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与深化: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与改革开放
2023-03-02
来源:好走旅游网
2008年第24期 (总第502期) 学理论 No.24,2008 XUE U LUN Genera1.No.502 反思与深化: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与改革开放 冯德军 (1.黑龙江科技学院陈雅莉2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哈尔滨150027;2.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哈尔滨150010) 摘 要: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重大决策,是新时期中国最鲜明的特点。改革开放既推进了中因特色社会 主义事业的巨大发展,又在这个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必然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不断地得到共同发展。 关键词: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反思;深化认识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oo8)24—13—02 马克思主义政党取得政权后,必须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 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要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些、更高一些; 度,不断在社会主义的进步中实现好^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自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决不能 己的重要课题。为了蜓好地解答这—i 匿,就要不断深化对社会 长期建立在生产力水平低下和贫穷的基础上。苏东发生剧变时,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从而制定科学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推进社 邓小平曾指出这些国家发生问匮,症结就在于经济E不去,工资增 会主义事业的进步。中网共产党也是在社会主义发展历史的反思 长被通货膨B长抵消,生活水平下降,长期过紧日子。同时提出了—系 如}土会主义的本质和 彰 生产力等,从 中,在改革开放和建设中阑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 歹崾强沈断,义建设规律的认识。 墁H J—/、 二f 1从口 Ⅱ 一’}u JJ Ul工I|.uJ11r中口 【∥】o 改革开放过程中对传统模式下的社会主义实践反思 总之,我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所经 中国和其他社会主义F司家一样,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在 历的曲折和失误,促使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进行深刻的反 思。这些错误概挥魄来,“就是对外封闭,对内以阶级斗争为纲,忽 没有成功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基本照搬了社会主义苏联模式。 制定的政策超越了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根据这 这种模式在—段时问内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如推进了社会主义经 视发展生产力,教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对过去作了系统的总结,提出了一 济基础的建立和国民经济在较短时间内的恢复与发展。但是,经 过一段时问后,其弊端就逐步暴褥出来。邓小平总结说,我们这一 系列新的方针政策。中心点是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发展生产 时期犯了不少错溪,走了不少弯路。主要表现为在我国社会主义 力为中心,从封闭到开放,从固守陈规转至l恪_力圃.的改革。’’欧 耳 ‘我们现在冉 子线、方针、政亵 了成叻时期 g经验、失 制度建 后,脱离中刚社会实际,在认识E把所有制的“一大二 指出:’葡观,对以馘L厶 公兰纯”、经济运行机制L的}l戈IJ经济、分配上的平均主义、政治上 的片面强调专政、思想f:的片而强调意识形态领域的阶级斗争看 主义宴跋经验的反思推进了新时期的改革开放。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并附加上“以阶级斗争为纲”和‘‘在无 二、在改革开放中推进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实现了工作萤 由阶级 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而没有一心一一意致力于发展生产力。在 执行了改革开放的政策,确立了建设中 20世纪60年代以后,在世界新技术革命迅速发展的环境下,我们 斗争到经济建设的转变,同发达嗣家之问的经济茇距扩犬了,人民生活没有得到多大的改 国特色弃 主义的主题,自觉地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 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十七大指出这个理 善和提高,致使 会主义优越性没有得到始终如—地充分体现。 识。这样,就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评判一—个社会制度优越性的标准。 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一 之间也是一脉相承、与 社会制度优越性的大小归根到底取决于它能不能推动社会生产 系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这“三大理论成果”时俱进的。回顾和分析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三大理沦成果”的形成 力的发展,以及能在多大程度朋铂多大范嗣内为社会生产力的发 可以发现‘‘三大理论成果”本身就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展开辟前景的基本观点。这些问题的出现与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 与发展,认识的深化。 影响是分不开的,fH究其深层次的原 ,一是偏离了党的实事求 1.邓小平理论初步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规 是的思想路线,教条:H璺]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科学社会主 把 义的一般原理,对围际田内的形势、对我国社会主义时期的主要 律。邓小平首次提出社会主义社会要发展必须进行改革开放,是社 矛盾和中围现实的具体N :H;_r错误的估量和判断;二是对什 改革开放提升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国策的地位, 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没有完全弄清楚,在许 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邓小平在领导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多问题H# 淆了社会丰义和资本主义的区别。因而不能集中精力 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命题展开理 创造性提出了一些列新论断,这些新论断既构成了社会 发展生产力,也和玎能对社会主义的某些制度和体制进行有效改 论思考,又反映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 革。由于受传统的社会主义殴式和观念的影响。某些推进改革开 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不断解放思想; 放的方针政策,尽符在实践巾推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改善了人民 识的深化。如深刻理解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个中心、两个基本 的生活水平,但也遇到r一些姓“资’.迓 土”的争论。认识和掌 深刻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点”的基本路线;深刻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坚持“分 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必然要经历—个复杂的过程。 ”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部署;深刻理解“两手抓、两手都 邓小平为了使改革开放fi旨够继续向前推进,从总结社会主义 三步走,的基本方针,坚持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基本方略;深刻理解 实践的历史经验教{II1人手,一再强调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 要硬”一、一。作者简介:冯德军(1971~),男,黑龙江海伦人,黑龙江科技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 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陈雅莉(1975一),女,黑龙江延寿县人,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 ・l3・ 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坚持社会主义可以实行市场经济,等等。这 些规律性的总结,构成了邓小平理论的主体,正如党的十四大指 出的,邓小平建设中嗣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 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 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这些规律性 认识关系到中国特色礼会主义事业自(J命运和前途,坚持而不能有 任何的动摇。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 律的认识。2O世纪8O年代术,世情、困情和党情都发生了深刻 的变化。中国共产党经过了革命、建设和改革,实现了“两大根本 性转变”。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科学判断党 的历史方位,在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 下。把建设中国特色礼会主义的经验加以概括和总结,创立了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蔓个代表”重要思想围绕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这个主题,结合新的实践,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思想, 如: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思想;关于公有制为主 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 经济制度的思想;关于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 思想;关于实行全方位对外,F放战略的思想;关于社会主义物 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思想;关于发展是党 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思想;关于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 系的思想;关于建设礼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关于依法治国 和以德治国栩结合的思想,关于走中国特色精兵之路的思想; 关于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思想,等等。这 些思想、观点和论断构成了“j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可 以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 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同 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集中起来就是深化 了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_丰义规律的认 {。 3.科学发展观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1乳已的党中央依据两个“没有变” 的基本国情判断, 时正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陛特 征。并总结我国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 观的主要内容有:第一—要义是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 展生产力作为首要任务,把经济发展作为一切发展的前提,强调 提高j殳J民质量乖咬《益,实现义好 陕发展;核J 是以人为本,尊重 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 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围家一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基 本要求是全面协制II『持续发展,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 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要实现经 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的棚协调;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要正确 认识和妥善处理中网特色 会主义事业的重大关系。正是基于以 上的科学认识,党中央先后提出和实施了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新 型工业化道路、建没衬 主义新农村、统筹区域发展、建设资源节 约型和环境友好刑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走和平发展道 路等重大战略部署。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指明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的方向,完善了中国特色礼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 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对发展问题的认识。科学发展观在邓小平 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 的发展、怎样发展等m大问题,是巾国共产党在领导改革开放的 实践中对社会主义建没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总的来说,中国特色荆会主义理沦体系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 建设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等党在改革开放以来不同历史阶段的创新理论的科学整合。 正如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总结我国改革开放近30年 的经验时所指出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 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巾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4・ 三、改革开放的实践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在有机的统一中 共同发展 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与改革开放的关系实质上是理论与实践 的关系。对于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关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 早有论述。列宁在十月革命后曾经明确指出:“……现在一切都在 于实践,现在已经到了这样—个历史关头:理论在变为实践,理论 由实践赋予活力,由实践来修正,由实践来检验”。睫毛泽东也指出: “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 ‘ 望 论和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个最基本的原则。按照辨证 唯物论,思想必须反映客观实际,并且在客观实践中得到检验,证 明是真理,这才算是真理,不然就不算。’郦小平曾经指出改革开 放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 展,科学地阐明了改革开放的地位和性质。党的十七大报告又充 分肯定了改革开放的重要地位,认为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 关键抉择,是党的十一届兰中全会以来新时期最鲜明的特征。报 告对改革开放的性质和目的作了清晰的概括和分析,总结了改革 开放“十个结合”的宝贵经验。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党和国家发 展进步的动力源泉,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地位已经 获得共识。我们“要进一步坚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推进改革 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央 和信心”。呻国共产党在领 导和团结全国各族^民推进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会不断积累新经 验,探索和回答遇到的新矛盾和新问题,从实践到理论进行卓有 成效的创造,用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化和丰富对社会 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 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总结和深化并不在于规律本身,而要回 归到改革开放的实践之巾,其目的有二:—是通过改革开放检验 我们总结的规律的科学性。马克思指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 的真理性,这不是 — 理论的问题,而是—个实践的问题。人们应 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陛,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 量。’ 是理论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理论是认识的高级形式,往 往走在实践的前面,指导着实践的进程,我们要自觉地用社会主 义建设规律指导改革开放的实践。当前,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 时期,我们面临着不少亟待解决的新课题、新矛盾,深化改革和扩 大开放还面临着攻坚克难的繁重任务。“十个结合”的宝贵经验也 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没规律认识的丰富和发展,有了社会主义 建设规律的指导,我们就会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 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步伐,全面提高开放水平,坚定 不移地把改革开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理论就是对实践的总结。一切科学的理论总是从实践中来, 又回到实践中去,接受实践检验,指导实践,同时又在实践中丰富 和发展自己。’啵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将有机地统一在建 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中,实现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3巷)【M1.269. 【2】邓小平文选(第3卷)【M】.234. 【3】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R1.人民日报,2007-10-25. 14】列宁选集(第3卷)(M】.381. 【5】毛泽东选集(第1巷)【M】.296. 『61毛泽东文选(第7卷)IM1.90 【71胡锦涛.继续把改革开放事业推向前进田.求是杂志,2008—1—3.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I.人民出版社,1995—1—55. 【91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fM】.中央文 献出版社.2003:23. (责任编辑/刘惠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