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9-2020学年南京市联合体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0-10-15 来源:好走旅游网
2019-2020学年南京市联合体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4.0分)

1. 亲爱的同学,学习物理是从观察事物,探求真理开始的,会估测物理量是学好物理的基本功之

一。对于以下估测你认为与实际情况最接近的是( )

A. 一张考试卷厚度大约为1mm C. 考场内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

B. 初中生的体重约为50N D. 一枚一元硬币质量约60g

2. 佛山新城安装了一中新型节能的风力太阳能路灯,关于该路灯的设计解释合理的是( )

A. 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C. 小风扇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B. 小风扇是用来给太阳散热 D. 蓄电池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3. 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测量过程中向右移动游码的作用相当于( )

A. 向左调节平衡螺母 C. 往右盘里增加砝码

B. 向右调节平衡螺母 D. 从右盘里减去砝码

4. 下列是不同量筒的量程和分度值,大明同学要测量出密度是0.8𝑔/𝑐𝑚3的酒精100g,则应选择( )

A. 50mL,5mL B. 100mL,2mL C. 250mL,5mL D. 400mL,10mL

5. 粗石雾溪,位于湖南省新化县境内.雾溪有三条小溪从古台山脉顺山而下,在此汇成一条大的

小溪名曰雾溪,再流入西河.直到2012年7月才被当地驴友发现:一个真正的世外桃源,一个真正的原生态风景点,一个养在深闺无人知、一朝撩面惊世人的经典溯溪线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溪水清澈见底,池底看起来比实际的要浅

B. 夏天地面很烫,但是溪水却比较凉,是因为水具有较小的比热容 C. 雾溪两岸山上经常云雾缭绕,雾是液态的水汽化形成的 D. 冬天水结成冰,分子便停止了运动

6. 一瓶矿泉水喝掉一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体积减小一半,密度增大一倍 B. 质量减小一半,密度减小一半 C. 体积减小一半,密度不变

D. 体积减小一半,质量不变,密度不变

7. 超期服役的“天宫一号”空间站于2018年4月2日在大气层坠落烧毁,走完了它辉煌的一生。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天宫一号”坠毁时将依次通过外层、中间层、平流层和对流层 B. “天宫一号”坠落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且机械能守恒 C. “天宫一号”燃烧所得产物的总质量和“天宫一号”的总质量相同 D. 浙江地区4月2日昼长夜短

8. 要测量1粒米的质量,既可行又较准确的方法是( )

A. 把1粒米放在托盘天平的托盘里仔细测量

B. 把1粒米放在烧杯里,用托盘天平测出总质量,再减去烧杯的质量 C. 把1粒米放在托盘天平的托盘里,多次测量,再求平均值 D. 先用托盘天平测出100粒米的质量,再除以100

9. 如图所示,在弹簧测力计的两侧沿水平方向各加10N拉力并使其

保持静止,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和合力分别是( )

A. 10N;0N B. 0N;10N C. 20N;10N D. 20N;0N

10. 对于飘在空中的尘埃,正确的说法是( )

A. 它和一个原子差不多大 C. 它有几个“纳米”

11. 下列电学知识说法中,正确的是( )

B. 它包含有几个分子 D. 它是由许多分子组成的

A. 毛皮摩擦过的塑料尺能吸引小纸屑,说明塑料尺有磁性 B. 当加在导体两端电压为零时,导体的电阻也为零 C. 煤、石油、可燃冰都是可再生能源

D. 有些半导体材料对光比较敏感,可以用来制造光敏电阻

12. 在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形状不规则的石块密度的实验中,小明进行了以下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

A. 将天平标尺上的游码移至右端,再调节天平的横梁平衡 B. 用天平称出石块的质量m

C. 用细线系着石块放入盛有水的量筒中,测出石块的体积V D. 用公式𝜌=𝑚/𝑉算出石块的密度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6.0分)

13. 20世纪杰出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的______ 和波尔等人的______ ,再次推动了物理学的发展,

使物理学再次跨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大步.

14. 机器的轴承中加入润滑油的目的是______ 摩擦;自行车刹车时,用力捏闸能增大闸皮与车轮间

的______ ,从而增大闸皮与车轮间的滑动摩擦力。如图是物理教材中的两幅插图,甲图表示小铁球受磁铁作用的情况,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 ;乙图是坐在船中的人用手推另一只船时,自己坐的船同时后退,说明______ 。

25.1𝑚𝑚、25.2𝑚𝑚、25.1𝑚𝑚、28.2𝑚𝑚、15. (1)小明对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的五次测量,数据记录如下:

25.3𝑚𝑚其中明显错误的是________mm。进行多次测量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同学用刻度尺测量一铁管外径的示意图,由图可知,该管外径D是________cm。若铁管内径d为7.0𝑚𝑚,则壁厚为________。

(3)声音是一种机械波,我们把它叫做声波,声波必须依靠介质传播。如图所示,把正在响的电铃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我们听到声音会越来越弱。在此基础上,我们通过________,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结论。

(4)2017年7月30日上午10:00,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式在朱日和联合训练基地举行。下图是坦克方队通过检阅台时的图片。驾驶室面向我们,通过地面的影子,我们可以判断,坦克方队行进的方向是向________(选填“东”、“南”、“西”或“北”)。

(5)2017年12月3日出现罕见的天文现象“超级月亮”,且恰逢满月之时,月亮比平时看起来要大得很多,这一现象说明此时月亮距离地球比较________(选填“近”或“远”)。

(6)如图所示是光射到空气和玻璃分界面时的路径。从图中可以看出,空气在界面的________侧(选填“左”或“右”),反射角大小是________

(7)下图中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_℃.

(8)如图所示,是A、B两种物质的熔化图像,由图可知________(选填“A”或“B”)物质是晶体,该晶体的熔点是________℃.

(9)最近,科学家们研制出一种超轻材料“碳海绵”。把一块“碳海绵”放在狗尾巴草上,狗尾巴草的茸毛几乎没有变形产生。“碳海绵”比同体积的普通海绵轻得多,说明“碳海绵”的密度比较________(选填“大”或“小”)。

(10)物质一般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但水在0~4℃范围内出现反常膨胀现象,即热缩冷胀。由此可以推测,水在________℃时密度最大。

16. 把一些冰块放在杯中,过一段时间后,冰变成了水,这是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若这

些水体积为100mL,其质量是______ kg;杯外壁出现一层水珠,这是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6.0分)

17. 如图,虚线小球是球被弹簧弹开后某一瞬间的情形,请画出此时小球

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18. 按照题目要求作图或识图。

(1)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1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𝐴′𝐵′。 (2)请在图2中画出潜水艇加速上浮过程中所受浮力和重力的示意图。 (3)图3中,木块AB的长度是______cm。

19. 如图所示,请画出静止在水面上的木块在竖直方向上的受力示意图。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32.0分)

20.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对A、B两根长度相同粗细不同的橡皮筋进行研究,并做成橡皮筋测力计。将

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悬挂钩码,如图甲所示。记录橡皮筋受到的拉力大小F和橡皮筋的伸长量△𝑥,根据多组测量数据做出的图线如图乙所示。

(1)当在两根橡皮筋上都悬挂重力为8N的物体时,橡皮筋A的伸长量为______cm,橡皮筋B的伸长量为______cm。

(2)分别用这两根橡皮筋制成的测力计,则用橡皮筋______(𝐴/𝐵)制成的测力计量程大,用橡皮筋______(𝐴/𝐵)制成的测力计测量的精确程度高。

小刚同学做“弹簧的伸长与所受拉力的关系”的探究实验,记录数据如下: 拉力大小/𝑁 弹簧全长/𝑐𝑚 0 3.5 4 5 6 9 10 11 9 12 5.5 6 6.5 8 10.5 14 (3)经分析数据得出结论:______。

(4)如果用这根弹簧做成弹簧测力计,那么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是______。

21. 如图所示,是小明制作的多功能实验装置,小车放在水平面上,把支架竖直固

定在小车上,在支架中点O处用一细线悬吊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其重力作用线刚好经过静止在小车上的小桶的中心.

(1)小车静止时,剪断细线,小球恰好落在小桶中;若拉着小车水平匀速直线运动的同时剪断细线,小球还能落在小桶中吗,为什么?

(2)利用小明的实验装置,提出一个还能研究的物理问题,并请写出研究该问题的主要操作方法.

22. 测金属块的密度:

(1)对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天平进行调节,将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的位置如图1,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 调节.(填:“左”或“右”)

(2)用调节好多天平称实心金属块的质量,把金属块放在天平左盘内,右盘放入砝码并调节游码,当天平重新平衡时,所用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2,金属块的质量为______ 𝑔. (3)若把金属放入装有40𝑐𝑚3水的量筒内,量筒中水面如图3,金属块的体积是______ 𝑐𝑚3. (4)这种金属的密度是______ 𝑔/𝑐𝑚3,合______ ㎏/𝑚3.

下面是小组同学所做的实验过程,请将其补充完整,23. 请设计一种测量未知液体密度的实验方案,

并写出表达式。

选用器材:弹簧测力计、金属块、细线、水、烧杯

主要实验步骤: ①______;

②用弹簧测力计测金属块浸没在未知液体中(未接触烧杯底)的示数𝐹1;

③用弹簧测力计测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未接触烧杯底)的示数𝐹2.未知液体密度的表达式:𝜌=______(用字母表示)

24. 小梦在吃水果时发现拿起两个苹果比拿起一个苹果所用的力要大,于是他提出问题:物体所受

重力的大小跟质量有什么关系?他用已标有质量数值的钩码和弹簧测力计进行了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表。 次数 质量𝑚/𝑔 1 100 1 2 200 2 3 300 3 4 400 4 5 500 5 (1)表格中的空格处应填写的内容为______。

(2)实验中选用钩码代替苹果可以免去的步操作是______。 (3)分析表格数据,得到的结论是______。 (4)该实验多次测量的目的是______。

25. 归纳式探究--研究弹簧的刚性系数:

我们知道,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伸长的长度就越大。但是,用同样大小的力去拉两只不同的弹簧,伸长的长度不同,这说明弹簧有“软”、“硬”之分,容易被拉伸的弹簧比较软,反之比较硬。弹簧的软硬用它的刚性系数来表示。刚性系数越大,弹簧越硬。

为了研究弹簧的刚性系数与哪些因素有关,通过有关实验探究,取得数据如下(其中:S为制造弹簧的金属丝的横截面积,n为弹簧的匝数,r为弹簧的半径,A为弹簧的刚性系数): 材料 𝑆/𝑚2 n 𝑟/𝑚 𝐴/(𝑁⋅𝑚−1) 铜 3×10−6 100 1×10−2 90 钢 3×10−6 100 1×10−2 180 铜 6×10−6 100 1×10−2 360 钢 3×10−6 200 1×10−2 90 铜 6×10−6 100 2×10−2 45 (1)𝐴=𝑘______,其中k与制造弹簧的材料有关,材料不同,k值一般不同。上述实验中钢的k值𝑘钢=______(填上数值和单位)。将数据变成公式,运用的是______法。

(2)用粗细相同的铜丝做成半径相同但匝数不同的弹簧,则弹簧的刚性系数和匝数的关系可以用图象中的图线______表示。

(3)如果用粗细相同的铜丝和钢丝做成匝数和半径相同的弹簧,都用10N的力拉伸时, 用______做成的弹簧变得更长。

(4)用横截面积为9×𝑙0−6𝑚2的钢丝制成一个60匝、刚性系数为100𝑁/𝑚的弹簧,则该弹簧的半径为______m。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2.0分)

26. 演绎式探究−原子内部电子绕原子核的运动

(1)我们知道,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核外电子绕电子原子核高速旋转,如图甲所示,按照波尔理论,电子绕原子核做匀速圆周运动,且电子会受到原子核的静电吸引力。

已知,电子受到静电吸引力𝐹电与原子序数Z成正比,与电子所带电荷e的平方成正比,与电子运动的轨道半径r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k是静电常数。则电子所受的静电吸引力的数学表达式为______。 A.𝐹电=

𝑍𝑒2𝑟24𝜋𝑘

B.𝐹电=C.𝐹电=D.𝐹电= 4𝜋𝑘𝑟24𝜋𝑘𝑍𝑟24𝜋𝑘𝑒2

𝑍𝑒2𝑒2𝑍𝑟2

其中静电常数𝑘=8.85×10−12当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必须受到一个向圆心拉的力,这个力叫做向心力,电子绕原子核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𝐹心=

𝑚𝑣2𝑟

,其中m为电子的质量,v为电

子的运动速度。且电子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等于电子受到静电吸引力。

(2)电子运动的轨道不是任意的,轨道数n从内向外依次为1、2、3…,如图丙所示,并且提出𝑚𝑣𝑟=

𝑛ℎ2𝜋

,其中n为轨道数,h为常数,ℎ=6.63×10−34𝐽⋅𝑠.请推导出带电荷为e的电子的绕

原子序数为Z的原子核在轨道数为n的轨道上速度v的数学表达式。

27. 一根木板重为1800N,体积为0.3𝑚3,漂浮在水面上,g取10𝑁/𝑘𝑔。

求:(1)木板的密度; (2)木板受到的浮力; (3)木板露出水面的体积。

28. 体育锻炼用的一个实心铅球的质量是4kg,经测量知道它的体积是0.57×10−3𝑚3.请通过计算说

33

明这个铅球是用纯铅制成的吗?(已知𝜌铅=11.3×10𝑘𝑔/𝑚)

【答案与解析】

1.答案:C

解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A.10张纸的厚度在1mm左右,一张考试卷厚度大约为0.1𝑚𝑚左右,不符合实际;

B.发育正常的初中生的体重一般在100斤即50kg左右,𝐺=𝑚𝑔=50𝑘𝑔×10𝑁/𝑘𝑔=500𝑁,不符合实际;

C.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左右,符合实际; D.一枚一元硬币质量约为6g,不符合实际. 故选C。

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物理量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

2.答案:A

解析:解:

A、太阳能电池板也可以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故A正确;

BC、小风扇的作用可以把风能转化为电能,不是用来散热的,故BC错误; D、蓄电池在夜晚放电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D错误. 故选:A.

风能和太阳能是能量巨大的资源,风扇式发电机可以通过风吹动扇片转动,把风能转化为电能;太阳能电池可以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太阳能和风能是新型的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且无污染,属于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3.答案:C

解析:解:由分析知,向右移动游码相当于向天平的右盘增加砝码。 故选:C。

调节天平的横梁平衡之前,要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称量物体质量时,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往右盘增加砝码或移动游码,使天平的横梁重新平衡,向右移动游码,相当于向天平的右盘增加砝码。

天平的使用规则及注意事项是一个重点知识,包括放置天平、怎样调节横梁平衡、调节横梁平衡前要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左盘放物体,右盘放砝码、向右移动游码的作用、怎样读数等等。

4.答案:C

解析:解:由𝜌=

𝑚𝑉

得𝑉=

𝑚𝜌

=

100𝑔0.8𝑔/𝑐𝑚3=125𝑐𝑚3=125𝑚𝐿

A、B两项中量程太小,D选项中量程过大,故选C。

此题应先根据“密度是0.8𝑔/𝑐𝑚3的酒精100g”这一条件求出这些酒精的体积是多少,然后才能选择量筒。

本题主要不仅考查量筒的使用方法,还考查学生对密度公式及其公式变形的理解和应用。

5.答案:A

解析:解:A、池底反射的光由水斜射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向水面偏折,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看到的“池底”比池底的实际位置浅一些,故A正确.

B、夏天地面很烫,但是溪水却比较凉,是因为水具有较大的比热容,故B错误; C、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C错误; D、水结成冰后,分子仍然不停息地运动,故D错误. 故选:A.

A、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B、相同质量的土和水比较,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土的温度升高或降低的多;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土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少;

C、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

D、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息的运动着.

本题考查光的反射现象、物态变化、水的比热容及分子的运动,知识点较多,但都较简单,属于基础题.

6.答案:C

解析:解:一瓶矿泉水喝掉一半后,含有的物质减半,质量减小一半、体积减小一半;但仍是水,所以密度不变。 可见ABD错、C正确。 故选:C。

(1)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只有在所含物质的多少发生变化时才会改变,如果只是改变了形状、状态、位置则不会发生改变;

(2)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质量、体积的变化一般不会引起密度的变化,只有气体在膨胀和被压缩时,密度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熟知质量、密度的概念及其特性是解此类题的基础,同时还要准确分析题目中所举的实例到底是引起了哪些方面的变化,是位置、形状、状态、体积、温度等等,再进一步分析这种变化是否会引起质量和密度的改变。

7.答案:D

解析:解:A、“天宫一号”坠毁时,将依次通过暖层、中间层、平流层和对流层。故A错误; B、“天宫一号”坠落时高度降低、速度增大,重力势能会转化为动能,但由于空气的摩擦,一部分机械能会转化为内能,所以机械能不守恒,故B错误;

C、“天宫一号”燃烧的过程是与氧气发生反应的过程,所得产物的总质量要大于“天宫一号”的总质量。故C错误;

D、在我国夏至日是6月21日或22日,冬至是12月21日或22日,从夏至日到冬至日,我国浙江地区是昼短夜长,但过了冬至日,白昼逐渐变长,黑夜变短。故D正确。 故选:D。

(1)大气层自下而上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逸散层; (2)根据动能与重力势能的影响因素,以及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可做出判断;

(3)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发生物理变化的物体质量一般不变,发生化学变化的物体质量一般发生改变;

(4)在我国夏至日是6月21日或22日,冬至是12月21日或22日,据此分析。

此题是一道学科综合题,考查的知识点涉及物理、化学和地理,熟练掌握各科基础知识是解答的关键。

8.答案:D

解析:解:

AC、一粒米的质量小于天平的分度值,直接测是测不出来的,因此也不用多次测量,再求平均值,故AC不正确;

B、把1粒米放在烧杯里,是分辨不出杯子的质量与杯子与一粒米总质量的差别的,故B不正确; D、先用托盘天平测出100粒米的质量,用总质量除以粒数100,可以算出一粒米的质量,故D正确; 故选:D。

一粒米的质量很小,直接用天平测是测不出准确的质量的,可以先测出多粒米的总质量,查出粒数,然后用总质量除以粒数,算出一粒米的质量。

当被测物理量小于测量工具的分度值时,我们常采用测多算少的办法,即累积法。例如测一张纸的百度、细钢丝的直径、一枚大头针的质量,都可以用到这种方法。

9.答案:A

解析:解:

弹簧测力计所受到的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或因为弹簧测力计处于静止状态),因此这两个力是平衡力,合力为零;

因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应以弹簧测力计其中一端所受的拉力为准,所以其示数是10N,故A正确。 故选:A。

弹簧测力计使用时受力平衡,平衡力的合力为零。我们通常所说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由作用在挂钩上的拉力大小决定的。

本题是比较常见的一个关于弹簧测力计的题,很多学生不注意就会认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20N或0N。

10.答案:D

解析:解:飘在空中的尘埃是固体小颗粒,比分子要大得多,是由很多分子组成的。 故选:D。

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以纳米或10−10𝑚作为度量单位的。

此题考查的是分子和固体小颗粒的区别,我们要知道分子是微观世界的,用肉眼是看不到的,肉眼能够看到的不是分子,而是固体的小颗粒。

11.答案:D

解析:解:

A、毛皮摩擦过的塑料尺带上了电,能吸引小纸屑,说明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故A错误; B、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电压、电流大小无关,当加在导体两端电压为零时,导体的电阻不为零,故B错误;

C、可再生能源是短时间能在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不可再生能源是短时间内无法在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煤、石油、天然气、可燃冰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C错误;

D、根据半导体的性质可知,有些半导体材料对光比较敏感,可以用来制造光敏电阻,故D正确。 故选:D。

(1)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2)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电压、电流大小无关;

(3)可再生能源是短时间能在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不可再生能源是短时间内无法在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

(4)有些半导体材料对光、磁场、压力、温度比较敏感。

此题考查多个知识点,知道生活中常见带电体的性质,理解电阻的大小和能源的分类,知道半导体在生活中的应用,可解答此题。

12.答案:A

解析:解:A、调节天平的横梁平衡前,应将天平标尺上的游码移至左端,此选项是错误的; B、用天平称出石块的质量m,为计算密度获得数据,此选项是对的;

C、用细线系着石块放入盛有水的量筒中,测出石块的体积V,为计算密度获得数据,此选项是对的; D、由C、D中的m、V,用公式𝜌=𝑉算出石块的密度,此选项说法是正确的。 故选:A。

A、天平使用前,要放到水平桌面上,将游码拨到零刻度线,调节两端螺母使横梁平衡; B、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形状不规则的石块密度的实验,应测出石块的质量;

𝑚

C、根据排水法原理,先测出量筒中适量水的体积为𝑉1,再将石块浸没水中,测出总体积为𝑉2,石块体积为𝑉=𝑉2−𝑉1;

D、根据测出的质量、体积数值,算出石块的密度。

测固体密度的基本方法是:用天平测出固体的质量m,在量筒中倒入适量水,读出体积为𝑉1,再将固体浸没水中,测出总体积为𝑉2,固体密度为𝜌=𝑉.本实验用到的基本测量工具是天平和量筒,要掌握基本仪器的调节、使用、读数等。

𝑚

13.答案:相对论;量子论

解析:解:

20世纪杰出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波尔等人的量子论,再次推动了物理学的发展,使物理学再次跨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大步. 故答案为:相对论;量子论.

根据对爱因斯坦和波尔物理成就的掌握作答.

此题考查我们对科学家及其物理成就的掌握情况,在平时要注意加强此类材料的积累.

14.答案:减小;压力;运动状态;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解析:

(1)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使接触面脱离,滚动代替滑动。

(2)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物体运动快慢和运动方向的改变;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同时另一个物体也对这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即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本题考查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要结合生活实际解决这类问题,知道在生活中摩擦力有些是对我们有利的,对于有益摩擦我们要想方设法的增大,有害的摩擦我们就要想办法减小;

(2)本题考查学生的观察分析图的能力,能从图中得出小球的运动方向在改变,自己坐的船是向后退的。 解:

(1)机器的轴承中加入润滑油是通过使接触面脱离从而减小摩擦力的;自行车刹车时,用力捏闸能增大闸皮与车轮间的压力从而增大闸皮与车轮间的滑动摩擦力。

(2)甲图中小铁球在受到磁铁的吸引作用下,改变了小球的运动方向,即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图乙中坐在船中的人用手推另一只船时,同时自己坐的船受到了另一只船对它施加的力的作用,所以自己坐的船会向后退,表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故答案为:减少;压力;运动状态;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5.答案:(1)28.2减小误差

(2)1.20 2.5𝑚𝑚 (3)推理 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4)西 (5)近 (6)左 60° (7)−4 (8)𝐴 80 (9)小

(10)4

解析:

(1)

一个物体的长度是一定的,测量次数不同,测量值的估读值可能不同,但准确值是相同的,哪一个测量结果的准确值与其它测量值不同,此数值就是错误的;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物体长度时,平均值要保留到与测量数值位数一样,这样更接近物体长度真实值。 比较测量结果可以看出:28.2𝑚𝑚与其它数值相比,准确值不同,所以是错误的;

进行多次测量的目的是为了求平均值来减小误差。 故答案为:28.2;减小误差。

(2)

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此题考查的是常见的刻度尺的读数方法,在读数前一定要观察仪器的量程和分度值;需要注意的是长度的测量需要进行估读。

由图知: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𝑚𝑚=0.1𝑐𝑚,左侧与3.00𝑐𝑚对齐,末端的刻度值为4.20𝑐𝑚, 则钢管外径是4.20𝑐𝑚−3.00𝑐𝑚=1.20𝑐𝑚; 所以钢管厚度为:2(12.0𝑚𝑚−7.0𝑚𝑚)=2.5𝑚𝑚。 故答案为:1.20;2.5𝑚𝑚。

(3)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物理学中,有些实验由于客观原因无法完全达到实验的条件,因此实验结论往往是一种理想状态下的结论,需要在实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科学推理得出。 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的传播条件的知识,需要学生根据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也是对学生实验能力的考查。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把正在响的电铃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我们听到声音会越来越弱。在此基础上,我们通过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这一结论。 故答案为:推理;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4)

影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根据影子的位置及上午太阳的位置可判断坦克的运动方向。

1

本题考查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关键是理解影子的位置。

根据图形,上午10:00太阳在东方,则地面的影子在西,由于驾驶室面向我们,所以我们可以判断,坦克方队行进的方向是向西的。 故答案为:西。

(5)

我们观察物体的大小与视角的大小有关,视角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和距离物体的距离大小有关,物体越大,距离我们眼睛越近,视角越大,同一物体离我们较近时,则视角较大,我们会感觉物体大些。

本题考查观察物体的大小的有关因素,是基本知识的考查,属于生活中常见问题。

我们观察物体的大小与视角的大小有关,即视角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和距离物体的距离大小有关,2017年12月3日出现罕见的天文现象“超级月亮”,且恰逢满月之时,月亮比平时看起来要大得很多,则这时月亮相对于我们的视角较大,这一现象说明此时月亮距离地球比较近。 故答案为:近。

(6)

首先根据反射角和入射角相等,找出法线,从而确定界面,然后根据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关系确定出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以及反射角的度数。

此题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的应用,首先要掌握定律的内容,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之间的关系确定法线,从而确定界面,则可首先确定出折射光线,根据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关系确定出入射光线,最后确定反射光线。

由图知:左侧两条光线与界面的夹角相等,说明光是从左侧射向右侧,所以左侧光线是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右侧光线是折射光线;入射角为90°−30°=60°,则反射角也是60°;图中可以看出,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这是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的过程,即左侧是空气,右侧是玻璃。 故答案为:左;60°。

(7)

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先要弄清楚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液柱最高处所对刻度相垂直,并注意区分温度是零上还是零下。

此题考查的是温度计的读数,在物理实验和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温度计,我们要熟练掌握其使用和读数方法。

由图知:温度计上10℃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1℃,即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液柱在0℃以下,为−4℃。 故答案为:−4。

(8)

利用图象显示的温度随着时间变化的规律,结合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晶体熔化过程中的特点,即可得到答案。

从图示的图象中,可以获取很多信息:物质的种类(晶体还是非晶体)、熔点、熔化时间等.关键要将熔化过程与图象两者联系起来。

由于A物质从3分钟到6分钟这个过程中吸热,但温度并没有升高,结合晶体熔化的特点,可知这种物质是晶体.而B物质温度一直升高,故B是非晶体;

根据图象可知,A物质熔化过程对应的温度为80℃,故其熔点为80℃。 故答案为:A;80。

(9)

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碳海绵”是世界上最轻的固体,即相同体积的“碳海绵”和其它物质相比,质量最小,据此分析。

本题以“碳海绵”为内容,考查了密度的特性及应用,难度不大。

“碳海绵”比同体积的普通海绵轻得多,由𝑚=𝜌𝑉可知,说明“碳海绵”这种材料的密度较小。 故答案为:小。

(10)

在0℃~4℃范围内,温度升高时水的体积逐渐变小的,所以是热缩冷胀,因此叫做反常膨胀;当温度高于4℃时,水的体积增大,因此水热胀冷缩。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密度公式的掌握和运用,解题时注意:物质状态发生变化时体积也发生变化,多数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时体积变小,但水例外。

水具有反常膨胀的特性,即在0~4℃范围内它是热缩冷涨的,即在4℃时,体积最小,故在质量不变的情况下,此时水的密度最大。 故答案为:4。

16.答案:熔化 0.1 液化

解析:解:(1)冰变为水的过程,是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现象;

杯中有冰,使杯子的温度很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的杯子壁变成小水珠,是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液化现象。

(2)𝑚=𝜌𝑉=1𝑔/𝑐𝑚3×100𝑐𝑚3=100𝑔=0.1𝑘𝑔。 故答案为:熔化;0.1;液化。

(1)从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定义进行判断。 (2)知道水的体积和密度,求出水的质量。

对于判断物态变化的问题,找准物质现在和原来的状态,根据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的定义进行判断,这是本类型习题的思路。

17.答案:解: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过重心画一条带箭头的竖直向下的有向线段,用G表示,

如图所示:

解析:根据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过重心做竖直向下的力即可.

本题考查了重力的示意图的作法.不管物体怎样运动,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18.答案:2.57

解析:解:(1)先作出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𝐴′、𝐵′,用虚线连接𝐴′、𝐵′即为物体AB的像,如图所示:

(2)潜水艇受到的重力竖直向下,而浮力竖直向上,潜水艇加速上浮过程中,浮力应大于重力,过潜水艇的重心,分别沿重力和浮力的方向画一条有向线段,故答案如图所示

(3)由图可知,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1mm,被测物体的起始刻度值为:0.00𝑐𝑚,终了刻度值约为2.57𝑐𝑚,所以物体的长度为:2.57𝑐𝑚。 故答案为:(1)(2)见解答图;(2)2.57。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可以先作出物体A、B端点AB的像点𝐴′、𝐵′,连接𝐴′、𝐵′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2)潜水艇在水中受重力与浮力的作用,要使潜水艇加速上浮则浮力应大于重力。

(3)在进行长度的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其数据由准确值和估读值组成,但只准确到分度值所对应的那一位,如分度值为毫米的刻度尺则准确到毫米级,毫米级以下为估计值。 (1)平面镜成像实验探究出的像与物的具体关系是:大小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左右相反;

作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常用方法是:作出端点(或关键点)的像点,用虚线连接像点得到物体的像。

(2)本题考查受力分析,画图时要注意大小、方向及作用点,同时要标准力的名称。

(3)本题的解题关键是认准最小刻度值,当正对刻度线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这是学生最容易出错的地方。

19.答案:解:

因为物体静止在水面,所以物体受到的浮力和重力大小相等,浮力方向竖直向上,重力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都画在重心处,如图所示:

解析:先分析物体静止在水面时受力情况,再根据力的示意图的画法画出各力。

本题考查了力的示意图的画法,要正确分析物体受到的力,要注意大小相等的力线段要画一样长。 (3)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20.答案:(1)①16;②8;(2)①𝐵;②𝐴;(4)0~9𝑁

解析:解:

(1)由图乙可知,A橡皮筋在受到的接力不大于10N的情况下,B橡皮筋在受到的拉力不大于15N的情况下,橡皮筋伸长量𝛥𝑥与橡皮筋受到的拉力大小F变化关系为一直线,说明橡皮筋的伸长𝛥𝑥与受到接力F成正比例函数的关系,𝐹𝐴=𝑘𝐴𝛥𝑥𝐴,𝐹𝐵=𝑘𝐵𝛥𝑥𝐵, 由图知,当𝐹𝐴=5𝑁,𝛥𝑋𝐴=10𝑐𝑚,;𝐹𝐵=10𝑁,𝛥𝑋𝐵=10𝑐𝑚, 将上面的数据分别代入:𝐹𝐴=𝑘𝐴𝛥𝑥𝐴、𝐹𝐵=𝑘𝐵𝛥𝑥𝐵,

得:𝑘𝐴=0.5𝑁/𝑐𝑚、𝑘𝐵=1𝑁/𝑐𝑚,因此𝐹𝐴=0.5𝛥𝑥𝐴,𝐹𝐵=𝛥𝑥𝐵, 所以,当在两根橡皮筋上悬挂重力为8N的物体时,橡皮筋A的伸长量为: 𝛥𝑥𝐴=

80.5

𝑐𝑚=16𝑐𝑚,

橡皮筋B的伸长量为: 𝛥𝑥𝐵=1𝑐𝑚=8𝑐𝑚;

(2)测力计是根据在测量范围内,橡皮筋的伸长与受到的接力成正比的原理制成的,由图乙知,A的量程为0−10𝑁,B的量程为0−15𝑁,则用橡皮筋B制成的测力计量程大;

由图乙可知,在测量范围内,如𝐹=5𝑁时,用橡皮筋A制成的测力计伸长10cm,而用橡皮筋B制成的测力计伸长5cm,所以,用橡皮筋A制成的测力测量的精确程度高;

(3)该实验探究的是弹簧的伸长与拉力之间的关系,从数据中可以看出,拉力每增加1N,弹簧伸长0.5𝑐𝑚,说明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8

(4)当拉力为10N时,弹簧的长度应为8.5𝑐𝑚,而表格中是9cm,说明此时超出了弹性限度,因此该弹簧测力计的范围是0~9𝑁。

故答案为:(1)①16;②8;(2)①𝐵;②𝐴;(3)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4)0~9𝑁。

(1)根据图乙分别找出在一定范围内A、B橡皮筋伸长与受到的拉力的函数关系式,根据函数关系式作答;

(2)根据弹簧则力计的测力原理确定测力范围;根据受同样的力(在测量范围内)伸长量大的,测量精确高;

(3)(4)根据在一定条件下,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它所受的拉力成正比,由此计算出弹簧伸长的长度和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

本题考查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测力范围、测量准确程度的知识,体现了数学知识在物理中的应用。

21.答案:答:(1)能;未剪断细线前,小球与车一起向前运动,剪断细线后,因小球具有惯性会保

持与车一样的运动速度,所以小球还能落在小桶中;

(2)问题1:势能和动能的转化;操作方法:剪断细线,小球下落.重力势能越来越小,动能越来越大,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问题2: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操作方法:让小球摆动起来,从高处摆向低处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从低处摆向高处时,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问题3:探究物体表面是否水平;操作方法:把小车放在研究物体表面,待小球静止后观察小球的重力作用线是否与小车低板面或上支架垂直.

解析:(1)根据牛顿第一定律,从惯性的角度可判断小球是否能落在小桶中;

(2)可以从机械能的相互转化、探究物体表面是否水平等角度提出可探究的问题,并写出主要操作方法.

本题结合一个自制的实验装置,考查了我们用简单的装置自行设计实验进行探究的能力,有一定的开放性,要求我们能将实验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22.答案:左;54.2;20;2.71;2710

解析:解:

(1)在调节天平平衡时,指针指向分度盘的右侧,左端上翘,平衡螺母向左移动. (2)金属块的质量为:𝑚=20𝑔+20𝑔+10𝑔+4.2𝑔=54.2𝑔,

(3)金属块的体积为:𝑉=𝑉2−𝑉1=80𝑐𝑚3−60𝑐𝑚3=20𝑐𝑚3, (4)金属块的密度为:𝜌=

𝑚𝑉

=

54.2𝑔20𝑐𝑚3

=2.71𝑔/𝑐𝑚3=2.71×103𝑘𝑔/𝑚3.

故答案为:(1)左;(2)54.2;(3)20;(4)2.71,2710.

(1)调节天平平衡时,指针指到分度盘的右侧,天平的右端下沉,平衡螺母向上翘的一端移动. (2)金属块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游码对应的刻度值.

(3)金属块的体积等于金属块浸没水前后,水面对应的刻度值的差. (4)测出了金属块的质量和体积,根据密度公式求出金属块的密度.

使用天平时,指针未指到分度盘的中央位置时,要明确是在调节过程中还是在称量物体质量的过程中,调节横梁平衡的过程中,要移动平衡螺母使天平的横梁平衡.称量物体质量的过程中,要增减砝码或移动游码使天平的横梁平衡.

23.答案: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金属块在空气中的重力记为G 𝐺−𝐹2𝜌水

解析:解:①用细线把金属块拴好,用弹簧测力计测金属块的重力G; ②用弹簧测力计测金属块浸没在未知液体中(未接触烧杯底)的示数𝐹1; ③用弹簧测力计测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未接触烧杯底)的示数𝐹2;

𝐹浮=𝐺−𝐹1,𝐺−𝐹1=𝜌𝑉𝑔,计算液体密度:金属块在被测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得:所以𝑉=

𝐺−𝐹1𝜌𝑔

𝐺−𝐹1

𝐺 −𝐹2

金属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𝐹′浮=𝐺−𝐹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得:𝐺−𝐹2=𝜌水𝑉𝑔,所以𝑉=因为金属块浸没在被测液体中和浸没中水中的体积相等, 所以,𝑉=

𝐺−𝐹1𝜌𝑔

𝜌水𝑔,=

𝐺 −𝐹2

𝜌水𝑔,

所以𝜌(𝐺−𝐹2)=𝜌水(𝐺−𝐹1) 未知液体密度的表达式:𝜌=

𝐺 −𝐹 1𝐺 −𝐹2

⋅𝜌水。

𝐺−𝐹

1

故答案为:(1)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金属块在空气中的重力记为G;(2)𝐺−𝐹𝜌水;

2

利用比被测液体密度大的金属块,测量金属块在空气中的重力,把金属块分别浸没在被测液体和水中,分别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求出金属块在被测液体和水中受到的浮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分别求出金属块排开被测液体和水的体积,根据物体排开被测液体和排开水的体积相等列出等式,求出被测液体的密度。

本题考查了液体的密度,这个实验是初中最重要的实验,尤其缺少天平或缺少量筒,给实验带来很大的难。

24.答案:重力𝐺/𝑁 用天平测质量 物体所受的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得到科学的结论,避免结论的偶

然性

解析:解:(1)分析题意可知,小梦探究的是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钩码的质量已知,弹簧测力计测量的是钩码的重力;

(2)钩码的质量已知,选用钩码代替苹果可以免去用天平测质量这一操作;

(3)根据表中数据可知,物体所受的重力跟质量的比值是一个定值,满足正比例函数关系,由此可知物体所受的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4)研究的问题是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所以多次测量的目的是发现普遍的规律,避免结论的偶然性。 (1)重力𝐺/𝑁;(2)用天平测质量;(3)物体所受的重力跟质量成正比;(4)得到科学的结论,故答案为:

避免结论的偶然性。

(1)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和质量的关系,钩码的质量已知,弹簧测力计测量的是钩码的重力; (2)钩码的质量已知,不需天平测质量;

(3)分析表格,得出图中物体所受的重力跟质量的关系;

(4)物理实验一般要多次测量,目的有两个:发现规律,避免结论的偶然性;将测量结果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

本题是物体所受的重力跟质量关系的探究过程,考查学生实验数据的分析能力及概括能力。

25.答案:𝑛𝑟3;2×109𝑁/𝑚2;等价变换;b;铜;3×10−2

解析:解:(1)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比较第2、4行数据可得,横截面积S之比的平方,等于刚5行数据可得,性系数A之比;比较第3、弹簧的匝数n扩大一倍,刚性系数A减小一半;比较第4、6行数据可得,弹簧的半径r之比的立方,等于刚性系数A之比。综合以上分析可得,𝐴=𝑘⋅选择第3行数据代入公式𝐴=𝑘⋅

𝑆2𝑛𝑟3(3×10−6𝑚2)2

𝑆2𝑛𝑟3

𝑆2

得,180𝑁/𝑚=𝑘⋅100×(1×10−2𝑚2)3,解得𝑘=2×109𝑁/𝑚2;

将数据变在公式,这种方法叫做等价变换法。

(2)观察图象可知,a为成正比图象,b是A随弹簧匝数n的增加而减小,故图象b与研究的数据结果相符;

(3)比较表格第2、3行中的刚性系数A可知,钢的刚性系数大于铜的刚性系数,因此,在相同条件

下,铜做成的弹簧会更容易被拉长; (4)由刚性系数的公式变形得,𝑟=3故答案为:(1)

𝑆2𝑛𝑟3𝐾𝑆2𝐴𝑛

,代入数据解得,𝑟=3×10−2𝑚。

;2×109𝑁/𝑚2;等价变换。 (2)𝑏.(3)铜。 (4)3×10−2。

(1)实验中主要有四个变量,分别为材料、横截面积、弹簧匝数和弹簧的半径,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分别比较第2、4行数据,3、5行数据,4、6行数据,可分析出横截面积、弹簧匝数和弹簧的半径与A的关系,最终归纳出表达式,再利用表达式可计算出钢的k值,这种方法叫做等价变换法; (2)通过刚性系数的表达式,可以看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弹簧的匝数越多,其刚性系数越小,因此,b是符合题意的;

(3)通过表格可以看出铜与钢谁的刚性系数更大,再根据相同条件下,刚性系数越大的弹簧越难被拉伸这一规律可做出判断;

(4)利用归纳得出的公式,将数据代入进行计算可得出弹簧的半径。

本实验中的变量比较多,在分析数据时,必须在保证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依次分析其中的一个变量与刚性系数之间的关系,最终综合成公式的形式,这种归纳研究的方法称为等价变换;有了刚性系数的公式,剩余的问题基本要从公式入手进行分析和计算。

26.答案:B

(1)因为电子受到静电吸引力𝐹电与原子序数Z成正比,解析:解答:与电子所带电荷e的平方成正比,与电子运动的轨道半径𝑟2成反比,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 (2)因为电子电子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等于电子受到静电吸引力,且𝐹电=则有

𝑚𝑣2𝑟

𝑍𝑒24𝜋𝑘𝑟

,𝐹心=2𝑚𝑣2𝑟

=4𝜋𝑘𝑟2,所以𝑟=4𝜋𝑘𝑚𝑣2 𝑛ℎ

𝑍𝑒2𝑍𝑒2

又因为𝑚𝑣𝑟=2𝜋,则有=4𝜋𝑘𝑣=2𝜋,所以𝑣=2𝑘𝑛ℎ。 4𝜋𝑘𝑚𝑣2𝑍𝑒2

𝑚𝑣𝑍𝑒2𝑍𝑒2

𝑛ℎ

𝑍𝑒2

故答案为:(1)𝐵;(2)𝑛的轨道上速度v的数学表达式为𝑣=。

2𝑘𝑛ℎ

(1)根据电子受到静电吸引力𝐹电与原子序数Z成正比,与电子所带电荷e的平方成正比,与电子运动的轨道半径r的关系图象并结合选项进行判断。 (2)利用向心力公式并结合上面的正确选项进行推导。

本题是一道信息给予题目,通过对题中给出的信息进行分析,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判断和推理。解题关键是对电子所受的静电吸引力的数学表达式做出正确判断,有力学生能力的培养。

27.答案:解:(1)由𝐺=𝑚𝑔可得,木板的质量:

𝑚=𝑔=10𝑁/𝑘𝑔=180𝑘𝑔, 则木板的密度: 𝜌=

𝑚𝑉𝐺

1800𝑁

=

180𝑘𝑔0.3𝑚3=0.6×103𝑘𝑔/𝑚3;

(2)因木板漂浮时,受到的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 所以,木板受到的浮力: 𝐹浮=𝐺=1800𝑁;

(3)由𝐹浮=𝜌𝑔𝑉排可得,木板排开水的体积: 𝑉排=𝜌

𝐹浮

3

==0.18𝑚, 33𝑔1.0×10𝑘𝑔/𝑚×10𝑁/𝑘𝑔

1800𝑁

则木板露出水面的体积:

𝑉露=𝑉−𝑉排=0.3𝑚3−0.18𝑚3=0.12𝑚3。 答:(1)木板的密度为0.6×103𝑘𝑔/𝑚3; (2)木板受到的浮力为1800N; (3)木板露出水面的体积为0.18𝑚3。

解析:(1)已知木板的重,根据𝐺=𝑚𝑔求出其质量,又知道木板的体积,根据𝜌=𝑉求出其密度; (2)木块在水中漂浮,根据漂浮的条件求出受到的浮力;

(3)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出排开水的体积,木板体积减掉排开水的体积即为露出水面的体积。 本题考查了重力公式、密度公式、物体浮沉条件、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熟练的应用相关的公式是关键。

𝑚

28.答案:解:已知𝜌铅=11.3×103𝑘𝑔/𝑚3;

此铅球的密度为:𝜌=

𝑚𝑉

=0.57×10−3𝑚3≈7.02×103𝑘𝑔/𝑚3<𝜌铅;

4𝑘𝑔

故这个铅球不是用纯铅制成;

答:计算可知,这个铅球不是用纯铅制成的。

解析: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物质其密度一般不同;根据密度的公式𝜌=𝑉,利用题目中提供的条件,可对铅球是否纯铅进行分析。

此题考查密度概念的理解即应用密度公式处理生活中实际问题;比较简单。

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