅先生》的作者是萧红,她的代表作有《呼兰河传》。C.《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D.《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作者是郭茂倩。
9.下列语段中的✶✶指的是()。(2 分)一天夜里,远处响起了炮声,军营一遍混乱,✶✶趁势混出了军营,并且顺手牵走了部队丢下的 3 匹骆驼。天亮时,他来到一个村子,仅以 35 元大洋就把 3 匹骆驼卖给了一个老头儿。一次,✶✶突然病倒了,在一家小店里躺了 3 天,在说梦话或胡话时道出了他与 3 匹骆驼的关系,从此,他得了一个绰号。✶✶病好以后,刻不容缓地想去打扮打扮。他剃了头, 换了衣服鞋子,吃了一顿饱饭,便进城向原来租车的人和车厂走去。A.祥子10.默写填空。(6 分)(1)王维的《竹里馆》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的情景的两句是: (2)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中表达思乡之情的两句是: (3) B.虎妞C.刘四爷D.小福子, , 。。,双袖龙钟泪不干。。(岑参《逢入京使》)(韩愈《晚春》(4)杨花榆荚无才思, ) 四、阅读能力(28 分)(一)现代文阅读。(7 分)不忍的句号迟子建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春光注定是参差不齐的。三月,我离开故乡时,它还是一世界的白雪,可是到了广东,花间已是落英缤纷了。一个似晴非晴的日子,我来到了南海丹灶镇的苏村,拜谒康有为故居。一入苏村,看到的是一幅安恬的乡村生活图景:青砖的民居旁蜷着打盹的狗,荷花在水塘里静悄悄地开。挎着菜篮的妇女缓缓地通过石桥,耕牛在树下休憩,这一切, 似乎都与我心目中康有为出生地的情景大相径庭,它是那么的和风细雨、欣欣向荣, 没有丝毫的荒凉之气、沧桑之气。青少年时代生活在这里的康有为,其心中日益积聚的政治‚风暴‛,缘何而来?我对康有为的了解,基本上限于历史教科书上的‚定义‛,至于他个人的内心经历,不甚了了。看过康有为故居,我很想走近他,了解他。康有为发蒙读书时,萦绕耳际的除了诵读‚四书五经‛的声音,还有异乡战事中兵戈相击的声音。这一‚士‛风与另一‚仕‛风的交汇,影响了康有为的人生,他日后心中积累的政治风暴,与这两股风的吹拂有关。
当时的中国,内忧外困,他痛恨朝野的‚不作为‛和软弱,痛恨洋人蚕食祖国的疆土。这不安和愤懑压迫着他,难以解脱。康有为似乎迷途了,他一度遁入风景秀丽的西樵山。康有为在西樵山静坐,其实是想把自己幻化为一支可以烛照人生的蜡烛, 这样他面对沉重的黑暗时,内心会有勇气。康有为走出西樵山时,开始了更广博的读书,他的阅读不仅仅局限于历史、文学方面,而是扩展到自然科学上。同时,他还对西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西学的科学民主与人道精神的渗透,与中国传统的儒学思想的滋养,使康有为视野开阔起来,他恍然觉得‚道‛已在心中。
一八八八年,康有为离开故乡,向着京师北行,开始了他维新变法的旅程。然而,康有为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康有为活了七十岁,但他的生命,在戊戌年他四十一岁时,已然终结。尽管其后他在印度撰写了《大同书》,但他身上的勇气和锐气,在戊戌年后,已不复存在。康有为曾请人在一枚印章上刻下了这样的文字:‚维新百日,出亡十六年,三周大地,游遍四洲,经三十一国, 行六十万里。‛可惜这些‚眼界‛并没有让他变得开阔和深刻,他在归来后反对的是孙中山领导的国民革命,支持和参与的是张勋复辟。直到他去世的那一年,他还赴天津,为溥仪祝寿。但康有为还是了不起的,‚公车上书‛和‚百日维新‛,使他成为中国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鼻祖,成为个性解放的先驱。
读过关于他的一些文字,我在四月份来到青岛。广东的春天过去了,但青岛的春天正在高潮,桃花点点,樱花簇簇白。我去了康有为在福山路最后的寓所,门厅里摆放着一幅徐悲鸿先生画的康有为的肖像,他白发苍苍,目光温和,但这温和中却掩饰不住茫然。他嘴角微蹙,似在咀嚼着荣辱和苍凉。他坐在那里,坐在四月的微风中,看着来来往往的人。我想, 以他不羁的性情,他并不喜欢坐在画框中。在他心中,那也是一种‚牢‛吧。
康有为的墓地,在浮山脚下,朝向大海。拜谒他墓地的那天,是个晴好的日子。本该是万木葱茏的时节,可墓地却衰草凄凄。他的墓是圆形的,青白色。远远看去,像是一个句号。康有为就躺在这个句号中。康有为五十六岁时,曾创办了《不忍》杂志。我想他一生最不忍的,大概就是这个句号。在广东南海的苏村,我看到的是康有为的起点,而在青岛,我看到的却是他的终点。他的起点到终点,曲曲折折,波澜壮阔。
康有为离开这个世界,整整八十年了。他墓地面前的大海,已不是一览无余的海了。近年来迅速兴起的海景高层住宅,正逐渐地分割着他视野中的海。大海破碎了。不过康有为见过的海多了,见过的破碎的山河也多了,他不会介意的。更何况,不管大海被怎
样遮挡住, 那海水在风暴来临时的惊涛拍岸之声,他仍能深切地感受到。康有为最爱的,不正是这样的声音吗?(摘编自迟子建《云烟过客》)1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2 分)A.作者善用环境描写来推动叙述,开头刻画苏村安恬的乡村生活图景,为下文详写康有为发动政治 “风暴”的过程做铺垫。B.西樵山静坐就让迷途的康有为获得了内心直面现实的勇气,使他的视野开阔起来, 为他日后的 “百日维新”作了思想上的沉淀。C.文章行文自由,不受时空限制,但情感相对集中,作者的“寻找”康有为之旅,主要表达了对康有为的崇敬之情。D.作者在文章结尾提到近年来兴起的海景高层住宅,不仅表达了康有为被人遗忘的遗憾,更是批判现代工业文明对历史的侵蚀。12.如何理解文章的标题“不忍的句号”?(2 分)13.康有为是中国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鼻祖,作者却认为康有为在四十一岁时,生命已经终结,你是否赞同?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3 分)(二)现代文阅读。(9 分)洞茶毕淑敏(1)我 16 岁时在西藏海拔 5000 米的高原当兵。司务长分发营养品,给我一块黑糊糊的粗糙物件,说,这是砖茶!(2)拿东西时砖茶一不小心掉到雪地上,我没有捡,弯腰太费体力。一旁的老医生心疼地说:关键时刻砖茶能救你命呢!我不以为意。老医生告诉我,它叫青砖茶,用茶树的老叶子压制而成,发酵后颜色黢黑,茶碱含量很高,茶碱可以兴奋呼吸系统,如果出现强烈的高原反应,喝一杯砖茶,可缓解症状。它是高原之宝。(3)没到过藏北高原的人,难以想象砖茶对于边防军的意义。高原上的水,不到 70℃就开锅了,无法泡出茶中的有效成分。我们只有把茶饼掰碎,放在搪瓷缸里,灌上用雪化成的水, 煨在炉火边久久地熬煮,渐渐地,一抹米白色的蒸汽袅袅升起,缸子中的水慢慢红了,又慢慢黑了……平原青翠植物的精魂,在这冰冷的高原,以另外一种形式复活。(4)慢慢喝茶上瘾,便很计较每月发放砖茶的数量。有一次领完营养品,我端详着分到手的砖茶,委屈地说:‚司务长,有人抠走了我的茶,你看,还留下两道深痕。‛司务长说:‚哈!应该是三道痕的。那不是被人抠走的,是厂子用机器压下的商标,这茶叫‘川’字牌。‛ 我追问:‚这茶是哪儿出的啊?‛司务长说:‚‘川’字牌,当然是四川的。‛(5)从此我与这砖茶朝夕相伴,它温暖了我的胃,安慰了我的心,清醒了我的脑,成为我无声的知己。(6)11 年后,我离开高原回到北京,寻遍北京的茶庄,却再也找不到我那有三道痕标记的朋友,失望之余,觉得它好像变成了我在高原缺氧时的一个幻影,与我悄然永诀。(7)此后三十余年,我品过各种各样的天下名茶,用过林林总总的精美茶具,见过繁复古雅的饮茶仪礼,却总充满迷惘困惑,茶不能大口喝吗?茶不能放在铁皮缸子里煮吗?茶不能放盐巴吗?茶不能仰天长啸后一饮而尽吗?(8)一次出差到了四川,满怀希望地买了一块砖茶,以为将要和老友重逢。喝下却全无当年的韵味,我绝望了——舌头老了,甘凛的砖茶味道和那段难忘的岁月搅缠在一起,永远留在了藏北高原重重的冰雪之下。(9)今年,我在湖北赤壁终于见到了老朋友。赤壁有个老镇遍植茶树,因地名羊楼洞,所产砖茶被称为‚洞茶‛。那里有三条清澈的天然泉水,三水合一,即为一个‚川‛字,成了砖茶的商标。(10)有了上次的教训,我不敢贸然相认。砖茶沏好,我轻浅地抿了一口。(11)晴天霹雳,地动山摇!所有的味蕾,像听到了军号,怦然怒放!(12)天啊,离散了几十年啊,我终于再次和你相逢!你甘暖依然啊,你温润如旧!(13)一时间,熟悉的感觉如烟霞般升腾,那青春年华的神采风貌,如老式照片在水盆中渐渐显影,越发清晰。那些冰雪漫天的日子,呷一口洞茶徐徐咽下,强大而涩香的热流注满口颊,旋即携带奔涌的力量滑入将士的肺腑,让戍边的人忆起遥远的平原,缤纷的花草,还有挚爱的亲人。他们疲惫的腰杆重新挺直,成为国境线上笔直的界桩;他们疲乏的双脚重新矫健,巡逻在千万里庄严的国土之上。(14)青山绿水中的赤壁茶林啊,你可知道曾传递给边防军人多少温暖。你曾给予边疆战士多少力量!你可知道你对我有着怎样的意义!(15)我用当年方法熬煮洞茶水,把它洒向大地,对天而祭,司务长和老医生都因高原病早早仙逝,他们在天堂一定闻得到这质朴的香气,沉吟片刻后会说,是这个味道啊,好茶!14.本文写了作者与“洞茶”几十年一波三折的情缘。请参照所给语句,梳理文章的行文思路。(每空用 8 个字回答)(4 分)① → ② →寻找砖茶,失望困惑→ ③ → ④ 15.文章透过细节描写营造氛围,请结合第(3)段画线句说说你的感受。(2 分)16.砖茶的味道真的是天下名茶都比不了的吗?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理解。(3 分)(三)文言文阅读。(6 分)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 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④③①②【注】①上:皇上,这里指唐太宗。②晒:微笑。③徭:古时统治者强制人民承担的无偿劳动。 ④升平:太平。17.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上与群臣/论止盗C.自是数年/之后18.“或请重法以禁之”中的“之”指代的是 )。(2 分)B.民之/所以为盗者D.故不暇顾廉耻/耳。(1 分)19.群臣和唐太宗在处理“止盗”这个问题时采取怎样完全不同的方法?请用原文回答。(3 分)(四)诗歌鉴赏。(6 分)丽春【唐】杜甫百草竞春华,丽春应最胜。少须颜色好,多漫枝条剩。纷纷桃李枝,处处总能移。如何此贵重?却怕有人知。20.下列诗词中与本诗描写对象一致的一项是(A.《竹里馆》C.《晚春》)。(2 分)B.《逢入京使》D.《夜雨寄北》把“如何此贵重”改成“如何此美丽”好不好?为什么?(4 分)五、语言运用(共 6 分)①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次北固山下》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秋思》③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④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长相思·山一程》⑤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除夜作》⑥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苏幕遮·燎沉香》21.上面 6 首诗歌的共同主题是什么?请将 6 首诗歌按体裁分类。(4 分)22.以诗歌②中的一个场景为素材,展开想象,补充细节适当加工,展开一段 100 字左右的描写。(2 分)六、写作(40 分)23.通过一个学期的相处,你对你们班的班主任一定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吧。相信这半年多来他为你们做的点点滴滴都是看在你的眼里,体会在心里的。请以《我们班的班主任真让我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 600 字。要求:
(1)在题目的横线处填上一个体现自己态度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2)抓住 1-2 个事件体现人物特点,同时直接表达出自己的情感;(3)借助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展示人物特点。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